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9 01:18: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

走向广阔天地彰显赤子情怀

浅谈参加区新闻中心记者“走转改”活动

201*年,本人有幸参与区新闻中心贯彻落实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下派骆驼街道担任基层一线驻点记者。经过半年的学习锻炼,本人深刻感受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新闻资源,那里有真情大爱,有干劲拼搏,有风景无限,更有新闻工作者力量的源泉、耕耘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现将本人的一些浅薄体会向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唯有走进基层,才能走进新闻采写的广阔天地

从201*年大学毕业以来,本人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但是回顾过去工作经历,还是这半年基层一线驻点报道给我记者生涯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通过这半年的实践和锻炼,我认识到:作为基层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以往从材料和文件里发现的新闻线索写出的新闻报道,都不如再下到基层细致摸排一遍、听一听人民群众怎么说来得生动活泼。如在报道骆驼街道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手头上掌握的材料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内容干瘪、缺乏鲜活,单凭此写出来的报道一定会是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所以,为了掌握挖掘骆驼街道基层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本人和新闻中心同事一起,深入到各村(社区),向文化站站长讨教,和基层文化员攀谈,询人民群众感受,由此采写出一篇篇原先为基层所熟知、却不为外界知晓的感人故事,从“学习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健身文化”和“庭院文化”等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了骆驼街道从201*年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广阔画面。这些报道不仅在区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较好版面和位置上得到报道,也获得市级省级媒体等的亲睐。

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开展“走转改”之初,新闻中心领导的谆谆教诲基层最富创造力,基层人民最可爱,基层也最能锻炼人!由此,我也更深刻体会到基层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最好的平台基层事情琐碎却无多余,基层矛盾复杂却非小事,基层新闻朴实却不寻常,需要用耐心来疏通、用智慧来化解、用真情来撷取。因为走基层,就是走近人民群众,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只有深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才能走进他们的现实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才能体会他们的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他们的所思所盼。走基层,我们体味的是新闻沃土的富饶和赤子情怀的激荡,更是媒体职责和社会责任的真正回归。

所以,通过走进基层,我感受到:不下基层掌握不了基层实况,不下基层改变不了工作作风,不下基层挖掘不了好的素材,不下基层写不出好的新闻。

二、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真正受欢迎的新闻是记者从老百姓心窝子里掏出来的。确实,不到基层去,总隔着薄膜,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走不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如在协助骆驼街道团工委开展“骆驼青年读书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报道中,本人深入企业青年、社区青年,搜集他们的关注热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合青年实际需求地推出“荐一批好书、读一本经典、写一篇感悟、打一场辩论、送一份‘鸡汤’”等五大系列活动,尤其是在“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青年辩论赛,点燃了企业青年和村社区青年读书学习、思考辩论的激情。唯有真心才能换来真情,面对采访,来自骆驼约翰迪尔的东北小伙子王波深情地说:“你们的实际行动,让我一个外地青年感受到了本地的关爱,感受到了参与分享的乐趣,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家乡般的温馨。”而这次青年学习文化的培育发掘,也让骆驼街道在全市学习观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凸显特色和亮点。相关新闻报道在省市区新闻媒体上及时得到报道或转载。

长期新闻实践也证明,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对所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挖掘出来自一线有价值的鲜活新闻,才能把“走转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在驻点骆驼街道过程中,本人要求自己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平日里,勤寻新闻线索,勤写策划报题,勤跑基层一线,初步做到了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进一步体现群众观点,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先后挖掘出“金海电子青工电台”、“达尔轴承叶子精神”、“清水湖喜出村志”等典型。

故而,本人领悟到:唯有走进基层,才能听到民声,才能反映民情,才能领会民意。所以在推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三、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不断发展。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也一直是新闻工作者成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必经途径。

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通过半年向群众学习,本人慢慢善于用群众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意接受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让人们爱听爱读爱看,务求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如和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记者一起,尝试写短新闻,通过“短新实”等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倡导清新文风。《骆驼连环担保破“钱”荒》、《骆驼街道商会1600万回馈社会》等寥寥数百字的简短新闻常常占驻四家媒体显要版面和位置,甚至还作为头版头条播发“短、新、实”为新闻报道添“魅力”,一改“文章冗长”、“当短不短”和“刻板生硬”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又如在骆驼街道广场舞《国色天香》荣获201*年浙江省民间广场舞双料冠军的报道中,本人坚持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全程参与该节目的排演和比赛,第一手掌握了该节目的大量有用信息。这使得本人在参与稿件写作时,将指导老师的认真、演员的辛苦和领导的重视等细节恰到好处地点缀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由此,我深深意识到“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的道理。这次全程参与的切身体验感受,使得本人领悟到往日基层一线上存在的浅尝辄止、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抹杀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此后采访每当遇到困难时,这一经历总会警钟长鸣那就是一定要深入一线,深入事理,挖掘出合乎事实且可信有用的信息。

故而,本人领悟到: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只有深入到劳动建设者中去,才能用劳动者朴实、鲜活的语言写出打动人、感染人的稿子,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的追求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发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彰显媒体的主流价值,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情怀。

据初步统计,驻骆驼街道期间,本人协助分线同事,共为区新闻中心四家媒体提供了100多篇次新闻报道,完成了20余次报题策划,为骆驼街道《号角》采写20多篇文稿,并在《镇海通讯》上发表文章两篇,并十分荣幸地为第二十二届中国(镇海)兰博会提供文字,较好地完成了新闻中心“走转改”活动交付的职责。对本人而言,“走转改”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与基层的感情,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明确了下步工作方向。

基层锻炼虽已结束,“走转改”活动的所见所思所得,必将鼓舞着本人在新闻战线上继续迈进。

扩展阅读:张家川广播电视台走转改总结

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工作总结

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自8月28日起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根据市、县委宣传部、外宣办要求,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围绕“创建三类语言文字城市”、“三区三元五带建设”、实现“四大目标定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主题,扎根基层,挖掘典型,精心采写,为观众提供鲜活的新闻报道,形成了强势舆论引导。

一、统一思想,明确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闻媒体被视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影响国家全局、关涉长治久安。“走转改”活动正是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好地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

张家川广播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开展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方式和

1

方法。要求广播电视台全体人员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密切与普通群众的联系,切实改变新闻围着会议转,记者围着领导转的风气,改变作风漂浮、文风不实的习惯,用更多来自一线的、基层的、鲜活的新闻报道来改变我们的宣传效果,提高媒体的声誉。使新闻媒体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庄严使命。

二、下接地气,体验生活。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把“走、转、改”工作做得更深、更实,张家川广播电视台深入调研后,在农村社区、厂矿企业、武警中队等行业建立了一大批“走转改”战略联系点,县文广局副局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李玉明亲自带领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民生,了解民情,使全体职工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效引导舆论。连日来,在天平铁路的建设现场,在群众劳作的农田,还是在村民们喜迁新居的日子里,到处都有新闻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台上下全面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践中,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走基层”其真实的内涵在于“下基层”,尤其是“下”,就要脚踏实地“接地气”,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我台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得知,川王乡马达村党支部首创的“代办式便民服务”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凡是

2

有跑贷款、办手续之类的麻烦事,村民们都会找村里的“代办员”去办理,既专业,又省事。记者很早以前就开始留意搜集“代办式便民服务”的新闻素材,尤其是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台专门派记者深入田间村头、农户家里采访“代办式便民服务”的来龙去脉,在《垄上行》栏目重点推出《我村有个“代办员”》系列报道,掀起了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舆论热潮,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乃至全省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

三、全情投入,体验生活。为进一步扩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影响力,使栏目更贴近百姓,我台将《画说家园》重新定位改版,加强民生服务内容,致力于打造民生栏目黄金品牌。栏目以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关注民生、反应民意、排解民忧、服务百姓为宗旨,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优势,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民生服务力度。截至目前该栏目播出近200期,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台于9月18日强势推出走基层特别节目《垄上行》,下设“记者体验”、“全体记者走基层”、“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版块,突出记者一线见闻,挖掘基层新闻亮点,反映民生百态。新闻记者开始活跃在大街小巷、厂矿企业、乡村田野,他们与外来务工者、与山区邮递员、线路维修员、环卫工人、养路工、自主创业者一起体验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细节。我台记者采写了《大山深处的根雕艺人》、《春蕾计划,让成长

3

充满关爱》、《铁路从我家门前通过》、《别样的记者节》、《村里来了放映队》等一批鲜活的新闻报道,将目光聚焦到民间艺人、春蕾女童、铁路建设者、新闻记者以及农民工等一线基层工作者,体验一线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反映出他们创业创新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铁路从我家门前通过》《付川人的幸福生活》《别样的记者节》等百余条生动活泼、感情真实的体验式新闻相继播出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创新载体,拓宽平台。9月12日,我台与县外宣网站联合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滚动播报全体记者的基层体验成果。持续上传全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视频新闻。此外,专栏还设立“关爱民生”、“记录变迁”、“破难在一线”等栏目,集中展现记者走基层的相关报道,反映全县各媒体开展活动的成果,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11月5日,县委外宣办和我台联合举办了“庆祝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公益行活动”,将会场设在恭门镇付川村,让记者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情互动,在采访实践中,真正解决为大众还是为小众、走上层还是走基层、跑热门还是跑冷门的问题,从而了解改革发展的关节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

4

来,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四、健全制度,确保实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是一阵风,一个阶段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为此,我台制定了一些制度给予保障。一是全体记者每人每月采写来自基层的报道不少于5条;二是在优秀新闻稿件的评选上向基层报道倾斜;三是确保记者下基层采访新闻报道的一切费用。另外,我台与兄弟县(区)媒体、各基层联系点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入基层群众,形成了更完善的工作机制。我台记者、编辑通过下基层深受触动和教育,增进了群众感情、增强了工作本领。下一步,张家川广播电视台将根据省市“走、转、改”的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媒体的经验和做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长期任务,着力在推进活动常态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力争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260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