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总结会上的发言
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总结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及所有的参赛选手们:
大家好!
到目前为此,我们这次举行的全县小学数学优质竞赛课活动已基本结束。值此之际,我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向在座的所有领导、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一是感谢领导对我们这项活动的高度重视和热心的指导;二是感谢我们的评委们,在比赛期间,虽然是满负荷、超效率的工作,但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尽心尽责,正是他们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才使得我们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感谢我们选手们的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这几天,无论是说课还是上课,大家都能自觉的遵守比赛的游戏规则,都在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的同时,虚心涵咏,不断学习,勤采它山之玉,弥补自身不足。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上进的姿态,成长的姿态!这似竹笋拔节前发出的一种声音,似夜来香绽放前散发的一缕幽香,似号角者就绪前的一次深呼吸!“写尽八缸水,吸取百家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们有了这种心态,何惧前面的困难?你们有了这种心态,何愁自己的花不开?你们有了这种心态,何愁自己的专业不成长?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讲,我在感谢大家的同时,还真诚的祝贺我们的参赛选手,因为你们都是这次活动的赢家,你们收获了这种最最宝贵的东西!
纵观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的肯定。一是给大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成长!每一次的参与就是一次锻炼,每一次的参与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参与就是一质的飞跃,每一次的参与,就是一次里程碑!机会对大家来说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在你们全乡镇或全校这么多老师中,你有机会参加,既可以证明你本身的优秀,更是给了你再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所以大家都要珍惜!二是给了你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你都不可能面对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更不可能一次性的听这么多课。应该说,这次活动不算是十分精彩,与高质量的说课赛课活动颇有差距,但我们自己和自己比,我们是大有长进!也涌现不少高质量的说课和高效率的课堂。如许清燕、杨帼慧、李梅、肖淑琴、李欣、刘凤香等老师的说课,不但新课程理念把握准确,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学导入独具匠心,教学引导步步深入,知识拓展全面宽泛,而且不少教师语言流畅、简洁、精炼,个人形象端庄典雅、笑靥如花、激情满怀、热力四射,。让台下评委、老师入情入境,身心俱融,消然沉醉,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还有一些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创意,如求圆周率的那个教具制作、罗淑娇老师设计的“七问”等都极俱精彩,都有大力推广、使用的价值,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两相比较,上课则稍有差距,但这是临时抽签产生的课,需要老师极高的素质和较好的心理应变能力,与精心打造的说课相比,差距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也上出了不少的精品课,像杨帼慧、李梅、李欣等老师的课堂都有不少奇招妙着,独特的创意,巧妙的的预设,让课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有常情中出新意的小桥流水、曲径探幽;(如杨帼慧老师的课就是这种类型,学生的激情投入、兴趣盎然我就不说,就是老师们听完之后也有人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原来数学课如此美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有平淡中见新奇、桃花源记般的豁然开朗;(如李梅校长的课就是这种类型,这是一堂乘法估算课,会让很多老师会束手无策,但她就是上出了新意,让大家领略了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恬淡;(如谢丙蓉老师的这堂课,实实在在,严谨有序,有条不紊,高质高效!明白如月,清澈似水。)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潇洒从容;(如李欣老师的这堂课,教师打破常规,让学生从画圆开始,并介绍画圆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的事项着手,步步深入,一路前行,从不经意发现问题,于不觉中建构新知。)当然,不仅以上老师,还有很多的老师的课堂也是亮点频闪,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而足,有时间的话你们可以与我们私下交流,尤其是要向我们县小学数学教学的权威唐主任多多请教,交流之后定能让你受益不浅!
勿庸置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说课时我们有些老师对说课的形式、程序不清或主次不分或语言叙述方式不对或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无创新、无新意。我对每篇说课稿都作了简短的评论,我罗列其中的几条给大家听听,我这不是批评那个人,只是指出这种现象,供我们今后注意。如:1、老师,你是在向我们评委传授知识吧?谢谢!其实这时候也不太合适!2、老师,你说得很对,空间是很大,条条大道都通罗马,可惜到现在为止,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3、老师,你的设计太枯燥了,我都有些坐不住了,我不相信你的学生会比我更有耐心!在上课时的评论也拣几条给大家听听。如1、老师,其实我懂你的心!可惜学生不懂也不领情,他们中大部份人是身在课堂,心却在荒野,口跟着盲从,老师,你注意到了吗?2、老师,你的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无效!形式是多样了,可有牵强之嫌;学生是活动了,可大脑没动起来;内容是丰富了,可数学味淡了。
对于其中的是非得失,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数,我也就不多说了。最后,我的网友在昨天曾给我了两条留言,我在这里转送给大家,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启发。1、“只要你有心学习,用心学习,执着学习,不断反省,不断钻研,不断尝试,没有什么能阻碍你的进步和成长!”2、“不要老是抱怨,过多的抱怨只是一个人衰老的象征,真
正的强者是从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向天空,他就做鹰;把他置身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放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投到大海,他就做鲨。”
扩展阅读:杨庄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总结
杨庄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总结
201*-03-1712:55:55|分类:小学数学教学|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3月4日和3月5日两天,我镇在一小、二小举行了全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本次讲课比赛共有13名教师参加评选,参加评选的教师都是经过各学校选拔的优秀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都很高。各学校都有观摩的教师,观摩教师认真听课,填写听课评议表,我们在大课间和放学的时间,进行听课评议
研讨,充分发挥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作用。
参加评选的每一位教师都正确对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中,努力体现新课改的
精神,积极贯彻市小学数学“探究体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次优质课评选效果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一些亮点列举如下:
1、情境创设,重实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是为了生成数学问题,数学课堂要有数学特征。数学课堂中要有问题意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堂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情景要有数学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力求简洁明了,迅速生成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本次参赛教师大多能做到这一点,走出了以前为创设情景
用时太多的误区。
2、习惯培养贯穿课堂的始终。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本次优质课评选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把养成教育贯穿课的始终。3、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加
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4、巩固练习形式多样。训练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但联系对小学生来说确实很枯燥。因此,变换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解决训练枯燥的一个方法。从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看出,效果很好。
当然,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也暴露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待加强。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误区,为合作而合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展示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率和实效性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了个人的思考,在小组交流中,才会有观点和他人交流,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从而学到知识。通过个人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一方面教师要对小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小组中谁领导全组,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谁记录,谁汇报,都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的组成教师也要做好合理的搭配,最好让好、中、差结合,达到好学生,
带动中、差生的进步,达到兵教兵的效果。
2、教师的满堂灌现象还存在。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个别教师还是讲的太多,包办的太多,不能放手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计算规律、方法的总结,教师还是重灌输抽象的概念,不能引导学生去理解,而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理论。这样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所以教师就反反复复的解释,越解释学生越茫然,使课堂变得越来越沉寂。教师不能关注学生出现的情况,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师生的沟通就越来越困难。我们都知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
位怎样落实,教师思考的还不够。对以学定教不能很好的理解。
3、教学评价有待加强。评价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评价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要有针对
性、激励性。
4、为学生的服务的意识不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学生服务。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汇报时,总是让学生面向老师,向老师汇报。而汇报应是学生对全体学生的汇报,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再比如,教师让学生把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而下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这样的板书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落
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5、教师的课堂提问低效问题严重。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简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有一部分教师老师重复学生的话和自己的话,把学生已经说清楚的问题,说过来说过去,直把学生思维搞乱。教师的语言没有引导的作用,提问的问题,都是一些选择性的,没有思维含量,学生只要随口说,是或不是,同
意或不同意等。
201*年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泰安)大会总结整
理(我校高光辉参加山东省数学优质课比赛获得二等奖。)
山东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从评课活动整体印象和要交流的问题两个方面做本次评选活动的总结。
评课活动整体印象
1.整体水平高,可圈可点的地方多。
2.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落实得好,非常难得。
现在,我们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理念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在本次优质课评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方法、文化的渗透、内容的拓展、渗透数学问题不是一节课研究完的。数学课内涵更丰富了,数学味更浓了,许多课开门见山的引入,通过复习引入,不仅创造了现实情境,而且创造了数学情景。
3.教师创设教学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
4.老师们把握教学内容的水平能力明显提高。
和老师们交流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问题。
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师自创的资源,其中教材是最基本的资源。衡量教学资源合不合适,主要看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材资源运用得好。如:本次优质课中的《平均分》两节课,用的是青岛版的教材,素材的选择有童趣,教学环节设计好。
(2)基于教材而对教材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如:本次优质课中的《混合运算》,情境图是教材的改造,改造的巧妙,用同一素材形成情景串,体现青岛版的特色。而莱芜的吴老师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自己的思路,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头用,中间没有用,最后又用,素材(胎儿)本身体现了学科整合的功能,这种使用淡化了意图。
(3)教师自创资源。如:济宁的《确定位置》,用玉树地震确定位置,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对素材的应用充分。好的素材不能作为敲门砖。有的一节课出现好多的素材,素材不一定太多,但一旦选择了好的素材,就要充分运用它。如:泰安的《解决问题》“花样年华”的景区素材不错。《三角形的内角和》以长方形引入很好。
思考:
教材不管哪个版本的,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但很多的课堂看不到教材的影子,是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重心放在用好教材上,再自创资源。
2.问题意识的培养。
(1)老师们有了培养问题意识的理念,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如:淄博的老师,课快结束时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了一系列的问题,问的有水平,有价值。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了有什么用?老师只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定能得到培养。如:莱芜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中,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很希望能提出问题。”告诉了学生老师的希望。需要文火慢炖的时候,不要把火开大了,把提问题的机会给孩子。
(2)提问的主体。教师为主体提出问题,教师来发问占大多数,给孩子的机会不多。
(3)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应层次清楚,难度恰当,效度要高,既要有思维空间,还要指向明确,这样才是好的问题。
3.教与学的方式。(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理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如:聊城的《角的认识》(3)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如:临沂的《内角和》(4)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如:济南的《角的分类》4.建议老师们回去做个研究。
这次活动有很多老师都选择了同一个课题,我们在安排日程表的时候把他们安排在一起,老师们可以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这次活动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比如说《用数对确定位置》有五节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单单引入的环节就很值得研究。再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三节课,过去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一般都满足于经过操作,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就可以了,但是这三节
课老师们都想到了要把推理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并且每个老师处理的方式又不一样,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素材。我们也可以从教学模式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向大家推荐济南纬二路小学进行的实验,也是让学生回家先进行预习,课堂开始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结果呈现在小黑板上,老师上课时让各组都上来展示,从各组的展示中按照教学需要整理出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基本上就把整节课的内容穿起来与孩子一起交流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的效果也是不错的。通过了解这个实验我在这样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家可以到省教研室的网站上小学数学网上跟进式指导来观看几节课进一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研究这些学生的发展水平。
在搞“同课异构”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个“同课同构”,在以前为了向全国推赛,我们把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定下来以后,找几个不同风格的老师来上这节课。这样做的好处也就是我最后要谈的问题:教学风格。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教师的风格,在课堂教学上带有个人的明显的特征。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气质和个性。我们也要提倡课堂教学要有气质,个性和特点。通过同样的设计我们会发现不同风格的老师教出来是不一样的,也是很有看点的。
从九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历时五天,甘州区201*年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34位参赛教师充分展示了其多彩的个人魅力,课堂教学可以说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参赛的课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能较好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多种情境,让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呈现,数学知识在情境中生成,数学能力在情境中提高,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总体来看,34节课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充分展示了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能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能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美,感受数学的魅力。
1、创设了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被学生感受和接纳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产生教与学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如关惠老师教学“相交与垂直”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顽皮筋的游戏情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李海军老师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创设了分月饼的情境,让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徐平年老师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以芳芳一天的活动为主线,呈现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线搭配”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学问,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
2、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构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具有挑战性的问
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如萧云老师教学“一吨有多重”时,创设了小动物过桥的的情境,由“桥限重一吨,这几只小动物能一起过桥吗?”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吨有到底多重?”很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学生感知、理解了1吨=1000千克后,过桥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和运用了新课程“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延伸”的基本教学理念。陈玉霞、潘娜两位老师教学“相交于垂直”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或折)两条直线,看看有几种画法(或折法),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的求知欲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很快问题有了答案,新课导入也水到渠成。学生对这些与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真实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几位老师都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故事情境,由小熊做糖葫芦串引入新课形象生动,特别是任德平老师,在练习时又一次创设孩子们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情境,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也推向了高潮。同样在教学“分饼”时几位老师充分利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充分利用了教材情境图,又趣味横生。
二、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资源教学,让课堂教学密切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参加评优课的大多数老师都能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和本地实际,大胆调整教材。如上《搭配中的学问》的马冬梅等老师,没有用教材所提供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用学生最感兴趣的衣服入手进行搭配,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数学思考,而把教材所提供的例题做为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值得关注的是,每位老师都充分运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身边的资源中挖掘出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如碱滩镇的王学智老师随手将教室内的窗户进行了移动,学生便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出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西关小学的萧云老师、民族小学的刘丽萍老师、东北郊的姜玉娥老师等在上《一吨有多重》时,都将学生自身做为资源,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互相背一背对方,亲自感受对方的体重,然后让体重大约25千克的40名同学围成一圈,充分感知一吨的重量。
在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方面,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生活问题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如:马神庙小学的刘艳老师在学生掌握了4的乘法口诀后,就让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4”有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口诀解决提出的问题。党寨镇的李海军老师引用了张掖湿地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平移与平行》
和《相交与垂直》几节课,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找出教室里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或垂线。这些做法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有用的数学,改变了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
三、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大部分老师都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重要方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操作、思考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课堂效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金安苑学校的王波老师和马神庙小学的刘艳老师都是先引导学生编出前3句4的乘法口诀,
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编出其余4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出“扶”与“放”的有效结合。北街小学的徐平年老师所上的《搭配中的学问》更是把学生的交流活动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有的学生用文字表示;有的学生用序号表示;有的学生用图画表示;还有的学生用字母表示。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使学生切实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的认识,而且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他人。我认为,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是本次评优课的一大共同特色。
四、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实施多元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看到,教师们在课
堂上,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能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表现,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所有参与评优课的教师,都无时无刻不在用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不再为自己说错了而羞愧、苦恼。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语言,表现在各个方面: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评价等等,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结构,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教师都能充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大部分老师都能在课终时让学生自己对一节课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你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有何遗憾?”、“你能用一个词来对你本节课的表现作一评价吗?”、“你对自己刚才的发言满意吗?”“在小组合作中你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都给足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足够的自我评价的空间,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同时也学会了对自身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以后学习的方向。
当然,教师们在教学中努力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1、有些课华而不实,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多。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特别多,教师想在一堂课中展示的新课改的理念特别多,这样冲淡了主题,导致知识的学习落不到实处。
2、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探究、代替思维过程、代替师生交流、代替板书等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多媒体该用则用,用不着多媒体时就绝不能硬拼硬凑。在教学中讲究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运用多媒体,这样能把许多抽象的东西形式化,变静态为动态,帮助我们化难为易,从而达到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目的。
3、时间分配不合理。有的课,新课的导入时间太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时间太短;有的课,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的时间太短;有的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太长,解决问题的时间太短。还有一部分课出现了拖堂现象。
4、情境创设目的性不强。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片面的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全”,追求感官上的新颖、动感、热闹,将图形、影象、动画等大量引入,无关信息过多,浪费了时间,淡化了知识点的教学,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5、部分教师语言不严谨,操作不规范。在教学中,时常
用出现“桌子的边是平行的”、“窗户是垂直的”等语言。有的教师随手用三角板画了两条自认为平行的线,就说它们是平行
线,随意画了两条看起来好象垂直的相交直线,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类似的问题在“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和“分数的再认识”这三部分的教学中表现尤其严重。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
不过,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教材分析的目的是按照教学要求,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预定的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材分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成千上万的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推敲教材,发表意见,这无疑有益于教材建设,促进教材日臻完善。综上所述,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上面已经指出,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这样,还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另外,在分析教材编排体系的过程中还将充分体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原则,以及数与形的结合,计算与应用题求解的结合等。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逐步灵活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尤其是分布在几册教材里的相关、相近或相同内容的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者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地位重要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例如,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数与计算"是条主线,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它直接影响着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它是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点。然而,"数与计算"又涉及整数、小数和分数。其中整数及其四则运算是学习小数与分数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相对来说,整数及其四则运算又是整个"数与计算"的重点。而对于20以
内的加减法来说,其"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阶段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与掌握,所以20以内的加减法以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重点。
我们认为,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表述上略有差异。以六年制五年级“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其教材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另外,在数学知识系统中不可短缺的知识和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知识以及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元、角、分,时、分、秒,米、分米、厘米,,千克、克等等〉的知识,都应当成为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必须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例如,在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中,试商就较为复杂。应用题从题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复杂和困难,因此这些内容都是难点;连续退位减法、包含除法、相遇问题等知识,因其本质属性较为隐蔽而构成教材的难点;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从整数到分数,从自然数单位到分数单位,从普通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等等,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显示出新旧知识衔接过程中的较大坡度,从而成为教材的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数位与位数,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的含义,大月、小月和闰月等内容,因为易混易错而成为教材的难点。
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构成教学的难点,同样只是在陈述上略有不同。
教材或教学的难点也具有相对性,它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等有一定关系,在相同内容的学习中对一部分学生构成了难点,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不是难点,当然,,难点的形成与教师的教法也有关系。
还应当指出,教材的难点具有双重性一一消极性和积极性。通常我们对难点消极的一面关注较多,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应当看到教材难点在教学中积极的一面,它对深化认识、发展思维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事实上,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思维,没有困难也就谈不上积极探索和刻苦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不仅体现着是数学的魅力,还蕴蓄着思索、探求的动力。
在难点教学中,学生不仅深刻地领悟知识要和锤炼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毅力,磨练意志,要学会探索,注重创新。3、教材的关键。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掌握"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关键,而掌握部分积的对位原理和方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关键。
教材的关键和教学的关键同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的关键主要是就数学知识方面而言,而教学的关键通常是指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它除指关键知识外,往往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与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割与补,将平行四边形拼接成长方形,从而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同样,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关键是把圆通过均分,再拼接转化为熟知的长方形。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可以相同。
例如,"凑十法"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点,也同时是关键;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也是关键。
通过全面分析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练习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练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分析教材的练习题,就要把握并研究练习题的层次和功能。弄清在练习题中哪些是基本题,哪些是变式题,哪些是综合题,哪些是发展题,哪些又是开放型题以及思考题等。接着要推敲每一层次甚至每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并明确与例题的配套关系,对思考性强、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应亲自演算一遍,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练习。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本习题作少量的变更,精减雷同的,增添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拓性或开放型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巧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
我们认为,分析挖掘相关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学习目的教育等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刻苦、细心、严格、认真等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有用之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列举实例,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数与计算、分数、百分数、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等等内容时,要结合说明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某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结合有关内容,或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可以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例如,"5的认识"的主题图,画着5匹马,5名解放军身挎钢枪骑着马巡逻。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方法观察图意,抽象概括出自然数5;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解放军的教育。数学的知识、方法及其来源和发展,都充满着辩证法。对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等等。
例如,"做减法,想加法";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再到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从整除概念到倍数、约数、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乃至约分、通分等等,都说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又如,自然数与自然数单位;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分数与真分数等概念,都反映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直线、射线的长度是无限的,而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小于100的自然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但是小于100的数的个数却又是无限的;一个数(0除外〉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但一个数(0除外〉的倍数个数却是无限的等等,都表现了小学数学中的有限与无限。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等都充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规律。还有小学数学中的精确与近似、分与合、数与形等等都体现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培养学生刻苦、细心、严格、认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肯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既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关系到未来一代的自身素质。所以,为使学生养成这些优良习惯,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耐心帮助,长期培养。同时,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升华,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亦多浑然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常就说成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渗透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和极限思想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所谓渗透,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不露痕迹地融化到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去,它是一种高水平的深入浅出。对此,教师分析挖掘相关教材十分重要。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推敲在什么地方,抓住怎样的契机来渗透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否则,就会在教学中错失良机。
例如,在数与计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等内容中,渗透了集合思想;在同样多、比多、比少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等内容中,渗透了对应思想;在表内乘法和除法、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正〈反〉比例关系等内容中,渗透了函数思想,在圆面积公式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等内容中,都渗透着极限思想。
所有这些,只有教师分析教材时抓得住,吃得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真正达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五〉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还关系到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分析教材时,要认真推敲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认识或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达到什么要求;;侧重培养哪些能力;可作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或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并根据各部分知识及例题的安排顺序、难易程度与地位作用等来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分知道(或了解、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数学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和熟练三个层次;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有懂得、养成、形成、具有等不同层次。对小学数学教材,应通过纵横分析,在深刻领会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认识、事物不能一次完成,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所以,分析教材时应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好教材的系统性和阶段性。
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编写意图如下:小学阶段整数除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属第二阶段,处于关键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一阶段,通过第三册表内除法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试商方法,也懂得了"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这为第二阶段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而通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此除法法则,就能在第三阶段,即在第六、七册教材中,把除数扩展到两、三位数。并且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推广到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和小数除法。所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不仅直接影响整数除法的教学,还将影响小数除法的教学。
通过以上分析,进而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整除〉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会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3.使学生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对知识的初步迁移能力。
编者将相同或相近的数学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年级段进行教学,其教学要求也是不同的。
例如,编排在第五册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能够识别分数,即实现了教学目标,而对第十册中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充,也是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通过教学对分数的意义不仅要理解,而且还要掌握。并能用分数的意义推导分数的运算法则。
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知识是提前孕伏、逐步渗透、相机引入的,这样做有利于教、有利于学,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对这样的编者意图,在教材分析时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尽管它出现在第九册,但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将多种符号如()、口等放进算式,参与运算,让学生接触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与方法。后来到第七册出现用x示未知数,直接为字母表示数作铺垫。第八册出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第九册再次接触字母表示面积计算公式等等,教材编写中注意到适当分散难点,合理作好铺垫,积极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创设条件。这都是基于用字母表示数较为抽象,学生不易一次理解和接受而考虑的。
以上列举了有关教材分析的五个方面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分析是一项复杂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材分析不能一劳永逸。
最后,教材分析中还要注意参阅其他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以及相关的期刊资料,还要考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等等,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说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得体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自然地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数学教师的语言又有自身的特点,准确是其灵魂,简约为其特有,激趣显其魅力,启思为其核心。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生动,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启发学生不断地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春风,润物似春雨,自然而然地信其师、从其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又有自身的特色。笔者把数学教师语言归纳为八个字:准确、简约、激趣、启思。
一、准确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灵魂
准确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所谓准确就是不讲错话,不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讲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话,讲出的话要符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地说,就是要体现这样六个字:得体、完整、到位。所谓得体,就是要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尤其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过分夸张,会让学生感到虚伪,难以产生心理认同;倘若轻描淡写,也难以有好的效果,尺度的拿捏与把握相当重要。有位教师让一名学困生回答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你真是个天才”,结果引起班上其他学生的一阵嘻笑,这位学生也认为老师是在讽刺挖苦他,表情显得很不自然。
或许教师本意是想通过这种带点夸张的表扬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其学习热情,结果却因评价的不得体而事与愿违。
所谓完整,就是讲出的话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没有科学性错误。比如说,学生发言不够准确的,教师要善于接过学生的话头,及时地帮助学生把话补充完整。课上,我们经常请学生举例,教学“平移与旋转”,会请学生举物体平移或旋转运动的例子。有学生举例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其实,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平移,也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过学生的话来说:“对,我们这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如果是平推门的话,门的运动就成了什么?”这种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还提醒了学生在后面举例时要尽量做到表述严密一些。所谓到位,就是要点拨、指导到位。尤其是学生思维出现一些偏差时,教师要作深层挖掘,多追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思辨,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有位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时,在处理好“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后追问:“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尽可能大一些,应该在几号袋里摸?”有学生认为,“2号袋(4红1黄)比1号袋(3红1黄)的红球要多一些”。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是不是口袋里红球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呢?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让大家都信服。”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引导,大家懂得了“只有当袋中球的总数相等时,红球的个数越多,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才会越大”。当然,教师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读音准,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另外教学语言的准确还体现为用词准。数学教学讲究的是严谨,有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整个意思就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不仅给学生理解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难以纠正的错误认识。比如说,教师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二是坚持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比如说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更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二、简约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特质
言简意骇,是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特有的特点。所谓简约,通俗地讲,就是没有多余话,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数学教师讲话必须精炼,绝对不能拖沓,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忌言不达意的废话。比如说口头禅,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还会因之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数“口头禅”的次数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倒胃口的事儿。想克服这一毛病其实并不难,现在都有MP3,录音机也很普遍,教师不妨把上课的话录下来,课后再听,然后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口头禅自然就会逐渐消失了。
二忌不着边际的空话。有些老师课堂提问过宽,让学生在回答时没了准头。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往往先从一个情境引入,有位低年级的老师教学5以内的加法,他先出示了一张挂图,然后请学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学生说得丰富多彩,有蓝天、白云、小树、小草、小鸟、小兔、小花,甚至还有些学生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热情,又没有作适当的引导,结果使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课。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教师的提问过宽有关,如果问成“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或许学生在表述时就有针对性了;另一方面与教师的调控有关,当学生的发言偏出预设的轨道时,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组织调控。
三忌机械重复的唆话。学生讲得清楚的,就不要重复。如果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还要考虑请学生重复,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
比如说,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在引入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一共有两个球,其中一个是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有两个球的总数和其中红球的个数,另一方面给后面的表述提供一个范例。
四忌浮于浅表的套话。教师一是要避免提问过碎。把知识肢解成若干小问题,而每个小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维深度,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参与学习活动,这种打乒乓式的问答式教学看似热闹,但离开了教师,学生就难以独立完成解题活动。二是避免简单的判断。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或练习情况时,用“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这类话来问学生,而这种简单的评价由于缺少了思维的深度,往往成了跑过场的一个龙套。
当然,数学老师还要学会有所“不为”,多留给学生一些沉思的时间。教师要先做一个旁观者,学会等待,善于“藏巧”,再伺机引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机会。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初探
戴静珍
富阳市富春二小邮编:311400
摘要: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正确与否,又是直接影响能否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并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过程调控、学习情感、学习帮助和学习评价”七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角色定位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在实践中,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扮演的角色及他们间的联系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教育者常有以“权威”自居的心理趋向。课堂变成学生服从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定量的知识,进行一定量的技能训练。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能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于是现代教学日渐把属于人本主义教育科学范畴的自主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但从笔者对日常教学的关注结果看,教师们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发号司令者”,学生则成了在教师口令指挥下的“简单操作工”。因此颇感有必要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作一番审视,并对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情感、评价标准和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自主学习教学现状透视
笔者认真地对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并分析了近一年来所听地100余节教研课、观摩课,发现现今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1、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内容考虑太全也许是教师担心留太多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因此常常在活动前对活动内容作了详尽的安排。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出示了分别标有直径是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和讨论题:
(1)比一比,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2)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3)从右往左看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然后用师生对答的方式逐个解决,得出结论。殊不知,这样“全面、细致”的安排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不过经历了一次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这样的讨论题离“自主学习”要达成的目标相差甚远。
2、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充足。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正当学生对教师提供的问题非常投入的进行探究时,忽然听到教师提高嗓门的喝令声或击掌声:“同学们,因时间关系,今天就讨论到这里,请马上停下来!”而学生们要么不加理睬,要么无奈的叹气,叹的是“有心却时不足”,这无疑给还热衷于自主探究中的学生迎面泼了一盆冷水。
3、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成果反馈不充分。当学生的活动结果与教师的预测有较大差异(尤其是错误结果太多)时,教师不敢将所有结果公开反馈,更不敢将此结果作为再次研究的材料,于是草草收场。长此以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会产生怎样的负影响呢?
4、当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时,把握不甚精到。当出现解题策略多样化时,很多教师会出现被学生牵着走的现象:要么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大家易理解的讲,余下的留到课后单独交流;要么每出现一种解法,就急不可耐的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遇到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那效果还不错;可一旦遇上学生叙述不清时,就会演变成师生一问一答的“挤牙膏”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失去自主性。此时是否可以把学生的结果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到其不同点与相同点,再经辩论,归纳抽象出共性。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索6428+1999的算法时,出现了三种结果:6428-1+201*,6428+201*-1,6000+201*+428-1。此时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算法,找出其共同点:每题都要减1。在此基础上引出再次探究的方向:“为什么都要减1呢?”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环境中。
以上是笔者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思考,目的是想通过对上述现象地剖析,引发每一位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地关注。笔者深深地意识到属于人本主义教育科学范畴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最带实质性地是教师观的转变,即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二、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探索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那么究竟应该把教师怎样定位,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内心反应,要学会运用心理换位,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习,做到想生所疑、想生所会、想生所错、想生所乐。为了实现上述基本理念,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初探:
(一)、教师应是学习内容的驾驭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教材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范例,是静态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每位教师都要有创造性的驾驭教材和改造教材的意识和能力,不要做课本和教参的奴隶。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要学习的不只是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因此,现代教师要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生活情境:前不久,小明帮妈妈去商店买了1.5千克油,用去了7.5元。过了几天,妈妈又让他去买3千克油,应该给他多少元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了多种解法:7.5÷1.5×37.5×(3÷1.5)3÷(7.5÷1.5)然后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利用解题思路来帮助理解计算顺序。从而有机的把生活实际与运算顺序的教学一体化,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次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师应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如一位六年级的教师到杭州去上“复合应用题”时,就选择了图文并茂的“黄龙体育中心”为主要内容,展开了对座位、演出费用、票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学生学得非常主动、投入。(二)、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
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基础差异等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主动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
1、动手实践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学习,往往依赖于感性材料的支持。而书本上提供的直观材料往往不够具体全面,有碍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眼观手摸中获得丰富的表象,
并自觉地调整对某种图形在认识上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切萝卜逐步认识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及特征;然后让学生用橡皮泥和牙签制作长方体模型,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势必要去思考长方体的结构,等制作完成后再验证空间想象的正确性。这是一个问题不断产生、又不断修正、解决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主探究德国未来学家埃家德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多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能不能将圆拆拼成其它的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呢?”这一句话顿时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纷纷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充分品尝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
3、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学习以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有讨论式、订正式和练习式,追求的目标是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
学生获得知识不单是靠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而获得的,因此应该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以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首先,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随时大胆质疑,使学生敢说、想说,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个性得到发展。(四)、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决定“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指挥、调控能力是不行的。美国的普福林教授说的好:“教师不是中心,学习者才是中心,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人,必须要求教师具有以下教学机智:一是能把注意中心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
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反馈与调节上来;二是能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三是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例如我在执教《直线和线段》时,小结时说:“谁愿意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学生们都非常投入,小手举得高高的,后面的学生甚至站起来了,争先恐后的说着:“我愿意!我愿意!”眼看着局势无法控制,又不忍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话锋一转:“你愿意把你的丰收成果与同桌分享吗?”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的交流起来。这样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参与面。(五)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的支持者
小学生正处在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支持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主动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责任将会更重,因为教师面对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受应试的侵蚀,几乎剥夺了学习者丰富生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安排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充分感悟“困惑”。
(六)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帮促者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组成一定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能强化同伴之间的交流,满足学生的自尊和归属需要,使他们增强对共同体的参与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注重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相互提供帮助,鼓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增强自主意识。
(七)、教师应是评价标准的决策者
现代的教育价值观以逐步趋向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可以将考试、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评价的项目也应多元化,可综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学习情感与态度、及数学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但必须始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纬度去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首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自主学习”则十分重视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有一位教师在执教选学内容“循环小数”时,先组织学生猜想,再引导学生对不同竖式进行观
察、思考,并从中发现余数与商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组织验证,从而深刻的领悟到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探索过程,虽然费了不少周折,却达到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绝对有益。其次,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上仅是笔者针对现行的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与实践,但要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观与学生观的转变,即正确把握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关系,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统一问题。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还要善于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心灵去呼应学生的心灵,在平等的氛围中,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如此教师观的确立是我们崭新教育观念下的价值向度,这虽然是一种理想化的标准,但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一定有促进价值。
2、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致使教学容量小,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率低,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说明参赛选手没有在深研教材上下功夫,只重形式,抓不到本质。
3、课堂教学中预设的多,缺乏生成性,没有很好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参赛老师仅仅按照预先的设计“走教案”,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即使课堂中出现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师也捕捉不到。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本次活动其实是一次教学水平的大检阅,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参赛教师找出自己的闪光点,与别人的不同于差距,以及努力的方向,
促进了青年数学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总结会上的发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总结会上的发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总结会上的发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2652.html
- 上一篇:口语交际赛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