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

时间:2019-05-29 02:19: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

学报从××年1月试刊以来,总共出版了6期。除第一期印1000份外,其余各期均印7500份。

出版学报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的工作,缺少经验。为了进一步办好学报,提高学报的质量,我们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过去,我院没有出版过学报。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交流教学经验;反映科研成果;促进学院工作的发展,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出版《××学院学报》。一年来,学院出版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对活跃我院的学术气氛;反映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学报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一些兄弟单位对学报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有的单位还转载和复印了学报的稿件,截止到××年11月份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9篇文章被转载和复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复印14篇;《经济文摘》摘发4篇;《文摘报》摘发1篇。

过去一年,总共出版6期,发表稿件103篇,约计66万多字。在发表的稿件中,本院稿件73篇,校外稿件30篇。发表的校外稿件,主要是财政部、总行领导同志在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和撰写的文章,以及本刊的约稿和院内老师推荐的稿件。外面的自发来稿刊登很少,选用的只有1篇。

发表稿件103篇,其中本院教研人员70篇,学生3篇,占刊登稿件的70%。校外稿件30篇,占30%。院内教研人员投稿100篇,见报率70%,以会计系见报率最高,达83%,其次是研究所,近73%,财政系、金融系也超过平均见报率。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优先采用。一年来,发表11人的稿件,以研究所最多。但是,我院来稿数量还不多,远远保证不了学报的质量,稿件选择性很小,有时还不得不刊登校外稿件。全院师生来稿100篇,发表70篇,占来稿的70%,如果把拟用稿件计算在内,则来稿基本上都被采用。这样,一方面,稿件选择性极小,难以保证学报的质量。另一方面,出了这一期,下期储备的稿件就不多了,甚至有的专业产生了来稿空白,这也给按时出版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各单位来稿很不平衡,有的单位多一些,有的单位少一些,总投稿人数仅为教研人员的25%(有的单位来稿远远低于这个比例)。这样,势必出现各专业之间刊登稿件不平衡的现象。

过去一年,学院出版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学报出版工作中,××领导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支持,细心审阅文稿,并为本刊写稿,希望我们把好关,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努力办好学报。院领导同志经常过问学报工作,审定稿件,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过去一年编辑部除一位副主编外,只有一人做具体编辑工作(11月份增加1人,但力量仍然很弱,同原定的3-4人还相差一半,急需配备人力)。所以,在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中,编委、各处、系、部、所的领导同志,有15人给本刊投稿,发表18篇。他们当中有些同志(例如金融系)积极向学报推荐稿件,并做认真修改。财政系××老师除自己积极写稿外,还给学报组织稿件,经常对学报工作提出建议。××老师为办好学报,做了不少工作。研究所从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参加了学报的审稿、校对和发行工作,给学报工作以很大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还得到了会计处、收发室同志的支持。

当然,学报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例如,稿件质量总的看还不高,办得不活,有的期安排的的稿件显得少一些,有点文章长了一些,学生稿件刊登得也少,印刷质量还不够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改正。

出版学报,是全院的一项具体工作,不可能只靠少数几个人就能办好。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继续关心、支持学报工作,积极为学报投稿。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学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一个新局面。

扩展阅读:学报编辑部-201*年工作总结

学报编辑部201*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报编辑部全体同事在学校党委和学报编委会的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务实,努力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1主要工作回顾

1.1编辑出版工作

1.1.1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201*年全年共出版学报正刊6期,增刊2期(1期为高教研究专辑,1期为教务处委托出版的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共处理来稿418篇,刊登稿件221篇(学报正刊124篇,高教研究增刊55篇,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集44篇)。以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5人计,平均每人处理来稿约84篇,加工、编辑、校对文稿约44篇。面对繁重的编辑工作任务,编辑部全体同事任劳任怨,勤恳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出版任务。尤其是第4期学报和高教研究增刊专辑,许多老师需要文章评职称。但其出版时间在8月份,正值放暑假。为了能让老师们的文章赶上评职称,编辑部全体同事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使学报按时印出,满足了老师们评职称的需要。1.1.2积极组稿,广拓稿源

充足的稿源是办好学报的根本保证,但稿源不足是当前高校学报普遍面临的困境,我校学报也不例外。为了获得充足的稿源,201*年,我们继续既往的做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稿。首先是积极挖掘校内稿源,一方面,跟踪老师们的科研动向,及时组稿,尤其是主管校长、编委会主任吴灶和教授,主编刘楚吾教授,亲自向有关的课题组老师进行约稿,组织到多篇海洋水产科学和珍珠研究方面的稿件;另一方面,通过细心指导、精心加工、快速发表等形式做好作者服务工作,吸引作者尤其是年轻作者投稿。其次是加强与校外海洋水产科研院所作者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投稿。第三,采取在元旦给校外审稿专家、作者寄送新年贺信和征稿启事等形式,邀请校外审稿专家、作者向他们的同事、朋友、学生推荐组稿。积极的组稿措施,保证了学报比较充裕的稿源。1.1.3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质量是刊物的生命。201*年,我们继续把提高刊物质量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首先是坚持落实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严格审稿,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提供的“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来稿进行检查,杜绝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其

次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责任编辑对审查通过的稿件,必须认真审核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指导作者做好稿件的修改工作,并对稿件进行细致的编辑加工,同时主编认真做好每篇加工好的稿件的最后审查把关工作。第三是对稿件的校对坚持“三校一读”制度(编辑初校、作者复校、编辑再校,主编(副主编)通读),把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1.2评奖申报工作

201*年3月,教育部科技司开展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为了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和检验学报的质量水平,也为了更好地从评比中总结经验,学报编辑部积极参与了评奖活动,根据评比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参评材料和填写参评申报书,按时寄送参评材料。1.3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201*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总署37号令),对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规定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才能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责任编辑人员必须注册领取责任编辑证书才能从事责任编辑工作;责任编辑注册有效期为3年,3年后续展注册,必须提交近3年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否则不予续展注册。编辑部全体人员已于201*年办理了责任编辑注册手续,为了保证3年后顺利续展注册,也为了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编辑部非常重视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除了安排网上自学之外,还分阶段安排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于201*年7月18日至8月14日分4期举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顺利取得了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2主要成绩

2.1学报评奖获佳绩

在201*年教育部科技司开展的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学报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这是学报继201*年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学报的获奖不但表明我校学报的质量水平得到业界的认可,也是对学报编委会和全体编辑人员长期以来付出的努力的肯定。近年来,我们针对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办刊效益低下的情况,对学报的办刊定位作了深入的思考,明确“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刊方针,把质量、特色、服务作为学报的价值追求,并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办刊价值办刊实践》为题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中

国科技期刊研究》201*年第3期介绍了我们的办刊体会。而学报相继获得“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可以说就是我们的办刊方针实践的结果。2.2学报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影响力是科技期刊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期刊的影响因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版)》,我校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达0.601,比201*年的0.430提高了0.169(201*年报无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0.385,比201*年0.280提高了0.105;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0.318,比201*年的0.204提高了0.114。

基金论文比是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版)》,我校学报201*年的基金论文比达0.71,比201*年的0.58提高了0.13。

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也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1*年,我校学报除了继续被国内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之外,根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发布的《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201*年版)》,我校学报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其中《化学文摘》已收录文摘24篇,《剑桥科学文摘》201*年收录文章45篇。2.3编辑学研究取得较好成果

编辑学研究是提高编辑理论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编辑人员学术修养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部编辑人员都自觉地参与编辑学的研究。201*年,学报编辑部共发表了编辑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3篇发表在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分别是陈庄的《学术期刊网络版质量改进研究》(《科技与出版》201*年第6期)、《论网络科技期刊的凭证权威性》(《出版发行研究》201*年第10期),胜修的《“相关链接”在期刊编辑中的应用》(《编辑学报》201*年第5期)。此外,胜修的《文化传播还是信息传播?关于编辑传播对象的思考》(原载《出版发行研究》201*年第7期)被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中国编辑研究(201*)》年刊全文收录,《编辑彰显论》(原载《编辑之友》201*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1*年第1期全文转载。全年发表的论文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质量进入了比较高的档次。3存在问题和201*年工作设想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高质量稿源不足。通过编辑部的积极组稿,稿源虽然还算充裕,但高质量的稿件却不是很多。其中的原因既有学报地位本身的局限,也与当前国家乃至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和相关政策有关,造成作者不愿意把高质量的稿件投诸我校学报。

其次是编辑部与学校各单位部门的联系有待加强。检讨学报目前的工作,大多是在与作者之间运行,与学校各单位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联系不多,致使一些部门和教职员工对学报的认识模糊。比如在图书馆,就找不到学报的位;比如有的老师,就有对学报应该投稿必发的误解;再比如校内组稿,基本上是与老师们私下的交流,缺乏一种组织层面的机制,因而效果不是很明显。

3.2201*年工作设想

(1)加强与学报与学校各单位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联系,尤其是各院系、研究所、科研处、图书馆等单位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2)继续做好校内组稿工作,争取校内的优质稿源;继续加强与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校外科研院所以及校友的横向联系,拓展校外稿源。

(3)继续加强学报的质量把关,除了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之外,还要加强编委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反馈意见的收集,进一步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

(4)继续做好学报的网络传播工作,进一步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5)加强学报的英文编辑工作,提高英文水平,以扩大学报的国际交流。

学报编辑部201*年1月16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78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