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小学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
201*秋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
为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我校“课内比教学”数学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十几名教师进行了校内比教学活动。在全体参赛教师的积极参与,全体评委的辛勤工作下,现将本次比武活动作一个全面的回顾与小结。
为达到全面提高,我们采取同课异教形式,并允许同课题教师听课。此次比武引起各教研组及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大部分参赛教师以实际行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尝试,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来讲,本次活动有如下特点:一、目的明确。
根据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结合县教育局要求,如期组织实施了此次大型教学比武活动,并达到预期目的: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探索了一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二、组织实施周密严谨。
1、教研组对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周密的安排,便于各教师提前进行准备。
2、本次赛课整个数学组分2个小组,一二年级为一组共7名教师,三四五六年级为一组共6名教师,都参与了比赛活动。首先是老师精心备课,写出导学案,按定好的时间上台比武,然后就是说课,再集体评课,并打出分数,最后教研组长算出均分,选出优质课。
3、在比武过程中,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老师们把这次比武当做一次很好的教研和学习机会,按照学校的规定自行调课参加听课,没有出现空堂现象,听课率达到100%。三、成效显著
这次赛课充分体现了我校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紧跟新课改步伐,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容量安排适中,教材处理科学,以学定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注重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教师角色转变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朱元平老师的《认识小数》和阮建新老师的《圆的认识》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老师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
2、重视把握课堂生成,高潮不断迭起。课前的学习研讨、积累沉淀,提高了教师把握课堂的艺术。
3、珍视学生学习体验,赏识每个学生。在教学现场,几乎每堂课你都可以听到这样精辟的激励性评价:“相信你通过努力会做出来的”、“别着急,认真思考一下”“真聪明”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收获、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肯定成了比武课堂的又一道绚丽的风景。课堂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锻炼,思想的交换,而且让学生品尝到了一种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所沉淀的成功体验和被赏识的幸福。
5、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习方法。老师都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学习形式上,既有自主思考,也有合作交流;既有个体的智慧,也有集体的思想,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并鼓励学生去观察发现去总结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真实性的课堂既朴素又鲜活、亮丽。6、深刻反思,力求完美。赛课后,老师们认真反思一堂课的成败,每个细节的失误,每个环节的作用,找寻自己与他人的距离。精彩的说课议课更是促进了教师们专业上的成长,浓厚了教研氛围,不是专家,胜似专家。比武再一次演绎了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维与智慧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四、不足之处
通过比武活动也暴露了我校数学老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生关系处理不当。部分教师讲得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穿新鞋走老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重要的不是我们累着了自己,重要的是我们剥夺了孩子们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2、部分教师学法指导缺乏系统性。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注意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但是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总结能力等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方面还值得探究。
3、个别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不重视与学生的细节交流,对学生评价不及时,不恰当。例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精彩,思维开阔,但教师没有及时予以评价,或评价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以鼓励和自信。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
4、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尖子生”,少数教师害怕问题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在教学中往往忽略问题学生的存在,一味追求完美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生命在于学习。我们的比教学活动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选拔出优秀的选手,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借此传播课堂驾驭艺术的同时,也传播着学习的魅力,我们将以此项活动放飞教师的梦想
数学教研组201*.12.
扩展阅读:综合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资料
[编者按]12月5日下午,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席专家(基础教育)、湖北省教科所原所长叶平研究员在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暨“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推进视频会上作了一场精彩的辅导报告。叶平研究员从九个方面就进一步认识“比教学”的目标指向,完善“比教学”的方案设计和组织推进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性意见。现予印发,供各地在下一步工作中参考。
围绕建立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比教学”活动的建议
自从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视频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地“比、访”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对“比教学”活动的理解,已经从“一次性的竞技型比赛”,拓展到全员参与和全科覆盖、比武与练兵相结合的常态性工作,并涌现出许多新鲜经验。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进一步认识“比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完善“比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推进工作。下面将就我们应该“如何比、比什么和如何评”,如何围绕基本目标,进行“比教学”的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提出若干不成熟的建议。
一、“比教学”活动的定位是什么
“比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目前已经形成共识的,如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等等之外,它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以教师职业规范为基本准则和起点标准,建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因此,“比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评价”。无论是当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的“教学比武”,还是逐步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覆盖“德、能、勤、绩”诸方面的评价体系,所有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努力凸现“四新”目标,继续完善活动方案、活动组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制度设计,让“比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和机制建立的载体。
从开展“比教学”活动时间上看:“比教学”活动虽然具有长期性,但这种长期性指的是“一个机制、制度的探索、建立和完善的长期工作”,并非指“天天比”。今后,学校持续进行的是“教学练兵”,而“教学比武”将具有周期性。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为每一学年度的年终(或期末)教师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评价结果将是教师年终考核中“能力评价”的内容之一;从更大范围讲,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
从“比教学”活动的指向上看:“比教学”虽然是一种以“竞技”方式组织的“教学比武”,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出几个优秀的选手,而是针对学校每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展的评价活动。能力评价为什么要“比”?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能力是所有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而教师能力的高低只能根据情境(课堂教学)才能够被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专家罗杰斯语)。“比教学”将改变过去那种年终总结“投票评优”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进行“真实性评价”(实作评价),从而解决困惑学校教师管理多年的“能力评价”难题。
二、学校应该如何把握“比教学”活动的重点
学校“比教学”的活动方案,建议包括两个方面:“教学比武”(比武)与“比常规教学”(练兵)。重心下移,强化全员性“教学比武”。一般概念上的“比武”是“打擂”,经过层层PK后,选拔出入围选手;但是,“教学比武”更重要的目的是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评价,重点在于关注备课组(或教研组)“全员比武”的各个环节。
“教学比武”建议采用“同课比武”方式进行,需要包括比教案、比讲课、比说课,以及比教师参与观课、评课等课堂教学全过程。分别考核其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教学观察和教学评价能力,以“比武考核”的组织形式进行评价。
随机评价。“教学比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常态,建议与学校考评组“推门听课”式的评价,以及以随机抽查形式的“比教案、比教学反思”等方式相结合,把这些随机评价与“期末比武”的结果按一定的权重,综合为个人“教学比武”的成绩。
“比常规教学”即“教学练兵”,指的是教师在整个学年(或学期)内,常规教学各个环节的“练兵”,包括:备课(含集体备课)、上课(含公开课)、观课、议课、导学(辅导)、批阅作业、命题、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等内容,并强调凸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评价。有的学校(如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等),把上述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练兵”建立在教师校本研修的载体上,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问题,采取行动研究、案例/课例研究、反思叙事、专题研讨等方式,围绕问题解决进行评价,重视集体备课、观课和议课,倡导合作、互助式的教研文化,虽然没有直接着眼于提高教师在某一课“比武”中的成绩,但更能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是值得倡导的有效“练兵”模式。
“教学比武”、“随机评价”和“比常规教学”将构成全员参与“比教学”的基本项目,并分类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评分细则。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的拟定全员“比教学”的类型评价指标的范围有关“备课”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比武)教学比武有关“课堂教学”评价随机评价过程性评价(练兵)三、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比教学”的全员评价
“比教学”评价活动的组织,实际上是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机制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比教学”的评价,强调以“业内同行评价”为核心。学校考评委员会的组成,要以骨干专业教师为主要成分,分别不同学科组织专业委员会评课。对教师上课的评价,特别强调同一学科的教师评价,体现评价的专业性。为了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可以考虑引入若干校外同行教师评课,避免人情干扰。
评价方式要包括:个人自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执教课进行自我评价);同行教师互评(通过课堂观察,在议课中对执教者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行骨干点评(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骨干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指导建议)。需要探索的是如何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等级(或分数)。
比常规教学思、研随机抽查教案、推门听课等备、教、观、导、议、考、权重(评分)建议在“教学比武”中,组织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效果等方面以评价量表方式打分;以组织教学测试(后测)方式,用学生测验成绩作为“教学比武”的验证手段之一。
建议在“教学比武”中,以组织家长代表进课堂观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比武”进行评课;同时,与“访万家”活动结合,组织家长对教师职业素质进行评价,探索“社会认可评价”的方式。并且按照一定的权重,把不同评价途径(同行教师、班级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比教学”的结果,建议记录到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中,内容包括:教学比武成绩、比教学常规成绩,以及教学设计(教案或学案)、说课稿、课堂观察表、评价量表、教学反思。教研成果等。它既是当前教师“教学比武”结果评价的依据,又可以呈现教师进步和专业成长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亦可组织单项评优(如最优教案、最优研究成果等),以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比教学”的结果将作为每一教师年终(或期末)考核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评价记录,构成“能力导向”的教师职业素质发展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比教学”的选拔性比武
学校全员性的“比教学”完成后,已经自然形成了“选拔比武”的基础。备课组(或教研组)所有教师“比教学”评价结果的排序,既包括了“教学比武”的成绩,也包括了“比常规教学”的成绩,最优者将自动取得了晋级到学校参加“教学比武”资格。
将学校组织的“选拔比武”的主要环节,定位为“上课”和“说课”。可以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同伴互助,共同研讨,使“比武”的成绩,既反映出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实现“教学比武”既比个人又比团队的目的。
学校组织的“选拔比武”,建议仍采用“同课比武”方式,但内容和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取随机选课方式,突现公平性;也可以采取定向选课方式,充分展示教师专业能力的某些层面和要素。既可以是“同课异构”(不同结构的个人教案),综合考察个人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也可以是“多人同课”(集体备课研制的相同教案),重点考察其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课程的能力。
五、“教学比武”评价的导向性是什么
无论是“全员比武”还是“选拔比武”,都需要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给这些要素在“教学比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赋予更大的权重。
建议在教师“全员比武”前,组织开展“什么才是一堂好课”的讨论(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师基本功扎实、掌握新技能;教学目标达成、课堂高效、常态真实;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得等),从而在评课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标准方面达成共识,把“四新”目标中的“新课改、新技能”要求落到实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凸现“新课程”和“能力”导向,可以探索试验“综合比武”(一般性赛课)和“专项比武”(如:比教学设计能力、比教学评价能力等),以及“专题比武”(如:比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比学案导学式教学等)相结合的“比教学”方式。
建议将“比武”要求中的“说课”,定位为“课后说课”。除遵循“说课”的一般要求外(说教材、说三维目标、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策略等),把“说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认真反思本课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反思个人教学基本功的差距,以及专业能力发展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效果等。
六、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如何组织“比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尽相同的组织方式。规模较大的学校,通常采取“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比武”;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可按照备课组(或教研组)、学校两个层级组织“比武”;或者在全校范围内分批次直接组织全员“比武”。
规模较小的学校,因同学科教师人数少不易进行“同课比武”的,可采用个人选优课展示,然后组织学校评审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已经实施了联校办学的农村学校,应该在联校范围内组织同学科教师评价。农村学校的小学科教师(体、音、美等),以及农村教学点教师的“比教学”,建议在一个区域内采取联校比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同学科教师评价认可的效果。
七、“比教学”主要比哪些内容
“比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进行的评价,集中地指向了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每一学校都必须拟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包括总体评价、教学比武、比常规等评分细则。评价标准必须强化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能力要素。
“教学比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不仅要包括对上课优劣状况的判断(如教学目标和教材把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重点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把评价导向实现“高效课堂”;更需要设立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技巧(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标准。要研究和探讨究竟设立哪些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以及能力评价的方法,使“教学比武”的评价,更进一步地导向于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状况的判断。
有的学校(如华师大一附中),把“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直接导向了新课程改革,如:设立的一级指标为“情境设置、逻辑建构、问题意识、交流讨论”四个维度,创造性体现了新课程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课”的价值取向,值得借鉴和推广。
结合课堂教学对教师“新技能”(新的基本功)的要求,需要组织研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新技能,重点是“教学生会学知识”的“学”的技能,如:“以学定教”的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观察指导技能、阅读指导技能、探究指导技能、讨论指导技能等。根据“比武”的需要,合理选择若干新技能指标进入评课指标体系,拟定评价标准,并给予更大的权重。
即使是省级比武,今年确定的重点是“比教学基本功”(传统的基本功包括: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课堂控制技能、结束技能等),并且以“裸讲”为主。我们有理由相信,省级“比武”的评价也会凸现对教师新技能的要求,增加对新基本功的评价要素。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面有关教学目标和教材把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效果教学效果等指标,重点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指标教师专业能力有关教学组织能力的指标有关教学评价能力的指标有关教学技能(基本功)的指标教师基本功有关教学新技能的指标
八、“比教学”评价结果如何与教师个人发展挂钩“比教学”活动是一个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在过程上涉及到教师课堂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在活动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比教学”活动的制度建设,是整个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组成,也是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发展挂钩的前提。
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比教学”的各种制度,包括常态化全员“比教学”的学校组织管理制度、以评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基础的评课制度、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评价制度等。
需要着重探索的是“比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制度。“比教学”的位次要排序,但它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还必须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等结合起来,才能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完全挂钩,全面体现出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要求。
“比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除了必须在教师全面考核中占有重要的权重外,还可以像一些学校实施的那样,给予综合奖(教学能力奖)或单项奖(教学设计奖、课堂教学奖)等奖励。
在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案时,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使全校教师达成共识,评价结果要透明。当然,“竞争”应该是一种“和谐竞争”,“排序”也可以是“末位不淘汰”,通过培训和研修,给后进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九、如何把“比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比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仅仅走出了第一步。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等要求,我们必须把“比教学”活动继续引向深入。
以建立“教师职业规范”为标志,使全体教师明确教师职业生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起点”要求。
以“比教学”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全程贯通、逐步拓展。即:从“教学比武”发展到全程贯通的“比教学”;然后逐步扩大到“比师德”,“比工作”,“比业绩”。
按照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从“德”(师德素养)、能(专业能力)、勤(一线实践经历)、绩(教育教学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设计,继续开展评价试验,构建完整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成为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评先表彰、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和获得专业成长机会的依据。
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供参考)
起点标准教师职业规范比师德(德)教师从业基本要求师德素养专业态度专业知识评价体系比能力(能)专业能力育人能力研究能力比工作(勤)完成工作量工作实践经历比业绩(绩)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教师同行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学生评教机制家长评教机制
以“访万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社会参与制度,完善学生和家长评教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制度,建立和健全社区评校制度等。
探索建立完整的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相衔接的评价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
综合组“课内比”活动小结
按照县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为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在开学初就认真地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方案,并组织全校教师聆听了省教育厅成厅长的讲话,并学习县教育局和本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现作阶段性小结: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实施,教研组具体落实“备课、说课、讲课、反思”等活动,分阶段进行。在各位老师精心组织、积极配合下,经过各位老师的辛勤努力,现在本组有4名教师上完了公开课,均取得了较为效果。
二、活动的特点
一是青年教师的成绩比较突出,表现出了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二是所有老师均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了一批比较理想的教学课件。
三是克服了自身教学任务重的困难,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为这次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切实保证。
三、健全档案建设
“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导处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指导者,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做到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细致整理。按照我校“教学大比武”活动安排表,教研组提前通知讲课教师做好准备,并做好当天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有专人收集活动图片资料。讲课结束,即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并做好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比武图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上级通知、方案到学校通知、方案、比武课程安排表,从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到比武得分表,建立个人业务档案。
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工作理念,反映了我校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也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途径。通过本阶段的活动,将在后阶段的活动中会更有效的进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南林小学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南林小学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南林小学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2210.html
-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组教研总结
-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