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三明市防汛抗旱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29 01:59: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三明市防汛抗旱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市防汛办201*年1月17日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年,我市多次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给我市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国家防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备汛检查、强化防御措施、强化科学指挥,强化抢险救灾,取得了防灾抗灾的全面胜利。

一、201*年防汛抗旱工作回顾(一)洪涝灾害情况及特点1、雨情

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暴雨多。1-12月份全市降雨量在1759-2475毫米之间,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20.1-88.5%,暴雨日数多于往年。特别是6月中下旬,全市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大暴雨过程;二是强度大。1小时最大降雨量泰宁上青乡监测点88毫米,降雨强度超百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泰宁新桥乡监测点达327毫米,降雨强度超200年一遇。除建宁、清流、宁化外,其余各县(市)过程降水量接近或超过历史最大的过程降水量;三是区域集中度大。6月18日泰宁县朱口、上青、新桥等乡镇日降雨量均超300毫米,泰宁县城大面积进水,最大淹没水深达7米;四是阶段性明显。6月14-16日强降雨区域位于沙县北部、大田县,以及清流县、永安市的南部一带;6月18日强降雨区域主要位于泰宁县和将乐县;6月21-25日强降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市西部、北部。

2、水情

一是洪水场次多。各水文控制站共发生超警戒以上洪峰31站次;二是面广。金溪、沙溪、尤溪三大流域控制站均出现长时间超警戒水位洪水;三是洪水量级大。沙溪流域中下游发生近十年一遇洪水,金溪流域的泰宁县城发生百年一遇洪水。

3、台风

201*年共有4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我市,分别为:6号“狮子山”、

10号“莫兰蒂”、11号“凡亚比”、13号“鲇鱼”,但受台风影响不突出,未对我市造成严重影响。

4、灾情

一是影响范围广。全市大范围重复受灾,全市12个县(市、区)142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二是灾害损失重。全市共有103.69万人受灾,受淹城市1个,因灾死亡56人、失踪13人,紧急转移37.82万人,倒塌房屋1.56万余间,直接经济总损失59.33亿元,其中水利直接经济损失13.54亿元

(二)201*年防汛抗旱工作及成效

面对频繁发生的洪水、台风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市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沉着应对,主动防御,奋力抗灾,既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维护了城市、交通干线、重点工程的安全;既妥善安置了灾区群众,又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又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总结起来,我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得益于防汛备汛的扎实开展

我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对防汛备汛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有序推进防汛备汛工作的开展。一是及早安排部署。汛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对防汛备汛工作提出要求。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多次召开有关会议、下发文件,部署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明确防汛责任。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明确了城区防汛责任人,落实了水库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防汛安全管理责任人,并陆续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加强汛前检查。在常规开展汛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备汛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市人大于组织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福建省防洪条例》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市经贸委、电业局、防汛办联合开展涉网安全及防汛安全大检查。四是落实各项措施。各地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认真编制、修订、完善和细化各类防洪防台风及抗旱工作预案。特别针对村级换届造成人员变动的情况,对全市1742个村级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按照闽防201*1号文件要求,对中小型水库防洪调度运用计划进行审查和审批;全市共组织了199支6652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并加强了培训演练。共储备了价值419万元的

一、二线抢险救灾物资;组织技术人员对洪水预警报系统、应急视频会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录音系统、防汛应急通讯系统和应急备用电源等的防汛设备进行了全面的保养和维护,确保汛期正常运行,信息畅通。

2、得益于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抗旱工作、科学指挥防御强降雨工作,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对防汛抗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市全力做好防汛抗灾、灾民安置、恢复生产工作;国务院救灾工作组深入受灾最重的乡镇,检查指导去我市防汛抗灾救灾工作。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亲临我市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作出部署,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地区,发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千方百计转移群众,全力开展恢复重建。市领导坚持靠前指挥,哪里受灾严重、哪里告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立即奔赴那里,进行现场指挥;市几套班子领导全部深入挂钩县(市、区),与基层干群一起防汛抗洪,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各级防汛指挥部有效运转,指挥长坚守岗位、坐镇指挥,实行点对点预警、指导和调度。

3、得益于防灾减灾的科学防控

面对严峻的洪涝灾害,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防灾减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科学防御洪水。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各级防汛、水利、气象、水文部门充分发挥已有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洪水预警报系统、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水情监测系统接收系统等的作用,构建起贯穿各级各部门灵敏、科学、有力的信息平台,为各级领导迅速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和安全隐患的排查除险,一旦出现险情,迅速组织市、县、乡、村干部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现场,组织群众大转移,确保了受困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科学指挥调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会商,开展汛情雨情研判和预报,并根据气象预报和雷达回波图,实行点对点指挥。同时,合理调度防汛力量,调度水库库容,及时腾库迎峰,达到拦洪削峰的效果,有效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4、得益于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

气象部门及时预报天气趋势,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快速作出预测预报;水文部门提高水情预报精度,加大预报频次,为防汛抗洪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水利

部门科学分析汛情、旱情,适时调度水利工程;各级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迅速组织抢险队伍和专业人员,深入灾区抢险救灾,争分夺秒抢修水毁设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供电、通讯和道路交通;经贸、粮食等部门及时调运粮食、蔬菜、食品、棉被、帐篷等救灾物资,保障救灾工作需要;民政部门对受灾群众和转移群众采取投亲靠友和集中安置的办法,进行妥善安置,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可得到及时救治;卫生部门组织清理淤泥、垃圾和卫生死角,强化食品卫生监督和饮用水安全管理,抓好动物无害化处理,开展消毒防疫工作,严防疫情发生;公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确保灾区社会安定稳定;农业部门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安排好救灾种子、种苗、化肥等农资供应,落实受损农作物的补救措施,修复农田水利工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保障了防汛抢险、减灾救灾系统高效运转。

5、得益于广大军民和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战

在灾区人民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紧急出动,连续作战,英勇冲在第一线,奋起展开抢险救灾,1.4万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解救受灾群众、运送物资、道路抢通、电力抢修、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维护秩序、恢复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突击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做到了哪里最艰险,哪里就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县、乡干部放弃节假日休假,全部深入一线,和广大群众在一起,和老百姓在一起,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和救灾工作,做到哪里有灾情,那里就有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被吓倒,在家园损毁时没有失去信心,镇定从容,服从指挥,不信谣、不传谣,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奋力自救,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亲帮亲,邻帮邻,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为取得这次抗洪抢险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1*年防汛抗旱形势预测

根据防汛、气象、水文部门会商分析,201*年洪水量级相当或略小于201*年,三大流域干流洪水位正常,年最高水位均在警戒~保证水位之间。预计201*年春季(3~4月)雨量略少,其中3月略少,4月正常。雨季(5~6月)雨量略多,其中5月雨量正常,6月雨量略多,雨季开始于5月上旬后期(属略迟),

结束于6月下旬中后期(属略迟),降水相对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中前期、6月中旬中前期,这期间沙溪流域部分县(市)将出现洪涝灾害,大~暴雨时段分别出现在:5月7~9日、21~24日、5月底~6月初、6月11~14日、25~27日。夏季(7~9月)雨量略少。其中7月份略少,8月份略少,9月份略多。雨季结束后有小~中旱。预计影响我市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约7~8个(属正常)。各月分布大致为:7月以前1个,7月2个、8月2个、9月1~2个,10月或以后1个。夏季将有1个较强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我市。

三、201*年工作思路

(一)扎实做好201*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全面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组织度汛方案的审批;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要针对村级换届完善村级预案;进一步检查、充实防汛抗旱队伍和物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加强与驻明部队的信息沟通,确保抢险队伍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全力做好水库调度和保安全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全面推进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抓紧实施泰宁、将乐、宁化、清流4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继续推进明溪、沙县、尤溪、永安、大田、梅列、三元7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三)积极开展城区防洪能力复核和河岸线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河两岸建设不断,河道弃土弃渣现象时有发生,河道行洪断面与河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造成了洪水预报工作难度加大,有时精度不能满足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城区防汛工作,提高城区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城区沿河两岸防洪安全,今年我市将积极开展城区防洪能力复核和河岸线规划。

(四)进一步做好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定出切实可行、保障有效、操作性强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同时,稳妥、慎重地审批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五)继续加强防汛基础建设。一是继续加强洪水预警报系统的维护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二是利用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机会,升级改造洪水预警报系统重要站点和原有气泡式水位计站点,采用双信道通信模式;三是继续完善防汛工情信息系统,确保工情数据库整编完成。

扩展阅读:市交委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市交委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加入时间:201*-2-11发布部门:办公室

市交委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2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委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按照“改革促管理、稳定促发展、保亚运畅通”的工作方针,团结一致、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进“迎亚运、创文明、促大变、保畅通、保运输、保稳定”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较好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20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促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和交通经济运行良好。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结合完善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和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工作目标,我委牵头大力协调推进白云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国务院已在7月正式批准了项目(批复规划围网范围面积共约7.385平方公里),这将为今后我市航空物流业和外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全力推进广州南站临时汽车站和永久汽车站的建设,组织做好南站投产旅客疏运组织,有力保障了广州南站今年初实现按期成功投产;坚持推进6项在建和一批拟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尽管受极端气候及亚运停止施工的影响,但经努力,在建项目仍顺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组织完善了电子口岸系统功能,加快区域电子口岸建设。

交通运输生产呈现平稳较快增长。201*年,全市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约4.23亿吨,同比增长12.7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267.3万标箱,同比增长12.02%;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9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包括行包)145.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10.56%和18.6%;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6条、国内航线120条;市内公交客运量46.5亿人次,同比增长21.4%。广州地区全社会客运量为6.26亿人次、货运量为5.75亿吨,分别增长9.8%和9.4%。亚运前夕,成功承办201*中远国际海运年会,扩大了我市国际航运物流影响力。我市在今年上半年被评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同时,今年以来全市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年全市客运企业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是下降11.7%和8.2%。没有发生监管范围内较大及以上客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发生较大不稳定事件。

(二)保畅通,城区交通治堵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委牵头组织实施道路保畅通工作,先后分步实施了天河核心区、同德围地区交通整治工作。天河核心区交通整治后,该区域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平均排队长度由实施前的50辆标准车降低至26辆标准车,降幅达到了48%,明显降低了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高峰期的天河路全段平均车速约提升了11%。同德围地区交通综合整治后,该地区晚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平均增长了4.9%,主要道路的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提高了30%;公交运营组织同步得到明显优化,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公交出行。

(三)保运输,做好重大运输科学组织。

201*年春运组织创造了历年春运最好秩序。在201*年春运40天时间里,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568.8万人次。对比历年春运工作,201*年春运最大亮点是消除了火车站地区以及各集中取售票点旅客“排长龙”现象,进一步破解了节前火车票售票组织、旅客乘降组织和节后旅客疏运组织等春运“三大环节”的难点问题。

实现BRT试验线顺利开通、运营顺畅。在社会高度关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唯此为大”的指导思想,科学组织、勇于创新,打赢了这场“硬仗”。BRT开通运营至今,日均客流量超过8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到96万人次;通道内平均运营速度约23公里/小时,比开通前提高了近84%。8月,BRT试验线开始投放18米大容量车辆进行运营,进一步缓解高峰时段车厢拥挤问题。目前,BRT试验线已成为了我市推进公交优先、改善民生和优化城市景观工作的新亮点。

坚持抓好广交会、清明节、中秋节、国庆黄金周和重阳节的运输组织工作,保障安全有序。

克服“亚运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车辆限行”等困难,顺利完成第107、108届广交会等重要活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假日的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广交会期间共组织出租车40,400车次,开行公交车临时专线285车次,开行机场快线300车次,合计疏运客商111,819人次。认真总结以往假期旅客疏运工作经验,按照春运的标准,积极创新组织模式,将先进的工作措施固化形成重大节假日旅客疏运组织科学管理机制,实现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有序。6个节假日期间,广州地区分别发送公路旅客187.9、199.2、224.9、174.3、178.9和473.5万人次,较好地实现了“安全、及时、有序、温馨”的工作目标。

推动公共自行车项目试运行成功。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已在BRT系统沿线和东部城区等设置了110个自行车服务点,投放了5000辆自行车,进一步方便了BRT、常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接驳。

(四)保亚运,公共交通保障到位、珠江巡游精彩成功。

在今年一季度全力打好春运、BRT开通、天河区治堵“三大战役”后,逐步将精力转入到了亚运的筹备上来,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完善方案、检查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等等,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全市头等大事。其中,主要分两个大板块,一是公共交通运输保障,二是牵头做好亚运开幕式珠江巡游子团队各项工作。

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交通保障细致到位。经过两次演练和修改完善,平稳有序实施了亚运机动车限行工作,为确保亚运畅通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亚运注册人员和持票观众免费乘车,以及亚运“大礼包”项目的落实;组织开设76条亚运公交专线,优化和新开通100条公交线路,扩大对城乡结合部等外围区域公交服务覆盖面。在亚运前,组织新投放1497台新型清洁新能源公交车(电动公交车、汽电混合动力)、100台无障碍出租车。完成4312台公交车和6673台出租车的翻新改造,进一步树立公交出租车“外观靓丽、内饰整齐、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的新形象。设置公交专用道25条,亚运车辆专用道125公里;建成永泰客运站、黄埔体育中心等6个公路客运和公交枢纽站,4个亚运场馆配套临时公交站场、6个港湾公交停靠站。按计划完成了全市客运站、公交站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进一步规范公交候车亭、公交总站、公路枢纽站英文站牌的翻译和指引,方便外国来宾乘车。配合亚组委在亚运城、总部饭店等主要场所规划设置汽车租赁服务点;组织培训出租车驾驶员12.7万人次、公交车驾驶员约5万人次。积极做好亚运交通信息服务,建成启用了亚运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9500多台公交车上安装LED电子屏和车载电视多媒体发布系统,并借助96900客服中心、交通信息网站和“行讯通”系统,基本实现了市民利用动态导航仪、手机、交通信息网站、车载终端等信息终端获取各种交通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借鉴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经验,加快整合我市交通、公安交警、地铁、气象以及民航、铁路等各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和城市交通管理服务。

亚运会开闭幕式珠江巡游组织精彩成功。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第16届亚运会珠江巡游活动总体工作方案》,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的情况下,科学组织,全面落实珠江巡游码头建设(航道疏浚、船舶改造)板块、运营演练及船舶运行调度指挥、船舶航行保障、码头运营组织、珠江巡游表演、岸上文艺表演、巡游活动媒体服务、巡游运动员组织等8个板块工作,确保了珠江巡游取得圆满成功。

(五)创文明,我市交通行业顺利通过迎国检“中考”。

坚持推进公交“创文明”工作。积极推广中山大道BRT系统运营经验,着力优化调整城市主要道路、城区外围区域以及公交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和站点,不断完善“大巴、中巴、小巴”三层网络新型公交网络,逐步优化和新开通165条公交线路、站点60多个;顺利实施公交地铁票价优惠新方案。

坚持推进出租车行业创文明工作。坚持一手抓服务提升,一手抓维稳安全。继续做好“八大措施”的检查落实,推进了车辆更新、企业管理和司机培训等工作(市区中高档出租车已达100%);坚持指导“三区两市”开展属地出租车行业“创文明、保稳定、迎亚运”工作,稳妥完成番禺区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工作。

坚持加强停车场行业管理工作。重点加大力度缓解“停车难”和整治“停车乱”问题,201*年全市共新增停车泊位6.13万个,完成年度计划(5万个)的122.6%,201*年至201*年,已连续三年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年度新增5万个停车泊位的工作目标,三年共新增停车泊位182833个;组织开展了系列整治行动,出动检查人员3484人次,检查停车场3892家,查处违规停车场329家,清理违规泊位7514个。集中力量做好7569台“水浸车”善后处理工作,全市投保的“水浸车”100%定损。

坚持完善巡查考评机制,严厉打击冒黑烟等不符合环保要求车辆上路等违章现象。

坚持推进货运行业整治管理工作。在174家危化品生产、储存及从事危化品装卸的港口等大型源头单位推广了危运IC卡配载管理系统;完成了395辆危运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以推动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加大运输市场整治力度。201*年,市、区两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部挂牌成立;查处道路运输违章和“五类车”案件2万多宗;查处超限超载车辆近1.5万辆,卸载货物23万多吨;巡查公路5万多公里,拆除违法建筑486平方米,拆除违章广告标牌3000多个;联合航道局、海事局巡查航道8700多公里。

组织全市交通行业各单位全力做好创文“迎国检”工作。经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我市交通行业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组的测评,有力支持了全市“创文明”工作。

(六)抓统筹,促进交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后续工作。一是10月份市政府批准印发了《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中共广州市交通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划入原市公路局、原市政园林局、原市建委、市交警支队的部分监督管理职责。二是接收了原市公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原市政园林局部分机关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以及广园路建设公司和市政工程维修处,在接收过程中保持单位的性质不变,保持单位干部的身份和待遇不变,保持单位工作任务不变,达到了平稳过渡。同时,抓紧组建市道路养护中心工作,该中心三定方案已报给市编委。三是协调市编委批复了市交委综合执法局的三定方案,并完善了该局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按省人事厅、交通厅的有关通知要求,完成了第一、二批综合执法机构人员接收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和交通事权下放工作。

坚持加快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重点推进穗航实业公司代管企业退出市场、市交运医院移交广医一院、广州交通集团客运业务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坚持推动交通行业立法、普法、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工作。一是完成了《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的前期起草工作。会同市法制办积极推进《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完成了《条例》的起草、调研、专家论证、听证和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等程序,目前《条例》正式报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预计将于201*年初由市政府报送市人大审议。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系统管理试行办法》和《城际轨道广佛线乘坐守则》等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21件。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以“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交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贯彻《广东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并通过了市依法治市办和普法办的“四五”依法治市与“五五”普法工作检查,并受到检查组的表扬。四是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完成我委61项(含原市公路局、原市政园林局划入的事权)审批备案事项的清理工作,经市政府决定,保留(含按一般业务管理及省委托的事项)26项,取消23项,下放12项,精简了57%;并起草《关于做好保留取消调整交通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后续工作的方案》,有效加强我委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的后续工作,确保下放事项的平稳交接,防止管理脱节,提高行政效能。五是完成了我委460项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行为、依据“三梳理”工作;并拟定了《广州市规范交通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规范交通综合行政执法363项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

坚持提高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亚运车辆调度信息系统、交通运行智能分析平台、BRT“三大”信息系统、交通仿真室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羊城通系统服务以及交通行业信息化监管等工作。

积极推进公路迎国检、省检工作。今年以来,完成了国道105、106,省道118、119等大中修工程8项,区县市主干公路城市化改扩建项目3项,以及10条高(快)速路的命名编号标志等相关标志更换工作;补助地方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6500万元,支持农村公路和中心镇公路建设投入1500万元,指导区(县级市)政府完成自然村村道建设400公里。升级改造主干公路绿化30万平方米、绿色通道建设90公里,全市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按计划推进原公路局承担的青山绿地二期任务;共查处各类损坏公路及设施违法案件300宗。

按照省里的紧急部署,在9月下旬迅速组织队伍增援茂名等重灾区抢险救灾工作。

重点推进了年票制范围扩大工作,协调推进辖区内7个道路收费站在10月日前停止收费;继续推动管理道路一体化改革工作、虎门渡口接管工作、汛期公路水毁应急抢险工作。

坚持加强交委系统党建、纪检、监察、群团、信访维稳、交通战备建设、“双到”扶贫等工作和各项综合管理,促进“依法行政、运行高效”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二、201*年主要工作计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坚持信息化大交通发展战略,以履行新“三定”规定的职责为契机,以优化后亚运交通组织为着力点,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地落实“创新促发展、精细抓管理”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后亚运交通科学组织、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发展、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向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交通行业安全文明和谐,促进“十二五”交通发展新开局,为促进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201*年,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做好201*年广州地区春运和“清明”、“十一”黄金周、第109、110届广交会等重大节假日和商贸活动旅客运输组织协调工作。

(二)推进后亚运交通科学组织工作。根据市政府的部署,推动实施《逐步解决重点时段主干道和城市出入口拥堵工作方案》和审定后的《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201*-201*年)》;跟踪做好天河地区、同德围地区交通改善工作;突出抓好珠江新城交通组织完善工作;开展一批交通黑点整治项目;做好城市道路交通标牌标线管理;努力遏制道路乱开挖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对道路正常秩序的干扰。

(三)抓好“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关工作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重点牵头编制实施《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规划(201*-2020年)》;推进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工作年度重点计划实施工作;着力推动广州空港经济区设立工作。

(四)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督导广深沿江广州段并力争广河广州段、增从项目建成通车,确保广明广州段、广乐高速广州段、广清扩建工程、肇花高速、大广粤境段等在建、筹建项目完成年度省、市政府督导计划;协调督导城市出入口(对外衔接)公路干道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公路站场、公交枢纽站、港湾站和公交专用道等设施建设。

(五)推动亚洲物流中心相关工作。着力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继续依托白云国际机场、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南沙港、铁路枢纽、道路枢纽和物流园区,吸引现代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聚集,加速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六)坚持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加快实现广州交通现代化。重点组织编制全市智能交通(ITS)“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在201*年前基本完成全省21个地市公交一卡通。继续推进交通行业内部以及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交换。继续抓好交通仿真系统、交通决策支持相关系统以及完善智能公交系统、出租车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公交视频监控的应用。

(七)推动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重点推进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尽早实现建立道路管养机构;继续深化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继续推动交通行业相关立法和交通事权下放后续工作。

(八)坚持以“创文”工作为载体,继续加强公交、出租车、公路客运、公路货运(危险品运输)、停车场、机动车维修行业、驾驶员培训行业以及公路、高快速路、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继续全面推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做好打击非法营运及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配合市人大制定《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建议修订《广州市道路路政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加大力度抓好道路开挖规范管理,坚持抓好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和信访维稳工作;继续组织抓好交通系统月度、季度创建公共文明指数专项考评工作。

(九)加强交委系统的党组织、纪检、监察、群团组织建设和机要保密、交通战备、计划生育等工作,将其与各项交通专业管理重点任务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为促进交通事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三明市防汛抗旱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三明市防汛抗旱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三明市防汛抗旱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614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