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xxx,现年47岁,是团结农场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3年的历程,是我连的多元增收致富能人,也是一名科技示范户。
起初,职工种田都是凭着经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更不会用科学办法去种田,因此种出的麦子产量低、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xxx心想:“就这么个种法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他决心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道路。于是,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从田间管理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仅成了连里科学种田的能手,也使自己种的作物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收入连年上翻,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的xxx信心更足了,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无限的希望,又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这几年他在种好30多亩地的同时,依靠团场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断扩大自己的增收渠道,201*年,他利用团小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购了一辆中型卡车,用于农忙时拉运番茄和甜菜,xxx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连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xxx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鼓励连队职工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201*年,团场在出台政策发展设施农业时,xxx很是纳闷。“修建那么多大棚种什么呀,能挣钱吗?”带着疑问,他参加了团场大棚承包种植宣讲报告会,回家后在征得妻子的同意,向连队申请认购了3个大棚。今年初,他通过市场调查和团场的引导,种植了一棚番茄,获得了2.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高兴地说道:“没有想到种植大棚能取得那么好的收益,201*年,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8万余元人民币。
扩展阅读:一位老党员的致富路
一位老党员的致富路
走进山东省夏津县雷集镇大姜庄村,你会看到数百个高标准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恒达”牌无公害AA级蔬菜、优质的黄瓜种子由这里生产并销往全国,村民们过上了殷实富足的新生活……老百姓都说:“有这样的变化,有这样的生活,多亏了老杨。”提起老党员杨洪章,村民都齐口称赞,正是因为他带领全村建立了山东省最大规模的黄瓜育种基地,才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这位老党员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群众不富,我对不起老少爷们”的铮铮誓言。
独辟蹊径觅商机,破釜沉舟建基地
大姜庄村是纯农业型村庄,人口1200人,土地173.3公顷。世代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人均纯收入只有201*多元。村里历来有种菜的习惯,但以往的蔬菜种植仅能使菜农温饱有余,如果赶上菜多价贱的年份,有的菜农连本钱也收不回来。杨洪章常常想,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让村民在地里种出更多的钱来,于是,他多次去寿光、章丘等地考察农业结构调整问题。201*年正月十五,杨洪章经层层曲折,由别人牵线搭桥,正式跟天津黄瓜研究所探讨了黄瓜育种项目,为争取这个项目,他春节前后四次往返于天津和家乡之间,真是以一种坚韧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对方,让对方毫不犹豫地把项目落到村里。为尽快把项目落实到位,他连夜召开群众座谈会,争取群众意见,群众普遍反映,种黄瓜可以,但搞黄瓜育种是小鸡吃黄豆够呛。他解释道:“黄瓜育种是高科技项目,育种效益一定很高,咱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富起来。实在不行的话,你们的损失我包赔!”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当年5月,10多个和他一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菜农一块搞了黄瓜育种。但由于育种是高科技项目,要求栽培精、管理严、质量高,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杨洪章又跑到县城买来农技书籍、光盘,设立专门的农技知识培训室和宣传栏,并多次聘请县农业局、县蔬菜局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赶上安装防虫网、架竹竿、手工“对花”授粉时,杨洪章吃住都在棚里,一待就是一周。授粉的时候一个棚要雇7、8个人,一天就花一百五六十元,为此群众有些舍不得,颇有怨言,听到群众的顾虑,杨洪章一个棚一个棚地给大家讲解效益和现在的投入之间的关系,大家思想上通了,老杨却因长期劳累病倒了。当年7月,农民采摘育种黄瓜的时间到了,虽然在气温偏高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他们还是取得了较高的收益,每亩收入达到了6500元左右。钱包鼓了,大家笑逐颜开,老杨说,群众的笑脸就是对咱共产党员最好的褒奖。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杨洪章的面前,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阻碍了黄瓜育种产业的规模推广,成了发展的“瓶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扩大黄瓜育种产业规模,让乡亲们共同致富,一直苦苦萦绕在他的脑海。201*年1月,夏津县人代会期间,杨洪章把自己的问题向农业系统的代表做了请教,农业系统的代表说可以尝试搞蔬菜合作社。杨洪章豁然开朗,连夜写出了《成立蔬菜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并积极筹措资金,解决技术、办公场所等难题。县政府认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在县农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姜庄村在201*年7月22日成立了首家省级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298户村民全部加入,杨洪章被村民推举为社长。合作社成立了服务机构,协调解决菜农在蔬菜生产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了“农户+基地+市场”的格局。合作社还对黄瓜种进行加工、包装,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远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恒达”牌种子也成为国家名牌,群众入社后每公斤种子多卖了10元,平均每亩收入达到了7000元。当年,黄瓜种植规模扩展到夏津县的26个村庄和平原县的7个村庄,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亩,涉及农户660户。绿色认证拓市场,“三种三收”效益高
为实现合作社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但,合作社构建了“合作社+社员”的模式,实行统一种子,统一肥料和生物农药,统一机械耕种,统一灌溉,统一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并积极探索多重种植模式,形成了以黄瓜育种为支柱,以豆角、芸豆、菠菜等绿色蔬菜为侧翼的格局,创建了一年“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黄瓜育种---夏秋豆角或芸豆---越冬菠菜。201*年10月,合作社生产的芸豆、豆角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拿到了通往大型超市的“通行证”,成为了采购商的信赖品牌,吸引了河北、河南、北京等省市的客商前来订购,销售网络越来越大。这不,老杨给村民们列了一份账单:每亩均产黄瓜籽50公斤,按照订单,每公斤黄瓜籽140元,每亩纯收入7000元;无公害豆角、芸豆亩产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2.4元,纯收入在3000多元;菠菜或者白菜每亩纯收入1000元,一年下来每亩纯收入可达11000元,比粮棉每亩1000元的纯收入高出近十倍,老百姓岂能不乐?精益求精干工作,“创先争优”共致富
目前大姜庄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700多户,育种面积达201*余亩,涉及夏津县、平原县多个村庄。规模大了,杨洪章对产品质量却始终没有放松,他为大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与服务同时,引导大家坚持严把进货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药及“三无”产品进入菜地,力求做到标准化、规模化。他组织人员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配置了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仪,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对田间蔬菜不定点、不定时地进行抽检,对进入销售领域的蔬菜认真检测,保证合作社经销的蔬菜绝对安全,食用放心。201*年,杨洪章与夏津县蔬菜局联合引进资金500万元,建设了夏津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采用天津黄瓜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搭建250个高标准、高质量的巨型大棚,每个大棚面积1400平方米,一年进行两次黄瓜育种,每亩纯收入可达14000多元。不但本村的农民富了,而且给邻近村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仅每年黄瓜开花期间,黄瓜人工受精就需要外来“对花”工1000多人,仅此一项每人可增收700多元。社员魏洪海对笔者说:“现在,我10多亩菜地,总收入可达16万。有这样的收入,多亏了合作社,多亏了老杨。”而杨洪章由于合作社工作多,他家还是那三亩多菜地,为此还落下家人的埋怨。“老百姓信得过我,让我当家,又选我为人大代表,我就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样才无愧于党组织、无愧于群众。”杨洪章常这样对家人说。
如今,大姜庄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黄瓜育种基地;其无公害豆角、芸豆等蔬菜已经申请到AA级绿色蔬菜标志;老杨也连续获得“夏津县带头创业模范共产党员”、“夏津县首批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夏津人民好公仆”等荣誉称号。面对党组织给予的荣誉、面对群众的由衷感谢,老杨依然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作为党员就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9940.html
- 上一篇:201*年一季度培训工作总结
- 下一篇: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