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3重力的大小:
①大小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4施力物体:地球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控制变量法)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公式:P=F/S
4、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
液gV排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F浮与G物V排与V物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上浮F浮>G物ρ物ρ液悬浮F浮=G物ρ物=ρ液漂浮F浮=G物V排
扩展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前四章知识点总结及配套练习
第1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速:固体>液体>气体>真空=0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噪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的振动都会发声一切的声音都来自振动【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任何的气体、液体、固体)传播2.声速声速:(15℃的空气中)340m/s
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3.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利用回声测距离:s=1/2s总=1/2vt
由于人能分辨的声音的频率是0.1s,因此,17m以外的障碍物才会分开原声和回声。【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3.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知识点四】噪声1.噪声
物理学角度:指物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指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影响人们正常听觉的声音。2.噪声等级,分贝(dB)
0dB是人的听觉下限;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休息等;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长期处于90dB以上会神经衰弱、头痛、血压上升等;突然暴露于150dB以上时,会耳膜破裂,完全丧失听力。3.怎样减弱噪声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敲打铜锣,因锣面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
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节日里同学们玩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破裂发出“啪”的声音,气球内的压缩气
体迅速膨胀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同光一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均匀介质传播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C.声音在均匀介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变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题型二】关于声速的计算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
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30秒B.10.59秒C.10.88秒D.10.18秒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l.OOs第
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m。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
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轨的长度为v2t/(v2-v1)B.钢轨的长度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v1t/(v2-v1)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t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
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米。【题型三】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生的声音,不同的是A.声速B.频率C.响度D.音色
人们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这种判断碗的好坏的方法主要的根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
于声音的
A.振幅不同B.音色不同C.频率不同D.响度不同
蝴蝶从身旁飞过,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其原因是蝴蝶翅膀,蝙蝠用回声测知墙壁等障碍物。其发出的声波,人听不到的原因是。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题型四:噪声的减弱
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城市内禁鸣喇叭B.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D.礼堂四周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蜂窝状城市内公路的两侧常见到很高的透明玻璃板,这种设计是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说法都不对
墙壁的传音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
是为什么?第2章光现象(光的反射)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光源人造光源:电灯、蜡烛条件:同一均匀介质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应用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应用:平面镜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各种灯、篝火等。☆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星星一般都是可以发光的恒星,属于自然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可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叫做光线。箭头表示光的方向。
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会发生弯曲。如日出时我们见到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这是由于大气不均匀引起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排队、激光准直问题②影子的行成问题
影子与光源在物体的两侧。
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与发光体的距离和光照射角度有关。
③日食、月食问题
日食: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阻止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分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月食: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阻止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
④小孔成像问题
小孔必须足够小,小孔成像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成倒立的象。
3.光的传播速度
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458m/s,约3×10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也取3×1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速度的3/4c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速度的2/3c【知识点二】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发生反射的位置实际是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当后一种物质是不透明的,光只会被反射回来,当后一种物质透明时,会有一部分光穿过该物体,叫透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这部分叫反射光。
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光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
基本概念: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i、反射角r)、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反射的分类
漫反射:光线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叫做漫反射。镜面发射:在光滑的镜面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发射。(镜面、水面等)
我们能够看清各种物质几乎都是镜面发射,而看到一些耀眼的物体(除光源外)一般都是镜面反射的结果,光污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知识点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线面垂直、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像为虚像。”2.虚像的特点
某一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看上去向是光线从镜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射出来的,这点就是物体的像,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点,我们把它叫虚像。【知识点五】球面镜
平面镜的反射面是球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是球面镜。凸镜:可以会聚光线于焦点。应用:手电筒发出平行光。凹镜:可以发散光线。应用:汽车的观后镜看到的范围增大。
【题型一】光的直线传播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光源附近置一不透明物体而形成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影与光源总在物体同侧B.影的形状总与物体形状相似
C.若光源的大小一定,则影的大小只随物体的大小而改变D.影的形状、大小跟光源的距离、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
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是
A.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B.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C.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在了月球上D.月食是月球的影子落在了地球上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
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如图所示,S1、S2为两点光源,MN为光屏,作出光照射在屏上最亮的区域
教学大楼在太阳光照射下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是24m,在楼下竖立在地面上的米尺留下的
影长是1.5m,则教学大楼有多高?
【题型二】光速问题
(多选)下列现象中,说明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的是
A.运动会上的终点记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见枪声开始计时B.发生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看电影时,人们看见画面的同时,又能听见声音
D.在远处观看焰火时,看见火花在空中飞散,后又听到爆炸声
浩繁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l
Au=1.496×1011m.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方向传播到地球的,你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s前从太阳上发出的。【题型三】根据反射定律作图、求角度
①作反射光线;②作入射光线;③作镜面
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40°,那么入射角为,反射角,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
平方向所成的角(锐角)是
A.20°或40°B.40°或70°C.20°或70°D.只能是20°
请用两种方法使一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
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
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光线AO平行于平面镜M1.若光线AO经平面镜M1和M2反射后按原路反射
回去,那么,平面镜M1和M2的夹角是下列哪种情况
A.M1和M2的夹角是30°B.M1和M2的夹角是45°C.M1和M2的夹角是60°D.M1和M2的夹角是75°
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1m的圆形屏,一平面镜M的中点与屏的圆心O重合,S处有一细
光束射向O,经M反射后在屏上形成一亮点S’现使M绕O逆时针以每秒一圈的速度匀速移动,则此时亮点S’沿屏移动的速度为m/s.亮点S’经M所成的像的移动速度为m/s.
在某平静的湖面上空有一监测空气质量状况的气球(处于静止状态),一个置于距湖面20m
高处的仪器,测得气球的仰角为30°,测得气球在水中虚像的俯角为60°,则气球距湖面的高度为m.
【题型四】旋转平面镜问题(2倍关系)
一束光线以23°入射角射到一平面镜上。围绕入射点转动镜子,使反射角增大到35°时,
平面镜转过的角度是。
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要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20°角,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将平面镜转动20°角B.将平面镜转动10°角C.将入射光线偏转20°角D.将入射光线偏转l0°角【题型五】平面镜成像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
方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用两种方法画出物体AB的像A’B’。
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
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某人从平面镜里看到一只台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1221所示,此时实际时刻是多
少?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B.10:21C.10:51D.12:01
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A.以lm/s的速度,作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lm/s的速度,作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的速度,作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的速度,作竖直向下的运动【题型六】看到物体或像的范围
①能看到物体的眼睛的范围
画出能看到整个物体的眼睛的范围
②眼睛能看到的物体的像的范围
画出眼睛能看到物体的范围
如图所示,在一棵小树前有一个小平面镜,某同学要想从平面镜中看到全树的像.他应站
在区域
A.abc和cefB.ecfC.abcD.dabg
如图所示,A"B"是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画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在A处能看到A"B"完整
的像时,平面镜的最小范围用MN标出。
一池塘的水面几乎与地面相平,在池塘一边竖立着一根电线杆,另一边有一个观察者。设
电线杆高l0m,观察者的两眼离地面高1.5m,其余距离如图,则观察者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成像部分的长度为
A.1.5mB.3mC.4.5mD.10m
【题型七】反射的类型
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物体一定是光源B.物体和眼睛在直线上
C.物体肯定有光进入眼睛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看到
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
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
射,如图226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条件:一种介质到另一介质光的折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二线异侧、两角不等性质:光路的可逆性定义凸透镜性质:汇集光线透镜定义凹透镜性质:发散光线u>2f凸透镜的成像规律f>u>2fu<f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大角增加的快。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大角减小的快。4.折射的现象:日出、日落,水中的鱼,星星闪烁等。【知识点二】透镜
1.定义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中心的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主光轴上的一点,光线通过它后方向不改变,薄透镜可认为是透镜的中心。2.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会聚透镜)
凸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可以产热)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焦距相等。3.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发散透镜)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射出,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也有两个焦距,两侧焦距相等。【知识点三】透镜的光路图
三条特殊光线:
①过主光轴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凹透镜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平行射出;③平行光会聚于焦点或发散射出(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知识点四】凸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
(1)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实验步骤: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上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焦点F、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P
②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所画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像。
④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像倒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像的倒正、大小有什么变化?像仍是缩小的吗?
⑤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2)实验证明,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蜡烛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承接,叫做实像。
(3)照相机就是应用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2.幻灯机放大镜
(1)实验:观察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时,观察物体成像情况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节那样,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好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实像。观察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③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和像倒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④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从光屏的另一侧观察,是不是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还是一个虚像。
(2)实验表明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的成像原理而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焦距之内的原理制成的。★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相距也为2倍焦距,此时物像距离最小,像最清晰。⑸成虚像时:
【题型一】折射定律作图
画出下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完成图中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画出一束平行光经过后玻璃砖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光线,通过玻璃棱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图示
【题型二】折射后物体高低问题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上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你能利用下图说明道理吗?
有一根木杆,它的一半斜插入水中,游泳的人从水中观看这根木杆,正确的应是
如图所示,筒内装有水,在P点刚好能看见筒内的B点,打开筒底塞子,将水完全放掉,
则P点刚好可以看见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某人在水池边观察水中的鱼时,发现水面上一只飞虫在水中的像与鱼重叠,他判断出飞虫
与鱼到水面距离
A.相等B.飞虫距水面距离大C.鱼到水面的距离较大D.他观察的都是虚像,不能确定哪个距离大【题型三】折射角度变化问题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则折射角A.不变B.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把玻璃板压在书本上,看到玻璃板下面字比实际位置变,这是由于光从射向
的结果。
在茶杯中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见硬币的
位置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即不升高也不降低
一盏探照灯装在一个游泳池东面看台上,灯光向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
在将池中水逐渐灌满的过程中,池底由灯光形成的光斑将
A.向东移动,然后静止B.向西移动,然后静止C.先向东移,后向西移D.仍在原来位置上【题型四】与反射相结合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另一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
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A.30°、60°B.60°、60°C.30°、30°D.60°、30°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00°,则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θ为
A.θ<80°B.θ=80°C.80°<θ<130°D.θ>130°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请你说出入射光线、反射
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指出哪边是空气,哪边是水?
如图所示,MN是2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2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一光线从介质
A入射到介质B,则入射角大小等于,折射角大小等于,其中介质是空气。
如图所示,已知一光线从空气中射人液体,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在液体
中射到平面镜后又被反射回来,其反射角是(),返回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15°B.30°C.45°D.60°E.55°
【题型五】透镜的光路图
完成下列光路图
图所示是入射光线发生折射的现象,其中错误的光路图是
有2个凸透镜,甲的焦距较长,乙的焦距较短.要使一平行光通过这2个透镜后仍是平
行光,但光束比原来变宽,这2个凸透镜的放置情况应该是。
有一块长方形玻璃块,内有一个凸透镜形状的空气泡(见图),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时A.仍是平行光束B.将会聚一点C.将发散开D.无法判断
【题型六】光黑匣问题
下图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方框内填入一个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该是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凹透镜都可以D.凸凹透镜都不可以
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2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
如图所示,画出了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方向,并表明了焦点F,请在图中画出透镜的主
光轴,并在恰当的位置填上恰当的透镜。
如图所示中MN为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为S在透镜中所成的像,用作图法画出
透镜的光心及焦点位置,并标明透镜种类
在下面方框内天上恰当的光具。
【题型七】凸透镜成像
做出物体经过凸透镜形成的像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
三幅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夏明把眼睛递给他,小明应把图中的眼睛递给他。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虚像
杨明同学在照镜子时,要想看得最清楚,将平面镜放在什么位置?提示:瞳孔相当于凸透镜,焦距约为12.5cm,二倍焦距时最清晰。
画出折射光线
【题型八】凸透镜定点成像问题
有A、B、C3块凸透镜,将这3块透镜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跟蜡烛距离
相等情况下,得一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A、B、C3个凸透镜的焦距的关系是
透镜像的性质ABC放大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放大正立虚像A.fA>fB>fCB.fC>fA>fBC.fA<fB<fCD.fB>fC>fA
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10厘米,屏幕上得到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4
厘米时,屏幕上将
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D.不能看到像把一个物体放在甲凸透镜前40厘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倒立
实像,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在乙凸透镜前40厘米处,移动光屏将得不到实像,而且也看不到虚像,则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相比较
A.甲的焦距比较大B.甲、乙焦距相同
C.甲、乙的焦距之比为1:2D.甲、乙的焦距之比为2: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飞机向地面拍照,称航空摄影。若使用照相机镜头的
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为
A.100毫米以外B.恰好50毫米C.50毫米以内D.略大于50毫米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出现字母“F”的画面.当用照相机把这个画面照下来,在照相机
胶片上画面的情况是
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其结果A.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能拍出镜中的人像,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C.能拍摄出镜里的人像,但照片的上下左右都和实际相反D.能拍摄出平面镜里人的像,但照片的左右和实际相反
晚上使用放大镜看书时,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会看到放大镜中有一个亮度不大的灯的
像.这个像是光的形成的像.(填“反射”、“折射”、“实像”、“虚像”)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即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
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题型九】成像移动问题
用照相机拍摄集体人像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那么应采取的措
施是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屏幕上的幻灯片变小些,可以才取的方法是A.将幻灯机靠近荧幕,同时把幻灯片远离镜头B.将幻灯机靠近荧幕
C.将幻灯机远离荧幕,同时把幻灯片靠近镜头D.将幻灯片远离荧幕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物体自很远处向离透镜2f处移动,则像将自处向处移动,
且像速物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物自2f处向焦点移动,像将自处向处移动,且像速物速.
一物体从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4倍焦距处时,
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像和物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物体在凸透镜前7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现只将凸透镜移动,使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为10厘米时,在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的像是的像,物和像的距离是。第4章物态变化
定义温度摄氏温度:定义、单位热力学温度:定义、单位温度计:用途、制作原理、测温原理、使用方法定义熔化(晶体)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和凝固定义凝固(晶体)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定义汽化蒸发:定义、条件、影响因素方式沸腾:定义、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汽化和液化液化定义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定义、特点、应用、实例升华和凝华凝华:定义、特点、应用、实例
【知识点一】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用来测温度的仪器
结构: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玻璃管(厚壁、有刻度)分类:实验室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1℃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体温计玻璃泡上有一个特殊结构缩口,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身体读数,用之前要甩一下。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3.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常见的温度表示方法,“°”表示“度”,“C”表示“摄氏温度”。
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
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读法与记法:5℃→5摄氏度;-5℃→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4.热力学温度
把宇宙温度下限-273℃,规定为零,叫做绝对零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与摄氏温度的换算:T=t+273二、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估: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特别注意)。放:玻璃泡应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读:待示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取:取出温度计,放回原处。【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过程
固体物质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包括海波、石英、冰等,非晶体包括松香、石蜡、玻璃等。①晶体熔化过程
状态:存在固液混合状态
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升高→不变→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过程
状态:固态物质→变软→便稀→液态温度: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③晶体凝固过程状态:存在固液混合状态温度: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④非晶体凝固过程状态:液态物质→变粘、稠→变硬→固态温度:凝固时温度一直上升注意:水凝固时体积增大。3.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也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固定的熔点(凝固点)4.熔化凝固的条件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不论晶体、非晶体)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知识点四】蒸发1.汽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3.影响蒸发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③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4.蒸发吸热。
【知识点五】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带孔的纸板
沸腾现象:液体内部产生气泡,逐渐上升、变大,到达液面破裂;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
沸点与压强有关,水的沸点是100℃(1标准大气压)沸点一般随液体的压强升高而降低。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知识点六】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
①降低温度:注意“白气”、“雾”、“出汗”等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会液化。
②压缩体积:
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2.液化放热
【知识点七】升华和凝化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常见的升华实例:碘、卫生球、钨丝、干冰、冰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题型一】体温计的构造
用同种液体制作的两支温度计,它们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用它们测液体的温度。当液体升
高相同温度时,内径(填“大”或“小”)的温度计温度变化大。
2只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病人
的体温,问这两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6.5℃、60℃B.都是40℃C.都是39℃D.39℃、40℃某人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个可能发烧的人的体温,由于操作不当,得到的一组错
误数据分别为37℃、39℃、39℃,其中一定高烧的是。【题型二】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校正
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在沸水中,示数是9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来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温度,它的示数是110℃;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它的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教室的温度,示数为26℃,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如果用它测量冰箱内的温度,示数为-16℃,则冰箱内的实际温度是℃。
用一根带有玻璃泡的等分为100格的均匀玻璃管制成一支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水银柱在20格,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第70格处,此温度计刻度最高是℃,当气温是-4℃时,水银柱在第格处。【题型三】温度计使用与读数
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合K,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
值是。
写出下图所示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甲:乙:丙:
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it-N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所示,(1)指出操作的错误之处,(2)此锚洪造成的
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填“高”或“低”)。
【题型四】熔化、凝固现象的判断
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花成水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有的露水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吃糖到嘴里消失的过程与吃冰棒到嘴里熔化的过程都是熔化吗,为什么?
下列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题型五】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
如图所示足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信息三:。
海波的熔点是48℃,当试管中的海波温度是48℃时,它所处的状态是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C.一定是液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上物理课复习时,教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
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
灯在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多选)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正在熔化的冰搬到0℃的房间里,则A.冰不再熔化,已融化成的水也不凝固B.冰已融化成的水会凝固C.冰继续熔化
D.房间温度会降低
【题型六】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
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铝,但铝锅却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传热比铝快B.铁的熔点比铝高C.铁的硬度比铝大D.铁的颜色比铝深
根据下表,你认为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700℃时铝处在态;温度在-200℃时氮处
于态,温度在-220℃的氧处于态;温度在660℃的铝处于态。
物质凝固点(℃)
液态铝660
-218
-210
液态氧
液态氮
根据下表:请判断下列四种情况中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熔点(℃)
固态水银-39
1064
1083
3410
金铜钨固态氢-259
1515钢
A.-260℃时,氢是液态
B.电灯泡的灯丝是钨制成的,因为钨熔点高C.纯金掉在钢水里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可以正常使用【题型七】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夏天用棉被把冰棍盖上是因为
A.怕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B.防止外界温度传给冰棍C.防止冰棍吸热而熔化D.防止冰棍被碰坏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时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时,放出大量的,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而冻坏菜。
解释以下现象:
①吃冰棒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②冬季,在室外用湿手接触铁器,会把手“粘”在铁器上,这是什么原因?
③冬天,摸铁的东西比摸木头的东西要冷些,夏季摸铁的东西要比摸木头的东西热些,同样条件下的铁和木头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题型八】蒸发吸热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D.电风扇吹风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A.降低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题型九】影响蒸发的因素
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目前有些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旧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
湿手快速变干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将湿发吹干B.用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
炎热的夏天,人们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这里的
主要物理道理是(1)(2)。【题型十】沸腾过程
小明煮两次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
持锅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燃料C.两次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如图所示,甲杯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盛水的试管;乙杯口封闭,试管中盛有水,用酒精
灯给两杯水加热,则
A.甲、乙试管中的水均沸腾B.甲、乙试管中的水均不沸腾
C.甲试管中的水会沸腾,乙中的不会D.乙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甲中的不会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
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已知一定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5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
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
A.E曲线B.C曲线C.D曲线D.B曲线
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都加热到沸腾了,但纸盒
却完好无损,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图l4)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在“观察水的沸腾”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间有孔的纸板、钟表外,还需要和。
(2)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上升、变大,在水面,在水的沸腾时,虽继续加热但温度。【题型十一】沸点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将棉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
变焦,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要把它们分开,常用的方法是A.利用它们的密度不同B.利用它们的熔点不同C.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D.让酒精燃烧剩下的是水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
在超过80℃的温度条件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作用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已知液态氧、液态氨和液态二氧化碳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
-78℃,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成为液态分离出来的是,然后是,最后是。
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单位是℃),假使要制造温度计,
用来测铅的熔化温度,应选这种液体;若测固态甲苯熔化的温度,就选这种液体;测萘的熔化温度,就选这种液体。
物质熔点沸点
7水银-38.835
酒精-11778.5
甲苯-95111
铅3281740
萘80.5218
【题型十二】液化现象的判断
烧水时,壶中会冒“白气”,这是水的A.汽化过程B.液化过程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
(多选)夏天冰块周围会冒“白气”,冬天户外的人会呼出“白气”,关于这两种“白气”,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液化现象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后者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夏天喝饮料时,发现杯子外面有水珠出现,好像在“出汗”,这是A.熔化现象B.汽化现象
C.液化现象D.饮料从杯子中渗出来的现象
用水壶烧水时,仔细观察会发现,当水烧开后,会从水壶嘴冒出大量“白气”,但靠近水
壶嘴的地方反而不会出现“白气”,出现白气的原因是,不出现白气的原因是。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户外走到温暖的室内,为什么眼睛有雾蒙蒙的感觉?为什么过一段时
间又好了?
秋冬季节,为什么门窗的玻璃只有内表面有露水,而外表面没有露水呢?
水缸穿裙,大雨来临。月亮长毛,大水陶陶;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如图是一个简易净水器,将杯子放入不能饮用的水中(如泥水、海水等),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有小的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就可在杯子中收集到纯净水。请说明原理。
【题型十三】液化的方法及液化放热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同质量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的温度更高B.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的传热速度更快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变成100℃的水后继续烫人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热
澡堂里的水通常用100℃的水蒸气加热,这是利用了水蒸气在时热的原理。
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汽,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汽的体
积,当乙醚蒸汽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到注射器中出现了乙醚,这表明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其液化。【考点十三】升华与凝华
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的内表面会发黑,这个现象反映灯泡内的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是A.升华B.凝华C.先升华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有放热的是A.液化和升华B.升华和凝华C.凝华和液化D.液化、凝固和汽化
下列举例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的是
A.冰箱中的冰块变小了B.卫生球日久变小
C.用久了白炽灯的灯丝变细D.打开装汽油的瓶子盖,汽油跑掉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的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够热,所以常用它来时运输中的食品,防
止食品腐烂变质。干冰凝华还可以应用其进行人工降雨,原是。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下雪不冷、融雪冷”是什么原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