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201*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根据××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201*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迪林发〔201*〕9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1*年度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做好监测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扎扎实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指导各监测站点提前进入运行,确保对我县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
二是科学规划,做好日常监测与防控。监测站点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候鸟等野生动物观察点、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走廊带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每天按时上报监测信息。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养殖野生动物的疫病防范工作。各监测点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安全。同时,结合当前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强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经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营利用监管,发现非法来源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的偶蹄类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时,积极会同工商、卫生防疫、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进行跟踪调查,并严格按规定处理。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力量对本地区的市场、宾馆、酒楼、养殖场等野生动物经营、运输、养殖场所及经常发生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重点地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走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典型的案件要及时予以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群众。五是广泛宣传,努力提高保护野生动物和疫病防范意识。结合监测防控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普及保护鸟类和预防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病的科学知识,消除群众盲目恐慌心理,提高其科学防范意识,增强其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心。
当前正处于候鸟迁徙期,候鸟与候鸟之间、候鸟与家禽之间接触频繁,禽类感染和传播高治病性禽流感的机率增加。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一是科学部署,严密防范,做好候鸟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要根据本区域野生鸟类越冬地、迁飞停歇地和迁飞通道的具体情况,组织人员进行重点看护和监控,制止人员、禽畜进入上述区域与野生鸟类接触或从事其他干扰活动。二是严格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上报制度。各监测点在监测工作中,一经发现野生动物不正常死亡等异常现象,要立即采集样本送检,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将现场记录和送检情况在2个小时内上报省林业厅。三个监测点每天下午四时前要与厅电话联系一次。要确保疫情不迟报、不缓报、不瞒报、不错报,以及时掌握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动态。
扩展阅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重点工作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201*年工作
总结和201*年重点工作
来源: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网站
一、201*年工作回顾
201*年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林业发展经受了特大旱情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显著成就。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果。
(一)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协调推进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对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大本营”自然保护区,继续强化建设管理。一是继续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6处,新增面积7.7万公顷,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01*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9%,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二是强化示范自然保护区的引领作用。以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为龙头,树立保护监测、集体林改、生态旅游、公共教育等多方面典型,召开了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引导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6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计3亿元,能力建设资金比前年增加一倍达到6000万元,使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标准》、《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批了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五是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会同环保部等七部局对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三省区5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促进其提高管理质量。六是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研究。对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政策、生态移民、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火烧木清理等敏感问题组织了专项调研,探索统筹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巩固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针对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多,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重点关注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类研究保护拯救方案,积极发挥示范试点效应,带动总体保护工作的深入和扩展,一是扩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与保护领域。大熊猫、朱、金丝猴、鹤类和红豆杉、苏铁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持续扩大,其中,野生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全年繁育圈养大熊猫20胎25仔,全国大熊猫圈养数量达到290只。海南长臂猿、普氏原羚、河狸、蟒山烙铁头、黄喉躁鹛和落叶木莲、巧家五针松等40多种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纳入到保护监测范围。二是推进濒危物种回归自然进程。成功实施了鳄蜥放归自然和华盖木、西畴青冈原生地回植,使我国放归自然或原生地回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达到11种,且生存、发展状况良好。三是强化了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和手段。针对部分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群遭受干旱、暴雪、暴雨、污染等灾害严重威胁的状况,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积极支持采取抗灾、减灾等有效措施,避免了资源的重大损失。四是继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截至201*年底,库存样本达到600多种超过19万份。
(三)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妥善处突发野生动物疫情。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总体部署,严密监测,认真排查疫情隐患,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努力切断野生动物疫病向外扩散的途径,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大局中有力地发挥了前沿哨卡作用。一是加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疫源和重点疫病的监测。一年来,共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51起,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妥善处了青海更尕海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景德镇鼬獾犬瘟热等疫情。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会同工商、农业、卫生等部门对188处活禽和活体鸟类经营市场进行了联合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三是切实加强督导。对藏原羚肠毒血症等突发疫情,及时指派专家组现场指导。采取现场督导、电话抽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强化检查监督,促进各项监测防控措施的落实。四是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分析评估发展趋势,强化部门会商,配合做好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
(四)加大执法打击力度,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活动势头。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和非法经营、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一直是威胁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是引发多种疫病的一大隐患,并严重损害我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形象和声誉。一是在汇总、分析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行为各方面信息的情况下,国家林业局于201*年重点部署了对乱捕滥猎鸟类和走私、非法经营虎骨、虎皮等虎产品的专项治理和执法打击行动,公布了有关野生动植物非法活动信息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并结合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督促从业单位加强自律,切实加大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二是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积极配合,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了执法检查和专项打击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声势,有力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的猖獗势头。
(五)强化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监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的分类监管和扶持政策的研究。一是完善了象牙加工经营和鳄类、毛皮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等活动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强化资源优化配和宏观调控手段。二是积极研究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改革方案,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继续对条件成熟的部分野生植物出口行政许可实施年度审批,努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三是引导繁育利用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条件,促进人工繁育资源总量的稳步增长,全行业实现年总产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约201*亿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维护了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解决了一大批人口的就业,成为部分区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新动力,更重要的是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
(六)积极推进国际和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提高保护监管能力和水平。201*年,进一步拓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途径,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成功实现象牙原料的合法进口,妥善应对一系列国际敏感问题,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二是加强濒危物种保护双边合作。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建立了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关系,与日本合作实施朱保护及放归自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与阿联酋初步达成波斑鸨保护合作协议。三是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机构和国际非政府保护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了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如期完成白鹤GEF项目和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下自然保护区交流互访工作,正与世界银行探讨东北虎保护合作项目。四是积极加强两岸保护合作。与台湾有关组织举办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自然保护区交流活动,增进互动和理解。
(七)强化保障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推进保护事业发展奠定基础。201*年,将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研究和编制工作,列为自然保护领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整改内容予以大力加强。一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立法研究,积极协调全国人大环资委,争取自然保护区单独立法,并提出了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二是组织研究和审议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草案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名录》草案。三是编制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草案》、《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思路和重点。四是拟定了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草案和技术规程,启动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试点。五是继续开展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研究起草了补偿管理规定,努力完善损害补偿机制,促进了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双赢”。
总体看,20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部署,不仅取得了丰硕的保护成果,还从长期的保护管理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是推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力量源泉。从历史来看,自然保护事业是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顺应社会的要求,在空白基础上起步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历史时期,在全社会强烈关注的形势下,自然保护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从不同区域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当地公众保护意识,都影响着该区域保护工作的成效。例如:广西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野生植物保护,在全国率先推出“保护野生植物宣传月”,开展了一系列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活动,促进了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野生植物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广东省政府十分关心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门出台文件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和体制,为强化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自然保护职责、推进保护事业,就要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本区域自然保护基本情况,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还要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宣传,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事业就能焕发出无限生机。反之,失去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失去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自然保护事业就将失去力量的源泉。
第二,健全法律法规,是全面加强自然保护的根本保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地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法规,为依法推进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自然保护区推行的“一区一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家法律法规不宜细化的问题。例如,在兰科植物尚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情况下,云南、北京等地将兰科植物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区域兰科植物保护无法可依的问题。
第三,积极开展示范试点,是带动总体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特别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起步较晚、底子薄,还受到人、财、物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实施全面推进方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一现实,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结合实际,通过示范试点,以点带面,有力带动了自然保护工作的全面提高。例如:《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确定了5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示范自然保护区,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从财政经费、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合作交流等各个角度予以重点倾斜和支持,极大提高了它们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的水平和能力,有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总体提高。
第四,促进科技与保护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保护效力、强化执法监管手段的有力措施。长期以来,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主动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引进和应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和先进理念,在资源调查及信息管理系统、种质基因保存、物种繁育、野外放归、检测鉴别等多方面进行联合攻关,攻克了许多长期困扰保护监管工作的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保护领域的科技贡献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使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逐步得以改善。例如,针对林业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起步晚、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我局通过联合浙江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力量对青海湖候鸟高致病禽流感进行科技攻关,短期内实现了重大突破,有效提高了高致病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第五,完善保护管理体系,是实现自然保护目标的基础。在自然保护事业发展历程中,各级林业自然保护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保护管理及执法监管体系、自然保护区体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救护繁育体系和鸟类环志网络,确保了一系列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工程的贯彻和落实。从各地情况来看,则是自然保护管理等机构和执法监管队伍越完善的区域,各项工作落实的力度就越大,保护成效就越明显。例如:国家林业局通过强化基层林业工作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责、强化各地资源监督专员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督职责,有效壮大了保护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福建省根据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的需要,通过实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鉴定员制度,建立了覆盖全省的专业鉴定员队伍,不仅有效保证了有关野生动物案件的取证、物证保存等工作得以及时、准确进行,并缩短了查没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放生或处理时间,提高了执法效力,减少了资源损失。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生态建设逐步加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资源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保护状况也将越来越关注,保护领域长期积压的矛盾和问题还将不断显现,我们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冲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国际社会对我国资源保护和执法监管情况越来越关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资源对相当数量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和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攒的问题与矛盾制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201*年重点工作
201*年自然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多渠道争取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投入和支持,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民群众,从法制建设、保护体系、人员队伍、科技攻关、本底调查等入手,着力夯实基础,全面提高能力,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自然保护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工作实际,为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七个“切实抓好”:切实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切实抓好国内外关注的敏感事务;切实抓好自然保护重点工作;切实抓好自然保护科技支撑;切实抓好自然保护法制建设;切实抓好保护队伍素质提高;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宣传教育。201*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认真编制好规划,多层面争取投入和支持。一是主动配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主动协调,积极争取,结合全国和区域实际,明确规划思路和发展大纲,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二是研究更新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根据当前形势,并着眼于保护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1*2020)规划》,更新充实建设内容,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三是编制完成专项规划。根据新形势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全国大熊猫保护管理规划》和《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二期规划》,争取早日报批实施。
(二)积极研究保护立法,争取发布一批配套法规。一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工作。确保历史形成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重新打乱现行体制导致保护管理不到位,影响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二是争取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制修订。在已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草案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名录》草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意见,力争与农业部就具体物种的归口管理问题达成一致后尽快上报国务院。三是进一步修改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分级指导监督机制,规范监测防控管理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促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四是修改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专项规章。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观赏表演管理办法》、《野生动物猎捕管理办法》、《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标识管理办法》,早日进入立法程序并颁布实施,为推动和规范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五是深化行政许可改革和审批管理。按照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规范管理的原则,切实推进《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委托审批事项暂行管理规定》的发布实施。六是争取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中央财政对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予以补助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七是协助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着力完善地方配套法规,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工作,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但经实践证明是好的做法,争取地方法规先行,促进国家层面立法。
(三)完善自然保护区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实施《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在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典型生态系统区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在自然生态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隔离、断裂区域建立生态廊道,科学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有效扩大保护范围。二是推进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和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示范中出政策、出成效、出经验,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带动其他自然保护区发展发挥样板作用。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报批以及已建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积极储备工程建设项目,提前研究部署,配合做好投资安排,强化监管,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四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协调各地在机构建设、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土地权属、边界四至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建章立制、目标管理等措施,促进保护巡护、资源监测、评估分析等工作的有效开展,扎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五是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围或功能区划不合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等关系到自然保护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专题调研,为争取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四)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扩大拯救范围。一是继续加强大熊猫、朱、扬子鳄、野马、麋鹿、鹤类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苏铁、兰科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扩大拯救范围,巩固和扩展保护成效,使更多珍稀濒危物种得到良好保护,防止珍稀濒危物种灭绝,并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二是分类研究《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和改善技术规范》,继续扩大朱、扬子鳄、野马、麋鹿等濒危物种的繁育,深化放归自然活动;准备启动海南长臂猿、普氏原羚就地保护项目,实施人工繁育蟒蛇、鹿类、雉类放归自然。三是继续推进苏铁、兰科植物等濒危野生植物回归自然示范项目建设;完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地保护有效性评价》,组织编制《重点野生植物示范性回归自然的标准和规范》,规范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地回植行为。四是指导各地自然保护部门认真执行好项目,及时上报项目执行情况,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资金,弥补国家预算项目经费的不足。
(五)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突发疫情的应急处。一是争取完成尚未安排基本建设投资的100处国家级监测站的建设。落实基本建设资金,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充实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统筹基层疫源疫病监测站和保护管理站建设,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内容纳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二期规划。三是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精心组织,提前部署,进一步强化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疫源、重点疫病的监测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场所的隐患排查,坚持信息日报告制度,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妥善处突发情况,防止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发生。四是积极推进主动监测。充分发挥公共平台的积极作用,研究提出主要疫源野生动物名录、主要野生动物疫病名录和主要外来野生动物疫病名录,促进监测站与科技支撑单位的有效合作,主动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扭转事后监测的被动局面。五是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结合监测防控工作实际,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和检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和各项监测防控措施的落实。
(六)强化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的市场监管。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是基础、是前提,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过程中,始终以有利于保护作为工作准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有损资源保护为代价来满足繁育利用需求;扩大资源繁育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把利用需求转化为保护动力,达到促进保护的目的。二是坚持积极引导扶持和严格规范监管“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加强资源的宏观调控,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对稀缺、国际关注或非法经营严重的资源,进一步强化原材料标准化封存、定点、标识、总量控制、核查论证等有效监管手段;对充裕资源,通过委托、年度审批、自愿标识等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监管手段,为相关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搞好服务。三是做好第二批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上报、论证和发布工作。
(七)周密筹备资源调查,切实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在前期工作如研究拟定资源调查草案、技术规程草案的基础上,先期启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试点。根据资源调查试点结果,汇总各地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发布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程,开展人员培训,并争取财政部支持于201*年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展开。二是要加快全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各项前期工作,为争取早日启动调查做好准备。三是充分发挥林业系统科技支撑单位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公共资源的合作,对制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事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进行联合攻关,尽快突破瓶颈。四是加强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确保科学决策,合理可行。
(八)继续推进国际合作及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妥善应对国际敏感问题。一是继续配合做好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继续做好有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等公约和双边协定的履约事务。二是继续执行好现有国际合作项目,积极争取和落实好国际合作项目。积极争取加入国际野生动物狩猎及保护理事会,争取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候鸟保护协定,与阿联酋签署中阿波斑鸨保护协议。落实中日朱保护合作项目,与阿联酋合作保护波斑鸨项目和与世界银行关于东北虎保护合作项目。实施好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附件十自然保护区项目,参与做好中美战略对话能源与环境保护项目,组织做好“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十年合作项目”和与TNC合作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培训项目,指导实施好“中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合作”、跨国界自然保护区合作等项目。三是组织筹备召开亚太野生动物疫病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和十五届海峡两岸自然保育研讨会,以及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四是针对老虎、大象保护和养熊取胆、毛皮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管理等国际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声誉出发,专题研究应对策略。五是继续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美国大自然协会等国际自然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广泛争取理解与支持,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九)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打击非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一是适时联合森林公安和其他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打击行动,对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产品等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手段,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犯罪势头。二是继续选择重点领域开展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督促业界依法开展相关活动,防范于未然。三是通过违法行政案件统计、媒体信息及举报信息收集、委托专项调查等措施,加强对各类非法行为动态的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提供依据。四是进一步强化各地资源监督机构承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监督职能,在监督检查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避免更大的损失。五是督促各地林业自然保护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经常性开展调查,掌握非法行为动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执法检查和专项打击。六是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电子信箱,鼓励群众举报非法行为信息,及时核实和分析,提高执法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执法部门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执法协助机制。
(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一是按照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和“对自己高标准、工作高质量、服务高质量”的要求,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推进自然保护机关职能转变和作风改进为切入点,狠抓保护机关作风建设。二是针对知识更新加快,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够熟悉的现状,分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自然保护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充实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保护管理和应急处能力。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开展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争取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理解和支持。抓住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物放归自然、野生植物原生地回植、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专项执法行动、资源调查试点等亮点,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强化重要时节如“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研究适合本区域、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今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将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宣传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四是办好宣传交流媒介,提高宣传效果。办好《自然保护简报》,恢复并办好《中国野生动植物网》、《中国自然保护区网》、《中国保护大熊猫网》三个网站,充实内容,加快更新,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宣传引领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