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19-05-28 23:42:4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课题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教具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调控方式)【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复习导入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讲授新课】展示课件:探:为什么?悟:是什么?感:做什么?思:变什么?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探究:三民主义为何应运而生?(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及多媒体材料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材料一:列强侵华材料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材料三:美国中美合作时期发行的林肯、孙中山纪念币材料四:各阶层改良方案表学生概括:(1)政治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4)社会形势: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5)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过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2、三民主义内容(是什么?)(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B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的提出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3)三民主义的内容(阅读课本79页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三种革命中的表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学生分组讨论限时完成用表格和图片代替文字更为形象,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然后展示学习成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教学难点,教师详同盟会纲领的表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细讲解。设计意图:具体含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概括材料的能力。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学思之窗】阅读教材第79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与三民主义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掌握三民主义的内2、阅读材料二,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哪一个是核心吗?容。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3.三民主义的评价(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过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做什么?)(学生发言)1、指导辛亥革命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捍卫民主共和总结:三民主义的实践时间地点目标依靠力量会党、新军军阀军阀辛亥革命1911湖北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护国运动1915云南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1917广东反对段祺瑞原因教训二次革命1913江西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军阀结学生自主学习虽然取得但总体上个没有)。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至;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过渡:“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设问:从材料看,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为了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孙中山又是如何继续革命的呢?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2)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思想实现转化。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1)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运用表格分析: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新在何处?内容旧三民主义反对民族压民族主义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推翻君主专民权主义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新三民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新发展不明确反帝到反帝;任。”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924运用表格对比分析,课件呈现,先出示内容,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得出新发展。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满到民族平等。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反帝联俄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A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B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异同?相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反帝反封建)一致。不同: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铲除私有制有着本质不同,中共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之后还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4、意义(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小结】(1)本课内容涉及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教师总结时一定要紧扣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提升主题,升华情感。作业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背景进展原因提出提出实践新三民主义内容影响内容结果后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404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