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29 00:29: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

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

重庆救助管理站罗飞

“社工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能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工似水,能滋润人们的心灵,融化内心坚冰;社工似水,能包容一切,和而不同;社工似水,能折射光明,点燃每一个人的希望。”

今年2月28日,市救助站启动与重庆师范大学“救助社会工作合作项目”,救助管理科迎来了第一批社工,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开始了蹒跚学步。半年来,救助管理科社工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摸索中不断前进,逐步总结出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民政救助服务工作注入新思维和活力。

一、社会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半年来,在站领导和重庆师范大学教师关心和指导下,救助管理科社工紧紧围绕“加强实践与总结,形成救助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创建我市社会工作标准化示范工程”为目标,坚持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兼蓄并收,在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做法的同时,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和完善,谋求建立适合本站实际的本土化社会工作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社会工作流程、制定了一整套社会工作制度,基本形成了以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为基础、个案辅导和分类小组活动为着力点、主题活动和康乐活动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基本实现了救助社会工作服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成人管理区社会工作开展的社工服务主要有接待服务(甄别访谈)、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个案辅导、分类小组活动(防骗小组、防盗小组、民工维权小组等)、主题活动(母亲节、父亲节、防灾减灾日、森林日、水日、地球日、卫生日等)、康乐活动(怀旧电影、棋牌娱乐、读书看报等)。

二、成人救助社会工作呈现的几大特点

(一)以“校站合作”为基础,采用双轨运行模式社会工作采用“校站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与专业院校的深度合作构建我站社工体系,为今后寻求国际合作以及救助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希望项目合作双方能以此为契机,加强实践与总结,形成救助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创建我市社会工作标准化示范工程。救助管理科除了有重庆师范大学驻站社工,还配备了两名专业社工,因此,为避免出现多重领导导致权责不分、管理混乱,在运行方式上,我们用统分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即专业社工与驻站社工不是行政管理与实务操作的关系,而是在站方领导下、校方指导下的专业合作关系。双方各自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需要独立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过程中,专业社工要与驻站社工密切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二)以救助流程为切入点,实行社会工作全面介入成人救助社会工作开展之初,由于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社工也感到曾茫然,常常有无从下手之感。经过几星期的摸索和总结,社工决定从救助工作流程入手,哪里需要社工,我们就在哪里设岗位,哪里有社会工作用武之地,我们就在哪里开展社工活动。现在,成人救助社会工作,在原来的救助工作流程上,基本形成了“接待入站(甄别访谈)进入管理区(需求评估)核查10日内救助(开展个案、小组、主题、康乐活动)”救助社会工作程序。实践证明,我们的方向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将继续按照这个基本工作程序,在介入策略上多想办法,在活动设计上多动脑筋,在助人过程中多花心思,努力把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做得更加合理、全面。

(三)以服务对象为根本,分类开展社工服务“治病治本,刨树刨根。”救助站的受助对象,每个人都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找到每个人的困难所在,社会工作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每个进站求助的对象,社工都要进行甄别访谈并进行需求评估,然后在受助过程中,根据社工对救助对象的了解进行分类,对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对象进行个案辅导;对困难相似或相近的对象,招募为组员开展分类小组活动;遇到特殊节日,开展相关内容的主题活动;根据受助对象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康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娱生活。

三、救助社会工作深入探索思考

尽管在短短的时间,成人救助社会工作作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受一些问题困扰,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资源获取困难

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基本价值理念,旨在通过获取一定资源,引导受助对象认识自身问题,并帮助他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然而现实工作中,由于资源缺乏,我们通常能与受助对象一起找到困难所在,却无力帮助他们一同走出困境。我们的社工不是精英,他们本身就是资源匮乏的“弱势群体”,没有资源,社会工作有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纵使我们社工再有爱心,也未必能对受助对象有实质帮助。

(二)疑难人员社会工作开展

成人救助管理区,有一批长期、“稳定”接受救助的疑难人员,他们是我们当前社会工作开展的“盲区”。由于他们自身的情况非常特殊,难以沟通或根本无法沟通,加之社工本身经验也有待提高,因此,对这些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进展较小,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三)理论探索

一直以来,成人管理区社会工作只专注于实务活动,疏于对理论研究和总结,使得社会工作的开展总是在“量”上的进步,却看不到“质”的提升。因此,下一阶段的救助社会工作不但要注重实务的开展,还应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和总结,为促进社会工作方法本土化研究略尽绵力。

在重师社工帮助下的社会工作在成人救助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救助社会工作事业刚刚起步,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完善社会工作各项体制机制,努力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指导下去实践救助管理科社工“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始于至微、止于至善”的服务宗旨。

扩展阅读: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实践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实践

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工作思考

重庆救助管理站罗飞

“社工似水,能包容一切,和而不同;社工似水,能滋润人们的心灵,融化内心坚冰;社工似水,能折射光明,点亮每一个人的希望;社工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能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始于至微,止于至善。这是我对社会工作的一点理解。

201*年2月28日,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启动与重庆师范大学“救助社会工作合作项目”,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区迎来了第一批社工,救助社会工作在这里开始了蹒跚学步。一年多来,成年人管理区社工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摸索中不断前进,逐步总结出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民政救助服务工作注入新思维和活力。

一、社会工作基本情况

一年多来,在市局和市救助站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重庆师范大学教师帮助和指导下,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区社工紧紧围绕“加强实践与总结,形成救助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创建我市社会工作标准化示范工程”为目标,坚持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兼蓄并收,在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做法的同时,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和完善,谋求建立适合本站实际的本土化社会工作方法。(一)社工模式基本建立

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区社工针对成年人流浪群体的特点,在社工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助人自助为理念,以需求评估为基础,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着力点,主题活动和康乐活动全面推进的成年人救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此外,社工还将救助社会工作向站外延伸,积极配合市救助管理站街头主动劝导队开展救助社会工作外展服务,使更多流浪乞讨困难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

(二)社工制度逐渐完善

一是制定救助管理社会工作流程。即:求助接待入站登记-建立档案需求评估确定服务方案提供服务结案评估离站结案。二是细化个案工作流程(接案研究与资料收集诊断与服务计划服务与治疗过程结案与评估)和小组工作流程(小组筹备组员招募活动的开展评估过程)。三是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职责,制定了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四是设计系统化工作表格。如:《个案基本情况表》、《个案接案评估表》、《个案结案评估表》、《小组评估表》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救助社会工作运行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

(三)社工队伍逐渐壮大

社工人才是推动救助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力量。近两年,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公务员公招考试,引进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人才9人,今后每年还将通过公招形式逐步引进专业社工,以充实社工人才队伍。同时,市救助管理站也通过各项激励政策鼓励在职工作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目前,我站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职工14人,其中社会工作师8人,助理社会工作师6人。成年人管理区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5人,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职工5人,其中社会工作师3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人。

(四)社工实务稳步推进

一是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是救助社会工作的起点,是开展好救助社会工作的前提,需求评估从查询入手,对服务对象进行甄别,实现对受助对人员需求评估全覆盖。二是建立个案工作。帮助案主完善人格、提升自我,增强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为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三是开展小组工作。通过小组工作,改善救助对象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适时开展成长小组、互助小组、防骗小组、兴趣小组、手工小组并定期组织受助对象开展康乐活动。四是打造生命教育小组模式。生命教育的引进时我站救助工作开展的一大特色。将生命教育理念与社工理论相结合,通过故事解说、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救助对象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敬畏生命。

二、救助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年多来,在市局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救助站的正确领导下,我站的社会工作的确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也确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组织体系尚不明晰

由于全市对社会工作的重视,我站救助社会工作也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取得较大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工作与日常救助管理工作的细化分工和协同合作,使成立社会工作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因种种困难,成立社工科一事踯躅不前,也给当前救助社会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工散佚在两大业务科室,双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业务科室领导没有社工背景,重视程度不同,没有形成统一要求。

(二)社工人才依然紧缺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救助管理站,也是整个西南地区受助人员的中转“枢纽”,因此救助工作量大、任务重,年救助人次达8000-10000人次,这也给社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站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仅有9人,占所有职工比例不足10%,专职从事社会工作者只有6人,占所有职工比例不足8%,且社工要兼顾社工行政、社工实务和其他业务工作。社工专业人才不足,分工不细,直接导致社工介入量小、面窄、层次浅,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社工机制仍不完善

经过一年多不断改进,我站社会工作各项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设计了一系列表格表单量化社会工作内容,制定了动态简报、工作月报等工作汇报制度,建立了服务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标准、档案管理等工作规范,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社会工作运作模式。但是,由于社会工作组织框架的不成型,导致我站现有社会工作模式实际是两个业务科室独立运作、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统一。同时,虽然我站社会工作模式初步成型,但是在模式的运转上,还缺乏有效的驱动力。

(四)资源获取十分困难

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基本价值理念,旨在通过使用有效社会资源,引导受助对象认识自身问题,并帮助他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然而现实工作中,由于救助机构职责有限,与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和联动,且社会对社工专业的认知度较低,因此社工在获取助人资源上十分困难。而一个成功的助人案例,不但要社工的努力和机构内介入,更要链接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等资源系统参与互动,单凭救助机构是无力解决的。我们的机构社工不是社会精英,他们实务工作中本身就是资源匮乏的“弱势群体”,没有资源,社会工作有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三、对救助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站救助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发现一些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组织保障,增强社工实务开展的领导力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是否开展得好,关键看组织是否得当,组织是否得当,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应确立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救助社会工作整体部署、资源分配和考核问责,避免“高度重视”流于形式。第二,搭建架构,形成有机整体。确立社会工作组织架构,不但有利于统一社会工作实务形式和内容,促进救助社会工作形成有机整体,而且有利于统一社工管理、统一工作要求、统一考核标准,增强对社会工作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二)强化人才保障,提升社工实务开展的执行力无“人”即“止”,人是行为的第一要素,社工人才是推动社工实务开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必须强化社工人才保障。第一,加强机构社工人才培养。具体分三策,即:用好增量、转化存量、增加总量。用好增量,即对每年新招入具有社会工作学科背景的人才,要结合本站工作实际,加强对其实践能力培养训练;转化存量,即定期组织本站原有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能胜任社工岗位者最大限度完成转岗;增加总量,即通过前两策不断增加社会工作者在职工人数中的总量和比重。第二,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志愿者活动是社工实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志愿者也是社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志愿者的筛选、对志愿者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以及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合理引导,使其服务“为对象所需”、“为机构所需”。第三、加强与高校社工专业合作。高校社工专业学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背后还有丰富的师资资源,他们迫切需要实践平台,而机构有社工学科背景人才不足,也缺乏专业督导,从这些方面来说,机构与高校互为需要。应创造条件加强校地合作,促进机构与高校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中实现优势互补。

(三)强化制度保障,夯实社工实务开展的基础力第一、继续健全社工相关制度。救助社会工作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初步建立了社会工作相关制度,但也不尽完善,如医务社会工作流程尚未建立、外展社会工作流程有待细化、个案社会工作结案和转介等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第二、建立健全社工管理运行机制。管理,顾名思义是“管”与“理”的结合。所谓“管”,就是建立运行规范;所谓“理”,就是要形成运行机制。建立规范,要靠标准;建立机制,要靠激励。激励与考评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激活社会工作管理制度良性运转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资源保障,加强社工实务开展的支撑力没有资源保障,社工实务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根本就无法运行。要使社工实务开展具有实效性、稳定性、长效性,就必须强化资源保障力度。第一,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稳定的财政投入是社会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应借鉴沿海等地救助机构,对社会工作运行给予稳定的经费保障甚至是专项经费保障。第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社会工作助人行动是一个系统化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等整合资源、通力合作、形成联动,应倡导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助人合力,为进救助社会工作形成有力支撑,共同促进困难对象实现助人自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区救助社会工作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822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