公文素材库 首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邹生建: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

时间:2019-05-28 21:22: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邹生建: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

邹生建

一、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几乎都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这种单一的、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逐渐丧失,越来越难以在社会性交往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与教是互动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只有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因此,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心必须从学生转向教师。化学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改变自身教育观念,来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步转变。

1、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身定位

教育界盛行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可是教师毕竟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旧有知识,甚至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适应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由“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该把科学方法的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具体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表格化、表征性抽象等方法的教育。在教授化学学科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化学认识过程要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化学教学实践中。例如在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过程:(1)分别进行两步实验操作:1、在盛有开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块白磷,烧杯上放一块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2、用导气管向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

(2)根据实验的现象及记录的结果,抽象概括出结论:除了可燃物这个条件,燃烧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与空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3)应用以上结论讨论灭火的原理。

上述例子中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认识过程是“感性(实验)→理性(通过实验记录抽象出来的结论)→应用(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测定方法、实验条件控制方法、记录方法、表征性科学抽象方法等,通过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录音机”、“记录员”,而真正成长为“学习者”。教师也才真正完成“授之以渔”的工作。

2、教师要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合作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学生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各自学习,各自负责自己的成绩,缺乏交流的机会,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实验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讨论在进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在课堂讨论。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选几组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同学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我们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新教材注重化学实验改革

在新教材的试用中,感受较深的化学实验改革主要有以下4点:(1)淡化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2)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生活化、趣味化。如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这一实验,学生只要有块玻璃片或对着玻璃窗吹气就可验证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存在,这体现了实验的生活化。下册第十单元中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用鸡爪来做此实验不仅简单、生活化,而且使学生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刻骨铭心”。新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的粉尘爆炸实验既生活化、微型化,又简化操作,减少了危险性。

(3)增设了探究实验。新教材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家庭小实验设置生活化、简单化。如教材共安排了蛋壳与醋酸反应、淬火、回火、制作叶脉书签等饶有趣味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用品及药品在家里就可找到,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显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

2、以化学实验改革为突破口转变学习方式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以实验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化学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初中学生来说,初学化学时他们天天盼望着化学课,盼望着化学实验。做实验是学生最欢喜的,化学实验能将学生激发到最高兴奋点。做实验时学生能无忧无虑地想,无忧无虑地说,还能无忧无虑地问。在这种状态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自动构建而成。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学生专注地观察,认认真真地记录,积极热烈地叙述现象,“煞有介事”地解释道理。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化学实验,参与学习,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将实验改革作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之一。课本中增加了化学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下面具体举一例说明。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活动,可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策略: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设计实验──实验事实──验证产物──总结规律。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1.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与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做比较。)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2.制气装置的比较(根据上述分析讨论)。气体发生装置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气体收集装置

3.设计实验:依据获取的信息和第六单元课题2中所给出的备选仪器或选用代用品设计。(学生先用画草图的方法进行组合,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草图,供分析讨论用。)

插入讨论:“如何能使气体用则生,不用则停?”“准备实验前还需考虑哪些问题?”“连接好装置后在制气前需要做什么?”“大理石和稀盐酸应如何放置?”“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如何验证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实验事实。(学生实验,汇报实验事实。)5.进一步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取用实验桌上提供的药品在普通试管中实验即可。)(1)能否用或制?为什么?

(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只要求学生做此实验,不要求立即思考原因。对原因的思考可放在课后或总复习中,该问题设置目的是激发求知欲望。)

6.总结规律。

(1)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注意什么?(2)本单元小结中习题2如何完成?

本课题若能按此种设计方案来学习,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发挥,理解了研究课题中蕴涵的信息,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要我们坚持用新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养成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细致地进行评价的习惯;培养思维敏捷,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就能达到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三、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实施新教材后,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一)硬件设施不足

因新教材实验量增加的原因,硬件设施存在严重不足。缺药缺仪器的问题解决不难,只要肯投入就能解决。但按现在的实验配置,每2~3个教学班配备1个化学实验室方能轮转进行实验,我校上学期只有一个化学实验室,所以实验课经常碰课。下学期两个化学实验室情况好一些。可以想象其他的学校,现阶段能满足需要配足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小。实际上,教材中实验安排是不切合实际的,做不来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可将简单的“活动与探究”移至教室中进行或用教学进度交叉的方法来满足实验的需要。

(二)软件的不足

由于新教材在教学理念上变化较大,实验改革的力度更大,因此,解决教师认识上的问题是一个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改革有待认识。淡化后教师与实验员工作量剧增。②对生活化实验有待于实践。因为生活化实验没有经典实验那么“驾轻就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探究。③对探究实验有待于适应。探究实验需要的教学时间难以控制,九年级化学经一年学习后要参加中考,教师“舍不得”花费时间。④实验过程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又是一个难点,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而二维目标更多的是隐性的。教师现在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解决问题的对策:①宏观决策上,教育行政领导应对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根据事业发展规模进行适度调整,另外对一些貌似“小问题”的问题也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要予以政策调整(如化学教师和实验员的工作量的评估问题)。②在新课改中要抓好培训,尤其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③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将课堂教学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④教师自身要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强者。

(三)教材的内容、编排上也有一些可讨论的,下学期要用广东版的新教材,这里就不讨论了。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邹生建: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邹生建: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邹生建:新课程改革教学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155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