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中专)
一、办学概况与专业定位
建工学院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专业建设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就业导向、服务市场、创出特色、建设品牌”的办学思路,立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的专业建设策略,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积极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现设的4个专业相互间交叉渗透、互为依傍、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目前,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腾飞,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在眉睫。急需大批“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道路桥梁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因此,本专业于201*年招生第一届中专生。
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内蒙地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掌握2~3种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的勘测技能及施工技术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专业基本建设
1、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和投入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在校中专生43人,专业专任教师13人。专业实验实训室6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60余万元,建成具备教学、实训等功能的高起点、多功能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另有校外实习基地4个。实训中心能够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01*年1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201*年9月成立道桥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教学与教学管理文件齐备,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师资队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职称、
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强,实践性教学经验丰富。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50%,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7人,占教师比例5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占主讲教师的38%。已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师队伍。学术与专业带头人高占云副教授,多年来在土木工程教育领域颇有建树。
表一近三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序号123论文题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桥梁病害维护对策的研究》《对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探讨》《GPS坐标定位系统在公路工作者高占云高占云高占云高占云发表期刊名称实践与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内蒙古电大学刊出版时间201*.5201*.18201*.1201*内蒙古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3程测量中的应用》高占云4《对公路施工路基压实问题的探讨》《浅谈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裂缝预防的措施》《合理使用水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目标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浅议函授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201*.15闫瑞兰闫瑞兰闫瑞兰闫瑞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内蒙古教育201*.2201*.7201*.6201*.267教育教学研究山东铁道89闫瑞兰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1*.3
表二近三年编写的主要论著
序号123姓名高占云论著教材题目《高等级公路维护管理》出版社名称人名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
3、专业实训教学条件
为了办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实训中心配备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万元,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训)开出率达到100%;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维护良好,使用效果好。三、专业建设成果
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同时应持有1个以上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技能培训与鉴定以课程项目形式列入教学计划,让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内容及实操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选择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考证。同时,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鉴定资质,保障“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100%接受了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了双证书,就业竞争力优势明显,就业率达96.5%。
2、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围绕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有机结合为特征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模块分为:工程识图能力模块、测量技术能力模块、道路施工放线能力模块、桥梁施工能力模块、工程概(预)算能力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都以技术应用与实操技能为中心展开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比如,由于《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的教学必须紧
密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学院专门投资60多万元购置测绘仪器及材料试验仪器设备,并配备有专业计算机教室,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一致,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的专业教学理念。3、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设立弹性的实习制度,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利用假期自行选择,分段进行生产、毕业实习,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为“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老师们能主动捕捉产学研结合的机会和信息,推荐、带领、指导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工程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积极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门人才。4、建立“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
(1)本专业已形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机制。如: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实训中心的合作企业、毕业生跟踪调研等渠道了解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掌握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目标,指导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审定课程设置与内容,监督教学过程和质量。
5、“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学院投入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工程生产实践、继续教育及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的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用科研、生产的成果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聘用一定数量的企业专业工程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交流带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现阶段本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已占50%。
6、教研与教改
(1)重视教研教改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校的科研课题,近几年教研与教改立项的教研课题共2项,并已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2)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专业必修课85%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证一体化,加强现场模拟教学、职业岗位实况的仿真、虚拟实训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如道路设计综合能力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
7、学生能力与素质
设定公益劳动、校园文化活动、读书工程、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学分,开设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就业指导等指导性选修课,建工学院年属下的学生会,每年组织全院学生举办工程模型制作比赛、测量实操竟赛、摄影作品展等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效的培育了专业与人文素养。四、专业特色与项目创新
本专业的特色与项目创新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熟练和提高。
1、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
(1)土木工程实训中心:为了办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建立了建工学院实训中心。
(2)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有3个:大青山实训基地、中国武警交通第一工程处、内蒙伟通监理公司。
上述实训中心(基地)具备教学、实训、科研等功能。实训中心同时做到了三个有利:
①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解决了学校场地不足和无法真实模拟工程实际的矛盾,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顶岗实训环境;
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教师的积极参与,有便于企业开展技术革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通过进驻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全过程,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达到了定岗实习的目的。
2、实行双证书制
(1)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实训考核,获得一个以上中级职业技能岗位证书。
(2)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考证相互渗透,形成课程教学岗位实训技能鉴定教学一体化(表四)。
表四课程、实训、技能鉴定关系表
序号1课程实训技能鉴定计算机辅助绘图(CAD)计算机绘图训练计算机建筑辅助设计绘图员(中级)2345工程测量测量考证实习测量工(中)路基路面工程、管道工程、专项技能培训、桥梁工程课道路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桥梁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员(中)道路建筑材料专项技能培训材料试验工(中)工程概预算工程预算课程设计道路工程预算员
五、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1、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专业的工程技术正处于快速的更新发展时期,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跟专业技术的发展变化。因此,专业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本专业今后的办学发展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体系建设,重点拓展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功能,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技能要求的发展,逐步增加综合性较强的职业技术实训项目。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实施“定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扩展阅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201*年1月
一、专业基本情况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下设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创办于201*年,现有教师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兼职教师2人,占专业教师14%。“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
近3年在省部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与教研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5部。
该专业近3年招生207人,报到率达90%以上;201*年将迎来第一届毕业生,现有在校生207人。
近3年实验、实训已投资100万元。该专业现有校内实习基地1个,校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3个,一体化教室1个,201*-201*年计划投资100万元,进一步完善、扩建、新建实验、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情况(一)专业设背景1、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之一,公路交通是交通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公路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特别是201*年11月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加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内容。政府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等1万亿重点投向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断头路”、扩容路段和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由此可见,交通行业具有光明发展前景。
2、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资料统计,截至201*年底,黑龙江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0909.178公里(含村道61686.978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31.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5009公里,省道8156公里,县道8648公里,乡道54319公里,专用公路3091公里,这种状况与沿海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黑龙江省交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计划投资3000亿人民币,建设高速公路2060
公里,一级公路719公里,二级公路827公里。要实现我省道路建设规划目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技术人才流失严重,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尤为突出。据统计每年仅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需要5000名,而目前黑龙江省高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本专科合计)不足1000名,由此可见,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3、专业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分析,本专业定位在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土木工程类专业。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熟悉国家交通产业的政策和法规,掌握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服务于道路桥梁建设工程建设施工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东北地区工程施工季节性强的特点,构建了工学交替分段式“4+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的三年内分为六个学段,前三个学段在校内学习,第四学段到相关企业进行一学段的顶岗实训,第五学段再回校学习,第六学段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实训期间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详见四:特色与创新)。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于201*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专业教师首先深入企业和施工工地,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面谈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道桥专业工作领域的调查。根据调查,将目前道桥行业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整理归纳为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道桥工程测量、道桥工程施工材料与检测、道路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与费用管理、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施工文件编制与管理等二十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最后确定出五个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九个专业学习领域。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校内一体化教室,采用项目法进行教学;《道路工程测量》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则采用案例教学法;大多数专业学习领域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公路工程造价》等学习领域,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为改善教学手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期,收集了大量施工图纸、图片丰富了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库、虚拟课件等。
3、课程考试改革:改革评价由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教学全过程评价;由教师独自评价转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小组互评、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学校评价转向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由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相融合。通过内视、外视、个视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种评价客观、公正,与教学方法相匹配。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出勤率、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工作效果等,评价公正、准确。
专业各门课程实施过程中,均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注重了过程考核,内容与岗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采取社会、企业及学校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例如《道路工程施工》课程将工程实例引入教学,转换为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和课程完成之后,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学生,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均对学生在学习态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将工程任务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完成公路建设用材料的检测,提交检测报告,由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三方面共同对学生的操作过程、检测结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五)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
1、具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1)投入力度大,实训条件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自201*年至201*年,学院为道桥专业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工程测量实训室和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一体化教室各一个,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2)建成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1处,即土木工程实训园区,能够完成钢筋制做及检验、混凝土搅拌及砌筑等多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2、具有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条件
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不断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广泛与行业企业联系,与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集团等3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效地保障了专业教学、实习、综合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
3、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养成
(1)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规范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工种),精心设计实训项目、训练方式及考核方式。
(2)专兼职教师比例适当,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均选派校内实践能力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聘任来自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指导教师,学习实训效果明显提高。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6%。
(3)学生专业证书获得率达95%以上。学院通过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能鉴定站每年都对道桥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工、材料物理检测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有部分学生参加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公路工程检测员资格考试,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4、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与管理
学院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按照实习大纲要求每届学生顶岗时间达到一年。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顶岗企业检查、指导学生实训。
学生顶岗企业指定一名固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学生在实训期间为企业准员工,一切服从企业管理,由企业进行考勤和工作记实,定期进行考核,保证顶岗实习的时间和效果。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逐渐熟悉岗位工作内涵,学会如何工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融入企业文化的团队,业务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为下一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张明达,毕业于
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阜朝高速公路、潍胶路、平日路、庄盖高速公路技术负责人,从事过路基、桥梁、隧道的施工与管理工作。
(2)团队基本情况道路桥梁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兼职教师2人,占专业教师14%。“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
(3)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在现有师资基础上,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到201*年使教师总数达到20人,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0%;引进并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5人。并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七)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保障
1.学院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较完备为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质量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良好。
1.成立学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机构,对教师教学全程进行量化考核。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处,一把手主抓。督导处成员分工负责,各系部教师授课检查和督导,根据教师授课水平、实践能力、学风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分A、B、C三等,作为学期末教师年度评优、职称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2.系部也成立了相应的督导小组,由系主任、教学室主任组成,配备2名兼职督导员。督导组每天都深入教学区检查教师授课情况,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督导听课按计划有序进行,每名教师至少达到(包括企业兼职教师)2轮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坚持开展学生评教每班配备1名教学信息员,定期反馈教师授课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教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督导组,以便及时整改。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评教占教师教学绩效的40%权重。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拟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须进一步加强
虽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生产
过程或工作流程的课程开发等方面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首要途径,加强专业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二)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整体素质须进一步提升
目前的师资队伍在数量以及高职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改革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和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须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继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先进的职教思想的学习,加强教师的引进和素质提高工作,使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设施须进一步完善
虽然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对专业的教学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目前在一体化教室、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方面还须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专业的发展规划,继续加大在一体化教室、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使实践教学条件逐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四、特色与创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我们认为较为突出的有如下两点:
(一)构建了“工学交替分段式4+2”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东北地区工程施工季节性强的特点,构建了“工学交替分段式4+2”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分为六个学段,前三个学段在校内学习,第四学段在校内实训,第五、六学段进行综合实训,这样4个学段的校内学习与2个学段的校外学习相互结合,因此称之为“工学结合4+2”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学习期间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经过学习→实训→实践循序渐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1、“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的特点
(1)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教思想,符合“理论-实训-实践”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化职业技能。“三学段”模式
与“2+1”模式虽然同样安排两个学期实践,但前者由两个实训阶段构成,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校实训期间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理论知识学习,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过程。另外,第二阶段实训是在前一个实训循环基础上,再实践,是一个综合和补充过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顶岗实训是对学生前四学段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通过运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技能对胜任岗位的重要性,体会到前段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同时,顶岗实训借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法,通过专兼职教师的示范操作与指导,让学生对部分尚未学过理论的专业技能先行实践,使其感受到学习理论的必要和迫切,第五学段返校后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具有检验与调节功能。一方面,顶岗实训是对前四学段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通过检验,使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工作岗位的差距,增强就业危机感和学习的紧迫感,及时调整个人后续学习计划,通过补课或增加选修课回补以往知识与技能的欠缺,对实践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另一方面,顶岗实训可以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及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程度,对方案存在的不合理设或企业的新的特别要求,可以再加以调整或补充。
(4)利于学生就业。采用“4+2”模式,学生在选择顶岗实训企业时不必兼顾就业单位,只考虑实训项目的需要,甚至可以轮换企业,因此,实训项目可以完全按大纲要求进行,容易保证实训效果,为第五学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在第六学段的综合实训时,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毕业论文和就业去向选择相关岗位有目的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专项技能水平,这样技能提高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充分显示其“成手”风采,给企业留下良好印象,更有利于在实训企业就业。
(5)适应季节性要求。黑龙江省一年十二个月当中,只有四月中旬初到十月中旬能够进行室外土木工程施工,“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巧妙地适应了北方室外工程施工的季节性要求。
2、“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实践的显著成效
(1)“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使产教紧密结合实现了校企双赢“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的,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校企双赢目的。一方面专业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管理、设备、项目等各种资源解决了大批量学生实训的困难,促进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提高了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企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2)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训,强化了职业技能,岗位操作水平明显提高,许多学生在实训期间就担任技术负责人。有个别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施工企业兼职负责技术管理;有的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在不久就成为企业独挡一面的骨干力量,被企业委以重任。
(3)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高职学生来自普高、职高及中职等不同类型学校,平均基础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甚至存在厌学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职业院校探讨的课题。实施“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训,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对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了从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转变了学习态度,许多过去厌学的学生主动学习,整体学习氛围有了根本改观。所有这些变化是过去只靠思想教育无法实现的。
(4)职业素质明显提高
正常运行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标准规范,学生通过实训熟悉了企业管理制度,养成了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尤其通过一些综合项目的实训,学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包括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例如:通过实际工程施工的实践锻练,使学生懂得了只有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5)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的完善
“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通过学生顶岗实训,既可以看出专业培养方案
本身各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先后顺序及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同时,通过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深入了解,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要求的对接程度,根据需要及时完善培养方案,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完全符合企业要求。另外,专业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为今后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6)提高了教师“双师”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生的实训过程也是专业教师的实践过程。实施“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专业教师要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学生的指导工作,一起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这些都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被聘为企业兼职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这些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专业的“双师”素质。
总之,“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模式遵循认识规律,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充分运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方法,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命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克服了部分专业实训受季节限制的难题,显示出其在职业人才培养中较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结合省情和行业特点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
(二)形成了以技术服务促进专业发展的特色
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每年都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与省内和区域内的工程建设项目,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发展。
1、专业技术服务的特点
(1)参与技术服务的专业教师数量多技术服务处建专业建设、凸显办学特色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9名,有6名教师长年参与技术服务工作,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67%,他们都在服务企业中任实职,例如张明达老师在中铁九局集团第六分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李纲老师曾在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担任监理员,郭忠华老师曾在中铁十八局担任测绘工程师。这些教师在企业中不是挂名,也不是所谓的“顾问”,任的都是实际职务,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
技术工作,他们本身不是“过客”,而是工程建设的主人,在为企业发挥作用的同时,又提高了学院和专业的知名度。
(2)服务的区域广、层次高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多名教师长年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的层次逐渐渗透到了本科高校的项目中,目前全省多数公路建设项目都有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身影。
2、专业技术服务取得的成效(1)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且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他们会将这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带回学校,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双师”素质的提高。
(2)促进了教学改革
在技术服务的同时,老师们将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带到了课堂上,对哪些陈旧落后的不适合实际生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了极大的促进。同时由于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改革活动,从而掌握了丰富的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充分的了解了行业的现状、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用人情况,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到企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每个岗位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这就解决了在教学中教什么、如何去教的问题,从而把教学改革变成了全体教师共同支持的课题,把在生产第一线学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都拿到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良好快速的发展。
(3)促进了学生就业
由于专业课教师长年坚持进行技术服务,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些教师凭着他们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企业中担任技术负责人,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这些教师每人都带领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老师服务的企业进行实习,同时顶岗实训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些学生实训结束后,有的被所在实习企业直接录用,有的被老师推荐给其它企业。将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4)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极高的声誉
经过几年的努力,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在省内路桥企业中赢得了一定声誉,甚至有的企业登门请求进行技术支援。有位企业的老总来校请求支援时说:“在黑龙江修路,聘请在工地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到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找,你们培养的学生技术扎实,作风优良,我们信得过”。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社会和企业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最高的赞誉和奖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4566.html
- 上一篇:督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