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

时间:2019-05-28 22:45:33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

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

生物本和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若能及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相关实验,不仅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对于增进学生间的交流非常有帮助。实验之后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还可以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在生物上有优势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本年级组组织学生在上学期做了如下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试剂),RNA红色(吡罗红试剂)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实验四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五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实验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以上几个实验中,“物质的鉴定”,“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色素的分离和提取”;“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是比较重要的实验。但是从学生做实验的情况来看,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巩固。但是不足点:学生实验前没有充分地准备实验,倒置进入实验室之后手忙脚乱,材料的利用不恰当,造成时间和材料的浪费。因此本学期的生物实验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做到灌输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

扩展阅读:高一上学期生物实验总结提纲

41分子与细胞(实验)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原理:①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②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步骤器材与试剂作用与原理①将牙签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置①0.9%的NaCl溶液防止细胞破(1)制片于载玻片上0.9%的NaCl溶液滴裂,维持细胞形态。②载玻片烘干②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2)水解8%HCl中30℃保温5分钟(3)冲洗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4)染色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5)观察显微镜下观察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实验结果细胞核区域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对比DNA+二苯胺→(沸水浴加热)蓝色2.11、什么是还原性糖:可溶性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还原糖乳糖。的鉴定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2、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实质:还原性糖将Cu(OH)2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步骤(1)选材(2)制备组织液制浆→过滤→取液(3)呈色反应①加入组织样液2ml②加入刚配好的斐林试剂1ml③50-60℃温水浴加热2分钟斐林试剂的甲液(0.1g/mL的氢氧化钠)和乙液(0.05g/mL的硫酸铜)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先变棕色,最后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操作方法含糖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结果:颜色变化2.2脂肪的鉴定1、脂肪+苏丹Ⅲ→(2-3分钟)橘黄色2、脂肪+苏丹Ⅳ→(1分钟)红色步骤方法一方法二(1)取材(2)制片(3)观察操作方法花生子叶匀浆+3滴苏丹Ⅲ→(2-3分钟)橘黄色花生种子浸泡,切成薄片取最薄的切片,滴加2滴苏丹Ⅲ,1-2滴50%酒精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3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步骤操作方法(1)取材(2)呈色反应结果:颜色变化鲜肝提取液或豆浆、牛奶①样液中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加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出现紫色反应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也叫接目镜。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安装在转换器上,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习惯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镜;40-60倍的叫做高倍物镜;90-100倍的叫做油镜。从形态上看,接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即“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q”1、对光2、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盖玻片4、左眼看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直到看到物像5、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1、低倍镜下看清物像2、移动玻片,使所需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3、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调节光圈。对比低倍镜高倍镜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步骤(1)取材操作方法①新鲜的藓类的叶②菠菜叶下表皮略带一些叶肉注意叶片不能太干了,保持有水的状态目的与作用①藓类叶为单层细胞②下表皮容易撕取,要略带些叶肉以免影响细胞活性视野范围大小物镜与玻片间距离大小视野亮度亮暗物像大小小大物镜放大倍数成像低倍镜的使用高倍镜的使用(2)制片(3)观察(1)取材(2)染色(3)观察

叶绿体呈椭圆形,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长轴)转向光源,在强光下以最小面积(短轴)转向光源。漱口,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将口腔细胞放在健那绿液滴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问题1、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观察线粒体?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2、如果观察发现染色不足,如何补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健那绿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原理: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

验;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如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无绿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用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得出结论是作为相互对照的。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但这种处理是有对照意义的。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可用甲状腺抑制剂饲喂蝌蚪,这就是作为条件对照的。6.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四步曲):(1)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理?(包括实验前测)(2)是否要分组编号?(3)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加不同的处理。(科学性、可行性、节约成本、随机性)(4)结果观察(预测)、纪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7.描述准确:①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改变),结论是“”。②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没改变),“”。③若条件X存在事件P不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改变),“”。实验试题的一般考查的方面:(1)实验课题的描述(2)实验的基本原理(3)实验材料的选择(4)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5)实验处理:①对照的处理方法②分组、等量、重复③对照的可行性科学性④器材试剂的正确使用⑤实验安全⑥实验方案评价⑦内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酶、动植物激素、植物离子吸收、质壁分离(6)实验表格的设计(7)结果预测及分析、统计计算9、①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下图所示。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如下图所示。③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其特点如下图中曲线变化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④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如下图所示。

10、过酸过碱时酶失去活性,空间结构被破坏,不会再恢复活性。过高温可导致酶失去活性,空间结构被破坏,不会再恢复活性。低温时酶活性降低,若再给予适宜温度,酶活性增强。11、实验提示:(1)如何控制温度?梯度如何设置?(2)如何控制PH的变化?梯度如何设置?(3)注意实验步骤先后顺序的严谨性。(4)如何检测结果?用碘液?用斐林试剂?有何不同效果?有何不同注意事项?(5)对结果的分析?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①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②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扩散快,因而将色素分离。步骤操作作用(1)提取色素①称取5克新鲜绿色叶片剪碎②加少量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③研磨,过滤,收集到试管内并加棉塞塞紧。①干燥滤纸条剪去一端的两角②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①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处小心划细线②干燥后再重复2、3次①倒入烧杯3mL层析液(不超过滤液细线)②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③盖上培养皿①新鲜绿叶中色素多②见后面试剂的作用③色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分解①防止两侧扩散速度过快②画线标记①划线要细、直、齐②增加色素量①②层析液一定不能超过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中③层析液易挥发,微毒(2)制滤纸条(3)滤液画线(4)纸上层析(5)观察结果试剂药品的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二氧化硅SiO2有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CaCO3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其中的镁可被氢离子取代,使叶绿素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在研钵内加入少许的碳酸钙,可中和细胞液中的有机酸。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实验装置:课本中的装置图中有哪个错误?(第四个瓶中的玻管不能伸到液面下)(1)实验是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状态的?(2)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结果)(3)如何测定二氧化碳的产量?(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情况)(4)如何鉴定酒精的生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上期生物实验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890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