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
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
张景岩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唯一的粮油肉果菜总产均跨入百强的县级市和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对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平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按照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引进等关键环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取得新突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对象,深挖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提升其创新能力,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青岛、平度等各级科研项目23项,有13个项目列入星火计划,为青岛五区市首位。先后自主选育了青农1号、青农2号两个小麦新品种,全部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今年我市小麦实现“十连增”。以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为带动,重点推广了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及提纯复壮技术,绿色高产设施西瓜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等26项组装集成综合配套新技术,为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我市农技推广机构在职人员共有14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4人,占43.6%,大专以上学历572人,占40%,中高级职称234人,占16.4%,三级农业推广服务组织总数达到1300多个,农技推广服务人员达到13000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与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着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共建成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乐义现代农业等26个果品、蔬菜标准园和科技示范园,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60处、13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9个,其中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平度大花生、平度牛肉等14种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定或登记,居全国县级市之首,保护区域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开通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农业综合服务信息网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和“农业科技110”,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70余项。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选派科技特派员42名与农民、企业、科研院所直接对接,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实施科技项目开发32项,带动投资1.5亿元。重点扶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的市财政以及上级支农资金达到5000万元,在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培养本地农业品牌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近年来,我市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7所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专家教授100多人次进行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三农”服务团,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乡土人才培训,年平均授课授课30多场次,听众达80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二、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相对较弱。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源头创新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在县级市还存在薄弱环节。如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高等农业院校和成规模的科研院所,农产品龙头企业也多以加工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全市被认定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仅有2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10%左右。
二是农业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比例低,科技专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实际由科技部门用于安排科技项目的经费比例低。虽然青岛市科技部门每年安排给我市农业科技资金50万左右,但作为农业大市、强市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市农业科技发展。
三是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不顺。在镇级,多数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部门属双重管理模式,由于基层事务繁杂,很多农技人员被抽调安排到驻村包片、招商引资、综合治理等其他工作,造成农技人员职能错位,不能专职专用。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原有房屋、场所、设备等经营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农业科技服务设施不全,科研设备陈旧,服务手段落后。另外,从科技成果到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效益的过程存有脱节现象,技术到户率不高。
四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不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较为缺乏,整体素质难以满足需求,重点领域缺乏创新领军人物和团队。新进人才减少及在职进修的人数比例过低,导致了新一轮的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人员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农民生产上所急需的水产养殖、经作、园艺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偏低,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农技人员总数的一半。三、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农业科技研发、推广、转化、培训等方面持续创新完善,高度重视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以农业科技促进年为契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教研基地为平台,加大农业科研大院大所的建设和引进力度,重点培育若干个在国内领先的特色农业科研院所,吸引市外农业类大院大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源头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围绕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改造提升,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创建农业类技术研究中心,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将农业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研发中心。
二要夯实农技推广的组织基础。整合乡镇农技推广力量,避免平均用力,结合产业发展情况,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设立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企业、农民结合各自的经营特点组建合作组织(协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搞好农技服务,成立专业技术队伍,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市场供求、科技信息,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不断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和转化的中介机构,协调和解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矛盾,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要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地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抓点带面,典型引路,使产业在农技推广组织的引导下,不断壮大发展,形成推广一项技术、培植一片基地、兴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良好发展机制。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引导推广农业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同时要发挥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镇村相关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加快科研成果的普及和推广。
四要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活动。进一步扩大联系范围,拓宽联系领域,使“联户活动”真正成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的平台,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完善“科技110”热线服务,积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生产,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整合网络资源。充分运行各种先进设施和传输媒体,实现互联网、有线电视网、远程教育网三网互为补充、协调联动,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科技、商务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农民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村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扩展阅读: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
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
作者:张景岩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唯一的粮油肉果菜总产均跨入百强的县级市和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对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平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按照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引进等关键环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取得新突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对象,深挖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提升其创新能力,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青岛、平度等各级科研项目23项,有13个项目列入星火计划,为青岛五区市首位。先后自主选育了青农1号、青农2号两个小麦新品种,全部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今年我市小麦实现“十连增”。以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为带动,重点推广了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及提纯复壮技术,绿色高产设施西瓜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等26项组装集成综合配套新技术,为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我市农技推广机构在职人员共有14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4人,占43.6%,大专以上学历572人,占40%,中高级职称234人,占16.4%,三级农业推广服务组织总数达到1300多个,农技推广服务人员达到13000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与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着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共建成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乐义现代农业等26个果品、蔬菜标准园和科技示范园,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60处、13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9个,其中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平度大花生、平度牛肉等14种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定或登记,居全国县级市之首,保护区域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开通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农业综合服务信息网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和“农业科技110”,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70余项。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选派科技特派员42名与农民、企业、科研院所直接对接,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实施科技项目开发32项,带动投资1.5亿元。重点扶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的市财政以及上级支农资金达到5000万元,在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培养本地农业品牌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近年来,我市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7所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专家教授100多人次进行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三农”服务团,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乡土人才培训,年平均授课授课30多场次,听众达80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二、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相对较弱。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源头创新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在县级市还存在薄弱环节。如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高等农业院校和成规模的科研院所,农产品龙头企业也多以加工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全市被认定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仅有2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10%左右。
二是农业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比例低,科技专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实际由科技部门用于安排科技项目的经费比例低。虽然青岛市科技部门每年安排给我市农业科技资金50万左右,但作为农业大市、强市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市农业科技发展。
三是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不顺。在镇级,多数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部门属双重管理模式,由于基层事务繁杂,很多农技人员被抽调安排到驻村包片、招商引资、综合治理等其他工作,造成农技人员职能错位,不能专职专用。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原有房屋、场所、设备等经营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农业科技服务设施不全,科研设备陈旧,服务手段落后。另外,从科技成果到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效益的过程存有脱节现象,技术到户率不高。
四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不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较为缺乏,整体素质难以满足需求,重点领域缺乏创新领军人物和团队。新进人才减少及在职进修的人数比例过低,导致了新一轮的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人员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农民生产上所急需的水产养殖、经作、园艺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偏低,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农技人员总数的一半。
三、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农业科技研发、推广、转化、培训等方面持续创新完善,高度重视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以农业科技促进年为契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教研基地为平台,加大农业科研大院大所的建设和引进力度,重点培育若干个在国内领先的特色农业科研院所,吸引市外农业类大院大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源头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围绕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改造提升,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创建农业类技术研究中心,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将农业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研发中心。
二要夯实农技推广的组织基础。整合乡镇农技推广力量,避免平均用力,结合产业发展情况,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设立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企业、农民结合各自的经营特点组建合作组织(协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搞好农技服务,成立专业技术队伍,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市场供求、科技信息,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不断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和转化的中介机构,协调和解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矛盾,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要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地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抓点带面,典型引路,使产业在农技推广组织的引导下,不断壮大发展,形成推广一项技术、培植一片基地、兴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良好发展机制。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引导推广农业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同时要发挥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镇村相关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加快科研成果的普及和推广。
四要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活动。进一步扩大联系范围,拓宽联系领域,使“联户活动”真正成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的平台,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完善“科技110”热线服务,积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生产,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整合网络资源。充分运行各种先进设施和传输媒体,实现互联网、有线电视网、远程教育网三网互为补充、协调联动,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科技、商务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农民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村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发展强劲势头》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7157.html
- 上一篇:酒店安全监控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