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29 03:40:0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龙王庙小学

201*年2月开始,我校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课题研究方案如下:一、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真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校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学生作文是一项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于一体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为生活而写,作文便成了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培养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觉得确实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进行小学生活

化作文的训练,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而我校教研组的语文教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依据

新课标要求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既要进行用字、谴词、造句、谋篇的综合训练,又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的能力。

三、研究组织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领导小组

组长:王红梅,负责课题的主持规划。

副组长张娟,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负责课题组的组织、落实、检查、指导)。

成员:全校语文老师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通过观察、提问、检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写日记、勤练笔等做好监督引导工作。

(2)行动研究法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多读、多写、多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加大作文教学的力度,勤抓落实,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3)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分三阶段:1、准备启动阶段:(201*年2月)

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

2、初步研究阶段(201*年3月)

工作目标: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主要工作:以听评课为研讨形式,组织作文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评议思”的方式,来初步完成。

3、深化研究阶段:(201*年4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以理论为鉴,教师探索在实践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交流,初定模式。4、结题总结阶段(201*年5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报告,全面实施。

六、对实验老师的要求:总体要求是:

①实验老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实践、反思;②实验成员之间经常性地交流和探讨;

③课题专题课观摩: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开一节作文观摩课,拟挑选年轻有为较适应课改精神的老师上较大范围的作文公开课;

④不断地积极探索、踊跃撰写有关农村小学作文的论文,课题组领导积极向教科局推荐发表、入选汇编。

大家必须明确的是:

①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②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

③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实验老师要经常和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④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七、研究的预期效果教师取得的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推荐教学论文登报。2.结题报告撰写3000-5000字左右3.资料汇编。学生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大幅度、大面积提高。

2.争取一部分同学能有习作在正规报纸、刊物上发表。八、成果呈现形式

1、按高标准要求作成果展示;

2、向教育报刊积极推荐发表我课题组老师有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专题论文;

3、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习作,并对优秀作文发奖鼓励。

扩展阅读:《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1*-201*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1*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年5月~201*年6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2、中期实施阶段(201*年6月~201*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年2月~201*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负责人:

程劲松:男,39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篇。

彭春林:男,42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1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篇论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47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