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

时间:2019-05-29 01:38:47 网站:公文素材库

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

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

经济与管理学院0903陈霞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曲折发展、规模不

断扩大。但是,总的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制约阻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个体私营经济生存发展的环境,阐述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个人素质、社会环境、国家政策

前言

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曲折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整体上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不健全的。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条件下,个体私营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者在困境中努力发展,找到自己的主路,在国家的扶持、个人的努力下,发展势头良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体私营经济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调查发现,被采访的个体私营经济者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了64.02%,仅有7.41%的人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个体私营经济者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这些受访者大多处于30-40岁年龄段,他们年轻的时候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较为落后,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改革开放风潮兴起,为创业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这些年轻人就全心投入到创业中去,在实干中取得经验和生存的法宝,文化知识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于是被忽略掉。现在事业起步,正是忙的时候,他们就既没学习的心、也没学习的时间了。于是,众多个体私营经济者文化程度偏低,既是那个特定时代造成的,也是自身认识不够影响的。并且,文化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推动时代前进的是科学技术。掌握前沿的技术,无疑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份不变的优势。文化水平不高使得更新技术难以实现,技术市场日新月异,落后就以为着将要被淘汰。相比于“财大气粗”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只有总科学技术入手,在技术上取得一席之地,才不至于被挤出市场。

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刻在变,能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可以为下一步迈向哪里、怎么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不高的文化水平使得经营者获得信息途径十分有限,这就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决策,无法对市场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前景进行估计,只能关注眼前利益,由此看来,这就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长远

发展,阻碍了其做好、做强,就更不要说是推动社会发展。

二.受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影响的体私营经济

0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对如何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七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力求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调查发现,57.89%的受访者对该文件毫不了解,只有3.55%的人清楚这个文件的内容。国家虽然为个体私营经济做了很多,但是在文件下达和实施的时候,并没有传达到底层的个体私营者那里,而处于底层的他们,却又是最需要政府帮助的。

调查中,受访者反映,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政策和体制,大多是强制性收费和行业垄断。事实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三乱”现象,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如果说税收利国利民,交税那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乱立名目的强制性收费,就是属于不正常现象了。若是不交费,各项检查就不能通过,于是就又会开始另一项罚款了。国务院颁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坚决制止‘三乱’现象”,可以算得上是切实保护了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利益。

出去国家政策。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就是社会因素了。如今社会普遍缺乏诚信,各商家与个人都以利为本,互不信任,使得市场经济循环减慢甚至受阻不前。受访者认为,企业服务体系、行业协会和商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保护好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利益,没有为个体私营经济者做有实际意义的事,反倒有“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的“新三乱”现象。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涨,经济萎靡不振,没有强大靠山的个体私营经济的生存也受到强大冲击。相比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个体私营经济的市场具有灵活的市场应变力,但是抗风险能力差,大多个体私营经济者他们筹集资金的方法是自己出资、亲戚筹借,数量较小,并且使用偿还都有压力。许多受访者都表示“生意不好做”“不赚钱”等,物价在变,但老百姓手中的钱却没变,老百姓不愿花钱,商家自然生意难做。

三.个体私营发展的现状

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都需要乐观、充满希望。对于来年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形势,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都还是比较看好的。国家个项政策偏向于个体私营经济,使其有了更为广阔、宽松的发展空间,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众多个体私营经济者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我相信个体私营经济会越来越好的。

同事,受访的个体私营经济者认为,政府的支持重点应该放在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和提供优惠条件上。这表明个体私营经济者认为政府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上做的还不够,在利益上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地位还不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纵然现在仍有不足,但在以后的持续发展中一定会做的更好。

四.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问题的对策

个体私营经济者的个人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由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好个人的重视。对个人来说,应该主动去接触新的知识和观点,关注各个媒体的信息,在资金、时间等因素允许下,去参加各种只是和技能的培训,勇于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道路,不要跟风创业。对于国家而言,首先就是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巩固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由商协等组织举办有实用性培训活动,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者的技能、文化素养,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果说个体私营者提高自身能力是关键,那么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就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地发展、变强变大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国务院的文件不能只是一个名而不实的空头文件,各地方也不能“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来敷衍了事,这需要各个次层、各个领域的积极配合。全国应该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一齐努力把经济搞上去,老百姓钱多了自然会乐于消费,才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拉动内需后全国经济也就会迅速回暖,这一良性循环一举多得。

中国经济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加入WTO后,经济各方面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消费市场庞大,各方面因素都导致中国不能只有公有制,我们要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私有制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如何更好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就成为了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的大事。个人提高职业素质,规范生产经营,积极配合组织的管理和号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形式。国家应从长远考虑,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范行政管理,组成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与个人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力求把个体私营经济做大、做活做强。

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弥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漏洞,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了多方面的努力,个体私营经济一定会越做越好,这是笔者在调查后得出的不可否认的趋势。

参考文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

见》国发【201*】3号国务院201*年02月19日

扩展阅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资本劳动技术进步

摘要一般说来,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三个: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这三个要素按不同的比例组合便可以产生不同的产出。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这三个因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以年均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在我们关注“中国奇迹”并引以为骄傲的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分析促成“中国奇迹”的诸多因素,以便使这些因素进一步发挥作用,保持并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再创辉煌。在这些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通过其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作为经济增长因素的劳动和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的加快,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对资本增加的影响

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把资本的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一般的规律是资本的增加要大于人口的增加,即人均资本量是增加的。只有人均资本的增加,才有人均产量的提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R索洛的研究,美国在1909-1949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2.9%,其中由于资本的增加所引起的增长率为0.32%,即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作出的贡献约占11%左右。i[①]应该指出,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资本增加所作的贡献还要大一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积累约占国民收入的10-15%做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把增加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资本作为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必要条件与技术进步的载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资本地位则更加重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本仍然严重短缺,以至于资本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资本这种要素在我国也就成了经济资源的比较劣势,于是规避我国经济资源的比较劣势资本,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问题。对资本这种比较劣势的规避包括筹集资本和充分利用资本两个方面,即,增加资本的数量,调整资本的存量。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规避资本这种比较劣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个体私营经济从出现那天开始,就生存在国有经济的缝隙当中。它们是缝隙经济,是机会资本,普遍存在于生产缝隙、流通缝隙、消费缝隙和科技缝隙当中。个体私营经济的业主们为使个体私营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地筹集资本,投资于被国有企业冷落或放弃的行业,以填补“经济缝隙”。它们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资本的积累:1、通过劳动积累资本,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农业生产积累,或运用自己的手艺和智慧搞家庭副业进行积累,把这些积累资金用来投资形成私有资本;2、通过承包租赁所得或占有股份进行积累,即一部分农民、干部和工人通过承包国有、集体企业或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其他私营企业中直接占有股份等形式积累了一定财富,它们运用这笔财富进行投资,形成个人资产;3、通过借贷积累资本,这些人自己虽然有一部分积累,但是用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资本资金不足,于是它们通过向亲朋或金融机构借贷来筹集资,形成了最初的投资;4、通过个人创业积累资本,一些人凭借很少的个人资产,利用特殊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凭借个人特有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或特有的商业感觉和技巧,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形成相对庞大的私人资产;5、通过以家庭或家族为出资主体形成积累,这种积累形成的企业资产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集体公有,也不是国有,同时又不是自然人所有,而是以血缘、亲缘关系维系的准私有资本或不完全的私有资本;6、通过戴“红帽子”进行资本积累,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把本来属于私人或家庭投入,也是私人或家庭经营的私人或家庭资本在法律上注册为乡镇集体企业或其他公有企业。7、通过违法所得积累,当然这是少数。下面通过个体私营经济历年的注册资本来看一下它们的存在与发展所增加的资本。表1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个体经济(亿元)私营经济(亿元)30.7100.1164.2179.2236311.9310.6397.5488.2601854.81318.6841813.1952165.41232573.98年份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合计(亿元)30.7100.1164.2179.2236311.9394.6492.5611.28221535.82766.44434.85917.87714.199819993120.313439.222216811447.82621.73752.45140.127198.0610287.2710318.3713726.49资料来源:《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第6、7期,1999年第11期,201*年第12期个体私营经济的注册资本并不等于实有资本,一般来说个体私营经济的实有资本要大于注册资本,而且要大得多。所以个体私营经济增加的实际资本要大于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注册资本。以上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经济增长源泉之一资本的直接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规避这一比较劣势还存在间接影响。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在所有制方面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领域则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在这种分配格局中,按资分配是其中的一种分配形式。而按资分配这种分配形式是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而被接受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按资分配是不能出现并成为我国分配格局的组成部分的。这种分配方式在促进消费资金变成积累资金使资本增加和提高资本的利用率等方面有重大作用。按资分配是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格局中的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基于居民对资本(财产或资金)的所有权而取得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按资分配所得一般表现为直接投资中取得的经营利润的大部分以及间接投资中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转移财产净收入等。而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投资。这里的直接投资首先是指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所以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首先为人们树立了按资分配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影响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而扩大,并逐渐使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成为我国分配格局中的一种。按资分配所得在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按资分配成为居民生计剩余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的主要分配形式。按资分配这种方式解决的是两个问题:其一是资本的所有者因其对资本的所有权而取得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其二是资本的使用者因其对资本的实际使用而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或利润等支出。在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对规避资本这一比较劣势产生了两种作用。ii[②]

作用之一: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提高了资金所有者将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积极性。

从资金所有者的角度来说,他手中的货币既可以作为现期消费,又可以作为将来消费,即现期的储蓄或投资。一般来说,人们大都有手持货币进行现期消费的偏好。如果让他们把手中用于现期消费的货币进行投资或储蓄,就等于让他放弃现期消费的偏好,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牺牲。对于这种牺牲,资金的使用者必须予以补偿,即付给作出牺牲的资金所有者相应的利息、股息、红利或利润等,使其得到按资分配收入,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这种机制并使其影响扩大到这种机制本应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这样,资本的所有者就因这种补偿按资分配收入而积极地把现期消费变成将来的消费现期投资或储蓄。于是个体私营经济通过促进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作用范围的扩大而间接地增加了资本。

作用之二:按资分配这种方式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

资本的使用者在使用非自有资本时,由于按资分配的存在,必须支付给资本的所有者一定的利息、股息、红利或利润,以便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将现期消费变成将来的消费(现期投资或储蓄)这种牺牲的补偿。而这种支出很明显地构成了资本使用者的资金成本,于是资本使用者为使弥补资金成本后的利润最大化,必须采用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将资本或资金投入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行业之中,使资源配置优化。与此同时,按资分配对资本或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另一个影响是促使国家对国有企业投资实行“拨改贷”,将无偿拨款变成有息贷款,从而使国有企业在使用国有资本或资金时感受到了压力,迫使它们提高资本或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一措施同时减弱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父爱”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症”。这样,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促进了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增加的影响

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这是以劳动的充分供给或接近充分供给为假设的,因为劳动者的劳动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因素,只不过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这种主动地位被动化而已。如果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对资本的推动,资本本身并不能带动经济增长。反之,如果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资本的吸纳,劳动(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也不能单独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这两种资源的地位是不同的。前已述及,资本这种资源是我国的比较劣势,劳动力资源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作为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资本这种比较劣势的多寡和作用发挥的大小。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劳动力与资本这两种资源各自的性质与它们的在经济中的作用来理解。

劳动的增加一般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运用的增加。就业劳动者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劳动时间的增加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运用的增加就是劳动增加。劳动力资源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身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iii[③]。劳动力这种资源的存在是以劳动者消费生活资料来维持生存为前提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者生命的“伴生物”或“副产品”,它同时又是劳动者生命存在的条件。因为劳动力资源是在劳动者没有用以维持生存的财富积累的情况下使劳动者取得消费资料维持生命的唯一手段。劳动力这种资源由于是劳动者生命的“伴生物”或“副产品”,具有与生命相同或类似的性质。劳动者生命的存在、延续与消亡是以时间为第一要义的。即生命以时间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生命就变得非常宝贵。劳动力资源亦如此,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易逝性。但在现阶段的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因此人们只注意到时间和生命的宝贵,没有意识到劳动力资源的宝贵。劳动力这种资源在劳动者健康生存的前提下,连绵不断地在劳动者的体内产生,同时又与时间和生命一样,转瞬即逝。因此,劳动者昨天的劳动力(体力和脑力)永远无法单独保存到今天。即,劳动力资源不能象资本或其他有形资源一样,进行单独保存或储藏,而只能被吸纳而物化才能保存。基于劳动力资源以上的特性,劳动者只有充分及时地对其加以利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物化而得以间接保存,使这个含有劳动力资源的财富成为劳动者生存的条件。否则,劳动力这种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这种浪费会给社会及劳动者个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为社会和个人永远无法重新拥有昨天的没有物化的劳动力资源。与此同时,不管劳动力这种资源利用与否,劳动者都要生存,而生存就必须消费社会财富(生活资料),这种消费在劳动者不劳动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得以重新创造物质财富而弥补,成为社会财富的一种净扣除。iv[④]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失业与通货膨胀作为头等经济问题,并把失业率高低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中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标志。如果一个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该国的经济就可以健康地发展。因此,只要劳动者健康的生存着,不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他都应该充分而及时的对劳动力资源加以利用从而物化为财富(虽然利用与否、利用充分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者个人)。这样,劳动者一方面创造并弥补了为生存而消费的财富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同时创造出新的财富为个人的富裕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力资源没有消失并扣除必要的休息时间以后的时间内(劳动力资源与命一样以时间为主要表现形式),使劳动力资源与资本品(固定资产和存货)相结合从而使劳动力资源被吸纳,被物化,转移并创造财富并凝结在财富之中。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将以物化的形式得以保存。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因此,作为我国资源比较劣势的资本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就很大。而作为我国资源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则非常低,在农村甚至为零。这是因为绝对收入原理和劳动无成本原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真理。绝对收入原理是指在资本或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在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等资源的投入上,只关心最后的收入量,只要能增加最终收入,就愿意投入少许资金和和大量的劳动力(体力和脑力,以体力为主)。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达的情况下,资本不是比较劣势,人们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收入。而在我国半自然经济半商品经济的农村,生存的本能使人们把最终收获放在首位,而不计较成本得失,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劳动无成本原理是指在劳动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下在农业生产中不计算和不考虑劳动成本,并且只要劳动的增加能带来收入的增加,就愿意继续投入劳动。劳动无成本原理是自给自足经济和劳动过剩的产物。在自给自足经济和劳动过剩的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只能等于零。v[⑤]因此,规避比较劣势,发挥比较优势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乃至经济腾飞的关键。在这方面,个体私营经济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不仅大量地增加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本,而且也大量地增加了劳动,在增加劳动的同时,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至城镇劳动力资源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得以提高,不再无可奈何地是零。这样,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就使相当数量的下岗或失业劳动者得以就业,使他们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利用,从而不但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劳动力资源创造出新的财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一点也许就是个体私营经济最大的功绩。年份1981198219831984表2个体私营经济的就业人数(增加劳动)个体经济就业人数私营经济就业人合计(万人)(万人)数(万人)227.4227.4319.8319.7746.5746.51303.11303.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1766.01845.92158.32304.91914.42092.82258.02467.72939.33775.94613.65000.05441.856114.406240.9116417018423237364895611701349.261709.082021.551766.01845.92158.32304.92078.42262.82442.02699.73312.34423.95569.66170.06791.117823.488262.46资料来源:《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第6、7期,1999年第11期,201*年第12期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据R索洛计算1904-1949年间,美国2.9%的年增长率中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增长率为1.49%,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左右。vi[⑥]而我国在1979-1988年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引起)所带来的增长达0.98-1.92%,(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6.85%),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引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7%-26.6%。vii[⑦]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资源配置的改善,即劳动者从低生产效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效率部门,以及独立经营者与小企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到大企业中去。劳动力的这种转移提高了生产效率。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企业规模扩大,由于能够采用新技术与最先进的设备,能够采用新的生产方法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进展是技术进步中重要的内容。美国经济学家E丹尼森在对1929-1982年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中计算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提高中有64.7%要归功于知识的进展,而资源配置的贡献为22.5%,规模经济的贡献是15.7%,其他为-2.9%。viii[⑧]

个体私营经济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有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种。1、直接影响

个体私营经济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面临着不断获取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任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体私营经济为了以“新”、“奇”、“特”产品取胜,必须重视技术进步,重视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利用,尽量占有最先进的技术,不论是自己创造还是从外部购买。于是个体私营经济的业主们往往不惜重金聘请技术人员,购买高新技术。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带着自己的发明项目下海,直接将技术发明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技术进步的内容来看,个体私营经济在资源配置和知识进展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个体私营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切活动均以效率为第一。无论在吸纳失业人员还是雇佣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都实现了劳动力从低生产效率部门(甚至为零)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改善。与此同时,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效率非常高的经济形式之一,其本身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推动了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运用,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2、间接影响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而且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和运行机制适应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应用,所以个体私营经济呼唤并促进技术市场的形成。我国在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之前是不承认技术是商品的,不允许科技成果以商品形式有偿转让,更没有技术市场。技术成果实行无偿转让,无偿调拨,无偿使用。结果压抑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造成技术供应不对口,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经济发展相脱节,技术成果需求与供应矛盾突出。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出现与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得以商品化,使技术市场得以初步形成,并促进了各种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的创立。与此同时又开发了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偿转让技术成果、科技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活动。这样,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利用科学技术的效率,激发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对技术进步这一增长因素间接而重大的影响。

四、结论

个体私营经济在其存在和发展中,因其自身的需要,增加了资本与劳动,并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经济,由于天生适应市场经济,必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富强作出广大的贡献。注释:

i[①](美)多恩布什、费西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5-226页。ii[②]刘海生:《按资分配与共同富裕》,《镇江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iii[③]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一卷第190页。

iv[④]刘海生:《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v[⑤]正纪冰、魏正果:《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密集农业》,《管理世界》,1995年第5

期。

vi[⑥](美)多恩布什、费西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5-226页。vii[⑦]郭克莎:《1979-1988年经济增长的因素及效应分析》,《经济研究》,1991年第1

期。

viii[⑧](美)多恩布什、费西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5-226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分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436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