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渗透压:水从低渗溶液穿过半透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
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
2.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
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
3.低渗:体内的渗透压低于体外,水由体内向环境中扩散,环境中的盐分向内扩散。水和
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4.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
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5.差速离心:利用不同物质沉降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离心速度下分离和收集不同颗粒的离
心技术。常用于分离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6.荧光: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这种光成为荧光。
7.自发荧光: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成为自发荧光。8.次生荧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材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
荧光称为次生荧光。
9.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分为体内
染色和体外染色(超活染色)。
10.细胞培养:在实验室中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
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11.组织培养:从机体分离出的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培养生长的技术。
12.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接到
第一次传代为止。
13.传代细胞培养:是指细胞从一个培养瓶以1:2或1:2以上的比例转移接种到另一培养瓶
的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成空间不足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都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程序常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原理:1.细胞骨架原理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根据蛋白质纤维的直径,组成成分和组装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丝微管和中等纤维,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等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去垢剂TritonX-100的缓冲液处理植物材料,可将细胞膜的膜结构和大部分蛋白质抽提调,但细胞骨架系统蛋白却被保存下来,后者用R250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一种网状结构。
为什么用TritonX-100不用SDS
因为TritonX-100为去污剂,把骨架蛋白以外细胞膜细胞质蛋白剥离掉,无离子性。SDS有离子性,去污性强容易破坏细胞膜。PBS作用:PH保证、与细胞渗透压相近。戊二醛作用:固定蛋白,保证细胞形状。考马斯亮蓝R250作用:与蛋白特异性结合。2.细胞凝集反应:
在某一种蛋白如土豆中,有多个位点可以与其他细胞结合,而且蛋白之间可以聚集,使多个细胞聚集在一起。以PBS液加2%血细胞液作对照试验因为太稀不容易使红细胞凝集,太浓分辨不出来是自身堆积在一起还是由于凝集素使其凝集在一起。
3.Feulgen染色原理DNA经弱酸水解,其上的嘌呤碱和脱氧核糖之间的键打开,使脱氧核糖的一端形成游离的醛基,这些醛基在原位与Schiff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使细胞内含有DNA的部位呈紫红色阳性反应。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团,所以具有颜色。对照组预先用热三氯醋酸或DNA酶处理,抽提去细胞中的DNA而得到阴性反应,从而证明了Feulgen的专一性。亚硫酸配制:10%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5ml。蒸馏水100ml。1mol/LHCL5ml。
4.传代细胞培养原理第一步制备细胞悬液,当细胞生长成致密单层时,它很容易被蛋白水解酶和EDTA所破坏。因为EDTA对钙、镁离子具亲和力,而这两种离子又是细胞保持紧密结合所必需的因素。所以一般采用胰蛋白酶和EDTA的混合物,作为消化液。培养基用EMEM液(90%)犊牛血清(10%)双抗、3%谷氨酰胺1ml、7.4%NaHCO3(PH7.0~7.2).其核心是培养基与消化液(0.02%EDTA或0.004%EDTA+0.5%胰蛋白酶液各一半)。主要步骤是消化与分装。5.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的优点:一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便于对细胞生长及发育过程的观察
细胞培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6.ABO血型用已知的IgM类特异抗体(标准血清)与被检红细胞在室温条件下、盐水介质中反应,根据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测定被检红细胞膜上有无与血型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从而判断和鉴定被检者的血型。大部分为RH阳性。正定型反定型
被(标准(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
检血清+清)
者被检者
血红细
型胞)
O型
抗抗A型红B型红
红细
AB细胞细胞
胞+-A-+--+B+--++AB-----O++-7.细胞融合原理
掌握利用聚乙二醇为介导物对各类细胞的融合方法。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细胞发生融合。
影响融合率的因素1.温度2.PEG分子量3.细胞融合时PEG浓度。4.PEG作用时间5.所要进行融合细胞种类。8.流式细胞仪原理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测细胞放入样品管中,在气体的压力下进入充满鞘液的流动室。在鞘液的约束下细胞排成单列由流动室的喷嘴喷出,形成细胞柱。通过对流动液体中排列成单列的细胞进行逐个检测,得到该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指标,分析出其体积、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物理及化学特征。作用:1、计数2、测细胞周期3、测特异性蛋白影响其测量效果因素:9.细胞膜屏蔽哪些:
盐、无机离子、极性大分子。
允许进入:脂溶性、水、非极性、有机小分子、NH4+10.线粒体和液泡的染色
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而被染得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能发生吸引作用,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脂类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詹纳斯绿B和中性红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叶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11.叶绿体分离与荧光观察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先1000r/min2min弃沉淀再3000r/min5min弃上清)12.细胞膜的渗透性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深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投入速度不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同。
扩展阅读: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格式不良却给力板
========================================第1页========================================
血液检查1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2、RBC
病理性↓的意义:(1
)生成不足:a
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b
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c
慢性病性贫血: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病。(2
)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3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3
、贫血的3
个诊断指标:Hb、RBC、Hct
四个鉴别诊断指标:MVC、MCH、MCHC、RDW4、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离散程度)的参数。RDW
能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
临床:缺铁性贫血----RDW升高
地中海贫血-----RDW正常5
、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临床: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Ret多↑↑6
、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即血沉。(一定条件:a血沉管:直立b
一定时间:1小时c
一定温度:室温25℃)
临床:结核、风湿、肿瘤。7
、中性粒细胞(N
)病理性升高:细菌感染、创伤、中毒、溶血出血及肿瘤。8、N
病理性降低:病毒感染、脾亢、血液病、自身免疫病及药物理化作用。9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见于严重感染。10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
叶者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核
及以上者大于3%
,或多数为4~叶核,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贫。11
、嗜算性粒细胞(E
)↑: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12
、淋巴细胞的病理变化(1
)病理性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病理性绝对↑:病毒疾病及结核病13
、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
胞,简称异淋。
========================================第2页========================================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14
、血管壁检查(1
)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CRT),又称束臂实验
临床:a
毛细血管壁异常:维生素C
缺乏症、血管性紫癜
B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ITP)(2
)出血时间(BT):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创口,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时间。临床:ab同CRT;c
凝血因子异常:血管性血友病(vWD)15
、血小板↓(1
)生产↓,见于再障、白血病等(2
)破坏或消耗↑见于ITP、DIC等(3
)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血液稀释1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
℃,在血浆中加入活化剂和部分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
,从加入Ca2+
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APTT。
意义:APTT
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除PF3、Ca2+
外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
,均可延长APTT。17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37
℃,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
,从加入Ca2+
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PT。
意义:PT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的筛选试验;Ca2+
外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
,均可导致PT
除Ⅲ、延长。18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的一系
列肽链碎片的总称。
意义:FDP
↑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血浆D--
二聚体(DD):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19
、出血性疾病常见原因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异常
凝血因子异常
抗凝物质增多
纤溶亢进
CRT;BTPLT;MPVAPTT;PTAT-Ⅲ
FDP;DD
========================================第3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2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1:150%以上
各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10:110%以上
增生性贫血、各型白血病
增生活跃20:15%左右正常骨髓
增生减低50:11%以下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明显减低
300:10.5%以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
、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粒红比值(M:E)为2:1~4:1
。粒系细胞占总有核细胞的40%~60%。4
、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
病名
血象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或正常;MCV↓,MCH↓↓,MCHC↓,RDW↑
,WBC,DC,PLT多正常;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减低;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呈“老核幼浆”核浆发育不平衡。
巨幼细胞贫血MCV↑,MCH↑,MCHC正常,RDW↑,RBC↓↓;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白细胞轻度减少或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减低;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
呈“核幼浆老”核浆发育不平衡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Hb,RBC,Ret,WBC,PLT
等明显↓;
三系↓,淋巴相对↑
四少两多
四少:红系、粒系、巨核系,骨髓增生程度↓
两多:淋巴相对↑,非造血细胞↑
========================================第4页========================================5
、白血病AL
骨髓象:a
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b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并病变c
白血病裂孔现象d
红系多受抑制e
巨核系受抑制
A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简称急淋:L1,L2,L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M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象:a
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b
淋巴细胞系过度增生,以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有空泡等c
粒系及红系增上均受抑制,各阶段细胞明显↓d
巨核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a
血象:白细胞异常增生,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生。B
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可见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增生,嗜碱或嗜酸粒细胞增多。C
染色体检查:约90%以上CML患者有Ph染色体d
体征:巨脾。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1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减→
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
大量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
临床: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2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病变→
冲吸收能力下降→
小分子蛋白无法重吸收→
随尿排出。
临床: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等3
、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升高,可经肾小球滤过,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成。
临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如血红蛋白尿4
、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退,肾糖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称肾性糖尿。5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
透明管型
偶见于正常人细胞管型
常表示病变在急性期
颗粒管型
有淤滞现象,病变在慢性期
蜡样管型
长期淤滞,病变在后期,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6
、尿干化学检测常用项目:PH、蛋白PRO
、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隐血BLD
、亚硝酸盐NIT
、白细胞LEU
、尿液比重SG
、维生素C--(鉴定
GLU/BIL/BLD)7
、隐血:当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发现,称为隐血。这类出血必须用
========================================第5页========================================
化学方法加以检测,称为隐血实验。8
、浆膜腔积液:a
按性质:漏出液和渗出液
b按部位:胸腔液、腹腔液、心包腔液、关节腔液。9
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要点P33410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1
)化脓性脑膜炎:
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1
、白蛋白/
球蛋白(A/G)
1.5:1~2.5:1
,评价肝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2
、慢性肝病时,蛋白酶变化?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因受
刺激合成γ球蛋白增加,A/G
比值发生变化,严重时可出现A/G倒置。3、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
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失程度的敏感指标4、ALP
(碱性磷酸酶):肝、胆、骨骼疾病的酶学指标;胆汁淤滞的酶学指标。5
、γGT(
γ谷氨酰转移酶):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酒精性肝炎及戒酒的监测指标6、MAO
(血清单胺氧化酶):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监测MAO
活性可诊断肝脏是否纤维化。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正相关)最常用的方法,较早反映。
血肌酐Cr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较特异。
血清尿素BU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不特异。
胱抑素C
:理想可靠的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的内源性标志物。
糖尿病诊断1、GLU
(血糖)升高:Ⅰ、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特殊类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胰腺外分泌疾病);应激性血糖升高;肝源性血糖升高。2、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定量葡萄糖,间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尿糖水
平,以监测血糖调节功能,犹适于糖尿病疑似者。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糖耐量减退。
========================================第6页========================================3
、糖尿病(DM):FPG≥
7.0mmol/L2hPG≥
11.1mmol/L尿糖(+)4
、空腹血糖受损:FPG>6.1mmol/L,
OGTT,2hPG≥
11.1mmol/L;(三者之一,可确诊)
心脑血管病的实验诊断1
、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LDL-C+Apo-B)升
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C+Apo-A1),HDL抗AS;
Apo-A1,抗AS
,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3
、肌酸激酶CK:
CK/CK-MB
,最广泛应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cTn-T/I:最敏感最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红蛋白Mb
:最早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MI
除外诊断
B型利钠肽BNP:预测HF
(心力衰竭)有无及严重程度的最准确指标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胎传抗体,既往感染;IgM
:早期诊断,现症感染;IgA
:粘膜免疫,母乳喂养;IgE
: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二、感染免疫检查1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链球菌溶血素“O
”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
产生相应抗体,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
意义:(1)ASO
是溶血素O
受刺激产生的抗体(2)ASO
升高可见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直接感染性疾病(3)ASO
升高亦可见于急性肾炎等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疾病(4)ASO(+)
一定是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2
、结核分枝杆菌(1
)抗酸染色法:高特异性,低敏感性(2
)细菌培养法: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耗时。适于菌种鉴定、药敏实验,不适于常规
========================================第7页========================================(3
)血清抗体法:适于常规助诊,尤适于肺、肾以外的结核筛选(4)PCR
法: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快速性3
、幽门螺旋杆菌(Hp
)可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4、ToRcH
:产前常规检查指标To--
刚地弓形虫R--风疹病毒c---
巨细胞病毒H---
单纯疱疹病毒
病原IgM
型抗体是ToRcH
检查最常用方法5、HIV抗体是ADIS
常规方法6
、乙肝五项(1)HBsAg+:
已感乙肝病毒(2)
HBsAb+(抗-HBs):已有免疫力,唯一的保护性抗体(曾注射乙肝疫苗,曾是乙肝患者;曾隐性感染)(3)HBeAg+:HBV
复制活跃;肝脏进行性损害,高度传染性(4)
HBeAb+:HBV
复制减弱;病情相对稳定;传染性降低(
5)HBcAb(抗-HBe):IgG
型,既往感染;IgM
型,现症感染,HBV
持续复制的指
标,确定窗口期。7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阳性俗称“大三阳”,提示HBV
正大量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8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阳性俗称:小三阳“,提示HBV
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三、自身抗体检测1
、抗核抗体(ANA)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
、抗双链DNA抗体(ds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抗-Sm
抗体,为SLE
标志抗体4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9296.html
- 上一篇:基础工作提升年总结报告
- 下一篇:初级中学教师晋升职称个人业务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