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蒙阴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因位于蒙山之阴而得名,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现辖11处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464个行政村。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建设“文明秀丽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精心部署,全员发动,集中投入,强力推进生态县城创建工作,统筹抓好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14.6万,绿化覆盖面积743.7公顷,绿地面积662.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5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2%和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生态县建设的意见》(蒙发【201*】18号)、《关于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蒙委【201*】4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蒙政办发【201*】76号)和《关于加快生态县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又调整充实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任务分工、完成时限及相关标准等,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调度会议,听取生态县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
一步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调度督查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县人大、县政协定期组织专题视察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将生态县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严格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抓好具体措施落实,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纪检行政监察、部门统一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机制。
二、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在生态县建设过程中,我县坚持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高标准实施了城市道路、公共绿地、汶河沿岸和大环境绿化,城区现已形成以道路绿化为纽带,以街头游园、绿地为点缀,以汶河沿岸景观带为特色,内外协调,城乡一体的大环境绿化格局,县城的品位和档次大幅提升。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把生态县城建设规划作为创城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编制完成了《蒙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蒙阴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和《蒙阴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全部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既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又突出蒙阴特点,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绿色蒙阴、生态蒙阴”的特色。
二是突出抓好城市道路绿化。坚持有路必有树、有路必有绿、有林必有景,道路建设到哪里、绿化就做到哪里。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投资1000余万元,对城区26条主次
干道实施了大规模、高档次、人性化的建设改造,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00余万株,城区道路绿地面积达到67.3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87%。其中,对17条主干道路,实行双排、多排种植,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主干道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9.44万平方米,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41.33%,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城市道路绿化新格局。
三是大力推进公共绿化。按照服务半径达到300500米的要求,精心建设每一处游园、绿地、广场,打造了一批绿化精品景观。县城现有蒙阴广场、明珠广场、城北文化广场等3处广场,刘洪公园、汶溪公园等2处大型公园,街头游园、绿地33处,总面积24.6万平方米,广场绿地率达65%,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以纪念东汉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为主题的刘洪公园,山水相依,俯瞰全城,园内500亩生态绿地成为城市景观亮点。三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9.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5平方米(中心区人口5.3万)。积极开展城市绿地认养、认建、认管和义务植树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已有19处、4.5万平方米街头绿地被单位认建、认养,义务植树500余万株。
四是着力加强滨河绿化。坚持绿化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同步推进,投资8000万元,对穿越城区的东汶河两岸实施了两期综合整治改造,建设300米长的橡胶坝3处,形成水面201*亩,蓄水300万立方米。沿河修建了12公里长的汶河北路和汶河南路,
对河堤内外滩地及汶河支流汶溪河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建设了部分河畔园林景点,绿化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汶河两侧形成了60150米宽的风景林带,达到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201*年,东汶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被评为“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东汶河下游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全面施工,竣工后将新增水面7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汶河景观带的规模。
五是全面实施大环境绿化。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大力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完成了3000亩环城林带建设任务,在京沪高速公路、兖石公路、205国道两侧建设了50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形成了127.5公里长的绿色通道和景观走廊。采取自然复绿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投资201*万元,对县城南部损毁山体进行恢复,卸载了危岩体,并通过制作飘台和凿孔的方式,栽植松柏和藤木等绿化苗木22800余棵。同时,建立县级班子和县直单位义务植树基地,对北部荒山进行绿化治理,封山造林,逐步恢复了山体的自然生态功能。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功能分界区相继开展了城市防护林带建设,折合造林面积1500亩,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三、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按照创建生态县城的标准要求,在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环境整治、节能减排工作,统筹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创建任务,确保了各项指标的顺利达标。
一是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抓好日常环卫保洁的同时,
我县已连续六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责权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扎实开展了以“四清理两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突出对城市绿化美化成果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绿、毁绿行为,对临街建筑物进行外墙粉刷、立面清洗,对破损的招牌、遮阳棚进行及时换新,并对人行道、路沿石进行了大面积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街容街貌,提升了城市对外形象。
二是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强化环保执法,全面治理城区各类污染源,对染织、酿酒、化工等5家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22家企业实行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关闭“五小”企业40家,搬迁酒厂和染织企业各1家。突出抓好城区燃煤锅炉高效脱硫除尘治理,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锅炉进行停用和拆除。201*年城区大气优良天数达359天,空气污染物年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工业废水和烟尘排放达标率达100%。
三是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县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瓦)的通知》、《蒙阴县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自今年开始,对所有新建建筑强制推行建筑节能和外墙保温,逐步推行分户计量,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目前,城区内新建建筑均按国家标准,普遍采用了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城区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100%。
四是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着眼于提升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多方加大投入,实施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供气等工程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污水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投资4900万元,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采用卫生填埋和膜盖技术,日处理垃圾200吨,从根本上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01*年,管道天然气工程全面建成使用。截至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70%,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95%。同时,加快其他公共事业建设,全县拥有公交车辆达128台,路灯15734盏,公厕61座,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11.23标台,城市道路照明装率达到99%,亮灯率达98%,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21.2%,每万人拥有公厕5.35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
五年来,在省、市建设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领导、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但离上级要求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有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整改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手硬”,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改进措施,加快推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切实巩固创建成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打造城市建设的崭新形象。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扩展阅读:通道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正)
通道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
201*年8月5日
通道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42个行政村,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22.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1.3%,其中侗族人口占78.3%,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县域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林地面积15.3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1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5%,比全国高60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1.5个百分点,素有“森林公园”和“天然氧吧”的美誉,201*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是少有的生态绿洲和旅游休闲胜地。
201*年,我县开始实施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五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具有通道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生态创建工作已初见成效。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
(一)打造和谐人居环境,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我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
的基本思路,加大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建设的投入,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等10项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明显提高。截止201*年,完成了4个生态文明村、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整治任务;全县共建沼气池5322口,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达32.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尿处理率达85%、资源化率达65%;村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0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9.9%","p":{"h":23.939,"w":61.813,"x":341.355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治理了一批污染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严格实行“关、停、并、转”,全县共关闭和取缔“十五小”企业近20家,关停4家砖窑厂,特别是201*年依法关闭了两家污染严重、高能耗的矿热炉工业硅生产企业。通过限期整改、达标治理等措施,神华林化、鹏程硅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和治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城镇大气、噪声、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符合相应的功能要求;城镇生活固废处理率达75%,危险固废处理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35.80%;城市气化率达72%;城镇单位GDP能耗稳定在1.25吨/万元。
(二)大发发展生态经济,经济社会实现高效发展五年来,通道县立足县情,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发展思路,依托“两个原生态”,加快旅游名县、林业强县和畜牧大县建设。共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7.3亿元,实施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31个工程项目,确保了生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按照环保集约的要求,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生态工业,重点发展小水电、林化、森工企业。在加快环保技术推广,积极帮助污染企业转型,将企业治污和企业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如神华林化(原枫华纸业)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治污技改工程,引进了科技含量高的木质素生产线,基本建成了木质素深加工、保湿性
复合肥、松节油生产为一体的化工生产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是努力实施生态农业。一是实施绿色农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态效益。五年来,农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57.47%;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下降到1.84公斤/公顷,236.30公斤/公顷;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上升到90.80%,共完成土地整理面积0.75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万亩;全县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3万亩。二是发展生态养殖。到201*年底,全县奶牛养殖达456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3.51万亩,猪、牛、羊、禽饲养量达26.17万头、9.7万头、7.3万只和385万羽,分别增长10.8%、3.7%、6.4%、5.5%。
三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我县有着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红色文化三位一体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县按照“突出文化,依托生态,融入桂林”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着力打造旅游大品牌。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并聘请湖南省建设设计院对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整体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完成了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所有程序和工作,只等待国务院的审批。投入近300万元,用于万佛山一侗寨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百里侗文化长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民族生态
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大品牌。县委、政府将201*年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年”,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电影《月亮》已由深圳电影制片厂在皇都侗文化村拍摄完成。县里还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5年共投入近201*余万元用于旅游环境建设,旅游环境达标率为100%,20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36万余人次,创旅游产值80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我县切实加大了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生态安全工程、退化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完善工程等一大批环保工程项目,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10%。退化土地治理率从201*年的18%提高到201*年的89.50%(同比,下同);水分生产率从1.23公斤/立方米上升到1.38公斤/立方米;受保护地区面积由9.40%提高到21.62%,矿山复垦率从16.67%增加至9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81元增加到1603元;单位GDP水耗从943吨/万元,降至517吨/万元。
(三)围绕创建重点,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一是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25个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合率达到82.6%;立足深厚的侗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计划生育成绩显著,多年来一直是全省计生工作一类县,2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8.85‰。
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县委、县
政府从解决“三最”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5年来,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很好地处理好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了稳定基础上的大发展。
(四)建设生态林业,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为全面推进工业原料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的决定》(通委201*21号)文件,发动了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参与造林绿化。一是认真完成林业建设任务。201*年市里下达我县工业原料林建设任务为4201*亩,经林业部门检查验收,全县完成工业原料林建设面积50033亩,超额完成19.1%。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促进工业原料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我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县政府每年预算安排102.5万元,对20.5万亩地方公益林实施补偿。三是开展了创绿活动,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建设工程,5年来,年均造林5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单位绿化率达到80%以上。到201*年底,全县共创市级绿色医院1家,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单位6个,市级绿色家庭16户,县级绿色家庭79户。
二是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全区总面积达168平方公里,区内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已记录的维管束植物189科606属1310种,有包括中华水韭在内的珍稀濒危
植物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是第四次冰川时期的生物“避难所”,是中生代至第四次植物演化的见证,也为地球历史上板块事件提供了佐证,区域内有11个植被型51个群系,植物群落具有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发育特点,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发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我县加大了保护力度,201*年10月,万佛山自然保护区正式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年11月我县成立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发改、环保、建设、农业、国土等42个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及时协调、解决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府协管副调研员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日常生态创建工作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各项工作的落实。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县政府建立了《生态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度,将创建生态示范县工作纳入县直机关和各乡镇年度“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县政府在每年初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给县直机
关和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为了狠抓落实,县里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做到奖罚分明,对年度内发生重大污染和生态破坏或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
(二)以规划为龙头,健全创建机制
一是制定规划。规划是生态创建的龙头,在生态县创建工作中,我们紧紧把住这个龙头不放松。201*年6月,由华中农大编制的《通道县生态县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201*年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提出了通道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表。各部门、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和完善了行业生态发展规划。
二是健全制度。为使生态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健全了《生态环境建设协调会议制度》,《督办检查制度》、《通道县生态县建设奖励办法》、《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相关制度,为生态示范县建设提供了政策与制度保障。从201*年开始,每年至少召开6次协调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有关问题。县人大、县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生态建设调研,对生态建设工作进行视察,提出建议、提案,真正做到了生态创建高位推进。
(三)严格依法行政,高态势环保执法
为了推动通道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上新的台阶,坚持把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常抓不
懈。在项目环保审批中,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从严监控“三废”排放,积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环保执行率和“三同时”率均达到100%。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201*年,县人大常委会又组织企业老板开展了《环境保护法》座谈会,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厂矿老板的生态环保意识。
(四)充分整合资源,高强度宣传发动
一是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在通道县电视台开辟“生态”专栏,对重大生态建设活动及项目进行跟踪报道,并制作播放生态示范县创建专题片,编制《工作简报》30期,及时通报生态建设动态。县生态创建办开设生态建设知识专题讲座。二是活动宣传。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生态家园”志愿者行动、“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等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把生态环保理念向纵深推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资料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标语牌、印发了生态保护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共印发了生态保护宣传资料10000余份。四是教育宣传。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课程。县委党校每年举办的科干和中青培训班都开设了生态环保课程。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生态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群众对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参与生态的积极性不强。
二是资金紧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二期工程等关键性项目目前尚在做前期工作。
三是配套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我县是国扶县,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生态建设效益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和考核办法不健全,也无力落实补偿款。
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生态观念突变”。我们将把观念转变作为生态创建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加快实现思想观念现代化为目标,引导干部群众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意识、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敢于自加压力,敢于负重奋进,敢于挑战困难,用好的作风解决好生态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加快推进“生态城建突破”。我们将按照“城镇景点化”的建设思路,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式侗族生态旅游精品县城的目标,切实加快县城扩容提质进程。同时,坚持“以城带镇”发展战略,加快重点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产业支撑,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年均城镇建设投入1亿元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三)加快推进“生态旅游突起”。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实现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品牌、大产业的理念,围绕打造侗文化圣地,建设中国最美丽侗乡的目标,着力将通道建成为一个集侗族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民族生态旅游县,树立通道旅游知名品牌形象,推进旅游产业的异军突起,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四)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突进”。立足县内资源的优势,坚持走“农业工业化”之路,集中精力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谋求大跨越、大发展。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重点是要抓好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10万亩牧草种植基地、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1万亩无公害果蔬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同步发展,快速推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蒙阴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蒙阴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蒙阴县创建生态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6929.html
- 上一篇:如何做好工会法律工作
- 下一篇:集团公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