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小结1.doc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
这学期的最后一周,学院为我们安排了工程地质实习,由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很多典型
的地质形态区参观学习,对此,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次的地质实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宜兴善卷洞,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慕蠡洞,南京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阳山碑材等具有地形地貌的地方和博物馆等。时间是201*年9月16日到201*年9月18日,为期三天。三天的行程安排的比较紧密,但也因此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从201*年9月16日到201*年9月18日的三天时间里,学院包车接送我们奔波于各个考察地点,在此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第一天:
第一天我们只要参观的是岩溶洞,首先去参观了素有“世界三大奇洞之一”之称的宜兴善卷洞,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石灰熔岩的独特魅力。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上、中、下和水洞,洞洞相通。进入洞中,宛如
进入一座地下宫殿。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因而又称暖洞。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长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长兴“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
参观各种古生物化石及地质情况。
“金钉子”一名源于美国的铁路修建史。1869年5月10日,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
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这颗钉子是用18k金制成,它宣告了全长1776英里的铁路胜利竣工。鉴于这条铁路的修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于美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纪念这一事件,美国在1965年7月30日建立了“金钉子国家历史遗址”。
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在
地质年代划分上的意义与美国铁路修建史上“金钉子”的重要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金钉子”就为地质学家所借用。
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实际上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浙江湖州长兴煤山剖面既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又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的标志,被认为是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岩层和一组银杏树化石。巨大的岩层属于沉积岩型,呈现明显的的层叠状。然后进入一个主题展厅,参观各种树木化石,有的小至几厘米,有的却达到了数十米,看上去如同真正的树木一般,摸上去才发现是石头,非常的神奇。令
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们又驱车赶往了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慕蠡洞。慕蠡洞,坐落在宜兴西南湖山区的金塘山中,是宜兴最大的溶洞之一。它早就流传着民间传说,说这里是一个有仙人居住的“仙人洞”又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这里住过,所以又称“牟尼洞”慕蠡洞,是以地下暗河为主的典型石灰岩溶洞,经长期的滴水溶融和凝结,形成了万千姿态的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等洞天景观。全洞面积8200平方米,其中水道面积1750平方
米,流程750米。慕蠡洞景观壮丽、气宇非凡,是宜兴众多溶洞中新绽放的一朵奇葩。慕蠡洞总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游程九百米,其中水洞一百五十米。洞内有九大宫厅,均钟乳林立,怪石嶙峋,奇异天成。游道平坦,曲径通幽,老少旅游皆宜。水洞泛舟,波光溢尽可悠然畅游。第二天:
这一天,我们主要在市区参观一些博物馆,了解更多的资料知识,主要是南京地质博物馆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两个地方。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我们这天的第一站,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由老馆(改造完成)和新馆(建设中)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展出标本1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个展厅。
《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
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这些都是很能让我们开阔眼界的地方,内容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学习,认真体会。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面。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建设旨在展示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启发和增进公众对自然历史和生命进化的兴趣和认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十几米长,约有二十几米宽,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本,以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为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其中尤以“澄江动物群”和包括“中华龙鸟”在内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的化石精品。
博物馆展览讲述一个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的故事,内容包括一个“生命的进化”主题展和十四个专题展。主题展由门厅、上山之路、化石奥秘、地球的起源、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为轴线。专题展分别为澄江动物群、恐龙天地、微观世界、生物登陆、无脊椎动物化石大观、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古植物园、海百合化石墙、热河生物群、鸟的起源与演化、恐龙时代的海洋、南京地史演变、南京直立人和“我从哪里来?”。这些展览以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了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整个展览引人入胜,精彩生动,寓教于乐。第三天:
今天我们主要去观察了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首先去了棒槌山。下了车,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一条小路,两边都是杂草,进入深处才发现里面有典型的地貌特征。小路左边的山体好像是被刀切过一样。各种地质情况一目了然,真的是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地质课堂。右边的墙体上也不时的出现一些典型的地貌特征。可见这里的巨大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里的价值,才会有不少的兄弟学校的同学来此参观吧。
然后我们又到了排山,同样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却依然有他不同凡响的价值。最最典型的就是他具有的一个明显的褶皱,还有明显的节理。也许实地的观察能让我们更加深对岩石特征的理解,使我们掌握的东西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照片上,真正的见识到典型的地质构造。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
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我们的最后一站就是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
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其他20余个儿子为王。但朱
标早亡,朱元璋死后由其孙朱允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朱允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出兵进攻南京政权。朱帝为了向百姓表明的对朱元璋的忠心,
便开凿阳山的石碑。碑材过大,当初的设计者肯定会想南京阳山碑材到运输和树立的问题,但设计和施工者无法
阳山碑材违抗朱棣这个残酷皇帝的旨意,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
此石材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么结束了,通过三天的实习的确长了很多见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这次实习,最宝贵的是亲自去了解了一些只在课本上见到的东西,加深了对课本上东西的深刻理解。这就是“实践出真知”,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学有
褶皱示意图
收获,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实践学习。
扩展阅读: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1-精品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年3月26~3月30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1、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2、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4、常见矿物、岩石的认识5、编写实习报告
(一)、时间:3月26日星期一晴地点:学校教室内容:实习动员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简要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我们集体观看影视资料,了解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二)、时间:3月28日星期二晴地点:学校教室
内容:讲诉工程地质图阅读方法
今天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大致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三)、时间:3月28日星期三晴地点:广州番禺莲花山
内容:了解莲花山地质地貌、岩石特征
广州番禺莲花山,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属丹霞地貌的地理构造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河畔,是一个风景旅游区,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
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9点整,我们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下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听老师讲解,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
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
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
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我们来到了浴仙池,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继续走就到燕子岩,
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四)、时间:3月29日星期四晴
地点:广工大地质实验室
内容: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地质模型的认识。
观察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
程地质特征,(五)、时间:3月30日星期五晴
地点:学校
内容:整理实习内容,完成实习报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工程地质实习小结1.doc》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工程地质实习小结1.doc: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1.doc》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3848.html
- 上一篇:内科实习小结
- 下一篇: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