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的思考
[摘要]农村业余文艺团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浙江省台州市部分农村业余文艺团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台州市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现状,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现状;解决措施一、建设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意义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它作为文化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并真正能够融入群众生活的一种有效载体,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1]。当前,扶植和壮大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对改变农民陈旧思想观念,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加强农村凝聚力和农民的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被迅猛释放,人们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精神食粮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由此,业余文艺团队应运而生。各种戏剧团、歌舞团等文艺团队在节假日和农闲时分给农民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他们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2.宣扬利民方针政策,实现富民最终目标
文化教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2]。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寓教于乐,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转化为贴近农民实际和情感的文艺作品,并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容易被农民接受,达到教化农民的目的。此外,业余团队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农民的陈旧思想,形成新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更多富民利民政策提供了便利。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业余文艺团体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由于农村业余文艺团体“自发组织、自主经营”的发展特点,在其迅猛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类型缺少典型性和多样性
据笔者调查,台州市下箬横镇、浦镇的部分村庄合格的业余文艺团体并不多,多以自娱自乐为主,如下岙堂村有3个业余文艺团体,而白水田村和三顶桥村都没有正规的业余文艺团体,其他一些村庄也都缺少优秀业余团队树立典型实现先进带动后进。此外,业余团体在种类上缺少多样性。根据调查了解到,歌舞类、戏剧类的文艺团体占所有文艺团体数目的65.5%,少数棋类团体占17.2%,而运动类文艺团体如健身操队、太极剑队以及曲艺类、书画类出现比例极小甚至在某些农村根本没有出现(不包括业余文艺学校),这些数据都表明温岭市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数量少,缺乏典型且种类比较单一。
2.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缺少固定的演出场所和活动平台
根据笔者调查,文化活动室或老人协会是农村业余团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些场所多数设施简陋,无法支持活动的正常展开。根据调查显示,因为缺少文艺活动,有14.1%的村民经常去文化活动室,有62.4%的村民偶尔或很少或不去农村文化活动室。另外,村庄里很少有专门的场地供文艺团体演出。访谈得知,村民大多是利用村里空余的场地,例如放寒暑假时学校的操场、菜市场旁边的空地、活动室前的一小块场地等地方作为活动的场所,而许多村民也反映文艺演出的场地通常是临时选择,临时搭建,演完就拆。这说明大部分的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活动平台,缺少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出者参与的积极性,阻碍演出长期、顺利、稳定地开展。
3.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缺少稳定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除政府资助外,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四种:第一是个体出资,即由文艺团体的负责人独自出资;第二是集体筹资,即所有活动经费均由队员们出资筹集;第三是多方筹资,即由团体内部队员集资及当地企业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第四是股份制,既由农民、企业等参股方式筹资[3]。所调查的村镇中约有64.1%的业余文艺团体是通过集体筹资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但因为演员大多是农村基层业余文艺爱好者,没有太多额外的资金投入文艺团体中,再加之团体演出活动少,演出收入低,导致团体缺少足够的
经济保障来维持其稳定长久的发展。
4.农村业余文艺团体人员比例失调,专业化水平较低
据笔者调查,当前农村地区文艺团体大多以中老年文艺团体为主,占52.8%,其中歌舞类,戏剧类文艺团体中女性比例又远远高于男性。农村文艺团体人员比例失调问题间接表明农民,尤其年轻一代,参与团队的积极性并未完全调动起来。根据调查得知,年龄在20至40岁的农民中,有34.4%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选择打牌,搓麻将,有9.4%的农民将业余时间花费在聊天上,还有28.2%的青、壮年农民将业余时间花在其他与提升自己文化素质无关的事情上。这表明政府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团来调整团队人员比例方面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由于团队成员大都以业余爱好者为主,多为自娱自乐,并未受过专业的训练,使得现有的业余文艺团体整体专业水平普遍偏低。
三、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措施
要想真正发挥农村业余团体在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加强政府和人民的合作,调整内部结构,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保障团队稳定发展。1.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提供团队活动平台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给予团队的负责人一定的指导,并共同解决难题。同时规划团队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任务目标,并定期对业余团体进行视察和考核。另一方面,政府要
拨出一定的资金来开发活动场所,如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室,并派专人管理农村文化活动室的日常运作,也可在本村建设乡村大舞台,为文艺团体的练习和演出提供稳定的场所。2.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发展多样文艺团体
一方面,政府要引导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吸引群众主动观看甚至参与文艺表演来切身感受文艺团体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其加入或自主创建文艺团体的热情。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调查统计当地业余文艺团体数量,分析其发展前景,优化整合部分文艺团体,重点发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团队,同时鼓励人们自主创新,积极创办新型的文艺团体。3.调整人员结构比例,提高团队专业水平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鼓励政策,号召年轻人加入团队,为文艺团体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可选取和培养一支专业幕后团队(包括管理者、代言人、经纪人、宣传人和联系人等)对团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联合专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学习专业技能,还可以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对业余团队进行演出的专业化指导,提高团队专业化水平。4.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团队经费稳定
文艺团体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多元化筹集资金。一方面,鼓励村民和当地企业参股,对文艺团体实行股份制管理[4]。同时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基层业余团体奖赏
机制和业余团体资金补贴机制。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文艺团体。文艺团体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自己,拓宽演出市场,赚取演出费,还可以将优秀的表演刻录成cd、vcd、dvd等数字化产品销售,开拓销售市场。参考文献
[1]赵丽丽.谈基层文艺团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谭泓.农村实现“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12.
[3]龙虎,李克,黄海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玉林市民间业余文艺团体调研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4]杜滇峰,农村文化建设新模式的调查[j].大舞台,201*-2.
扩展阅读: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下辖19个乡镇、30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0.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8.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文化建设方面,西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于201*年7月由原文化局、旅游局、广电局机构合并成立,下辖文化馆、博物馆、电视台、文工团、图书馆五个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75人,专业技术人员166人。新建文化艺术中心一个,钱币博物馆一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其中新建标准化乡镇文化站6个,乡镇一级设有科教文卫中心19个,工作人员62名。
二、各类设施设备配发情况
201*年以来,先后为全县18个乡文化站、24个村文化室、37个农民文化户、21个农民文艺团队和5个社区文艺团队配发了全部设备;为19个乡镇信息资源服务点、68个村级信息资源服务点按要求配发了设备,为306个农家书屋配齐了价值612万元的书柜和书籍,实现了全县306个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三、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
文化设备全部配发到位,并且建立了相关财产账目管理,使用情况存在各种不同情况。乡站点财产由乡政府统一管理使用,其中五个标准化站点,进行集中管理使用,基本发挥作用,其余各乡镇因无专门文化场所和专职文化工作者,设备在乡政府分散管理使用;村文化室、农民文化户、农民(社区)文艺团队所配备的设备,都能严格管理,但使用率较低,缺乏乡一级指导,发挥文化惠民作用不够明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吉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模和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很不适应。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现有文化站(中心)的管理,条块分割,难以协同。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撤销,成立了乡科教文卫中心,原乡镇文化站人员交乡镇管理,以块块(乡镇)管理为主的文化专职人员,身兼数职,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不到20%;以条条(文化局)管理为主的文化行政部门无法对乡镇文化站的人、财、物等行使有效的管理,县乡在文化工作管理上严重脱节。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及社区无文化阵地现象严重,西吉县还有13个乡镇需建设文化站,306个村均没有独立的村文化室,目前均利用党员活动室“一室多用”,面积小,无法开展活动。
3、经费短缺,难以正常开展活动。据了解,西吉基层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站工作经费普遍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正常活动无法开展,如新营乡文化站因经费等原因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开展活动。
4、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活动贫乏单一,缺乏吸引力。文化站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文化站(室)虽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活动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不能有效的吸引群众参加活动。
5、文化站建设规划不尽合理。西吉县19个乡镇文化站,除了新建的6个标准文化站外,其余的文化站与乡镇机关建在同一处,农民群众很难进入文化站(中心)开展读书和文体活动,文化站(中心)实际成了乡镇干部的活动室。在新建的6个中,个别站选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如火石寨乡文化站地势低洼,不易防洪。
6、人员老化严重,培养、培训不够。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工作缺乏热情,部分文化专干因年龄较大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岗。近年来一些文化站虽然调进和新增了人员,但专业不对口,无法较好的胜任文化工作。
造成文化站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一是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乡镇文化站在机构改革中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切实担负起建设和管理好文化站的责任,使文化站处于无人关心、无人过问的境地,文化站和文化工作人员完全被边缘化;三是乡镇经济困难,投入不够。
五、建议与思考
1、提高认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扎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观念的转变,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前提。而认识的提高,又是转变观念的基础。扎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层文化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大力推进建设进程。千难万难,不要“难”文化,千苦万苦,不要“苦”文化。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中,优先考虑文化建设,或优先倾斜于文化建设。2、理顺管理体制,“领导”与“指导”和谐一体,形成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规定,县(市)区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因此建议将基层文化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将业务、人员、工资等关系交由县文化与体育局,实行人、财、物垂直管理,相应增加基层文化站的人员编制,人员实行选聘制,在全县范围内自由流动,其工资待遇,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支出。设施建设投入,凡地方投入的产权归地方,凡上级政府扶持支持的,产权归县政府,交由文化主管部门代管。这样才有利于“领导”和“指导”的和谐一体,有利于专业队伍的培育,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为地处相对偏僻、闭塞的农村基层文化站,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基层文化站以文养文,自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变“伸手要钱”为“市场挣钱”。这不仅能丰富农民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拓宽了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间,符合“政府支持、培养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农村新文化建设的思路构想,把农村文化站变成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
3、要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两条腿走路。农村文化的“脱贫致富”,农民文化权益的最终保障,除了必要的送文化加以帮助和引导外,关键的还是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在通过“三下乡”等形式“送文化”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进一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文化户等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将官办文化与民办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来“种文化”,才能让文化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着眼农村文化长远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一是加强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机构对基层文化的指导、辅导、培训职能,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文化骨干及各类业余文艺人才的培养、培训。二是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进一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文化户等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文化经营户和文化专业户的发展,对植根民间、活跃于基层的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及艺人,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结合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指导员和公共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文化队伍。
5、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农民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农民文艺团队在繁荣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大规模扶持村级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积极协调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扶持力度,对有条件的业余文艺团队实行产业化、市场化的管理,对多年来坚持面向当地群众服务,受到当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和好评的业余文艺团体给予必要的扶持。真正把民营文化机构和团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在资金扶持、评估定级、职称评聘等方面享受与国办文化单位同等的待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建设》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9591.html
- 上一篇:225班委会委员工作职责
- 下一篇:特色文化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