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支教山区 爱泽菇乡

时间:2019-05-29 02:57:04 网站:公文素材库

支教山区 爱泽菇乡

支教山区爱泽菇乡

宁波余姚汪曙强老师积极响应浙江省“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自201*年9月起至201*年7月,到庆元县城东小学开展支教工作。他背井离乡却无怨无悔。该同志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热心帮助同志;教育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一、注重深入调研,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汪老师到城东小学后,就积极、主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沟通,想尽快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和管理运作情况,努力让自己尽快融入城东大家庭。一年来,他大胆建言献策,很多建议都得到了学校的采纳与实施。譬如:针对学校优秀教师和学校先进事迹宣传力度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学校正面舆论宣传”建议,为学校树典型,正师风。

二、利用所学专长,推进城东的艺术教育

汪老师所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他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长,带头上体育示范课,积极参与城东体艺科组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教师的课堂授课,体艺学科在学校的定位,以及他们专业成长与人生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引领大家取得不少成绩。他还利用节假日和放学后时间教会了城东的老师和学生舞龙灯。把龙文化以舞龙为依托带入并根植于城东学校,现有学生龙两条,教师龙两条,在201*年城东童韵晚会和“六一”教育教学展示周中精彩亮相,一鸣惊人,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赞扬,使整个城东小学弥漫着浓厚的龙文化气息。鉴于此,城东小学确立了以“传承传统文明”作为了今后三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还以讲解舞龙和龙文化的形式,勉励教师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积极进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奋学习,志存高远,传承传统文化;以舞龙加强与当地各界人士的沟通交流,努力争取社会人士对城东的关注与支持。

汪老师在城东小学支教期间,始终以谦虚好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态应对支教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受援学校排忧解难,顺利完成了支教工作,不辱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提出的支教使命。汪老师踏实工作,务实做事,团结同事,真诚待人,深受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敬重与爱戴;多次受到县级行政主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城东小学郑重授予他“城东小学第二届功勋教师奖”,以表达对他的深深谢意。

庆元县城东小学

201*年6月28日

扩展阅读:暑假贵州山区支教情况及个人总结

暑假贵州山区支教情况调查及个人总结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彭婷

支教地点: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董王乡皮桶村皮桶小学支教时间:201*年7月15~8月6日

支教形式:以教学为主,游戏活动为辅(见面会、开学典礼、家访、体育艺术学习类趣味活动知识竞赛及告别文艺晚会)

调查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彭婷支教地点考察情况:1、地理位置

董王乡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位于罗甸县西北面,距罗甸县城约64公里,西面与紫云县接壤,北部边界分别与惠水县的打引乡、长顺县的敦操乡接壤,东面与罗沙乡隔河相望,南面与交砚乡隔河相依。该区岩山面积占全乡地面积的80%以上,土地贫脊,严重缺水、缺粮,是罗甸五个麻山乡之一。2、人口情况

董王乡始辖今10村50组58个自然寨,201*年末,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50个组2132户94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9%,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乡。3、教育现状

从1993年来,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改善,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没有与教学楼的发展成正比,相反存在萎缩现象。全乡的适龄儿童954人,只有506人入学,入学率仅53%。初中入学率仅15.8%,今年3月份,油烟村改组的60名适龄儿童,才有5人入学。其次是撤点并校,全乡原来有小学9所,其中教学点3所,96年来已撤掉3个教学点,目前,只保留6所小学,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乡8675个人口中,只有45名高中生,这45名高中生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边阳中学还办高中时毕业的,自从边阳中学撤了高中以后,15年来,董王乡的农民子弟再没有一名高中生。教育的萎缩,造成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4、皮桶村现状

皮桶村位于董王乡北部,是一个落后的山村,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交通落后。道路是石子路,崎岖不平,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生活方式基本汉化,主要交通工具依靠摩托车,四周都是高山,土地贫瘠,多暴雨,植被稀少;居民主要以种玉米、放牛以及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农作物严重缺乏,很多居民仍然生活在温饱以下;当地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2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6个老师,其中有4个还是半农半教,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很差,因为上学的路程很远,所以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才能回家吃饭。5、皮桶小学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

1、去年的皮桶小学和今年的皮桶小学还是存在差异的,去年校门没修,篮球场没建,今年校门修好了,篮球场也建好了,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又加强了皮桶小学的教学设施。

2、皮桶小学的教室桌椅破旧,没有电灯,一到下雨几乎不能上课,教室黑暗,所以教室缺电与桌椅破旧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3、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疏于管理,图书馆并没有起到作用,在上学期间依然会关闭,孩子们无法看到一些喜爱的书籍。

4、一到下雨,山路泥泞,非常不安全,时刻会担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多孩子家里离学校非常远,即使下雨也是自己走路过来,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5、教学质量跟不上,皮桶小学的孩子,一天只上五节课,几乎只有语数外,其他的课很少,中午不休息,上课时间为11:00-3:00,课程单调,无法开发孩子们的兴趣,大山老师的个人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据孩子们透露,他们的个别老师只要学生做不出题目就会打人踢人,当然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6、皮桶小学的孩子几乎都营养不良,十几岁的男生女生都瘦小,皮肤发黄,平时他们早上要放牛做饭,下午放学了又要放牛,放牛时间起码两个小时以上,经常会遭到马蜂的袭击,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下山,极其危险。平时孩子们吃的东西是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买的,那些食品极其不卫生,长期吃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7、皮桶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年龄差别大,根据各个班的班级信息表,一年级的孩子正常上学年龄是7岁,但是班上普遍是8、9、10岁的,年龄偏大化,有很多孩子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留级,所以导致15、6岁了还在读五六年纪,这种现象偏多。

8、由于是山区,买东西很不方便,所以那边会有2-3天一次的赶场,每次到了赶场之时,孩子们很多都不来上学而是跟随家里人去乡上赶场买家里所需的物品及食物了。

9、用水不方便,学校的水窖在半山上,每次要一桶一桶的打水。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

10、交流困难,皮桶的孩子几乎都是苗族人,他们除了跟我们交流用普通话之外都是用苗语交流。据我们家访调查,有些高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11、与外界交流甚少,几乎很多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皮桶村董王乡,对于外界的一切了解甚少。

12、留守儿童占大部分,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都未回家一次,甚至很多失去双亲的孩子,情况很令人心痛。

支教前期工作情况:

7月8日到达四川乐山向日葵青年志愿者总部,进行了为期6天的培训及支教准备工作。在这6天里我们进行了儿童心理培训、医疗急救卫生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团队拓展项目培训、志愿者视频分享、教学培训及经验分享、教学展示、购买个人物资、将志愿者分为三个组(策划、活动、后勤)、统计个人初步授课科目并制定初步课表、准备支教中的前期活动内容、购买个人及团队支教物资、整理图书字典、核实清理分配携带物资。

支教期间整个支教工作流程:

7月15日:新生见面会、分配班级

7月16日:开学典礼、打扫校园卫生、各班内部活动安排、根据情况合理开

展课程

7月17日7月25日:所有班级进入正式授课阶段、家访环节(打窖、

猫、打浪坝、石板、油捞)、与其他地区志愿者交流分享经验

7月26日8月3日:正常授课、各类项目活动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

跳绳比赛,书法、绘画、演讲比赛)、得到爱心人士捐助资金用于购买学习用具、排练文艺汇演节目、各班级结业考试

8月4日:文艺汇演彩排、各项节目道具准备、整个活动流程及大背景的设计、

联系返回车辆及购买车票。

8月5日:发放学习用具、文艺汇演及结业典礼举办、安排学生住宿

8月6日:志愿者总结分享会议、打扫校园卫生、与皮桶村孩子及其家长交流、

整理团队及个人物资。

个人反思与总结

在25天的支教之旅中,我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从喧嚣的城市生活到安谧淳朴的大山生活,这需要的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对于我,这个过程好像并不存在,我并没有刻意的去适应,而是慢慢的就融入进去了,与孩子们接触的这25天里,我天天都很开心很受感动,他们很会感恩,一点点对他们的好他们都会记得,这些天真的山里娃经常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们这群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有自己做的花、画的画、折的动物等等,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都收了好几份礼物,山里面的孩子很能吃苦,一个个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看的我很心疼,但是他们都会笑着跟我说,一点都不痛,这不算什么。我们是去传授知识的,教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给我的影响仿佛会更大,那样纯洁的心灵,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我们在25天里进行了五次家访,每次走山路的时间都达到四个小时以上,最长一次家访时间长达七个小时,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更何况是山路,那些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我们这些城市的哥哥姐姐们却一个个都疲惫不堪了,家访最简单的感受就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放学回家都是一种幸福。

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起,就意味着我们会有离开的那一天,仅仅25天我们却对大山的孩子们有了根深蒂固的感情,在离别的前一晚我背着一个四年级孩子在小路上走,他很认真的问我:“P姐,你们明年还会不会来?是不是全部都来?”我当时很想哭,我能承诺什么,我沉默了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放心我们肯定会再回来的。这是一种情结,对这里的孩子有了感情,我们就不能扔下他们,不然会伤害他们的。

支教最初我的想法就是要帮助大山的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其实真正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支教团队,我们需要有一个核心,就是了解支教地区的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去的中心任务,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培训期间我们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合作游戏,让我们的团队在短时间就凝合到了一起,我很高兴我加入我们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团队,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益学生组织,在支教期间,我们收到社会好心人士的捐款201*元、医疗急救包两个、图书若干本、字典若干本等,我们将所有捐款及物资发放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所有资金都是公开的,作为公益组织,最重要的就是将社会好心人士所捐赠的能够落到实处,中国近几年来的很多公益组织都只是做表面功夫,我希望能尽快改进,因为爱是等不得的。

对于我,大山的支教之旅将是我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公益事业不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延续,我们做支教的目的就是为了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我们向世人宣传是为了感染身边的人,呼吁社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因为大山的孩子们需要你们。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支教山区 爱泽菇乡》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支教山区 爱泽菇乡: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支教山区 爱泽菇乡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111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