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错点.
自然地理易错
对地球公转、自转理解不清【典型例题1】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中都有明显画错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正。(2)分别在甲、乙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二分日、夏至日。
(3)将甲图中代表地球公转不同位置的字母a、b、c、d按要求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北半球昼短夜长;②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③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④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⑤北京昼长夜短,昼渐长。
【错因分析】此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清楚地球公转的方向;二是对二分二至日与近、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掌握不清;三是不清楚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位置的对应关系。甲图是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是逆时针;乙图是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应是顺时针。从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在夏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长;由秋分目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在冬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短。南半球则相反。【参考答案】(1)甲图地轴倾斜方向错了,应改为向右倾斜。乙图地球公转方向错了,应改为顺时针。(2)标注略。
(3)c、da、bdca
【纠错心得】地球的公转方向危自西向东,不过在南北极上空观察时分别呈顺时针与逆时针,因观察位置的差异,二分二至的位置在不同的公转轨道图上是不同的。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夜现象,运动到远日点时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昼现象。在做此类涉及地球公转运动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地球公转的方向;②太阳的位,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③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从而可判断地轴的倾斜方向。【典型例题2】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2)题。(1)甲图中M点的纬度、乙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2)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地球公转、自转的速度变化特点理解不清,不能利用图形进行表达;二是对选项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不理解,像“白夜”、新西兰南部出现冰山的季节、原因等。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南北纬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初。7月
初为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此时漠河地区白昼为一年中最长的时期,称之为“白夜”。
【纠错心得】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在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其平均速度为30千米/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同样是在不断变化的,近日点最大,远日点
最小,其平均角速度为1°/日。复习中识记一些主要的地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如二分二至赤道、回归线、极圈的中午太阳高度数值或昼夜长短等,会非常有利于一些题目的分析。
光照图判读能力差,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典型例题1右图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的夜半球,A为圆心。读图回答(1)~(3)题。(1)A点的坐标和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10°N,80°E80°B.10°S,80°E70°C.10°N,100°W80°D.10°S,100°W70°(2)此时北京时间是
A.2点40分B.14点40分C.13点20分D.1点20分(3)P在Y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不能进行正确的图形转化;二是对图中各点发生的地理现象不明确;三是不明确图中所示半球为夜半球;四是在具体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图示半球为夜半球,结合赤道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此时北纬80°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XY所在直线为过南极点的两条经线,Y点所在经线为西经100°则A点所在经线为东经80°,A为圆心则其纬度为南纬10°。
此时太阳直射北纬10°、西经l00°,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70°,北京时间为2点40分。从图中可以看出P在Y的北方,P点在昏线上,因而P点又在Y的东方。
【纠错心得】在解答有关光照图的问题上,一要准确把握图中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等)、线(晨昏线、太阳直射经线、0时所在经线等)、面(赤道面、晨昏圈所在平面等)的准确含义及其隐藏的条件(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可能运动的方向、季节的信息等);二要能把不常见的光照图转换成平时常见的侧视图或俯视图,这样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常见的光照图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典型例题2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3)此时
A.开普教炎热干燥B.北半球昼短夜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图中信息提取不足,如地球自转的方向;二是对晨昏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不透;三是对日期分界线理解不到位,对图中阴影部分的理解不准确。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与l80°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为0时或l2时所在经线,由此可以判断过极点与P点的经线
为0时所在经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NO为晨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温和多雨。过Q点的经线为180°经线,过P点的经线为西经60°,从而可知北京时间为7日12时。
【纠错心得】有关日期的问题要注意区分日期的分界线:0时所在的经线和180°经线。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日期较早的1天,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日期较晚的1天。过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为0时或12时,如果该经线大部分位于昼半球则为12时所在经线,若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则为0时所在经线。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通过一定的练习来进行运用。东南
不清楚经纬线的长度变化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不清;二是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甲、乙、丙三地与l80度经线都相差了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葩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故第(1)题选B,第(2)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势更好。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地形剖面图判读不清【典型例题】下面沿甲图中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地形是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学科网(2)①地比②地学科网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学科网(3)③地位于④地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学科网学科网【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EF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为脊线,MN为过脊线上O点作的剖面。①、②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①地海拔高,结合EF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①地坡度更小。③地在EF脊线上,④地在MN剖面上,可以看出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学科网学科网【纠错心得】剖面图的判读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复习时不能只在等高线图上进行分析,要根据剖面图、示意图的形状借助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该题中出现的剖面图组合的问题。根据等高图线沿着不同方向作出几种常见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其剖面的起伏特征。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如下:①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⑤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经纬网图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学科网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学科网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学科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学科网(2)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则学科网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B.乙地的区时为l7时学科网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学科网(3)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学科网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学科网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26′学科网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学科网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26′学科网【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在丁的西南方向。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26′。学科网【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扩展阅读:地理小高考易错点
夺“A”秘诀------地理小高考易错点统计
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1、地球的自转方向,不管从赤道上看还是从两极看,都是自西向东。2、在地球上,越向东的地方,地方时越早(或地方时总是东早西迟)。
3、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是北半球的二分日。4、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长,太阳照进室内的面积也最大。5、高能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时,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干扰地球磁场时会产生“磁暴”
现象。(极光现象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6、极昼极夜的产生与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有关,而与地球自转无直接关系,更与太阳活动无关。
7、区时计算时,只要记住东加西减(时区差)就行,而与日界线的存在无关。
8、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汇点所在
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如果晨昏线与经线圈不重合(或交叉),
则晨线上各点地方时不一定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也不一定为18时。
9、判断二分二至日的地球公转位置,关键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特别要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
10、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的
存在。也可以说四季更替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的位置有关。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另外: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
12、地球外部圈层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而不包含岩石圈。
13、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之间也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14、背斜成谷,说明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最严重;向斜成山,说明向斜槽部受外力侵蚀最少。15、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多峡谷;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冲积平原(在河流两岸)
和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冲积扇位于山口处,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皆可能存在。16、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非太阳辐射,故“高处不胜寒”。雪后气温回升慢也是因为
地面辐射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17、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
面相反。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只能是就同一水平面而言。
18、当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赤道以南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受亚洲高压控制,
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赤道以北,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上述情况相反。春秋分日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注: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19、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沙尘暴、暴风雪以及夏季的暴雨都与冷锋活动有关。20、如风向由四围指向气压中心,说明中心气压较低,应为低气压或气旋。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夏季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22、在海陆间水循环中,直接促使陆地上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的环节是降水,但水汽输送对陆地上
淡水资源的更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下渗或地下径流才可以说联系到岩石圈。23、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冬季为逆时针(自东向西)。24、台风参与水循环的是水汽输送环节,伏旱时,台风带来降水,既缓解旱情,还带来凉爽天气。
25、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必修一------第三、四单元
26、地理环境整体性重要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效应。
27、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亚欧大陆,从赤道到两极表现明显的是非洲大陆。28、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而亚热带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9、温带大陆东西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0、影响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如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31、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
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
3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越来越多。但依赖性减弱。
33、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而不是台风、寒潮。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引起。它们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4、寒潮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35、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36、遥感RS,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
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成果。凡是与收集或传输电磁波有关的地理信
息技术,或在最快时间内获取地面信息均为遥感技术。
37、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拥有GPS即可以得到自身所
在地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
38、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
空间数据的领域。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39、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
系统。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
40.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但我国基本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41.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和现代型都具有低增长特点,前者主要是死亡率高,而后者主要
是出生率低。
42.发达国家存在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43.美国东北部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到西部、南部去生活,主要是气候条件的差异。
44.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国家鼓
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对少数民族,国家也实行计划生育。45.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使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突出
46.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积极效应和消极影响
47.环境移民有自然原因,如洪涝、地震,也有社会经济原因,如我国三峡移民。48.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4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具有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
社会、数量渐大。
50.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活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51.产业革命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52.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53.大城市带出现使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54.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相互嵌套的。
55.工业区多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56.在一些交通通达度差的市中心附近,也有一些住宅区。
57.城市功能区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的区域,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
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所形成的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58.中心商务区既有商业也有服务业,简称CBD。
59.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主要是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60.东北地区粮食种植只能一年一熟原因是热量不足。
61.青藏高原农业生产分布于河谷,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镇、交通分布于河谷,主要是地形平坦。
62.市场决定农业地域类型与生产的规模。
63.热带迁移农业破坏森林和土地资源,间接破坏生物多样性。64.亚洲水稻种植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65.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
66.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67.中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是国营农场,而美国是家庭农场。68.纬度高热量少的是春小麦,纬度低热量多的是冬小麦。
69.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类开型,在布局时离城市近,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类型,布局时离城市远。
70.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和市场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主要因素。
71.原料指向型是指原料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市场指向型是指产品不便运输。72.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建设标准厂房,主要是共用基础设施。
73.工业化前中期表现为集聚,后期主要表现为扩散(产业转移)。石油加工业属市场指向型工业。
必修二------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74.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75.邮政通信借助于交通运输,常受到地形障碍以及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76.电信通信的质量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的影响。
77.商业贸易主要环节有:收购、储存、调运、销售。但注意: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网上购物导致商业布局和商业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78.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79.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
80.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的重要基础。铁路运量大,车站设备固定且比较完备。81.水路运量最大,运价最低,但是速度最慢,所以河运逐步被铁路所取代。82.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深刻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83.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84.管道运输:运输工具和线路合二为一,但只有货运,且运输对象为流体或气体。
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85.区域的划分指标:热量带、干湿区单一指标;文化区、我国三大自然区综合指标。
86.只有行政区有明确分界线。(如:盱眙县和金湖县、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以各省区界线为准』)87.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差异性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日本和英国比较:农业日本以种植业为主;英国以畜牧业为主工业日本为临海型;英国为资源型88.人地关系:
(1)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矛盾出现;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加剧;再生阶段从紧张走向协调。
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
(2)社会发展时期:原始文明基本协调;农业文明出现人地矛盾,环境开始恶化;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全面激化典型例题:匹兹堡发展的优势条件、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89.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非常相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前者。
90.西部大开发、保护大熊猫等珍贵生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解决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才能根治全球环境问题。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
91、人为原因是现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合理土地利用,植被破坏。人地矛盾突出。
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水土保持为中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2、提高黄土高原产出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农业科技,近年来促使我国农业产量稳定增长也是科技。
93、鲁尔区发展起来的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炭、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主要是煤炭、钢铁两大产业的衰落。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化工业为主。
治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综合治理环境污染。94、南水北调: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水污染严重;西线水质好,水量小,工程量大。
95、西气东输:塔里木盆地到上海;体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规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既有破坏
也有保护作用;其能改善东部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对地面下沉现象无改善作用。96、长江上游的优势资源是水能,水能开发是重点,但长江三峡首要任务是防洪,然后才是发电。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湖、加固大堤、搞好分洪
工程、加强洪水预报和检测。
长江下游地区:防治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97、大型水利工程使河流下游的泥沙含量减少,使河口三角洲向陆地退缩。98、东北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人均土地多,黑土肥沃(保护黑土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高
三江平原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湿地保护区。
99、珠江三角洲与长三角及三江平原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热量条件。桑基鱼塘变为花基、果基鱼塘,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100、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01、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102、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103、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因素是: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更
高的利润。东亚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日韩及欧美国家到我国兴办
汽车产业,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考地理易错点.》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考地理易错点.: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考地理易错点.》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6436.html
- 上一篇:高考化学推断与实验易错点总结
- 下一篇:201*高考化学易错点临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