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5-28 22:21: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课程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就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1、快乐的自尊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人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到自尊的快乐。

2、知耻与自尊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知耻(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难为情)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3、虚荣与自尊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虚荣心的表现: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了。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维护他人的自尊。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

借助他人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维护人格最重要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虚荣、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很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2、自尊者达观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的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3、善于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怎样尊重他人: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

1、自信一族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潜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信者能实事求是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看到自己优点。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自负者追求的目标是虚假的所以必然失败。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

2、自信有助于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乐观(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问题与失败,不轻言放弃);好奇(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保持客观、目标明确、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专注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达到胜利的终点。

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

1、看到进步与长处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我们每天都在进步,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为自己喝彩、鼓劲,肯定、欣赏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迎接成功的未来。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看待自己时要寻找“立体的我”。2、增强信心与实力

相信自己行,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同时增强信心,战胜挑战,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做自信的中国人

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第三课走向自立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人生少年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理能力的过程。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2、人生需要自立

自立的重要性: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见风雨,见世面。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人生需要自立,不自立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第三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不能再有依赖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依赖思想的危害: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2、自立与自主

告别以来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独立的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3、多实践多锻炼

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进取的动力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和。

自强表现:困难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1、理想,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树立坚定的理想。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弱点。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这是自强的关键。

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自强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来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挫折与人生相伴,它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造成挫折的因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各种人为因素;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2、不同态度不同结果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或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勇敢的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挫折的作用:消极作用(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蚌病成珠智慧是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2、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1、坚强意志的力量

意志坚强的表现:自觉性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果断性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自制力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坚韧性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我的意志品质

我们要采取行动,更多的“储蓄”良好的意志品质2、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坚强的意志是磨砺出来的: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

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1、我们身边的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生活规则

规则有很多:道德、纪律、法律。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的显著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第二框法不可违

1、谁都不能违法

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根据违反的法律)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社会危害性大小)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犯罪必受惩罚

刑法: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补充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危害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反之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

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因此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党和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2、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求助有路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2、敢打官司

诉讼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是解决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

3、善于斗争

我们要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扩展阅读:科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思品七下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

第一课大家之“家”

一、知识要点:

1、“家”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班级和学校.2、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P4

3、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P4

4、特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P5二、问题归纳:

1、归属感的含义:指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2、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答:对校园生活的期盼,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3、“家”的感觉(校园生活给我们的感受):答:①有温馨,有快乐,有关爱,也有快乐和烦恼。②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③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4、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答:①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②是我们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③是我们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第二课我与我们

一、知识要点:

1、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P7

2、每个人都离不开班级和学校集体,班级和学校集体也同样不能没有我们个人。P73、在班级和学校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P84、集体是有层次的,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P8

5、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P96、从长远看,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主义利益的最大保护。P107、个人主义伤害的不仅是集体和他人,最终也必然伤害自己。11

二、问题归纳:

1、集体的含义: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团伙的含义:一些人简单地聚合在一起或是为了错误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群体。团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

2、集体的四个特征:①有共同的目标。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④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它的集体有机地联系。

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

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5、集体主义的含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6、个人主义的表现: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7、小团体主义:实际上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以及大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8、团结就是力量: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识: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9、竞争与合作:⑴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有赖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既要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⑵敢于竞争意味着(P16)⑶善于合作(团队精神),意味着(P16)

第三课承担责任

一、知识要点:

二、问题归纳:

1、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2、我们是班级和学校集体的一员,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是我们的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办法是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说主动关心班级的进步与存在额问题,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努力学习,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等。

3、为班级和学校做奉献:⑴要学习螺丝钉精神,做好集体分配给自己的事;⑵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练习

1、几个同学在踢球时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老师查问是谁干时,全班同学都默不作声,谁都不想“出卖”同学,破坏班级里的“团结”气氛。⑴你赞同这个班的同学的做法吗?为什么?

不赞同。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团结应该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所以,这些同学的行为不但不能维护班级的团结氛围,还会破坏班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危害班集体和每一个同学的利益。

⑵如果你所在的班级也有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积极配合老师,查出事实真相,如果肇事同学不承认,要积极举报,敢于批评。

2、请收集有关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成语、俗语或格言。⑴人心齐,泰山移。⑵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⑷独木不成林。⑸互相补台,好戏一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⑹众人拾柴火焰高。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雁飞和吴礼是同学,在学习上,两人是竞争对手。他们一个擅长文科,一个擅长理科。期末考试准备到了,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吴礼想出了一些“窍门”来影响雁飞的正常复习。⑴吴礼的做法对吗?这是什么现象?不对。这是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⑵如果你是雁飞,你如何应对?

我会敢于与他竞争,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同时,我要学会善于合作,向他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双赢。

5、每个同学都渴望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请你描述心中的优秀班级。在创建优秀班级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

⑴优秀班级:团结友爱,积极进取,互相帮助(言之有理即可)⑵在班级中,同学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在竞争中,同学之间应互相激励,携手共进;在合作中,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竞争不意味着失去友谊,反而会使友谊更牢固。

6、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每个人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也肩负着多种责任,人与人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第二单元情感世界】

第四课多彩情绪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成的混合情绪。如惊喜、悲愤交加、百感交集、哭笑不得等。2、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3、情绪的分类:正常情绪(有适当原因和反应适度的情绪)和不正常情绪(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对个人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和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4、情绪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正常的、积极的或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积极作用(比如说能提高个人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不正常的、消极的或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说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

5、调节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⑴认知调节⑵理智控制⑶合理宣泄:⑷心理放松:⑸行为调节:

⑹理性升华: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

第五课缤纷情感

1、情感的类型:⑴对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情感。⑵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⑶对自己的感情:比如说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羞愧

感等;⑷对大自然的感情: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2、情感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觉的努力和培养。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3、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

4、培育高尚情感:⑴感受理智:追求理智,追求科学,追求真理。⑵体验道德:追求正义,追求善良,追求道德。⑶欣赏美好:感受美的事物。

5、爱国情感:是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祖国的身后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这些积极的情感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练习

1、班主任通知小明和小强下课后到办公室。小明一听眉开眼笑,而小强却愁云满面,垂头丧气。

⑴小明眉开眼笑的原因可能是他认为:自己将受到老师的表扬。

⑵小强垂头丧气的原因可能是他认为:自己犯错了,老师要批评或处罚他。⑶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想法,以不同的态度或想法看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合理的想法常常引起不良的情绪,合理的想法常常会产生良好的情绪。

2、李明和张宁成绩不相上下,都很优秀。在一次考试中,李明在考场上镇静自若,心情平静,情绪稳定,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而张宁在考场上则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请回答以下问题:⑴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后果。积极情绪可以产生积极的后果,消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消极的后果,情绪对个人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影响。⑵不同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后果?

积极情绪能提高个人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消极情绪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

3、某校七年级的小赵,因为一点小事和同班同学小李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挥拳将小李打伤。为此,小赵不仅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而且他的家长还向小李支付医疗费1000多元。⑴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意气用事,否则会对他人和对自己造成伤害。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有什么样的情绪特点?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情绪发展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情绪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4、一天,王老师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一个男子偷一个老人的钱包。王老师见状,一边告诉老人有人偷钱包,一边上前抓住小偷的衣领。小偷的同伴从后面赶上来给了王老师一拳。王老师不顾疼痛,一拳将小偷打倒,并大声喊:“抓小偷!”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却无人帮忙,两个小偷从容地从麻木的人群中离去。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⑴对于王老师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敬佩王老师见义勇为的行为,因为他敢于向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顾个人安危。

⑵对于小偷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对小偷的丑恶刑警义愤填膺。

⑶对于周围群众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对周围群众的行为感到失望、心寒,因为面对小偷的偷窃和王老师的挺身而出,他们却袖手旁观。

⑷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我会协助王老师抓小偷,报警且呼吁周围的群众帮忙。

【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

第六课规则与秩序

1、规则的重要性:

①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②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③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2、生活中常见的规则:

①“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②“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③“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④“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3、规则的分类

①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等。②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归则、运动规则等。③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领域的规则、政治领域的规则、文化领域的规则等

4、规则的其他分类:①正式规则②非正式规则③强制性规则④非强制性规则。正式规则:社会制度、体制、法律、规章制度、守则和纪律等。非正式规则: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强制性规则:国家和地方的法规等。非强制性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各种风俗习惯等5、校园规则及作用-P49正文

6、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53正文

7、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基本原则和宗旨:

①含义: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个通过规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

②基本原则和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第七课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2、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④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①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③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法律与纪律规章、道德、宗教戒律的、区别:P57第2段、P58第1段

6、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①通过双方协商②他人或组织调解③法律途径(最终途径)。7、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①我们即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②我们即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③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即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表现:

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就是他律表现: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2、自律的含义、表现:

含义: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就是自律表现:“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P65正文部分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自律?①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得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5、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网络规则)?P68第一段正文

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第九课少年的权利

1、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世界儿童的权利有哪些?

①每个儿童都有结交朋友并和朋友玩耍的权利②每个儿童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每个儿童都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④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⑤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毒品危害的权利⑥每个儿童都有得到公平对待及法律上受到尊重的权利⑦每个儿童都有知道他们的权益的权利⑧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有害工作伤害的权利⑨每个儿童都有不受暴力侵犯、得到保护的权利

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1、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2、家庭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内容:P74方框小字部分

3、对父母侵犯子女隐私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③正确对待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4、家庭保护中父母或监护人的职责:

①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照要求送子女或其他监护人入学。③家庭不仅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而且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5、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内容:P77方框小字部分

6、学校保护中学校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即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生安全和健康。。

7、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序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8、作为学生,应履行的教育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作为学生,应履行以下义务: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我们学生应该认真、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9、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内容:P79方框小字

10在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和现象有哪些?①打听别人的秘密。②偷听其他人的私下谈话。③偷看他人日记。④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⑤私拆他人信件。11、什么是隐私权?每个人都有一些涉及个人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的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公开。

12、通信包括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电传、书信等多种方式。

13、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14、著作权包括发表权、匿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15、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等。16、未成年人是否享有知识产权?P82第三段正文

17、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内容:P83方框小字

1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

1、青少年应怎样学会自我保护?

①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②学会求救和自救,采取灵活机智的自卫策略,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注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③善用法律武器,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又要运用法律

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怎么办?(青少年遇到不法侵害时怎么办)

①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②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③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④事后报案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3、当我们遇到或者遇到比较严重的危险时,该怎么办?P88第一段正文4、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或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5、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6、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7、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8、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诉讼。

9、诉讼分为:①刑事诉讼。②民事诉讼。③行政诉讼。10、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11、请你就未成年人保护提几条建议?

①要做好家庭保护:家长应引导未成年人开展健康的活动,预防未成年人走上歧途。②要做好学校保护工作:学校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③加强社会保护工作:政府应抓好社会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④未成人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练习

1、201*年4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以受贿、滥用职权两项罪名判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特征和作用?①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受贿和滥用职权损害人民利益。②我国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犯罪人受到刑罚处罚即为明证。③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管他职位多高、权力多大。④我国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⑵上述案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但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车辆及行人各不相让,挤成一团,那么结果将是谁也难以通过。根据材料回到以下问题:

⑴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哪里没有规则,哪里就没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⑵请你列举少数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⑵有规则就没自由,要自由就没规则。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规则和自由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规则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如果无视规则、违反规则,我们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有规则,才有自由。

4、中学生张涛在新华书店买书时,发现自己的一片作文被收录在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但是他却不知情。张涛就此事向老师请教,得知自己享有著作权,有权向出版社索取稿费。于是,张涛向出版社询问此事,得到的答复是:“一个10多岁的孩子哪来什么著作权?还想要稿费?给你出版了,应该感谢我们。”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⑴张涛是否享有著作权?他可以从哪部法律找到依据?

张涛享有著作权。他可以从《著作权法》中找到依据。

⑵张涛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张涛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将出版社告上法庭,要求赔偿。⑶从这个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练习

1、材料一:近年来,“扫黄打非”工作以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扫除文化垃圾为重点,坚决查处渲染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有害读物及网上文化垃圾,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环境。

材料二:国家颁布的《互联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综合上述措施,说明了国家是怎样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国家进行“扫黄打非”和颁布《互联网管理条例》的措施说明了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权利有哪些?请你选择其中一两项权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说一说这些权利是怎样得到保护的。

⑴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受教育权等。⑵任意举例,言之有理即可。

3、某镇一中学发现开学后有10名学生未到校报道。经了解,是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由迫使他们去打工赚钱。学校和镇政府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这些家长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如下:对每位让孩子辍学的家长予以罚款,强令他们在规定期限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干预,这10名学生终于又回到了学校。

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们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可以从哪部法律中找到依据?

⑴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真倒霉!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昨晚被我爸罚跪了两个小时,还做了一大堆家务。”玉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玉宇爸爸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什么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什么权利?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不得虐待未成年人的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⑵你对玉宇的爸爸有什么建议?

应遵守国家关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的规定,自觉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以及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培养。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有的同学据此认为,初中生违法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赞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其目的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给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生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爆炸、投毒等都要负刑事责任。

6、江平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抢劫。这个勇敢的少年与两个歹徒展开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数刀身亡。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⑴请运用学过的知识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当受到坏人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江平敢于同歹徒搏斗的行为是令人佩服的,但他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危险的,不是最好的选择,不应与歹徒硬拼。⑵对于这样的结果,你是如何思考的?

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应该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并要学会智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7、阅读下面这封信,然后回答问题。

尊敬的王老师:

我是一名初三的女生,我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里有个小抽屉,一把小锁将我的小秘密锁在里面。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抽屉上的锁被砸开了,打开抽屉一看,里面的信件、日记

好像被翻过。我赶紧问妈妈,妈妈笑着轻松地说:“不要慌,是我砸的,看你整天神神秘秘的,我有点不放心,想看看你到底有什么秘密。”我听完后,又气又恼,不知该怎么办。

学生:小丽

⑴你认为小丽妈妈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侵犯了小丽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也侵犯了小丽的隐私权。

⑵小丽的妈妈应该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小丽?请你提出一两点建议。

可以通过谈心、交流;观察小丽的日常行为,留意她的日常交往;找老师或同学了解。⑶作为小丽本人应该怎样做?

①心平气和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妈妈讲道理,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她的错误,请她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②学会与妈妈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③正确对待、接受妈妈的教育,理解妈妈的用心,谅解她的过错。

【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1、社区的含义: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我们休息、娱乐、交往和生活的场所,为我们创设了学习、锻炼、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2、社区的类型:我国最基本的社区类型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类。此外,还有兼具农村、城市两类社区特点的城镇社区。(详细分类见P96)3、感受社区:了解与关心;感受与体验;态度与愿望。4、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

5、最有效的防盗系统:邻里的关照。

6、邻里交往的原则:邻里之间不仅要和睦相处,而且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关系可使我们感到和谐、温暖。在邻里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如: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不干扰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7、关心社区、感受社区,是我们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我们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

8、社区考察:⑴实现了解社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的愿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⑵社区考察的程序:①分组与选题(即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②方案与实施(即制定考察方案,实施考察活动);③分析与交流(即撰写考察报告、交流考察结果)

9、制定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确定考察的具体目的和内容,选择考察方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注意提前预约、准时赴约、不过分打扰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礼貌待人,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究考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

1、权利与义务:⑴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⑵义务:法律规定的、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2、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额义务,学会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我们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

3、营造祥和安宁的社区生活环境:在社区生活中,人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有时甚至发生利益冲突。只有妥善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营造祥和安宁的社区生活环境。

4、社区规则:制定社区规则目的是为了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以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社区是我们的家,我们在社区生活,就应该遵守社区规则,按照规则做事,这是每个社区成员应尽的义务。

5、参与社区事物、服务社区的方式和机构(详见P113-P114)

6、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是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5岁的朱女士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邻居是坏人,怕他们偷家里的财务或探听她家的隐私。因此,她整天紧闭房门,拒绝和邻居说话。这种把邻居当“坏人”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邻居关系。

材料二:李女士是一个极其喜欢和邻居交往的人。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到邻居加串串门,有时会呆上三四个小时,她还特别喜欢借邻居家的东西或求邻居帮她做一些事情。她也经常给邻居拿点好吃的、好玩的,几乎把邻居当成自己家人看待。她乐此不疲地经营着与邻居的“睦邻友好”关系。实际上,她这种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做法已经干扰了邻居的生活。

材料三:张女士经常在物质上和生活享受上与邻居进行攀比,而且总是想办法占“上风”,不然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的底气也不足。这种把邻居当作竞争对手的做法,无形中也破坏了邻里关系。

⑴看完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的好坏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社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⑵三个事例中的人物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第一个材料中的朱女士是对邻里关系过于拘谨、多疑;第二个材料中的李女士是在邻里交往中内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把握一定的分寸;第三个材料中的张女士是与邻里盲目攀比,造成邻里关系紧张。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和谐的邻里关系?要保持和谐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不仅要和睦相处,而且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在邻里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

2、在一所小区里,业主们正在联合起来拒绝交纳物业费。理由很多,也很充分:小区草坪里的草已经长到半人高了,却无人打理;虽然每个单元门口都安装了防盗门,但已经有若干个防盗门坏了,却没人维修;虽然小区有不少保安,但有业主在距离小区大门20米的地方被人抢劫保安却视若无睹。物业公司收取了物业费,却无作为,业主们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利,拒绝继续交纳物业费。而物业公司表示,由于部分业主不按时交纳物业费,甚至不交纳,使得物业的管理工作没办法正常运行,才导致了业主反映的问题。⑴你认为这件事情是谁的错?由谁来负责?物业公司和业主都有过错,双方都有责任。⑵为解决双方的矛盾,请你提些建议。

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平等协商。一方面,督促未交物业费的业主尽快交纳物业费;另一方面,物业公司应履行小区的各项物业工作义务。

⑶这件事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相统一。每个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些话说明了什么?在邻里交往中,怎样把握一定的分寸?

⑴这两句话说明邻里关系比较冷淡,邻里之间不交往、不互助。

⑵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在邻里交往中,一方面,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另一方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如: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不干扰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688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