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概念特点问题总结—guan
1.公益组织的概念
1)百度百科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西方一些学者把公益组织统归于非政府组织,我国一些学者则把它称作第三部门或非营利机构,以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等。
关于社会公益组织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社会公益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非成员组织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
“公益组织”这个概念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与民情,而且外延明确、涵盖面广,既可以包括自上而下建立起来、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的社会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也可以涵盖自下而上、从民间社会自发建立起来的“草根”类公益组织,具体包括红十字会、慈善会、宗教社团、国外公益组织驻华机构以及“草根组织”(诸如高校学生社团、社区群众团队)等社会组织形态。
2.公益组织的性质
1)康晓强,公益组织参与灾害研究[D],复旦大学,201*.6.公益类社会组织有明确的社会使命与社会关怀,它核心属性是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愿性,即该社会组织是由一群公民为追求共同目标而自发组织起来的,这是社会性的最低与最基本层次;第二层次是是公共性,即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取向。公益组织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社会公共空间中践履使命、发挥功能。2)黄毅敏,当前社会公益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红十字报,201*.2.6(1057期)社会公益组织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主性等特点,在参与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调节社会分配、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公益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
1)宣传公益慈善的好时机
马学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在“郭美美事件”之后,整个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慈善领域。关注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关注是了解、参与、支持的前提。这也表明,此时正是我们宣传公益慈善组织的一个极好机会,更是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极好机会。作为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在这个大的环境中,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个明确的、坚定的方向。
研究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只有这样才会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不适应。社会是这样,慈善公益事业也是这样。我认为,当前公益慈善组织应该进一步社会化,要融入社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光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现代化,要有时代特征、要与时俱进,管理上要公开透明;第三是规范化,搞慈善公益,自己一定要自律。公益慈善事业是神圣的、无上光荣的,我们一定要按章办事,只有规范化的运作,才无愧于这项事业。2)公益事业面临五大机遇和挑战黄浩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备受关注是件好事,当前它正面临着五大机遇和五大挑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这对公益组织发展是一个好重要的契机,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和地位。
二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到了公民高度关注的时期。
三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央业务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慈善法》的制定,同时民政部也正在推动政策法规的完善。
四是,上海、深圳、北京等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购买民间的服务,创立了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五是,民间组织的行业自律组织已经开始在酝酿。现在基金会有公募型的基金会在做联合会,还有非公募基金的联合会。
对应五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五大挑战:一是政策法规不尽完善和法规分散以及法与条例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于民间组织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只有管理条例。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比如民间组织的国际合作事务由外交部和中联部负责,税务政策与财政部有关,税收的优惠操作与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等等。三是公益事业组织高端人才缺失,专业人才缺失。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不合理。实际上现在政府化和行政化倾向浓重,协会也好,基金会也好,实际上并非理事会负责制,进而影响公益组织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五是公益教育和公益传播有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对公益事业的了解还不够,反过来我们宣传公民社会还不够,造成了老百姓对公益事业了解不够,比如说组织还有零成本,不可能零成本,这不利于建立公益组织的发展。问题是我们这方面的宣传不够。
4.社会公益组织如何完善和发展?
1)公益事业要“去道德化”
师曾志,北大公民社会中心执行主任、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去行政化,更重要的是去道德化(道德审判),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人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媒体有这一方面的宣传责任,就是去道德化。
第二个是法律的边界和制度的边界。建设公民社会,我们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式,公民社会特别重要的一点要分清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跟民间组织有很好的合作,是互惠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如果是企业最重要是在竞争关系,当然这种竞争关系是在市场竞争关系当中求得生存,公益组织的生存一个方面需要有很强市场竞争能力,再一个方面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道义和舆论方面的竞争。
2)应及时树立危机发展观
冯春海,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公益组织应树立危机发展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机意识,二是危机心态,三是危机价值观。
危机意识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危机的理解,公益组织要认识清楚危机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不是偶然性的。第二是“摆平”心态,其实反而没有“摆平”危机,还把危机恶化了。面对危机,公益组织要比较理性和客观认识它,这样更好去选择策略去应对。第三就是危机价值观。
危机来的时候没有时间决策,就靠危机价值观。用对话思维取代控制思维,常态之下像上市公司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向纳税人和捐赠者公布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只有在常态之下建立良好的人缘,在危机当中才能帮助你,在危机发展观指导下提升危机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3)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独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黄浩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公益慈善组织外部发展策略:第一,从社会管理和创新机制视角推动公益组织的发展。第二,对于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分类管理采用行业许可,政府登记,地方备案,任意组织四种方式管理。第三,政府的行业管理;改善九龙治水现象,单一管理,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例如税收和免税管理。第四,落实社团、基金会和民非的法人治理,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彻底解决政社不分的现象。第五,政府应加强监督并且鼓励社会监督。
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改革建议:第一,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各种类型的行业组织联盟,促进行业监督和自我管理。第二,鼓励民间社会建立独立的协商和听证机制,建立公益问责体系。第三,建立独立第三方的民间监督机制,鼓励透明公益。第四,落实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公益慈善组织,尤其是企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益界。第五,应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学会建立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朝着有利社会和谐和公民社会共同发展。
4)社会组织要掀起技术革命
朱晓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需要社会组织抱团取暖的时代到来,我们要联合起来教育公众慈善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不可能是零成本的组织。同时建立社会和公众组织交流的常态机制,公众和社会组织常态交流机制是匮乏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类的组织。
所以需要引导公众,需要加强不是一个组织的品牌,一个组织的舆论,而是整个社会组织的舆论,既要加强领域的管理,需要有人去牵头一个平台,去抱团渡过这样的危机,迎接未来的挑战。
怎么去应对需要几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管理,多元合作和良性竞争,公益组织要研究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是搞慈善完全是救济型的,就完全做慈善的模式,如果可以说是市场化,就搞社会企业。
其实很多这种变革由于生产力的革命所导致,比如说互联网技术,我觉得是公益组织的发展契机,甚至去行政化都是可行的。可以看各个公益组织的网站,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就很单薄,信息更新的速度就很慢,有的一些人员比较相对来讲素质不是很高,用电脑、用网络的能力都很差,所以要掀起技术革命,然后在再谈公益事业。5)要回答“关联交易”等新问题
杨团,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这次几乎所有的案例全部涉及到企业,涉及到关联交易,这个问题是继行政化这个老话题之后出现了一个新话题,包括慈善组织到底怎么做,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不对的,在法律上怎么划清,理念上要说清楚。
至于慈善组织运营要有成本,老百姓的概念里面就不该有成本,而我们一些宣传是有错误的导向。知识的传播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像前两个问题挑战那么严重。6)公益慈善搞商业活动问题
陈金罗,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民政部原司长
公益慈善能不能搞商业活动,搞商业活动应该遵循哪些规则,在这里面怎么解决税收问题,怎么界定商业模式和手段,这些问题涉及到从技术层面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信任危机下的机遇和挑战,牵涉对到当前公益事业的形势和判断,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怎么解决,出路是什么,对策是什么,需要好好想清楚。
公益组织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专家议可持续发展之路,公益时报,201*,9,
扩展阅读:应用写作基本概念总结
什么是应用写作:是研究应用文写作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约定俗成的惯用体式的文书。
应用文语言特点:庄重得体,朴实平易,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概念: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
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
特点:具有法定的作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具有现实的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体式,具有法定的制发程
序。
通知:概念: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特点:使用平率最高的一种
分类:指示性,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知照性,会议通知。
通报:概念: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
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特点:告知性教育性政策性
分类:1.表彰性通报2.批评性通报3.情况通报。
报告:概念: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特点;1.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
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
2.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
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分类:按内容(工作报告,情况报告,检查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等等)。按文目(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P69
请示:概念: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公文。
请示和报告的区别:1.性质不同。请示属于请求性公文;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
2.目的不同:请示为了解决问题而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或批准,因此需要上级
批复;报告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上级了解情况。为上级提供信息和经验,上级机关接文后,不一定给予批复。
3.行文时限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4.构成内容不同:请求一文一事,结束语有期复要求;报告的内容则比较丰富,
结束语没有期复内容。
计划:概念: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结合本地区,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对一定时期的全面工作或某项活动作出的预想性的部署和安排的实用文书。
总结:概念: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或学习进行回顾、检查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获
得规律性的认识,以便指导今后实践的一种事务文书,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特点:评论性、过程性、实践性、概括性。
合同: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起诉状:概念和种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的文
书。根据诉讼阶性质和目的不同,起诉状可以分为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和刑事自诉状三类。
上诉状概念:是诉讼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定和判决,在规定是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
上诉,请求撤销,变更原审判或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
答辩状:概念:是被告和被上诉人针对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或上诉的请求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的文书。答
辩状分刑事答辩状和民事答辩状,它是与诉状和上诉状相对应的文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公益组织概念特点问题总结—guan》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公益组织概念特点问题总结—guan: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益组织概念特点问题总结—guan》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8690.html
-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协会年终总结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