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总结-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

时间:2019-05-29 02:22: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总结-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

澜沧县民族歌舞团参加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

工作总结

由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于201*年5月3日在普洱大剧院落下帷幕。民族文化旅游节,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展演逐步推出我市各民族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歌曲、乐曲、舞蹈作品及民族(民间)优秀的歌舞乐人才,是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普洱市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歌舞乐比赛的盛会。认真回顾我们为此次活动所做的工作,总结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与不足,对于我们今后团队的改革发展,打造响亮的拉祜文化品牌,为边疆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澜沧县民族歌舞团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演员缺乏,在澜沧县代表队参加本届民族文化旅游节的筹备期间,县委、县政府,上级局机关领导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全面指导,成立领导小组,多次认真听取演员抽调、节目编排、服装道具等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每个环节都查找不足,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第二,突出责任落实。为参加好此次民族文化旅游节,歌舞团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共参加3个舞蹈节目,2个声乐节目,抽调外单位演员5人,抽调民间演员10人,4月23日进入正式排练,针对时间短,任务重,演员排练工作量大、情况多变的特

点,我们采用“分头办公、分块负责、加强合作、统一指挥”的运作方式,强化责任,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第三,工作认真务实。在此次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展的各项活动中,201*年4月30日早9:30参加民族歌舞游演;201*年4月30至5月3日(全天)。在普洱大剧院广场划定的区域内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进行民族风俗、民族茶艺茶道、民族歌舞表演等风情展示展演;201*年5月2日在普洱大剧院参加舞台剧目比赛;201*年5月1日至5月3日在普洱大剧院广场中心舞台进行民族歌舞展演;201*年5月3日晚20:00在普洱大剧院参加闭幕式晚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我团的演员们都能够严格依照组委会的要求,听从安排,服从分工,早出晚归,认真完成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四,取得可喜成绩。本届民族文化旅游节舞台剧目比赛,可谓是规模盛况空前,水平超过往届,全市各县区,共参加舞蹈声乐节目32个,澜沧县代表队所创作的拉祜族声乐节目《打谷调》尊重民族民间音乐的本土化,主题突出,表演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荣获编导一等奖,所创作的彝族声乐节目《送郎调》以舞台整体呈现效果为依据,旋律优美流畅,合唱声部和谐,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民间唱法最终荣获表演二等奖,拉祜族舞蹈节目《新水荡情波》荣获编导二等奖,表演三等奖,舞美设计三等奖,布朗族舞蹈《布朗花》荣获编导三等奖,舞美设计三等奖。

第五,深刻认识启示本届民族文化旅游节己划上了一个圆满

的句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繁忙、成功和喜悦,认真思考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尤显十分重要。

1、这届民族文化旅游节舞台剧目比赛参赛作品中,各县区都生动地展示了当前我市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作风貌和表演水平,在题材挖掘、演艺技巧、舞蹈表现手法、音乐创作、服装设计和灯光设计等诸方面均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可贵的尝试,开拓了音乐、舞蹈艺术的表现领域,丰富并发展了艺术语汇。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令人惊叹;这次比赛,还涌现出大量融民间性、社会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西盟县民族歌舞团创作的群舞《阿嘣.女人》、《山寨牛铃声》,镇沅县代表队创作的《犬魂》既具有剧场感染力,又能触动现实题材、民族民间主题的感人作品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大丰收,我们也应该在发挥自己优势特点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创作思路上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2、在排练和比赛过程中,我们演员的专业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舞台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舞台表演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其他团队比起来还是存在表演和驾驭舞台的差距。通过这次比赛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重演员舞台表演的培养的同时以专业为导向,积极引导演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在紧抓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演员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做到了德艺双馨、文舞相济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

3、对加强各部门工作指导与监督,向高标准高质量看齐等工作中,没有有优必争,有奖必夺的思想意识,还缺乏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精神,导致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工作效率低。

通过参加这次民族文化旅游节,我们体会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有待于我们加以吸收和改进,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我们就能在不断的成长中清晰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在往后的工作表现得更加出色!

澜沧县民族歌舞团二一二年五月九日

扩展阅读:普洱市文化局201*年总结及201*计划

普洱市文化局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要点

201*年,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以及全市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特色强市,打造中国茶城大品牌,彰显文化普洱特色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工作,落实计划任务,全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改革认识大提高

根据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文化局认真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是结合普洱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及时制定《普洱市文化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目标要求、方法步骤等方面确立了大讨论活动的保障措施;二是组织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大讨办成员和市直单位党政班子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白恩培、市委书记高旭升等领导同志的讲话;三是聘请市委党校刘亚雄老师为市直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作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理念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专题报告;四是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全力推进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生态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普洱的问题;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问题;坚持

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问题展开大讨论;五是认真组织机关和市直单位撰写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文章182篇,积极组织文化系统干部职工157人参加大讨论活动知识竞赛;六是精心编办大讨论活动学习园地4期、简报2期、宣传栏2版。通过不同形式的大讨论活动,干部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大讨论活动圆满结束,并收获市委政府先进集体表彰荣誉。

二、体制改革新进展、队伍建设再加强

结合实际,科学布阵机关科室结构,强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局机关新增社会文化、计划财务两个科室。实现市直机关干部交流调整7岗位、7人次,市直文化单位干部交流调整11岗位、11人次,共交流调整17个岗位。根据《机关和市直文化单位空岗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通过演讲答辩测评,实现局机关竞争上岗科室干部3人;市直文化单位竞争上岗副馆长、副经理3人。干部交流调整、竞争上岗工作全面结束。

进一步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加大内部改革力度。拟定报审《普

洱市市直文化单位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普洱市民族歌舞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普洱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普洱市图书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普洱市文化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民族歌舞团演艺公司,图书馆图书展销及

培训中心发展显效,文化馆茶模、茶具生产营得了市场。各县(区)相继成立了结合当地实际的演艺公司和演艺团体,

努力探索开发产业项目。

三、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市场管理力度加大

着力打造“文化普洱”,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进“民族文化特色强市”建设。

--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影响上升。民族文化艺术节是普洱文化面向全省、全国和世界集中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继201*年第一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启动并获得圆满成功,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如期举办倍受社会赞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近20家新闻媒体报到艺术节,各大网站有关艺术节报道的点击率超过200万人次,近100万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艺术节。全市各县(区)和市民族歌舞团、普洱城区民间团体、老挝丰沙里省、越南奠边省、缅甸掸邦第二特区艺术团等20支团队,1000多人参加了第二届民族艺术节。

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展销收入达22万元、民族传统特色美食集萃营业额达20余万元、长街宴营业额6余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周边国家关注和组团参与,凸现打造“中国茶城”大品牌,彰显“文化普洱”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影响面不断拓展,民族文化艺术节的节庆品牌逐步确立和加强。涉外文化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是本届艺术节的特点、亮点、彩点。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1.组织201*军民春节联欢晚会、国庆军民联欢晚会、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庆典文艺晚会《历

史的跨越》、普洱市城区达中专院校流行歌曲演唱会、全市新农村文艺汇演、广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90场次;2.组织广场健身舞260余次,参与群众18万余人;3.举办普洱市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1*激情新一代歌舞秀海K赛、金星啤酒大赛、书法网络大赛等赛事25次;4.举办各艺术门类的展览47个;5.组织各艺术门类的培训班80期8000余人次;6.承办全市农业系统首届职工文艺会演、全市纪检系统文艺会演成效突出;7.下乡或进社区演出32场,观众201*余人;8.为群众书写春联7万余幅;9.下农村、进社区、到部队进行文化辅导126次,4000余人。

--艺术生产佳作涌现。艺术创作生产取得佳绩,一是201*年10月,在西双版纳州举办的第十二届滇中南民族艺术节上,市民族歌舞团新创作的舞蹈诗《悠悠古道情》,荣获本届艺术节孔雀金奖和编导、编剧特等奖等25个奖项,该剧目11月26日将博弈第十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力取上佳奖项。二是精心打造13个节目,在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舞蹈《火火的佤山》荣获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方言小品《家里屋外》荣获表演一等奖;舞蹈《笙声不息》荣获编导二等奖;原生态舞蹈《牛皮大鼓舞》、器乐演奏《佤山音韵》、声乐组合《阿迷车》荣获表演三等奖。获奖面占整台晚会的53.8%,为获奖最优的代表队之一。方言小品《家里屋外》入编云南省《新农村小戏集》,舞蹈《火火的佤山》被选送参加全国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首届中

国农民文艺汇演”。三是参加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和全省首届酒歌大赛,前者捧回金奖、银奖各一枚,后者荣获云南社会文化“彩云奖”一银一铜,并获最佳组织奖。四是民族民间老年艺术笙歌团“三家村”彝族歌舞队201*年10月赴北京参加由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北京夕阳秀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夕阳秀第八届全国中老年艺术展演大赛”荣获“菊花金奖”及最佳精神文明奖和最佳编导三项大奖。普洱茶艺表演代表队在全国第三届民族茶艺大赛中荣获铜奖。五是应云南省暨昆明市201*春节文艺晚会组委会的邀请,西盟佤族少年象脚鼓队参加201*年春节文艺晚会《希望的田野》演出,首次登上省级春晚舞台,也是阿佤文化的一次风采展示;六是组织参加了201*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系列演出,捧回最佳表演等6个奖项。七是各县相继出版发行《快乐拉祜》、《佤山魂江三木落》、《澜沧民族礼仪歌曲选》、《哈尼族民歌》等一批原生态民族歌曲、音乐音像出版物,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图书工作强化服务。全市图书馆工作注重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创新服务机制,扎实深入农村乡镇、学校、部队、企业广泛开展图书宣传、书展活动,建立流动图书借阅点、流动书箱100余个。201*年全市图书馆新购图书13568册,征集、收到赠

送图书1553册(其中地方文献1368册),接待读者230637人次,图书借阅流通290000册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

--电影“2131”工程实施有力。坚持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放映电影8000余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5000余场,观众达45万余人。思茅红旗广场电影天天放深受群众欢迎,全市广场电影数字电影放映逾1000场。

--非物文博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继续狠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一是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莅临我市孟连调研文物工作,国家关注明显增强;二是举办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加强文物普查基础工作,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用力;三是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在澜沧创建挂牌;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保护总体规划引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五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和“拉祜族芦笙舞”于201*年6月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是孟连宣抚宫庭古乐舞《所〃喃贺罕》申报了专利。

--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开展201*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第十届全国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禁毒法》和预防新型毒品违法活动等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标语12条,发放资料5000余份;二是全市文化管理部门,

牵头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出版物市场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公开销毁非法音像制品38128片、书刊3103本、赌博游戏机10台,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市报、茶城网对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三是深入开展对音像制品经营场所的检查,大力整顿音像市场,打击经营非法盗版音像制品活动。全市共检查出版物市场经营场所1800多家次,出动520车次、2700人次,处理举报9起,取缔违法经营场所10家,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6060盘、非法盗版书刊10600本、政治性非法出版物23本、淫秽色情出版物1275件、非法报刊591份;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网吧”市场的管理和日常监管力度,采取加强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每日一查,及时处理群众举报,基本抑制住未成年人入“网吧”、超时营业、上黄色网站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对网吧检查中共出动检查186车次,300人次,检查570家次。五是完成市级部门48家正版软件的升级发放;六是协助文化部发展中心专家完成卡拉OK曲库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召开全市文化局领导和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布置支持云南天合世纪文化传播公司在我市启动卡拉OK版权费收取工作;七是全市共培训印刷企业47人次、三小印刷经营单位96人次、出版物书报刊发行零售经营单位115人次、“网吧”经营人员65人次;八是认真审核各类营业性演出35场;九是协助省新闻出版局给予江城勐康镇东城社

区、勐康镇朵把村、康平乡勐康村三个“农家书屋”分别配置合计2万元的图书1516册、光盘100片。

--县区活动丰富多彩。各县区继续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相继举办了孟连神鱼节、西盟木鼓节、澜沧葫芦节、中国墨江哈尼太阳节暨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景谷采花节、镇沅畲葩节及火把节及元旦、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庆文化艺术活动。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落实编制、经费、人员,江城、孟连新成立歌舞团,思茅区成立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全市实现八县一区建立文化市场稽查队,西盟文化市场稽查队建设也在推进中。宁洱组建了普洱茶都艺术团、茶王演艺团。

--着力培养舞蹈编导人才,聘请全国、全省知名专家,举办了全市舞蹈编导培训班。

--加强基础业务技能培训,举办了全市群众文化、图书、艺术、文物、电影等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

--选送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群众文化、图书、艺术、文物、电影、财务、文秘、人事、文化市场管理、法制等专业技能、业务培训班培训学习的人员近100人次。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标志建设紧锣密鼓

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

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两馆一站建设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如期完成,总投资350余万元的西盟、孟连、澜沧、江城、镇沅五县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已投入运行使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有序推进,省政府配送西盟、孟连、澜沧、江城流动舞台车各1辆及部分设备,边四县依托流动舞台车等设施设备,扎实解决农民群众看戏难问题,全市艺术团队年内送戏下乡3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不断加强,农村放映电影达8000余场,惠及农民群众近100万人。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标志性建设项目--普洱市文化中心(民族剧院、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健身中心)建设紧锣密鼓,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土建完工,文化馆、民族剧院建设项目在有序推进中。

(四)两馆一站建设的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落实22个,其中江城3个、澜沧13个、西盟3个、孟连3个。

201*年工作要点

201*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全市文化工作将在市

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普洱民族文化特色强市”、打造“中国茶城”大品牌、彰显“文化普洱”特色的战略,结合工作实际,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进一步抓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上用心、用脑,在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根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上狠下功夫,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二、全心全力继续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茶城”大品牌,建设“普洱民族文化强市”、彰显“文化普洱”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弘扬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权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相关文化活动、建国60周年庆典文化活动、全省歌舞音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启动全市新剧节目展演、全市青年演员比赛和

首届普洱市民间才艺大赛等赛事。

(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有所提升和创新突破。提升和打造一批具有原生态民族特色、突出普洱茶文化的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创作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民族集体舞,并组织县乡文化馆站进行培训、推广,以带动开展广场文化。

(三)继续抓好节庆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宣传推介等活动,不断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并在形式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开展“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跳、广场民族健身舞大家跳、广场电影天天放、流动电影坚持放等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文物、非物保护工程,继续搞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力争完成市级保护项目的颁布;扎实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协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做好对糯扎渡电站淹没区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加强文物勘探、发掘、管理、保护、修善工作,充分利用和开发文物价值功能,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助推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力争编辑出版《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萃》、《普洱市民歌、酒歌音乐专辑》。

(五)坚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认真组织文艺节目、电影、图书、书写春联等文化下乡,满足农村各族群众的精

神文化需求和享有的文化权益。

三、倾心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实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

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实施好云南边疆解“五难”工程、兴边富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贫困地区二馆一站建设工程及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狠抓项目落实,加大项目督查监管。重点工作是:

(一)积极配合市委、政府做好北部“文化中心”建设及搬迁准备工作。一是做好博物馆第一期文物征集及内装潢工作;二是做好美术馆第一期书画征集及内装潢工作。

(二)扎实边疆解“五难”工程,定量、定时完成送戏下乡演出、放映场次,切实解决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书屋建设,不断解决看书难问题。

(三)落实“兴边富民工程”、“贫困地区二馆一站建设”工程,对全市立项建设的文化项目进行督查、监管和验收,抓紧、抓好澜沧、西盟、孟连、江城边四县基础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西盟、孟连、澜沧、江城的功能建设,发展基层网点,积极申报市图书馆、景东、宁洱等支中心的项目建设,力争孟连、江城支中心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

四、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全市文化部门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继续贯彻市委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的精神,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储备、推介、招商工作。进一步调整和转换文化管理职能,促进依法管理,强化政策调节。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深化干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向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好、实现好、发展好公民的文化权益。重点工作是:

(一)推进市歌舞团、市电影公司的改革步伐,理顺关系,发展产业。

(二)不断强化市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及干部竞争上岗等用人机制,搭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开、公平竞争平台。

五、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市场管理机制

(一)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继续加强日常监管,对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和社会文化环境。

(三)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四)完成“网吧”管理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五)继续加强对全体文化市场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守法、合法经营的自觉性。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敦促西盟落实机构、编制和经费。成立普洱市“网吧”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六、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文化领军人才

充分认识培养人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保障。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在制定措施,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上用心用劲。年内,市文化局将尽力安排经费,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对基层文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是:

(一)文化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培训。(二)文化市场策划、营销人才培训。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孟连、江城、西盟、澜沧、镇沅的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培训。

(四)舞台灯光音响人才培训。(五)农村基层演出队骨干人才培训。

201*年11月25日

主题词:文化工作总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总结-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总结-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总结-第四届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节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80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