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x0,y0)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y0k(xx0),
⑵斜截式: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和斜率k,则直线方程为ykxb
4、l1:yk1xb1,l2:yk2xb2,①l1∥l2k1k2,b1b2;②l1l2k1k21.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的位置关系:(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5、点P(xBy0C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dAx0;
A2B2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的距离是dC1C222
AB6、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⑵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dr相离②dr相切③dr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2r2d2
二、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
①方程x2y2a2b21(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
③e=c21b
aa2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
=b2
+c2
;2、双曲线:
①方程x2y2a2b21(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
(1)、a(x1,y1),b(x2,y2),
①、a//bx1y2x2y10;②、abab0x1x2y1y20.
(2)、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
作ab,即ab|a||b|cosx1x2y1y2
(3)、模的计算:|a|=a2.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如abcacbc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2rh;③体积:V=S底h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rl;③体积:V=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rr)l⑷球体:①表面积:S=4R2;②体积:V=R3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yxx01S底h:3"43f(x0)limf(x0x)f(x0)xx0.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C0;②(x)nxx"x/
//"n"n1;③(sinx)cosx(cosx)sinx;
x"""⑤(a)alna;⑥(e)e;⑦(logax)x"11";⑧(lnx)。xlnax2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uuvuv(uv)uv;(uv)uvuv;();2vv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f(x)0,那么f(x)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f(x)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f(x)0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f(x);②求方程f(x)0的根;
③列表:检验f(x)在方程f(x)0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求f(x)0的根;
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q否定形式是pq;否命题是pq.命题“p或q”的否定是“p且q”;“p且q”的否定是“p或q”.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命题形式pq;pqpqpqp⑵或(or):命题形式pq;真真真真假⑶非(not):命题形式p.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xM,p(x);全称命题p的否定p:xM,p(x)。特称命题p:xM,p(x);
特称命题p的否定p:xM,p(x);
[考试寄语]: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②、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③、不能小题难做,小题大做,而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④、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⑤、考试不怕题不会,就怕会题做不对;
⑥、基础题拿满分,中档题拿足分,难题力争多得分,似曾相识题力争不失分;
⑦、对数学解题有困难的考生的建议: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有时“放弃”是一种策略.
扩展阅读:高二数学知识点期末大总结(人教版)--201*
高二数学知识点期末大总结(人教版)
2.1.1
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
2圆柱的表面积S2rl2r23圆锥的表面积Srlr2
4圆台的表面积Srlr2RlR2
5球的表面积S4R2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柱体的体积VS底h2锥体的体积V13S底h
3台体的体积V13(S上S上S下S下)h
4球体的体积V43R3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DC
邻边的2倍长(如图)α(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AB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3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
A∈L
B∈L=>LααAA∈αLB∈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α,CB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β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αPL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c∥b
=>a∥c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注意点:
①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2相垂直,记作a⊥b;
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
aα
bβ=>a∥α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βbβa∩b=Pβ∥αa∥αb∥α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
a∥α
aβa∥bα∩β=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aa∥bβ∩γ=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
-3-
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Lpα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梭lβ
Bα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
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
-4-
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么一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
yy0k(xx0)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b)
ykxb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P1(x1,x2),P2(x2,y2)其中
(x1x2,y1y2)
yy1x1y2y1xxx2,y1y2)
2x(x11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A(a,0),与y轴的交点为B(0,b),其中a0,b0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
L1:3x+4y-2=0L1:2x+y+2=0解:解方程组3x4y202x2y20
得x=-2,y=2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2,2)
3.3.2两点间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1P2x2x22y22y1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xAx0By0C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为:dA2B2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和l2的一般式方程为l1:AxByC10,l2:AxByC20,则lC1C21与l2的距离为dA2B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1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xa)2(yb)200>r2,点在圆外
(2)(x0a)2(y0b)2=r2,点在圆上
-5-
(3)(x20a)2(y0b)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RMOQyPM"x
1、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x,y,z),x、y、z分别是P、Q、R在x、y、z轴上的坐标
2、有序实数组(x,y,z),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空间中任意一点P1(x1,y1,z1)到点P2(x2,y2,z2)之间的距离公式
zP2P1OMHN2yM1M2N1NxP1P2(x21x2)(y1y2)2(z1z22)-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人教版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人教版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教版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4054.html
- 上一篇:汽车专业实习报告
- 下一篇:初二下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