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9 朝闻天下 201*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年能够保持物价稳定
201*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年能够保持物价稳定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我国去年12月份CPI有所反弹,但目前看物价不存在持续上涨的动力,201*年我国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马建堂指出,201*年12月份CPI的反弹比较多,我个人认为主要因素应该还是季节性的蔬菜价格上涨。
马建堂表示,201*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物价,包括CPI,也包括PPI,涨幅确实有所增加。所以,物价的变动和经济变动是一致的,经济过热、过旺的时候,物价因为需求偏大一定过高。经济过冷的时候,物价会因为需求下降往下掉,甚至出现通货紧缩。PPI从201*年8月份最低下降3.5%,已经回升到了上年12月份的-1.9%。CPI加上季节性的因素,也加上经济在企稳,总体上月度涨幅也是略微有所提高。
对于民众担心今年物价是否会持续上涨,马建堂表示,201*年我国物价可控而且一定会保持基本稳定,因为我国存在控制物价上升的诸多有利因素:
第一、201*年全年全国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为201*年物价稳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去年我国工业领域、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201*年四季度,我国工业制成品产能利用率为80.1%,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决定了工业制成品在201*年也会保持稳定。
第三、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的关系,这为明年的稳物价政策作出了总的指导意见。
综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马建堂指出,一方面我们对于通货膨胀不要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调控得当,201*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面积通胀出现。
摘自:201*年01月19日中央新闻频道朝闻天下
扩展阅读:201*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201*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201*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谢逸枫201*-12-10星期一
201*年中国经济形势将企稳向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但仍有四大危机性因素不容忽视。
201*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按照规律,2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对比去年,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定调更侧重于效益和质量。会议称,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
城镇化也被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做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会议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中国出口遭遇欧美寒流,完成年初制定的外贸同比增长10%的任务已经十分困难,会议在外贸方面的表述称,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外贸结构,完善稳定出口政策,积极增加进口,抓住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支持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
201*年中国CPI的设定控制目标是4%,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CPI可以控制在这个区间之内,甚至可能低于3%,对于明年的工作,会议要求,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会议还指出,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明确宏观政策取向的关键会议。201*年会议的关键词是“稳增长”、“稳中求进”;201*年会议的关键词是“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201*年的关键词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纵观历年以来中央工作会议为来年经济的定调,无外乎是求发展,重改革,落实政策。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改革红利成为十八大实现倍增目标的主要红线。
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86次,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其中对被称之为难啃的“硬骨头”,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亦作重要描述。
在201*年11月21日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屡次提及改革,李克强指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红利要尽早释放,尤其是体现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上,它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能。在201*年11月28日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并强调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了201*年的51.27%,但这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由此,城镇化发展将会释放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将是未来促进内需的战略着眼点。
中国城镇化需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基建等配套体系的支撑。那么城镇化将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改革,包括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改革,而这些改革都是30多年来难以推动的深层次矛盾。日前,中国国务院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积极尝试,将对推动城镇化进程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推测征地补偿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这意味着利益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理顺集体土地产权关系,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01*年经济工作关键词
内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投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外贸: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外贸结构,完善稳定出口政策,积极增加进口
社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房地产: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明年经济工作将以稳为主,并逐步推进财税、收入分配以及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潜在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引擎动力减弱、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关键节点,扩大内需成为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所以,20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仍将保持政策延续性。
201*年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作为重要任务,GDP增速应该维持在7.5%-8%。GDP7.5%-8%是“稳中求进”的增速目标。
实际上,十八大报告明确,从201*年到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要实现翻番。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7.5%,“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约6.5%即可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
201*年经济政策仍保持连续性,GDP增速预计为7.5%-8%,宏观政策仍维持“稳货币宽财政”方向,财政和货币政策很可能保持“老搭配”,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消费或成明年经济增长最大拉动力。在新领导集体领导下,接下来几年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注重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并在财政支出中向民生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较长时间内能拉动经济增长,但其涉及到有效率问题,在财政收入降低的情况下,资金来源都成问题。在欧盟经济继续恶化、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明年出口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两位数的增长不太容易出现,外贸对我国经济的强拉动作用已经减小。
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一直维持在十几个百分点。在出口萎缩、投资低效的情况下,提高居民收入必然带来消费市场的活跃,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作用的主动力,也将带动中国经济走向健康的良性循环之路。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一方面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推出,更多资金流向居民收入部分;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支出要向民生进行倾斜,提高社保、养老金的标准和扩大范围上,刺激居民消费。
实际上,十八大报告中也要求,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年翻一番。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从201*年到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要实现翻番。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基础上,中国只要保持每年6.8%的GDP增速就能完成目标,因此“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7.5%,“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约6.5%即可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
由于人口红利等中长期经济增长因素的制约,在前几年保持7%以上的增速有利于目标的实现。GDP只是确定的总体经济目标之一,此外还有新增就业目标、登记失业率控制目标、通货膨胀控制目标、M2和信贷增长目标、财政赤字目标等等。
实际上,201*年如果没有下半年至今宏观政策的适度宽松,全年实现7.5%的增速目标本已经有疑问。三季度的GDP增速只有7.4%。与欧美当前紧财政、宽货币的思路不同,中国宏观政策的总体方向可能还是宽财政、稳货币。201*年中国将肯定迎来一个指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规模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这估计在第一季度就可以实现。庞大M2规模所积累的通胀压力,将约束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
对于今年的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称,中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能够较好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5%,前三季度GDP增速逐季下跌,三季度GDP罕见地低于年内GDP增长目标,仅为7.4%。
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没有提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的内容,不过,从201*年和201*年的政策组合均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看,201*年很有可能仍会维持现状。
此次会议也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中国央行已经进行两次降准和两次降息,并多次通过数量型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属于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明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已经不大。同时,货币政策往往与通胀挂钩,目前CPI已经在“1”区间徘徊,但这与食品价格周期以及经济增速放缓都密切相关,明年猪肉价格将迎来上涨周期,而经济增速也可能会快于201*年,货币政策很难大施拳脚。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定调201*:
201*定调201*: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201*定调201*: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201*定调201*: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201*定调201*:扩大内需
201*定调201*: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201*定调201*: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1*定调201*: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1*定调201*: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1*定调201*: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201*定调201*: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201*定调201*:扩大内需
201*定调2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9定调201*:突出抓好国企改革
201*年12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认为,从201*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7个季度回落,今年第一季度GDP还增长8.1%,第二季度回落至7.6%,第三季度是7.4%。蓝皮书指出,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仍未散去,我国经济增长惯性下滑趋势会趋缓。蓝皮书预测,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需要加大政策激励才能达到7.5%的增长水平,预计201*年全年GDP的增速为7.7%,201*年全年GDP的增速为8.2%。
蓝皮书认为,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需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转方式与深化改革间的关系。通过稳定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扩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适当降低增值税标准税率等措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同时促进技术与制度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经济长期增长潜力。蓝皮书认为,限贷限购成效初显,但应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限购令”的推行,总体上遏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房地产调控也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下降。
蓝皮书认为,中国就业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从国外环境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等影响,201*年低迷震荡的全球经济形势使得外部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这些对中国就业的发展皆带来不小的挑战。
同时,蓝皮书表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造成结构性、周期性、失衡性的失业。
蓝皮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长7.7%,前所未有地接近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按预期增长,出口增长则低于预期,而个人消费增长超出预期,成为201*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亮点,说明我国政府调结构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按照这一增速,及考虑到中国“双节”消费带动人气上升和国家鼓励消费政策持续产生效应等因素,预计201*年第四季度消费有所加快,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2%(预计我国全年CPI在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
应该说在201*年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大幅低于201*年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上年11.6%的增速实属难得,近年来我国政府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指导下消费终于开始发力,扮演起“主动力”角色。
蓝皮书指出,201*年1~9月中国消费增长最多的商品是通信器材,增33.3%,家具增26.2%,建筑装潢材料增25.7%。其背后显然存在房地产发展的带动因素。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增长最慢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仅增6.1%,汽车增6.9%。这两项商品消费增速放慢主要是由前段时期中国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鼓励购买家电和汽车,提前“支付需求”所致。
中国“节日消费”展现出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十分惊人。10月中国黄金周长假消费较热。商务部10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中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
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信息通报显示,两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
由于上述统计是抽查,从各地媒体报道的实际情况分析,假期消费似乎比“统计数字”更火。而长假消费也给中国居民第四季度消费带旺了人气,根据经验判断,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还可能进一步提升。
蓝皮书指出,今年物价整体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蒜你狠”“豆你玩”“猪坚强”等让人记忆深刻的物价猛增现象。蓝皮书指出,自201*年7月达到本轮涨幅最高的6.5%之后,连续14个月维持回落趋势。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蓝皮书预测,物价的下降局面可能在今年12月左右结束,预计全年CPI将上涨2.6%。而即将到来的201*年,蓝皮书预测,物价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将上涨2.5%。
蓝皮书还指出,经历一系列政策调控的“严冬”之后,自201*年4月开始,北京、上海和东部地区的房价增速均已经开始“回暖”。从今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可以看出,价格环比下降、持平和上涨的城市分别为24个、15个和31个,房价上涨的城市占大多数。
目前房价涨势仅仅得到了遏制,一旦政策放松,房价将出现反弹。201*年以来,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房价在震荡中不断下降,但是进入201*年由于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和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放松,房地产价格增速开始反弹。刚性需求和人们预期导致房价增速上升,但是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景气仍然维持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供给逐渐减少,而需求开始增长后,供求缺口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反弹。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性很大,估计政府将把明年GDP增长目标定在7.5%-8%,宏观政策重在保持其连续性,短期内出台大规模逆周期刺激计划可能性正在减弱。但是财政政策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包括实施较大幅度的减税以及保持一定财政赤字水平。
在调结构景下,结构性减税提振内需,“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等将是主要方向。由于受制于出口和投资引擎衰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因素加强,中国今年以来GDP增速逐季度回落,经济很难单纯依靠以往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步入复苏。从“三驾马车”来看,今年1~10月份出口、资产投资、消费均现嬴弱。
中国经济与过去30年相比有着较大的转变:一是出口导向型模式显然是难以持续的;第二,中国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升;第三,以投资驱动经济模式也会走到尽头;第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在日益加强。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现实背景。
明年和今后GDP要再回到9%以上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年均近10%的高增长很困难。从201*年开始中国GDP增速从14.2%下降到201*年的7.7%左右,5年来几乎是折半下降。今年的经济增速回落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七上八下”即7%8%的GDP年增长速度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使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也会使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尖锐,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本轮经济复苏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踏上一条内生的、稳定的、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新结构转换期”。这种“新结构”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脆弱性。
201*年中国经济形势将企稳向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但仍有四大危机性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存在的四大危机性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货币超发导致房地产泡沫。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由房地产泡沫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这一问题仍相对突出。
二是地方债。一些省份出现难以还息现象,“还有一些地方甚至借了钱就没打算还”。
三是民间借贷。根据审计署对746家中小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去年其资金来源50%来自民间借贷,其中75%的借贷时间短于半年,利息却是正常贷款的4倍。短借贷期、高额利息,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果将难以想象。四是银行理财产品失范。与民间借贷类似,银行理财产品“问题在于谁都拿不准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大”。在谈及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具体举措时,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势在必行;同时,由依靠扩大公共投资需求转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仍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30%左右,仍有很大潜力。未来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而不是紧缩银根。
中国经济发展应朝着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转变。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为配合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明年货币政策将依然保持中性定位与积极操作的组合,货币供应速度较今年将有所提升,其中M1增速预计将达到14.4%,M2增速达到16.5%,与201*年上半年水平相当。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投资进一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可以推动经济层面的发展,促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促进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继而加大投资。此外,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唯有资本市场信心维持一定高度,才能令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持一定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1*年11月24日最新发布的《201*-201*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8%,较去年回落1.3个百分点,明年GDP增速将重返“9”时代,回升至9.3%。预计明年CPI出现反弹,同比增幅达4.1%。
报告提出,明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重返经济扩张的过渡阶段,GDP增速将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全年实际增速将达到9.3%,弥补今年增速回落的缺口。预计今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反弹1个百分点左右,全年GDP增速将达8%。
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自6月份开始,国家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助其解决成本上升、融资难等问题,出台加强进口政策措施、促进外贸平衡发展,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扩大消费,促进生产。
终于,在稳增长政策效用不断显现下,进入三季度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三驾马车开始共同发力,投资增速从前8月的20.2%,回升至前9月的20.5%、前10月的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8月份的13.2%,回升到9月份的14.2%、10月份的14.5%;出口增速从8月份的2.7%回升到9月份的9.9%、10月份的11.6%;我国进出口总值前10个月为316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3%。
此外,电力的消费增加、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缓步回升均体现出明显的经济触底企稳态势。综合来看,“在全球经济疲软、公共需求收缩、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7.5%以上的增长,是不容易的。
中国经济正在告别高速增长时期,今后两位数增速大概不会显现,而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在7%~8%之间。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新的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预计201*年中国经济会延续今年温和回升态势,但力度比较弱,全年GDP增长预计8%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核心的增长方式由过去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带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而在消费发动机需要长期过程的情况下,短期稳增长的关键仍在投资,预计未来会在农业、水利、城市公交、环保、医疗等领域加大投入。
201*年需求的“三驾马车”前景堪忧,中央政府主导的投资独木难支,出口压力依然较大,加上经济下滑压力向居民端传导从而影响消费。”
投资方面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二是库存的增加,今年比较大的拖累是企业不愿生产、全社会消耗库存,从而拖累GDP下行。现在有观点认为明年的补库存动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明年经济增长。
201*年12月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攀升至8.5%,201*年升至8.9%。尽管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部不利因素,但住房市场和基础设施支出,可能助推增长,内需也将重现增势。
近期以来,国家在基础投资方面的项目审批力度不断加大。继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投资规模超7000亿元的25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密集公布了30个获批项目后。近日,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再次获批。相信稳增长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形势也会逐渐向好。
总体来说,201*年财政政策可以保持相对积极,而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政策的积极,一方面表现在支出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在税收的下降,而重点应放在税收的下降上。
预计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以稳健为主、而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灵活,具体的调整还要视总体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物价走势来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自201*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在缓慢的复苏之中,这个趋势四年多来仍没有明显改变。而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下行的压力也比较大。
201*年,内需为中国经济拉动的作用达到了105.5%。实际上,也就是我国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其中,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达到55%,已经超过了投资的需求;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是50.5%;由于国际市场的形势,特别是消费市场的转移,我们的进出口是负4.5%。
因此,现在许多人担心中国的经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也是衡量国家工业化、现代化重要标准。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高。201*年我国城镇化为51.3%,但201*年的人口普查有26300万城市流通人口,所以除去这个数,我们实际城镇化率不到35%,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韩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90%,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
如果让我们的实际城镇化率达到80%,就意味着在今后38年当中,中国城市化率应当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也就是每年将近有2千万人口要由农村进入城市。而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因此加快城市化就是加快各种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绿色环保型的工业产业以及服务行业都应该在城市,在农村的小城镇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城镇化将是带动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三大机遇之一,把它看作中国未来十年的新增长点。
十月份我国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回暖显现。十一月份公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进一步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回暖趋势继续明朗。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发布报告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PMI已连续三个月走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企稳态势进一步巩固,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已无悬念。
分企业规模看,11月份大型制造业企业PMI为51.4%,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继续成为拉动制造业经济总体回升的动力;中型企业PMI为49.7%,回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1%,下降1.1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这样经济反弹的力度和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另外,汇丰银行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0.5,高于初值50.4与10月终值49.5,重返50荣枯分界线以上,创13个月以来新高。
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产出指数4个月来首次回到50以上;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位于50以上,但终值从10月的51.2回落至50.8;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创一年来新高,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步入扩张区间,超过17%的调查样本显示新出口订单增加与需求转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需求回暖有关;成品库存指数为48.8,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投入价格指数从10月的53.1略微降至53,产出价格指数从10月的50.8回落至49.9;就业指数仍在50以下,但从10月的48.5小幅回升至49.11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创13个月新高,得益于新增订单的回暖与生产活动的扩张。预计随着宽松措施效力的持续释放,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接近8%。
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我国宏观经济回升势头也已确立。12月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
从公布的分行业数据来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为61.3%,表明建筑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位于60%以上的高位。
在新订单指数方面,则表现为上升的态势。新订单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所加快。行业数据显示的情况则是,建筑业市场需求增速加快;服务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邮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
谢逸枫,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0119 朝闻天下 201*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年能够保持物价稳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0119 朝闻天下 201*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年能够保持物价稳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0119 朝闻天下 201*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年能够保持物价稳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4418.html
- 下一篇:物价部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