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时间:2019-05-29 02:47: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根据浙大发教[201*]64号文件《关于公布首批本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项目经过2年(201*-201*)的建设,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

1、按国外先进大学的要求,重新修改和制定了较高水准的教学大纲;

2、教学内容力求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并能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践,保持相应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3、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在三个层次上为学生打好学科专业基础

(1)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有更深刻理解,可以为各级政府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的管理人才;

(2)使学生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具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预测能力,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投资分析和实际操作人才;

(3)使学生对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为培养宏观经济高级研究人才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4、教学手段力求体现现代化的要求,在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广双语教学;

5、考试方法力求科学、公平、系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

6、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进行总结、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宏观经济学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

7、积极培养一批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具有潜在资质的年青教师,力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

8、积极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兴趣,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组建研究宏观经济的学术团体,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撰写理论文章,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机制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为实现上述目标,项目组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1、在召开有关教学人员参加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大纲。2、组织有关教师,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

3、组织有关教师,重新修订和编写教材,其中《现代经济学》(许庆明、叶航主编,李建琴、何樟勇等参编)已于201*年9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经济学原理》(金祥荣、叶航主编)已于201*年9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主编,李建琴、何樟勇参编),已经完成最终印刷校稿,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4、组织有关任课教师召开了三次教学研讨会,编写了宏观经济学教学习题集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5、对宏观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升级。

6、对教学网站进行改版,建立独立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网页。

项目实施期间,叶航教授根据新调整的教学研究思路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预测。这一研究成果在201*年我省经济学会召开的年会上宣读,引起极大反响。会后,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专门编发了供省市相关领导阅读的《社科研究动态》(参见附件一)。叶航教授根据这一成果整理的学术论文发表在201*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附件二),并于201*年7月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附件三)。

下一阶段,项目组将把落实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力争使浙江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201*年10月10日

扩展阅读: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

201*.03

《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于201*年08月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学管理”为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科形成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结构合理,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等;学院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相继推行了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与基础医学、儿童保健、国民素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同时由于它自身特有的特点,对于医学生的儿科学临床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业深造机会的提升均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我们从201*年着手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并借助儿科学教学工作的长期积累和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在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1*年07月被学院评为首批临床教学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完善相关方面的建设,经过了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课程建设中立项内容的各项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绩,201*年度儿科学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201*年度我科又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科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争取更大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们在儿科学课

程建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希望能为我院临床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临床资料的简单的机械的堆砌,而应是在原有教学过程之上的深加工,包括许多新进展等都能有机的溶为一体,这是体现教学创新观念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了儿科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由于我科的教师同时还从事较为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又是我们日常临床与教学工作重点,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包括理论授课与见习带教均按照教研室制定的统一要求,按年资、职称、学历等合理分配课时,并进行所有的课前集体备课和课后个人的总结与提高,同时按照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有效的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作为本课的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将课堂作为良好的展示舞台,对每一次教学内容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儿科学教育教学的自有规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儿科学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1.1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教学的真正内涵,即教与学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特有的过程,此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象艺术追求情感的共鸣一样,教学则要追求思维上的共鸣,良好的台风、优美的节奏、清晰的层次、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学生的听课在接纳知识的同时,变成一种享受。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鉴别事理的能力,他们在医学知识的构建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主动汲取有益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吸纳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积极开展以问题为中心(PBL)及以病人(病例)为中心的见习课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采用分段式、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导入所教学的内容,或从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典型的临床现象引出学科概念,使教学内容变的引人入胜;同时教师的驾驭语言、组织课堂等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的更轻松愉快,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认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随着电脑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由于所课堂要求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教师板书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教学便成为必然。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授课教师根据相关专业,灵活选用了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制作了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儿科学有关的病历资料和典型图片搬到

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并配以清晰准确节奏适度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扩大了感知的空间和时间,扩大了认知范围,使大量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力教学的艺术感染力。通过适度的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1.3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较多,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取得较好成绩,我们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学》为主要参考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临床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度调整。结合儿科临床有所侧重,既要考虑教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时把部分专业的学科前沿适当加入教学内容中,对整个规划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例如,强化了绪论的讲授,对以后所讲的内容在绪论中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以后要单独开课的学习内容如“小儿传染病”,以及临床少见疾病的内容省略不讲,部分章节融合在一起讲解。并删除部分陈旧的或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而针对如EBV感染高发的临床实际,我们把它列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并要求教师尽可能尝试双语教学,从常见的疾病名称,医学专业术语等开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创造条件,并为学院今后双语教学的全面展开奠定一个基础。

2.加强见习课教学,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儿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中的许多内容的描述与儿童临床疾病的实际表现有所差距,只有亲自临床在教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会对理论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没有真正的临床实践是绝对难以把握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见习教学的机会,做好理论与见习课的有机互补,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顺利过渡到临床工作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2.1建立合理的学科见习体系

将见习课分为三个方面,1、《儿科学》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2、为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而设计安排的系统疾病见习。3、设计题目要求有兴趣的同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引导他们对相关疾病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钻研;2.2提高见习教学效果。

为了在有限的见习课时内完成较多的临床见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做得见得更多,争取更多的临床动手机会,授课教师首先对课堂教授内容在见习课前做提纲挈领式的讲解,并重点强调在亲临现场如问病史查体等关键性环节的注意事项,并做好示范性指导,特别是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都做了巧妙的安排。从所选学的18个章节中精选了本课程的重点系统疾病安排了六次见习课,在第一次见习中,授课教师主要讲解儿科临床的基础,包括儿科病例书写规范等,其中体格检查是按照卫生部关于儿童体格检查的标准执行,配有体格检查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要亲自示范,为后续的临床见习打下了基

础。其它见习的基本流程是首先教师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指出见习的重点并示范相关体格检查;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最后教师集中点评见习内容并布下次实习课的内容。尤其是在总结病例时,必然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逐一展开分析讨论,老师适时归纳指点。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活跃了教学气氛,增长了知识,使课堂变的生动。3.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儿科学》作为精品建设课程的确立,缘于该课程原有较好的教学基础以及该课程在学科基础性和在临床实践应用上的重要性,因此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儿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训练;3.1开设与《儿科学》有关的实习课

与部分医疗保健机构和防疫部门联系,安排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实习,并联系托幼机构进行课外教学活动,使得实习内容更加真实生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科室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随机的安排学生参加儿科学学术年会、专家学术讲座、参与儿童流行病学的调查、下乡义诊等形式多样的校外见习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和兴趣选择参加,大大增强了对儿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儿科学的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刻苦学习儿科学的信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2开展与《儿科学》有关的论文学习

我教研室自201*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儿科学专业研究生,同时导师中大部分都有科研立项、课题等,我们以其毕业论文级科研论文为蓝本,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论文的学习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促进他们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医学知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与儿科疾病研究有关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习,能强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我科已有四届硕士毕业生,课程负责人先后指导的与儿科学有关的毕业论文有:同时鼓励学生报考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3.3加强教学管理,规范临床生产实习,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各项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等。生产实习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顺利的过渡到临床医师,生产实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更好的了解临床实际,我科每年进行约3-4个专业的临床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带教老师首代负责制,采取一对一带教,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专业学组中进行实习,经过6周的实习后,要求通过严格的出科考试,试题来自儿科学题库,考试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实行交叉监考,密封判卷,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考试不及格者进行补考,所有过程从学生进科实习就提前告知,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历届的儿科出科成绩没有高分,但符合正态分布,并无1人参加补考,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至少我们是对学生的生产实

习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的,较好的规范了生产实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风,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4.精品课程各要件完成情况:

已完成《儿科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建立了《儿科学专科题库》,整理了儿科学临床病例资料,制作了各专业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制定了统一的教案及讲稿的格式,编写了《儿科学见习指导》,制作了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的教学录像,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除部分高级职称外全部为硕士学历的教师担任教学,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师梯队。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尚未建立儿科学专业网站,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没有规范系统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师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临床轻教学的现象,教学论文撰写数量少,学生生产实习时间短,不能安心实习的学生因考研或找工作等大有人在,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临床医生从事教学工作时的诸多协调问题等。

6.对《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基于我区实际,参考国内其它兄弟院校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经验,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6.1.教研室应配一定的硬件设施,如专门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器等、并开通独立的专业网站,同时安排专人维护网站,加快校内外相关专业信息的广泛交流与沟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经验,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

6.2加强软环境建设,设立专职的教学秘书,加强每位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培训与考核,把教学工作日常的考核考评与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等挂钩,组织开展教学能手竞赛,先进教学工作者及先进教学集体的评选活动,并能任人唯贤,任人唯才;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

6.3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水平,有计划的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可外请或邀请本院基础专业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讲座,交流教学经验,逐步提高临床医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把它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4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如举办教学比赛、参加教学会议、开展教学实践等以及用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开支。7.《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程建设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学科专业为支撑;有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以学术精英或教学名师为课程建设带头人;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为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以先进而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一流的教学管理为保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

8.《儿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现状(摘自--全国儿科医学教育研讨会)国际间跨界教育迅猛发展,医学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们拥有更多的新机会、新视野、新思想;全球缓和国际化要求教育产品标准化、课程计划透明化、学历学位互认,在全球形成和谐教育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引入:汲取国外医学教育中的先进的有益的东西,创造国际化的医学教育氛围,促进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国际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医学科学基础知识9%临床技能10%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12%群体健康9%批判性思维和研究6%信息管理5%沟通技能9%

医学教育改革趋势: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与教育方法、评价方式教学界一直以来争论的两个核心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改革解决的什怎样学的问题,而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同时教学内容的改革依靠教师即可完成,比较经济,易于进行;而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耗费教育资源,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难以开展,发达国家才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美国医学院校进行的20项重大改革项目中,有17项是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

“教育应该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

教学方法的改革-----减少灌输式教学,提倡研讨式教学即减少说教式的教学,腾出时间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如PBL/小型研讨班/学科论文撰写/学生参与自主实验科研等。其中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典范,其意义不言而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

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PBL教学的目标和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寻找和应用资源的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可衡量的知识基础、表现能力、职业态度和伦理意识、自立和自强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团队精神、交流能力;

评价方法的改革:减少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教师的功能不单纯限制在教书这一方面,应包括考核学生的质量,是否重视测试评价,是否敢于开卷考试并考出水平,测试的题型和内容比例如何等都需要教师做客观科学的设计并付诸实践。

当前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医学伦理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强化等问题,以学生实际接触病人并且进行技能操作练习的机会越来越少;未经诊疗技能培训的医学生直接接触患者、甚或直接在患者身体上进行诊疗操作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传统医学课程设往往注重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医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严重限制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实施临床教学的思路:让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思考、会动手”,增加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克服基础、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注重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注重临床技能训练,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考核方法改革等。

临床思维概念: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手头的和其他可利用的

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达到的目标:最大限度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必须的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判断、抉择、沟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求知、力行、做人;

以上为我教研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甚成熟的经验及建议,不妥之处还恳请各级领导予以斧正。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201*年03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03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