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

时间:2019-05-29 01:29:2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

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

卢伟丽

我眼里的潜能生是指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脑子聪明却因不肯学而造成成绩不理想的,我想暂时先不讨论。因为我觉得关于那些学生的教育应该又是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有机会再开个研究会交流会什么的。我这里所说的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是指那些理解和记住教材的所花时间比一般学生多好多,刚刚学过的东西,也许他不一会儿就忘了的;别的学生花半小时能做好的作业,也许他花一两个小时也做不好的。他们动作特别慢,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因此他们常常完不成作业,甚至一个作业也做不了。对于这类学生,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几点心得。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首先让学生信任你

说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新意,大家也都知道,我想主要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事例,说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果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能给大家一点借鉴,我会觉得特别高兴。

先说怎么让学生信任你吧。

首先就要了解学生。这事说难可以说真的非常难,说容易,我觉得也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简单的方法。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和他的儿子合著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中有这样几句话曾触动过我“成年人锁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又掌握订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所以他太容易自以为是了。”

很多事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很符合逻辑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这当然是对的,难道有有错吗?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就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常常不做作业,我们就一遍一遍教育,我们要批评他,我要给他留学,给他一点惩罚,希望他知错能改,然而我们发现,效果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没效果,狠狠批评了,下次还是不做,今天留学了,他明天后还照样不做要留学。于是我们气愤,我们叹气,真的没法教了,无可救药了,朽木不可雕也!按照我们的思维确实如此,好像很符合逻辑,我们觉得这几个学生怎么就这样呢?真是让人不可理解。于是我们非常苦恼,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我们若来个逆向思维,分析一下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若来个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往往就能理解学生,也许也就能找到一些方法改变一下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了。

我讲一个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我有一个学生叫卢勤智,201*年我带毕业的,别看他名字这么好,又勤奋,又有智慧,其实名不副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是二年级从三桥转学来的。格人,父母在城里打工,但是他成绩太差,尽管一年级是托给老师的,学校也收了他借读费,但还是觉得他差的太厉害了,接受不了,宁愿退还借读费,不要他了。当时我给他做一年级的试卷,12分,自己名字也写错的,缺横少竖的。他就是什么都不会,抄生字也总会错,写字特别慢,作业他都是不做的,你怎么跟他说都没用。有些时候我真的是很生气,很想向他发火的,但想想还是忍住了,我转而语气温和地说:留下来

补做一部分吧,不会的让我教你,你能学好的,老师愿意帮助你。这样,我没有强求他必须完成所有的作业,只是看时间做多少算多少。这样花了我很多很多的课外时间,但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这么做了以后我还是有很大收获,因为他尽管学习上进步很少,但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不会很怕我或者讨厌我,也许是我对他的尊重、宽容和鼓励吧。我不会对他提出他做不到的要求,比如说要求他考及格,但要求他有一点进步,或者至少要保持这样的水平,做到了,我就会表扬他,鼓励他。

正所谓人境始于亲,一个学生对你有了好感以后,这个学生的工作,你就好做许多了。

从中我总结出几句话来,以学生的口吻来说就是:1、“我”有进步的愿望2、“我”也希望得到尊重

3、请你“问我”,“我”,但不要“判我”

这第三点稍作点说明,这还是借用了《亲爱的安德烈》中的句子。作为儿子,安德烈希望自己的母亲,希望老师们,不要去对他下断言,而是能去以朋友的心态去沟通,去交流,去理解他们。我想其实学生们也是这么希望的。那么如何“问我”,“我”呢?我想到了以下途径。

(1)跟学生一起看儿童文学作品

如林格伦的作品《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唉米尔》、《小飞人卡尔松》;很多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小说,还有绘本等。我个人觉得读这些

书是了解儿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些书会教会我们如何去“问”,去“”儿童。

(2)、读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下面说第二大方面。二、让学生多看课外书

这个其实也很多人在说。我也一直知道,还是没新意。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这点真正成为我的经验,还走过弯路的。我也把亲身经历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还以那个学生为例继续讲。我越来越觉得,靠这样的补课和拉一把,不仅让自己觉得累,同时也无法激起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提高也不明显。我想他肯跟我学一点不过是出于对我的尊重,自己根本没有那种学习的欲望,因为他学起来太不轻松了。我想我得让他轻松一点。我们班有比较好的读课外书的氛围,我何必盯者他那一点作业不放,老陪他写作业,读语文书呢?不如陪他看点有趣的课外书,和他聊聊书中的故事。就这样,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下午放学都陪他看些故事书,然后给他很少的,很简单的一点家庭作业,让他第二天带给我看,做好了我就表扬他。就这样,他读课外书的兴趣浓起来了,能借助拼音读《伊索语言》、《格林童话》之类的书,看到有趣的地方还会跟我说,跟同学说。后来,我就很少留他了,每天例外给他一点我觉得他能完成的作业,让他看了什么有趣的书就告诉我,我也好去看。他还真就看了好些有趣的童书,成绩不知不觉间提高起来,三年级时,作文也都能动手写了,考试基本上能靠四五十分,如果试卷简

单,偶尔也会考及格,那时,班里流行看《冒险小虎队》,他也看得津津有味,还叫我帮他买过一本这个系列的书。到六年级,他的作业就基本能够和同学一样按时完成了。如果试卷简单,他也常常能考及格,最后毕业考他语文是考了56分。尽管还是班里最后一名,但我觉得对他来说这真的是了不起的进步了。我想当时如果他不是跟着不识字又什么都不管的外婆,而是有父母在身边关注鼓励和陪伴,他的进步一定更大。所以我想读课外书真的很重要,读多了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觉得做老师的最好都能读一读,对我们的工作会很有帮助的。里面的很多话很有共鸣,觉得真是金玉良言啊。摘几句,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扩展阅读:浅谈潜能生转化的几点拙见

浅谈潜能生转化的几点拙见

一个班集体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下面是我根据近几年的一此教学心得,浅议一下初中数学潜能生转化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潜能生学习教学的兴趣

①.在教学时,尽可能多的使用直观教学,以吸引潜能生的注意

力。

②.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课堂生动、有趣。潜能生往

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对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的教师讲课听不进去,因而对教学知识也不感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适当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教学,则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尤其是潜能生表现得更突出,听得津津有味,进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意潜能生的情感教育。潜能生的情感一般都较为丰富,他

们最看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当他们有微小的进步时,需要教师及时的加以表扬。当他们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时,需要教师对他们多些关心和爱护。一旦他们接受了你,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④.再设第二课堂,丰富潜能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使他们自觉锐意进取、积极向上。二、注意培养潜能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把握难易程度。起初,布置一些较易的

作业给他们做,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潜能生,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随着他们的进步,布置的作业就可以逐步地加大难度。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②.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教学,使潜能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积极

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逐步改掉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及被动学习的坏习惯,逐步养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③.对潜能生应宽严有度,加强他们意志力的培养。三、注意培养潜能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每次考试前,对潜能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就其对知识

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使他们通过努力也有可能取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在教学上应时时处处注重对潜能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学好,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上述几点刍议是我平时教学中得到的几点体会,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较大帮助。潜能生难教是教师们的一块心病,但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耐心细致地引导,与他们交朋友,是完全可能转化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创新,虚心学习,不断总结,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潜能生转化的几点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352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