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时间:2019-05-29 02:15:4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从201*年9月开始实施该课程,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算一直坚持下来,下面就学校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进行阐述。一、我们在实施该课程中的有益做法。

1、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构建了课程实施的组织网络结构,为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主要有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教务处年级组指导教师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构成,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组织管理,其中教学处的朱军副主任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2、计划制定详实、活动经费有保障。学校和各班级都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而且计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这就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表现在专职教师的培训、学生的参赛支持,赛后的奖励,对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制作标本)活动给予资金帮助,学校还投入资金对标本室、电脑室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了整修和设备更新。学校资金的支持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3、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力。我们采用集中培训及常规教研活动合一的做法。主要采用三种形式:①现场示范观摩,并以现场为平台,提供机会,发布各类课程实施的信息。②定期评选,主要评比学校课程方案、教学案例。③专题研讨会,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专门培训,按照上级要求经常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4、活动课时有保障。我们采取分课时和集中课时相结合的办法。分课时指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排进课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课程的合法地位正得到加强,指导教师都能利用这三节课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集中课时指利用短假和长假由指导老师分配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者任务完成在学校无法完成的课题研究活动。

5、研究落实到位。首先,学校和教师指导好学生用好我们订阅的研究性学习的教材,采取集中学习和个别学习想结合的方针;其次在课题的选题上,实行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教师给学生自主选题的权力,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这样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第三学校指导小组还注意具体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在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历亲为;在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在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同时,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表,记录着学生在寒、暑假中进行的集体军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亲身体会;制订社区服务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以上做法既呈现着教师、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足迹,又为监控、反思和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留下了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6、重视课程的评价机制改革。我校制定了《北厍中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从学生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生研究过程的表现性记录、课题的综合评价、学生个人的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而又简单明了的设计,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考核。对于教师的考核,在我校教师职责上已经明确表明这是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结题评比出不同的等级。

7、学校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学校方面硬件配备比较到位,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学校配备的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等为研究提供方便;学校还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我们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地;一类是义务服务的基地;一类是社会实践的基地等。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基地既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又进行职业体验生活。

8、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双方提供启发与帮助,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年级指导教师的交流研讨平台,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打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送教师到各地进行观摩、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把别人好的做法带回来加以吸收和利用,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发展。

9、活动成果明显。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小发明、标本和网页制作、论文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10、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方向,我们抛弃了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即“认为学生开展活动会影响学习,影响升学”的旧观念,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参加网页制作、标本制作、小发明制作等活动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参加的各种科普类竞赛,像理化生的竟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领域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学科的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回顾这几年来我校中考连创佳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

1、虽然学校层面看,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可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工作难以协调。部分教师对此不重视,学生和家长也有的认为搞综合实践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或者也在搞此项活动,但并没有真正用心去研究。

2、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缺失,甚至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都认识不深,理解不透,难以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课程推进缺乏专业上的引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虽然也想方设法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对自身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很少尝试与校外机构、人员建立联系;加之社会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使得许多社会资源得不到真正的充分利用;尤其是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若能参与到课题指导中来,则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的研究性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不规范,内容不具体,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显然是为了应付学校和老师检查的,研究性学习有时沦为“盆景”课程,目的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则为教师考核和评定各类先进服务。三、我们的反思

1、提高认识,使全体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此课程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让老师和家长、社会都尊重这一课程,参与这一课程。虽然学生也认为展开研究可以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时常发现、研究问题的多面性,学习从多个侧面来看问题,以减少片面认识带来的偏差,对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团结有深切的体验;但在行动上,却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强调困难和无奈多了一些,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能会出现光开展不研究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真实参与。

2、加强师资培育尤其是新教师的培训,重视师资的专业化发展,制定倾斜政策使研究成果优秀的教师得到一定的奖励。一支稳定的专职师资和所有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意识是保证活动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今后必须在培训上再下大的功夫,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如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理论,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提高各个部门的合作水平。根据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领域,包括三门科目: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这些科目几年来在学校已形成惯例,即一般主要由教务处、德育处和团委三个部门分管,有时会出现工作中缺乏沟通的现象,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以后必须在合作上加强。

扩展阅读:北厍中学课程改革总结

北厍中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六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经过多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习力度,以培训促教师课改意识的提高1、强化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1*年暑假以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使教师深入地了解、把握新课程。①、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②、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③、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④、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2、开展教师分组参与的形式进行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1*年至201*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主要是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各学科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六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外,还集体购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立足学校实际,以教研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尽管连续引进了一些专职教师,但还是呈现中坚力量不足的现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骨干教师培养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能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在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要求学校中、青年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片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三次片活动:①我校历史组与镇湖中学历史教研组的校际交流活动,由我校的惠娟老师开课。②我校数学组与通安中学数学组织了一次以同题开课的研讨活动,由我校的计剑芬老师和通安中学的翟红兰老师开课。③我校理化组与相城区望亭中学的研讨活动,由我校的李通老师和张峰老师开课。同时12月3日学校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区级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学校开设了所有学科的优质课,邀请全区及兄弟友好学校的老师来校指导研讨,并确定每年12月份的第一周为学校开放教学日活动。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提倡备学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校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学校每学期认真组织两次以上“六认真”检查,并打分备案记入教师年终奖的考核中。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各条线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校际结队、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4、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课程改革提供动力。课程改革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者更是研究者。教学研究重在行动研究,从这个方面来说学校是最好的教研场所,任科教师条件得天独厚,而如何把教师由过去的纯教学者转变为研究者,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转移”,找准新的定位。“三个坚持”即:坚持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从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需要出发,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创设群众性教研氛围;坚持以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衡量教研成果的根本标准。“三个转移”即:重心下移,中层人员要深入课堂,深入课程改革第一线;中心转移,学校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程改革实验和教师培训上来;目标前移,教研要瞄准改革最前沿和最新发展动向,传播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适当的前瞻性。找准定位,就是要把研究的立足点放在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上。

搞好校本教研,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既要“脑勤”,也要“手勤”,同时平时还要善于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三、实现角色转变,以师生互动促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有情感的自由个体,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我尽量让孩子有安全感与喜悦感。“你太棒了!”“表现得不错!”“你进步很快。”这些赞扬的语句都给孩子心中注入融融的春意。善待孩子,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

2、关注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新课程教学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理念,用爱去拥抱学生,用教育教学的魅力黏住孩子的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扮演“失败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表有个性的见解。为此我们不能低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精神,而以人文精神关注学生,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努力,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

四、探索评价机制,以多维评价促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一切工作,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后勤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学校工作的质量最终应当反映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教师综合考评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无不把学生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不久,就确定以校长为首、以教导处为主的领导小组,确定实验学科与实验成员。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决定语文、数学先行,其他学科跟进的方式参与实验。一开始,先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先进的学业评价理论,采取外出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的方式,让各科老师充分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程,熟悉新课程,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随后采取“自下而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式,即学校不提出统一方案,而是由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各科的过程性评价方案、终结性考试方案等。然后在比较成熟的数学组开展评价活动,结合校本研究活动,相互探讨研究,逐步改进,不断完善。之后,英语等其他学科的评价研究也全面展开。在几年的实验过程中,坚持以课改的精神深化研究,一方面,对各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进行整合,在保留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拥有共性的学科过程性评价量表规范统合;另一方面,大胆对终结性考试评价方案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对等级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改变过去简单地把100分制直接转换为等级制的做法,力图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

几年的努力,换来了比较可喜的成果。目前,我校已全面实施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学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烈,这一实验也受到了社会、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市教研室已将我们的做法面向全市推广,新推出的低年级语、数评价的素质报告书就是以我们学校的多维评价表为雏形的。

毋庸讳言,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时间的冲突、过程性评价量表如何才能更科学管理、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客观程度、师生对新评价方案的支持度能否持久、过程性评价项目如何设计才更科学更合理。面对这些困惑,这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五、新课程改革实验引发的几点体会与今后努力方向

1、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勇于探索的气魄,要善于抓住机遇。任何一次改革都会带来教育布局的重新整合。新课改带来的振动将是巨大的,我们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大胆改革创新,领先一步,将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实施新课程改革,一定要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养一批改革积极分子;在学校评优评先活动中给予一定的地位等等。

3、实施新课程学业评价改革,有专家的指导也是实施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专家及时的指导,必要的引领,使我们少走了弯路,并增强了我们深入改革的信心。

4、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充分相信学校的学生。实验证明,学生的诚信度比成年人要高得多,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上,而要平等地对待、相信学生。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潮流。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扎实奋进,开拓创新,为新课程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1*年12月31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北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753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