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小结图片

时间:2019-05-28 21:24: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小结图片

戴圩镇201*年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工作计划

一、全镇卫生应急培训班(一)培训对象

1、各学校、镇职机构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2、全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等负责人。(二)培训内容

1、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2、卫生应急管理的方法与技能;

3、《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应急预案等;4、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

(三)培训时间:201*年6月,培训4个学时。(四)培训组织单位:戴圩镇镇卫生院应急办。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班(一)培训对象

1、各学校、镇职机构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成员;2、镇直医疗救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二)培训内容:

1、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2、卫生应急管理的方法与技能;

3、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的典型案例。(三)培训时间:201*年9月。培训4个学时。(四)培训组织单位:戴圩镇卫生院应急办。(五)培训委托单位:市疾病预防疾制中心。三、乡镇级医疗救治人员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镇卫生院各科室、急救站、村卫生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二)培训内容:1、卫生应急概述

2、现场医疗救治救援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以及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

3、卫生以及医疗救治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技能。4、医院感染控制、医院废物管理和个人防护;5、急性中毒和群体损伤救治。

(三)培训时间:201*年10月,培训5个学时。(四)培训组织单位:戴圩镇卫生院应急办。四、镇级卫生监督人员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从事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各科室专业人员。(二)培训内容

1、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2、《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应急预案等;

3、卫生应急监督执法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基本内容以及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职责与作用;4、卫生应急执法监督的方法与技能;5、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

(三)培训时间:201*年10月,培训4个学时。(四)培训组织单位:戴圩镇卫生院应急办。五、乡镇级疾控专业人员培训班

(一)培训人员: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人员(二)培训内容。

1、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2、《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应急预案等;3、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5、急性传染病(人禽流感、非典、不明原因肺炎等)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鉴别等;

6、疫苗针对传染病、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导致受种者死亡的应急处置;

7、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与评析。

(三)培训时间:201*年11月,培训6个学时。(四)培训组织单位:戴圩镇卫生院应急办。(五)培训委托单位: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演练

(一)演练内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二)参加人员:戴圩镇应急处置所有成员。(三)演练时间:201*年6月7月

(四)演练承办单位:卢店镇卫生院应急办。

戴圩镇中心卫生院201*年1月17日

戴圩镇卫生院模拟夏季肠道病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工作小结

1、主题:201*年6月27日,镇应急办准备开展夏季肠道病疑似“2号病”演练。

2、意义:为了突发卫生事件的正确反应和处置。

3、背景:201*年6月27日上午10:05分,门诊医生张医生反映:就诊的病人中有一个连云港籍的在戴圩镇经商的一名男子李某,现年40岁,一直经营海鲜产品的贩运。27号早上7:00许,吃完早饭后忽然剧烈呕吐,大便颜色呈“淘米水”样,立即报告防保站人员。

4、防保站人员接到疫情后,立即电话报告邳州市基本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局应急办,同时把病人转到肠道门诊观察治疗,对门诊和病房进行消毒。

5、防保站防疫人员穿好隔离衣和防护服,带着流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对病人排泄物

采样并且

送实验室初筛,结果阳性。此时市CDC专业人员也赶到现场,协助病指导病人的而治疗和环境消毒。

6、随机将病人用专用救护车送到定点医院治疗。以上是本次应急模拟演练的主要过程,大家通过这次演练,极大地提高应对应急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对于应对可能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起到指导性作用。

戴圩镇卫生院应急办

201*年6月30日

扩展阅读: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材料(签到、教材试记录照片小结)

板浦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小结

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培训要求,按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提升村医、村干部、教师等相关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板浦镇于201*年5月16日对村医、村干部、教师等相关人员进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现将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一、板浦二院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组长:潘志太副组长:张学飞成员:刘洪甫顾迎梅张永祥汪春玲

并落实院防保所为培训的具体责任科室,具体负责本次培训工作的时间按排以及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做到了有签到,有教材,有试卷,有记录,有小结。

二、培训计划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总论)、信息报告、各种报告书写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隔离、防护知识、流行病学调查、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和控制、突发职业中毒的调查和应急处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测能力要求、

各种实验室标本采集运送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及信息沟通艺术。

三、参加人数,学时,考试成绩

村卫生室人员54人,参培人数54人,参培率100%;村干部参培16人,参培率100%;教师应参培10人,实参培10人,参培率100%;并对参培人员进行了业务考试

四、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培训,提高了村医、村干部、教师等相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我院职工等相关人员的实战能力,为今后能够科学、及时、高效的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浦镇第二卫生院二0一0年六月五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

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

A、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B、霍乱、炭疽C、鼠疫、炭疽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

A、自然灾害B、慢性血液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事故灾难

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食物中毒事件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D、自然灾害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A、一般严重B、比较严重C、不太严重D、相当严重E、特别严重8、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

A、肝脏B、卵巢C、鱼头D、鱼肉E、鱼尾9、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B、免疫系统C、循环系统D、骨骼系统E、神经系统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A、突发性和意外性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E、上报国际组织

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

A、疾病监测B、公共卫生监测C、疫情监测D、气候监测E、大气监测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

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C、对资料置之不理D、系统地评价资料E、及时反馈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材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反应处理有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第十四条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第三章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二条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发生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二十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第二十七条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启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八条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省、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第二十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第三十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

第三十一条应急预案启动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第三十三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三十四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三十五条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三十七条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

交通工具上的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交通工具停靠点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

责,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涉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病应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国境卫生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四十一条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需要治疗和转诊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

(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五十一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军队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五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板浦二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照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记录

培训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地点:板二会议室培训对象:村医,院医生及防保所人员培训时间:记录整理:于保强主讲人:张永祥参培人员签名序号培训记录:姓名序号姓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小结图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小结图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小结图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178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