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

时间:2019-05-29 02:45: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

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

一、字词:

絮xù叨橘jú子惶huáng急投掷zhì惊骇hài掳lǔ掠l茉m莉lì惊悚sǒng模mú样笨拙zhu和蔼ǎi霹雳pīlì书斋zhüi郝hǎo懿yì遗孀shuüng诘ji问疮chuüng疤bü交卸xi抵御yù狼藉jí簌簌sù赋fù闲妥帖tuǒti颇pō拣jiǎn择逛guàng街踌chu躇chú蹒pán跚shün迂yū腐搀chün扶栅zhà栏颓tuí唐琐屑suǒxi揩küi拭shì惦diàn记掂diün量晶莹yíng箸zhù凹üo凼dàng门槛kǎn涎xián水镶xiüng嵌qiàn过瘾yǐn盏zhǎn粘nián稠胯kuà尴gün尬gà黏nián土掺和chānhuo蹿cuün窜cuàn撬qiào磕k憋bi晌shǎng午硌g倔ju强jiàng烦躁zào干燥zào舀yǎo水伛yǔ攥zuàn荒僻pì塌tü败糟蹋tà取缔dì真谛dì骷kū髅lu眼翳yì滞zhì笨侮wǔ辱愧kuì怍zu跋涉básh私塾shú灰黯àn唏嘘xīxū嫉妒jídù轻蔑miè戚qī容噩耗èhào猝cù然赚zhuàn钱焦灼zhu昏厥ju呵斥hchì连声诺诺nunu诲huì气琢磨zumozhum文绉绉zhu伎俩jìliang吊唁yàn潦liáo倒捆扎kǔnzü羡xiàn慕号啕háotáo晦huì气时髦máo颠沛diünpi流离二、解释:

光景(1、日子2、左右3、景象)赋闲(失业在家)踌躇(犹豫不决)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精神不振)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迂腐(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愧怍(惭愧)莫名其妙(说出)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悯)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东奔西走(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里)不能自已(停止,控制)情郁于中(感情郁积在心里不得发泄)风尘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辛苦)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微不足道(微小而不值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接济(帮助)身体不济(成功,好)从容不迫(形容人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人头济济(众多)三、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短篇小说集《呐喊》(《社戏》、《故乡》、《孔乙己》出于此)、《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出于此)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出于此)

2、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代表作散文诗《春》、散文《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3、李森祥,《台阶》作者。

4、杨绛,原名杨季康,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祖籍江苏无锡。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5、余秋雨,浙江余姚县人,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代表作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6、本单元五篇文章,除《背影》(倒叙)外,采用的都是顺叙的叙述方式;除《信客》外,采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写法;除《台阶》(小说)外,都是散文。五篇文章选取的都是凡人小事,展示的大多是底层人的生活,反映的主题是人间真挚质朴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儿子的爱,对家庭的爱,对他人的爱,对职业的爱。当然,爱是互相的,文章也流露出“我”对主人公的赞美、感激、敬重、愧疚、怀念之情。其中,有两篇写的是父亲,但选材和主题不太一样。《背影》从内心情感的角度表现父亲的舐犊之情;《台阶》从父亲的人生追求(或事业)的角度,赞扬父亲自尊要强、吃苦耐劳、谦卑淳朴的品质(当

然,父亲的奋斗也是基于他对孩子、对家庭深厚的爱)。《阿长与山海经》与《老王》,在主题上相似,又略有不同,都表现了作者对最底层人的关注、尊重、歌颂,尤其是鲁迅冲破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藩篱,转而歌颂无人重视的老妈子,更显得难能可贵。而杨绛更是把同情不幸者上升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力帮助不幸者,境界就显得更加高远了。余秋雨在《信客》中所提倡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宽容厚道的品德,在今天更显得必要。四、人物性格:

1、阿长:是一个地位低下、生活不幸、粗俗无知但热心善良、率真质朴、祈盼幸福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现象。

2、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隐忍慈爱、事必躬亲、无微不至的父亲。3、《台阶》中的父亲:自尊要强、不断进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谦卑淳朴的农民。4、老王:善良忠厚、知恩图报、坦荡无私的不幸者。

5、信客: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善良厚道、待人宽容、通情达理的人。五、主题:1、《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对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情景的描写,表现了长妈妈热心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歌颂。2、《背影》:本文通过对父亲车站送别、为儿卖桔的事情的描写,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以及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感激、愧疚和怀念之情。3、《台阶》:本文通过记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日积月累、终于造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了父亲自尊要强、不断进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谦卑淳朴的品质。4、《老王》:本文叙写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几个片断,赞扬了老王淳朴善良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同时呼吁人们关心帮助社会中的各种不幸者。5、《信客》:本文通过对信客工作的描绘,赞扬了信客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待人宽容、通达事理的优秀品质,呼吁现代人发扬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六、文句欣赏:1、《阿长与山海经》主题是表现阿长热心、善良、淳朴的性格和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敬爱之情,那为什么还用那么多笔墨写她喜欢背后议论人、睡相不好、规矩多、爱迷信等?答:(1)增强人物的真实性。阿长不是什么圣人、贤人、文化人,而是穷人、粗人、下层人,她的这些无伤大雅、无关痛痒的毛病,很是贴合她的身份,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2)先抑后仰、前后对比,更能突出阿长的善良的品质(穷、粗、无知,但却能为我买来《山海经》,可见其对我的关爱),更具感染力。(3)作者以儿童的眼光来写阿长的这些毛病,富有幽默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在嬉笑之余,又促人深思。2、在童年和成年的作者心目中阿长是什么样的人?

答:在童年的作者眼里,阿长是个冷酷残忍、粗俗无知、说三道四、又喜欢孩子、关爱孩子的人。在成年作者眼里,长妈妈是一个地位低下、生活贫穷、粗心迷信但热心善良淳朴本分的底层不幸者。

3、成年的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情感?从中可见作者是怎样的人?

答:同情其不幸卑微、赞美其善良热心、怀念其关心照顾。作者同情尊重这些不为社会所重视的下层劳动人民,对他们身上所固有的善良淳朴的品性予以了高度的赞扬。4、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如何?似乎不是更能表达出敬意吗?答:(1)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用“阿长”名副其实,用“妈妈”反倒。不符。(2)题目是以作者当时中年人的写作口吻来写的,宜用“阿长”的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5、作者为何花不少笔墨写远房叔祖和他太太?

答:突出我对《山海经》的痴迷,为下文阿长买《山海经》作铺垫;与阿长作对比,突

出阿长的热心商量。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会这么“心爱”?

答:因为这是渴慕已久的,得来不易;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买来的,曾使“我”“全体都震悚”,让我一生感激和怀念(宝:即指书,更指阿长对我的关爱)。

7、文中两处写到阿长具有“伟大的神力”,各指的是什么?蕴涵的情感一样吗?

答:第一处指对抗长毛的事。含有调侃嘲讽的味道,调侃她的愚昧无知。第二处指买回了《山海经》含有深深的敬意,表达一种感激之情。8、体会父亲五句话的含义?(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强忍悲伤安慰我。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不顾丧母的悲痛、负债的压力、找工作的艰难,犹豫再三,还是亲自送我。体现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同时也不放心行李。(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记路途平安,牵挂儿子。(5)“进去吧,里边没人。”依依不舍,也不放心行李。9、说说“我”四次流泪的原因?

(1)伤心的泪: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思念、对家境衰落的感伤、对父亲为家庭操劳的心酸。(2)感动的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不顾丧母的悲痛、生存的危机、负债的压力,在“一切安顿好”的情况下,还觉得没有尽到心意,执意要买橘子,作者为此而感动。

(3)离别的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里既有离别的不忍,也有为老父艰难持家的悲哀,更有自己不能为老父排忧解难的自责。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怀念的泪:信上说“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的身体、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因伤心而泪如泉涌、为自己未能为父亲排忧解难、临终尽孝而自责,这是思念的泪,怜惜的泪、酸楚的泪,是愧疚的泪。

10、题目为什么不叫“父爱“”买橘子“?答:“父爱”“买橘子”显得过于直白、不含蓄、不典雅。(1)“背影”,要雅致,又韵味,吸引人。(2)“背影”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严密、完整、有条不紊。(3)“背影”情节最能表现父爱(突出主题),最感人。11、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和车站送行的情节?

答:一、写祖母去世:(1)为全文(奠定)渲染悲凉的气氛(2)为下文买橘突出父爱设置特定情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儿子上学”,祸不单行,压力很大,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更体现了父爱,更加真实感人。二、写车站送别:(1)交代买橘(描写背影)的地点、情境。(2)为下文买橘突出父爱蓄势。

12、如何理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答:“聪明”是反语,是“蠢笨”的意思,作者为当年自己不能理解父爱而自责内疚。13、作者为何写“皮大衣”和父亲的衣着?答:形成对比,突出父爱。14、“将橘子一股脑儿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如何理解“一股脑儿”?答:“一股脑儿”有“全部、毫无保留”的意思,表现父亲为儿子做了一件事,感到欣慰

和满足的心理,突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15、“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轻松吗?答:“似的”,有否定之意,表明父亲是故作轻松,以宽慰儿子,免得儿子担心难过,体现了深沉的父爱。(扑扑,照应刚才的爬月台)16、“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如何理解“找”字?答:“找”有“刻意搜寻”之意,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17、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

答: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在父亲心里,儿子永远是孩子,儿子永远是一切,儿子的事永远是大事,自己的事永远是小事,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18、《台阶》中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答:台阶的多少预示着能力的强弱、地位的高低,父亲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体现父亲自尊要强的个性。

19、“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答: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不习惯别人用羡慕、赞赏的眼光看他,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显得哪怕一点点的高傲、得意,怕别人的非议,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20、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答:(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突出父亲用毕生精力来造屋的艰辛;(2)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突出父亲造屋的漫长与不易。(3)、写我们一家坐台阶、跳台阶,突出台阶的作用和我们一家对台阶的喜爱,为下文父亲造更高的台阶做铺垫。(4)写父亲坐在台阶上洗脚板,突出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21、父亲花一生精力造屋砌台阶,值得吗?

答: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父亲虽然不能建功立业,但其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也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何况,因他的努力,我们一家有了较好的住处、安定的生活、成长的环境,所以说,父亲是伟大的,值得歌颂的。22、“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这里采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洗脚”的?

答:采用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从洗脚的地点、脚板的形状、洗脚的次数、洗脚的动作、洗脚后的颜色和遗留物、洗脚后的感觉等多方面来描写,突出了父亲长年累月辛苦劳作的生活状况和吃苦耐劳的品质。23、“一年中的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如何理解“数日子”?

答:通过计算日子,来表现父亲为了实现造屋被人看得起的愿望而终日忙碌不辞辛苦的样子。24、第13段“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载着几棵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答:这里是神态描写。写父亲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25、第19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答:这里是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劳动时的卖力、忘我、投入。

26、“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如何理解“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答:辛劳一生的父亲不能像从前一样劳动了,父亲感到失落。这里赞扬了父亲勤劳的本质。

27、“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说说老王什么心理?

答:老王认为我们是被下放到农村改造的,即无地位,也没钱,值得同情。“悄悄”,不声张,怕让别人知道我们家没钱而难堪。这句话体现了老王对我们的同情和关心,体现了老王善良的品质。28、“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如何理解“前任”?

答:“前任”,是书面语,原指“前任长官”,用在老王身上,大词小用,富有幽默感。29、“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如何理解“强笑”?

答:“强笑”是“勉强地笑”,并非出自内心,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30、“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如何理解“镶嵌”?

答:“镶嵌在门框里”,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体现了作者对老王的担心。

31、如何理解“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答:这里采用夸张的修辞,表现老王瘦弱病重的样子,烘托出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

3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们”?

答: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们,是为了报答我们一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是想不欠人情、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体现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心胸坦荡的品质。33、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老王既然说不要钱,为什么还“站着等我”、“攥着钱”?)

答:他收了,是为了不辜负我的一片关爱之心,免除了我内心的不安和再送钱的麻烦。因为他知道:此时不收,后面我还会把钱给他送去的。体现了老王善良忠厚的品质(“我”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他心理其实很难过。)34、你是如何看待“我”付钱行为?

答: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是为了报答我们一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是想不欠人情、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可我以付钱的行为,使其临终前小小的愿望都未能实现,“我”也应此表示愧疚。对于别人真诚的回报,如果礼物不重,是应当接受的。

35、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怎么理解?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作者认为,对待不幸者,仅仅同情还远远不够,全社会有责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彻底改变他们的不幸命运。唯此,才无愧于心。36、给《信客》每小部分起个标题?答:缘起、缘分、缘尽、转行。

37、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答:先写老信客,(1)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艰苦,二诚信,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2)交代新信客从事这一职业的原因。38、信客的苦表现在哪里?

答: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39、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答: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40、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答: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41、“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把“厚实”换成”好吃”好不好?答:不好。“好吃”,重在品味食物滋味。“厚实”,强调分量充足,信客贫穷,无钱享受,填饱肚子即可。42、“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别人家死人,信客为何要“满脸戚容”、“低眉顺眼”、“连声诺诺”、“满脸晦气”如何理解信客的言行?

答:信客同情客死的乡亲,对死者表示哀悼,对死者家属表示安慰,为此,他忍受着死者家属无理的责骂。可见,信客是个善良忠厚、通情达理、宽容忍耐的人。43、“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他犹豫什么?

答:信客不想干涉那人的事,但又为那人家乡的老婆鸣不平,所以进退两难。可见信客是个通情达理又有正义感的人。44、“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信客为何对他恭敬?答:因为那人为家乡通了邮路,信客感激他。

45、如何理解“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答:这里通过对村民眼神的评价,来突出信客职业的重要:信客是乡村了解城市的窗口,人们以外出谋生者带回来的物品来判断他在外生活的好坏,也通过观看这些物品来了解城市的状况和发展。

46、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答: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信客比作“农村的神经末梢”,突出了信客这一职业的重要:信客把城市的变化、山外的讯息、乡亲的荣辱带给了居住在偏远乡村的村民,使他们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

47、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答:这句话突出了信客的重要:信客不论是对于外出离乡者,还是在山村里的热切盼归者都不可或缺。信客已成为外出谋生者往家乡传送物质和精神的纽带。

48、信客之墓志铭: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扩展阅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6.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总局。

⑵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军事同时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

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⑶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海军。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

代中期。

⑷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目的:适应中外交往,开展洋

务运动需要。8.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七课戊戌变法1.运动时间:1895-1898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5.早期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⑶政治团体:强学会。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记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6.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栽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9.失败原因: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

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政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启了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

1.爆发时间:19112.领导人物:孙中山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4.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5.早期运动:⑴成立兴中会,1894,孙中山,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⑵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孙中山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⑶创办机关报:《民报》,在报刊词中发同盟会纲领为“三民主义”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理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7.革命高潮:武昌起义(1911.10.10)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8.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封建的革命任务,革

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9.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国观念深入人心。10.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领导阶层:中国进步知识分子2.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斗争目标: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4.运动背景:辛亥革命后,传入的西方新思想和袁世凯推行的旧的专制独裁思

想发生激烈冲突5.运动口号:民主、科学(指导思想)6.主要阵地:《新青年》7.主要内容:⑴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⑵后期内容: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时间:1917年以后人物:李大钊

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创办刊物:《每周评论》(北京)8运动性质: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影响: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

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八上第二单元归纳讲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017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