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充分地了解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点。基本掌握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过程和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相关的评价标准的确定、现状调查的方向以及相关的概念等。首先是评价的概念和法律意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评价的概念是指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按区域分:如城市/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分:单要素评价、多要素评价、综合评价,按参数分:如卫生/生态/地质学评价,按时间分:回顾评价、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环境影响要素类别划分(共10项):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核及放射性、电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人体健康。
行业类别划分(共18个):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及医药,机械、电子,建筑材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火电,农、林、牧、渔业,水利、水电,采掘,机场及相关工程,交通运输,海洋及海岸工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社会服务,区域开发,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电磁辐射。环境标准的分类
按级别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或部门标准
按内容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按性质分: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确定评价项目和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正式阶段: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报告书的编制阶段:汇总、分析资料、数据,得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
②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等)。③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评大纲一般包括九项内容
评价大纲的内容包括:
①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②建设项目概况。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⑤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阐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
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预测方法、内容、范围、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对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
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⑧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⑨经费概算。
同时在本次实训中也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充分信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扩展阅读: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环境: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2.环境《环境保护法》,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4.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5.环境质量:是指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度的量化表达。
6.环境容量:对一个地区,一定的环境要素,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强布局结构条件下,为达环境目标值,所允许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7.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8.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9.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
按时间顺序:⑴环境质量评价、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⑶环境影响后评估。按评价对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环评。按评价目的要求:单要素、多要素环评。按环境要素:大气、水、声、生态和固体废物。
10.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1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要求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⑴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⑵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⑶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⑴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⑵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
1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化环境管理;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⑷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14.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⑵符合流域、区域功能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⑶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⑷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的法规和政策;⑸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⑹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⑺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⑻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15.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⑴判断功能;⑵预测功能;⑶选择功能;⑷导向功能。16.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17.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⑴这项制度是通过环评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⑵将这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法律化、程序化。18.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体系:⑴宪法关于环保的规定。⑵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⑶环境保护单行法。⑷环保行政法规。⑸环保部门规章。⑹环保地方性法规和规章。⑺环境标准。⑻环境保护国际条约。
19.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⑴法律强制性。⑵除建设项目外,规划也应进行环评。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⑸环评资格审查制度。⑹专家评审。20.分类管理:
一、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2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建设项目;
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二、未列入本名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21.环境敏感区:
⑴需特殊保护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⑵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惜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⑶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22.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审查制度: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证书有效期5年,目前有18个行业类别。23.必须做环评的项目: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
24.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25.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⑴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⑵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⑶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⑷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⑸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⑹具有投资导向作用。26.标准体系
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3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Ⅱ、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⑴.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⑵.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有的将其列为国家标准)
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27.标准之间的关系
⑴、环境质量标准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和)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和控制规定)。
解析:四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
①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
4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③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④环境方法标准是制订、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⑵、执行:地方标准优先国家标准执行。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跨行业综合排放标准。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
29.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评质量,201*.2。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评行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有效期为3年。
30.评价机构的管理与考核:
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组织对评价单位的评价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分定期考核和日常检查,定期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日常检查不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可以委托省级环境保护局对行政区域内各级评价单位进行日常检查。接受委托的省级环保局应当将检查结果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⑵评价单位每年必须按规定填写"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工作业绩记录表",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抄报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局,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抄送本行业主管部门。评价单位在机构或人员发生调整或变化时,必须及时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告。
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考核结果,对甲级评价证书可以分别予以确认、降级或吊销;对乙级评价证书可以分别予以确认或吊销。31.资格审查: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5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三十三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2.建设项目中的三同时: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3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⑴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⑵早期介入的原则;⑶整体性原则;⑷公众参与原则;⑸一致性原则;⑹可操作性原则。
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范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为综合性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综合性指导性规划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专项规划,指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35.综合性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综合性指导性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专项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3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法):
⑴建设项目概况;
⑵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⑸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⑹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⑻设计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3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⑴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⑵评价单位公章;⑶项目负责人;⑷评价人员情况;⑸建设项目基本情况;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⑺环境质量;⑻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⑼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⑽环境影
6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响分析;⑾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⑿结论建议;⒀附件及附图。附件主要是立项批准文件及其它与环评有关文件,附图重要是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平面布置图。如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
38.报批时限:⑴一般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报告书;⑵铁道,交通等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⑶不进行可研的项目在开工前审批;⑷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
39.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0.审批时限:⑴审批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30日内,环境影响登记表15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30日。
41.分级审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⑴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⑵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⑶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2.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的规定:
环评法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
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7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43.风险评价定义:指对人类的各种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44.环保体系规定的制度: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⑵“三同时”制度;⑶排污收费制度。45.大纲作用:⑴EIS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⑵指导环评报告书的编写的技术文件,⑶判断环评报告书编写质量的依据。
46.环评报告书技术内容:⑴工程分析;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⑷清洁生产;⑸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⑹风险评价;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⑻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⑼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⑽公众参与。47.公众参与:环评法
第五条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一条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公众参与的时间:公众参与应当在报告书保送审查前进行,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并应附对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何种文件需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规定范围内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活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范围内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活动;
8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在环境敏感区建设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活动;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的活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3号令)
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9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⑴环评报告书及环保措施竣工验收回顾;⑵工程分析的后评价;⑶环境现状、区域污染源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后评价;⑷环境影响报告书选择的环境要素后评价;⑸环境影响预测的后评价;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的后评价;⑺公众意见调查;⑻环境管理与监测后评价;⑼后评价结论。
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矩阵法、网络法、GIS叠加图法。
3.区域污染源分析的主要因子应考虑: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当地环境介质最为敏感的污染因子。4.污染源估算方法为:类比法、典型行业排污系数法等。
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它们都是环境主管部门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可行性决策的技术支持文件,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环保工作的技术依据之一。
6.规划环评的基本任务:⑴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环境目标;(2)识别、评价相应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3)筛选、识别或寻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可行的规划方案;(4)规避不利的环境影响或使环境影响最小化;(5)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7.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任务:(1)识别、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选址(选线)、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3)对生产工艺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4)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充分有效;(5)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是否最小化;(6)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8.环评遵循的基本技术工作原则:(1)与拟议的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2)与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3)遵循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各类规划;(4)正确的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5)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6)促进清洁生产;(7)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影响最小化;(8)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⑴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评价因子,明确重点评价项目(专题),确定各单项评价范围和工作等级,编制大纲。⑵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开展清洁生产分析,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分析环保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⑶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EIS的编制。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0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0.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⑴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⑵项目所在地环境状况,⑶国家、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
11.工作等级确定的原则:同一性,最高性,决定性原则。
1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判别规划实施或项目建设和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作用行为,影响作用对象,影响作用因素,影响作用效应的基础上,选择出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和受影响环境要素。
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矩阵法、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利用GIS系统分析法。
14.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原则:⑴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各单项工作等级,确定各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界外区如有重要的污染源,应适当放大。⑵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15.现状调查的方法:
⑴搜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完全,需补充。
⑵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时间,受季节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⑶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
16.现状调查的内容:⑴地理位置;⑵地形、地貌、土壤、水系分布,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⑶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⑷水、气、声、渣环境质量现状;⑸环境功能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⑹社会经济状况;⑺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⑻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资料。
17.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18.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19.环境影响的预测阶段: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两个时段:冬、夏或丰、枯。
20.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指数法、模型预测法。
21.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论证:建设项目的污染控制以预防为主,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控制与区域污染控制相结合,按技术先进、效果可靠、目标可达、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改扩建、技改项目,须针对与该项目有关的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1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以新带老”环境保护措施。
2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过程:⑴分类确定工作目标⑵确定评价范围⑶基础数据调查⑷建立预测模型开展评价⑸评价环境影响⑹制定减缓影响的措施,提出替代方案⑺对环境影响的管理、跟踪监测行动计划。⑻评价结论⑼EIS。
23.十五期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包括:SO2、烟尘、工业粉尘、COD、氨氮、工业固体废物。太湖、巢湖、滇池、渤海还需控制总磷排放量。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
12201*.01.16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1.污染源:指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
2.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3.污染源分类:
按运动特性
4.污染物分类:按理化、生物特性:
物理:声、光、电、热、放;化学:无机、有机、石油类或重金属;生物:病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综合污染物:烟尘、废渣,致病有机体。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3201*.01.16
生物污染源自然污染源非生物污染源按主要来源
生产性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点源按几何形状线源面源固定源移动源地表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污染源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按环境要素:水:感官:乙醛,油类;
毒理:HgPDDT六六六;卫生:酸、碱,硫化物,锌;综合:CODPHSS。
气:感官:氰化物,CCl4、CS2、C6H6;
毒理:NOX、SOX、HF、Cl。综合:烟尘、粉尘、水雾、酸雾。土壤:
污染物的转化:
5.污染源调查的原则:⑴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⑵根据各专项环评导责确定工作等级及污染源调查范围;⑶选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
6.污染源调查内容: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调查。
7.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企业和项目概况;⑵工艺调查;⑶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⑷生产布局调查;⑸管理调查;⑹污染物治理调查;⑺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⑻污染危害调查;⑼发展规划调查。
8.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城市居民人口调查;⑵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⑶民用燃料调查;⑷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9.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⑵化肥使用情况调查;⑶农业废弃物调查;⑷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10.污染源调查的三个阶段:准备,调查,总结。
⑴准备阶段: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资料收集,分析,工具准备,搞好调查试点。
⑵调查阶段:生产管理,污染物治理,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危害,生产发展调查。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4201*.01.16
大气污染物
蒸发、挥发
扬尘降水
灌溉径流
降水
土壤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⑶总结阶段:数据处理,建议档案,评价,文字报告,污染源分布图。
11.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为详查和普查。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成为普查。
12.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方法: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13.工程分析的作用:⑴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⑵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⑶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⑷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14.工程分析的技术原则:⑴体现政策性;⑵具有针对性;⑶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⑷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15.工程分析的重点与阶段划分: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16.工程分析的方法:⑴类比分析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包括一般特征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相似性⑵物料衡算法,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用总量法或定额法。⑶查阅资料参考分析法。
17.工程分析主要工作内容:⑴工程基本数据;⑵污染因素分析;⑶污染物排放量统计;⑷非正常工况分析;⑸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⑹交通运输;⑺土地的开发利用;⑻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⑼总土布置方案分析;⑽补充措施与建议。
18.新建项目两本帐:工程工艺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帐之差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19.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三本帐:技改扩建前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包括以新代老削减量),其相互关系为:技改前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以新代老企业污染物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项目完成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
20.风险排污的源强估计:事故排放和非正常工况排放。非正常工况排污: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的超额排污。
21.工程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要求:⑴满足达标排放的标准;⑵符合相关环保要求;⑶技术上可行。
22.总图布置方案分析:(1)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2)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3)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23.环保措施方案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改进意见;(2)分析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5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24.补充措施建议:(1)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2)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3)节约用地的建议;(4)可燃气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5)用水平衡及节水措施建议;(6)废渣综合利用建议;(7)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改进建议;(8)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9)替代方案;(10)其他建议。
25.工程分析的要点:⑴建设项目在拟建厂址的合理生产规模与产品结构;⑵最佳总图布置方案;⑶筛选确定的主要污染源与污染因子;⑷主要污染因子的削减与治理措施;⑸可能产生的事故特征与防范措施;⑹必须确保的环保措施项目和投资;⑺其它。26.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27.工程分析中污染因素分析内容: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6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四章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定义(联合国):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⑴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⑵对产品,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⑶对服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2.清洁生产(法201*.1.1施行):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
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第十九条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⑴、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⑵、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⑷、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4.清洁生产的内容:⑴清洁工艺;⑵清洁的原料;⑶符合清洁生产的高效设备;⑷能耗、物
耗低、三废排放量少;⑸清洁产品及储运、包装。5.清洁生产最主要的是源削减。
6.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好处:⑴减轻末端治理负担;⑵提高环境可靠性;⑶提高项目市场竞
争力;⑷降低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7.清洁生产和环评的结合界面:⑴清洁生产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环评中的工程分析,⑵评中
的环保措施可按清洁生产的要求进一步延伸。8.清洁生产的目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9.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⑴废弃物在哪里产生污染源清单;⑵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
原因分析;⑶如何消除和消减方案产生和实施。
10.污染物产生原因分析和方案产生的八个方面:⑴原料和能源;⑵工艺;⑶设备;⑷过程控
制;⑸管理;⑹员工;⑺产品;⑻废弃物。
11.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⑴选取技术要求中的指标;⑵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⑶
体现污染预防思想;⑷容易量化;⑸数据易得。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7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2.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⑴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规模、工艺、技术、装备;
⑵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单位产品取水量、能耗、物耗,原辅材料的选取(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可回收利用性);
⑶产品指标,质量、包装、销售、使用、寿命优化、报废;⑷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产生量;废气: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固体废物:单位产品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⑸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⑹环境管理要求,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审计,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环境管理。
13.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14.清洁生产评价方法:指标评价法。
15.清洁生产评价程序:⑴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⑵预测环评项目的指标值;⑶将
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二级值对比;⑷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⑸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建议。
16.清洁生产评价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17.清洁生产评价内容:⑴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应评价是否采用资源能源利用率高、原辅材
料转化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⑵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应评价是否采用了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是否采用了清洁能源或燃料。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可以由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单位产品的能耗和单位产品的物耗来表达;⑶产品和包装指标:应当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评价是否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⑷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废气、固废产生指标;⑸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生产企业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废物,而且应该是高等级的利用,逐步降级使用,然后再考虑末端治理;⑹环境管理要求。18.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⑴当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指标达到一级标准,说明该项目在六类指标等方面做得非常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清洁生产角度讲,该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可以接受;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8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⑵当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指标达到二级标准,说明该项目在六类指标等方面做得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从清洁生产角度讲,该项目是一个好的项目,可以接受;
⑶当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指标达到三级标准,说明该项目在六类指标等方面做得一般,作为新建项目,需要在设计等方面做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使之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⑷当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指标未达到三级标准,从清洁生产角度讲,该项目不可以接受;19.实际工作一般仅使用二级指标评价:⑴部达到二级,说明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达到国
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是可行的;⑵部或部分未达到二级,说明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做得不够,需要改进这种情况,必须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建议。20.EIS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原则:⑴从清洁生产角度对整个环评过程有关的内容加以补充和
完善;⑵大型项目:单列“清洁生产”一章,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中增列一节;⑶指标的选取要有充足的依据;⑷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方面的结论及方案建议。21.EIS中清洁生产评价的编写要求:⑴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选取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
和二级指标数值;⑵预测环评项目清洁生产指标数值;⑶进行清洁生产指标评价;⑷给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⑸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22.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汇编和
评价。
23.推行清洁生产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已建成且效益欠佳、污染严重企业的清洁生产。对于这类企业,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计,重点是培养企业清洁生产意识,帮助企业发现和实施无/低费方案。在发现和实施无/低费方案的过程中,削减污染物,产生经济效益,为这类企业在加强管理、积累资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个层次,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企业的清洁生产。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一部分为结构性污染,对于此类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在严格环境标准的同时,结合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采用中/高费清洁生产审计方案,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具体实施过程中,从污染物源削减角度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的提升工作。第三个层次,区域的清洁生产。重点是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根据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需要,把园区结构性污染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治理粗放型发展模式产生的大量污染和帮助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把控制小规模企业产生的大量污染和推动企业资产重组结合起来。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19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即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来源分为自然和认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线、面、体源。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瞬时、间歇源。按排放形式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按几何高度:高架源、地面源。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以下的排气筒的排放。连续点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瞬时源源恰:以排放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其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根据存在形态,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种类,分粉尘类,有害气体类,湿雾类,放射性污染,酸雨。按烟雾分伦敦、光化学烟雾。
颗粒物按粒径分:TSP≤100微米。PM10≤10微米。降尘>10微米。粉尘>0.5微米。4.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先行业,后地方,国家顺序执行。5.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因子:SO2,TSP,PM10。
6.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如TSP,NOX,SO2。
7.二次污染物:指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如光化学烟雾,酸性沉积物,O3。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0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的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几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12.大气环评特点:⑴进行污染气象分析和监测,以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减轻大气污染;⑵为了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
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第一为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编制评价方案;第二为正式工作阶段,调查、预测和评价;第三为报告书编制阶段,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大气部分的编写。14.大气环评等级划分依据:等标排放量,地形条件,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5.等标排放量的计算:Pi=(Qi/C0i)×10。
Pi-------等标排放量,m/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Coi一般选用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和“修改单”)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即按GB3095中二级标准和“修改单”中各污染物一小时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限值计算),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
Pi(m/h)地形复杂地形平原33
39Pi≥2.5×10一二92.5×10>Pi≥2.5×10二三98Pi<2.5×10三三816.复杂地形:丘陵,山区,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城区。
17.级别调整: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Pi<2.5×10,其评价内容可按下述有关规定进一步从简。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1201*.01.16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此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以下简称界外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
⑴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⑵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⑶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空气质量预测范围,可根据烟囱高度对计算范围作适当调整(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一般为有效源高的10~15倍)。
19.大气污染源调查因子的筛选方法: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最后国家总量控制的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不宜多于5个。
20.计算源强的方法:物料衡算,实测,资料复用,类比调查。
21.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22.大气污染源一级评价项目调查的内容:
⑴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⑵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⑶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计算出最终排放量
⑷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达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⑸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⑹点源调查统计内容包括: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2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包括: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rn),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
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
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2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代表性,实用性。
24.大气监测布点方法: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主导风结合均匀性的。较特殊的项目还有网格,同心圆多方位,善形,配对,功能区布点法。一般在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点。
25.大气现状监测因子筛选原则:等标排放量大小,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质量差。26.大气监测制度:⑴按评价等级确定的监测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监测;⑵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和质量保证;⑶取样时间必须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统计数据有效性规定;⑷进行同步气象观测。
27.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3201*.01.16
22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级别监测点位数监测季节天数每天小时数小时一级10二期(冬,夏)7602,07,10,14,16,19.二级6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两期5402,07,14,19.三级13必要时一期5402,07,14,19.28.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气象共同决定的。29.大气环境调查:污染源,污染气象,环境质量。
30.大气环评现状评价方法:单项质量指数法。Ii=Ci/C0i,Ii1污染。31.大气自净能力:是指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和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32.大气边界层:由于受下垫面影响而湍流化的低层大气。通常为距地面1-2km以下高度的大气层。33.有关风的知识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矢量。
风速: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m/s,取小数点后一位。风向:风的来向,用16个方位表示。
风频:某一风向的次数站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表示下风向受污染的几率。主导风向:风频最大的风向。
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连接而成的图。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风速。
局地风场:是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所谓地方性风,主要由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等。34.风速随高度变化(风廓线):
U2=U1(Z2/Z1)
一般给出的风速为距地面10米处则:U=U10(Z/10)
p为风速高度指数,与大气稳定度和地形条件有关,一般用双经纬仪测风的方
法测量,用双对数法求取。
35.大气湍流: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流场的各个特征量是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变量,它的统计平均值是有规律的。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两种因素:机械湍流;热力湍流。其强弱是两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4201*.01.16
PP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强递减的情况下热力因子主要;中性层结情况下动力因子主要。36.湍流扩散:是空气污染局地扩散的主要过程,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时间各种湍流尺度的作用,将扩散分为连续点源扩散、相对扩散。描述湍流的理论:统计理论(正态分布),梯度输送理论,相似理论。
37.烟云边缘:指浓度降为中心浓度1/10处,在y.z方向上烟云边缘宽度为4.3σy4.3σz。38.大气扩散能力的动力因子:风和湍流。热力学因子: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39.大气扩散参数:定性分析可知,污染物的扩散和大气扩散参数与下风距离、大气稳定度和取样时间有关。确定和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示踪剂法、平衡球法、放烟照相法、固定点脉动风俗仪或风温仪、其他遥感方法、环境风洞模拟试验。失踪剂法和平移球法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的测量。平面照相法可作为前两种方法的补充,用以测量垂直扩散参数。40.扩散参数:用浓度分布的标准差或方差。方差:表示数据离散程度。σ↑越散,扩散能力越强。表征:大气湍流的强弱,是大气扩散能力的标志。
41.大气稳定度:是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午后最不稳,黎明前最稳定。
42.确定大气稳定度的方法P-T法:太阳高度角,云量(总,低云量)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有太阳辐射等级数和地面风速查。稳定度分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稳定(F)。
43.逆温:指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研究逆温,应研究逆温的强度,底顶高度,厚度,频率,生消规律,种类。
44.大气混合层:如果下层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着一个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稳定层底的高度。混合层厚度: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范围,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的关系。早晨较低,午后最大。
45.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方法:干绝热法、罗氏法、查西哥马Z法、国标法。
46.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风向取17个方位,风速5类,<1.5m/s,1.53m/s,3.15m/s,5.17m/s,>7m/s。稳定度分ABC,D,EF。47.不利气象条件:熏烟,静小风,大风,海陆风,山谷风,背风涡流,热岛效应。48.薰烟:晴朗夜间,由于下垫面的辐射冷却形成以贴地逆温层,日出后,地面受太阳照射增温,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消失,转变中性或不稳定层结,原滞留在逆温层内的污染物向下蔓延,地面形成高浓度,也就是常说的薰烟污染。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5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49.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条件。
50.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内容:⑴气候区域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⑵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风场特征,风玫瑰,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联合频率;⑶大气扩散参数;⑷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场特征。重点是逆温、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51.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简称露点。
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正确地推断各种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及随时间的变化,常采用模式预测法。
53.大气扩散模式:以大气扩散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将各种污染源气象条件和下垫面条件模式化,从而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的数学模式。
5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⑴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⑵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⑶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⑷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⑸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5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⑴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⑵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⑶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评价区域污染物浓度的贡献;⑷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
56.高斯模式基本假设:污染物的浓度在y.z方向的分布是正态的;有风;同一稳定度;连续性排放;污染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适合于平稳均匀流场。
57.有效源高在静小风时-烟团模式:近距污染,各向同性,同心圆分布。
58.封闭性扩散:上部逆温层存在的扩散,上稳下不稳,分为三个区既正态,过滤,均匀。59.熏烟型扩散:清晨,伴随着辐射,逆温自下而上消退,当逆温消退到烟流顶部时的污染。60.颗粒物扩散模式:主要有源损耗模式,部分反射模式,倾斜烟云模式。61.倾斜烟羽模式:当粒径大于15m时,其地面浓度按倾斜烟羽模式计算。62.山区大气扩散模式:峡谷,箱,艾根扩散模式。
63.面源扩散模式:后退点源模式;窄烟云模式;箱模式。面源面积S≤1km时,面源扩散模式可按点源扩散模式计算。
64.大气日平均浓度计算方法包括: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6201*.01.16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65.长期平均浓度计算通常采用联合频率法。
66.卫生防护距离: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标准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67.大气环境容量:指在给定的区域内,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68.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69.修正的A-P值法: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法: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新建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
70.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a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b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c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d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e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1.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⑴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⑵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⑶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⑷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⑸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72.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方法:平权削减法,反演法,逐级削减法。判据:源强,边长,标准,行业类别,五年平均风速。
73.评价大气的环境影响:⑴确定环境目标值;⑵确定评价指数和污染分担率;⑶厂址和总图布置评价;⑷污染源评价;⑸分析超标时的气象条件;⑹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影响;⑺确定分担率;⑻环保对策。74.环境保护对策建议:(1)改变原燃料结构;(2)改进生产工艺;
(3)对重点污染源加强环保治理(应提出具体治理方案);(4)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5)重点污染源的合理烟囱高度选择;(6)无组织排放的控制途径;(7)区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8)当地土地的合理利用或调整;
(9)厂区及评价区的绿化,必要时刻提出防护林带的设置方案;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7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0)环境监测大纲的建议,包括监测项目、监测布点方案、监测制度的确定、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要点等;
(11)关于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议。
75.大气环评小结:大气环境现状概要,工程分析与大气环境有关的部分,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和建议。76.如何写结论:
⑴、满足大气环境保护的要求:
①建设项目在实施的不同阶段,除很小范围外,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均能满足预定要求。
②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某个阶段,非主要的个别大气污染物参数在很大范围内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可以满足要求。⑵、不能满足
①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已经超标。
②污染削减量大以至于削减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⑶、不宜作出明确的结论,如建设项目恶化了大气环境的某些方面,又改善了其它某些方面,说明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正、负影响及其范围、程度和评价者的意见。77.He(m)=ΔH+HHe:有效源高;
H:排气筒所在地平面与排气筒出口处的距离;ΔH:排气筒出口处至烟云变平轴线的几何高度。造成烟云抬高的原因:动力抬升,热力抬升。烟云抬升过程:喷出,浮升,瓦解,变平四个阶段。
影响烟云抬高的因子:⑴烟气本身的性质:烟气的出口速度越大,烟温越高,抬升越高。
⑵周围大气的性质: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抬升越低。⑶下垫面及粗糙度的影响。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8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各种河流、湖泊、水库及有关海湾。2.地表水环境质量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来决定。
3.水污染源:凡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的统称,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水污染源的分类: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也称非点源);按污染性质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4.水环境保护目标:⑴、保护环境的目标(一般由环境质量标准衡量和控制);⑵、控制污染的目标(由污染排放标准衡量和总量指标控制)。
5.水域环境功能可划分为五类: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动物栖息地等;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回游通道等;Ⅳ类:一般工业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区;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7.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水污染源排放控制标准
GB8978一级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GB3838水域Ⅲ类Ⅳ、Ⅴ类GB3097海域二类三类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系统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按最终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执行相应标准。GB3838
中的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总量控制。
8.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⑴、确环境目标;⑵、界定污染源强;⑶、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⑷、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⑸、得出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9.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⑴、明确工程项目性质;⑵、划分评价等级;⑶、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⑸、项目建设的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⑹、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10.环评工作的主线:环境源强影响措施。
11.环评成果必须正面回答的六个方面问题:⑴、产业政策;⑵、符合规划;⑶、清洁生产;⑷、总量控制;⑸、达标排放;⑹、保护环境。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29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判据确定的原则:⑴、能反映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特征;⑵、能体现项目水污染源的排放特征;⑶、容易获取,形式简单。1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
⑴、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分5个档次,①≥201*0m/d;②10000∽201*0m/d;③5000∽10000m/d;④1000
∽5000m/d;;⑤200∽1000m/d。
⑵、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或者只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7。⑶、地表水域规模
河流:环评要求以枯水期平均流量划分。导则以多年平均流量,如无,以平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划分依据。大河≥150m/s。中河15∽150m/s。小河≤15m/s。
湖库:平均水深和水域面积来划分。
当平均水深≥10m时,大≥25km。中2.5∽25km。小<2.5km。当平均水深<10m时,大≥50km。中5∽50km。小<5km。⑷、水环境质量要求。
14.地表水评价等级划分原则:⑴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评价等级越高;⑵地表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求越严,评价等级越高。15.地表水评价各等级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工作等级一级水域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一般情况可只调查平、枯水期。一般情况,可河流、河口平、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湖泊、水库至少应调查平、枯水期。水样采集单点样枯水期。垂线混合样调查。断面混合样只在枯水期二级三级2
2222233333333当调查范围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0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的水质、水文情况。
⑵、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工作内容预测时期工作等级原则上应预测丰、平、主要采用数学模式或一级枯水期原则上应预测平、枯二级水期面的水质影响预测可采用数学模式法或三级可只预测枯水期类比分析法影响预测超标水域界定和控制断面的水质主要采用数学模式法度,重点超标水域界定和控制断物理模型法空分布进行定量预测。定量预测水质影响的范围和程对整个评价范围的水质影响时、预测方法成果要求16.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对象: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17.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18.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⑴、应包括项目排污可能达标的范围并考虑评价级别要求;⑵、排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有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至敏感区上游。
19.河流水文条件调查的内容:⑴、丰、平、枯的划分;⑵、平直与弯曲;⑶、横断面、纵断面、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⑷、丰水期有无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断流;⑸、北方河流的结冰、封冻、解冻现象。
20.湖库水文条件调查的内容:面积,形状,应附平面图;丰、平、枯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贮量;水深;水温分层及水流状况。
21.水文特征的调查参数和方法:参数:河宽B、水深H、流速u、流量Q、坡度J和弯曲系数。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方法:现场实测法,水文站资料收集利用法,判图法。水文测点的位置应等于或小于水质调查的取样断面。
22.点源调查的原则和方法:⑴、以现有资料为主;⑵、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23.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⑴、点源的排放;⑵、排放数据;⑶、用排水状况;⑷、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24.面源(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和方法:以收集资料为主。25.面源(非点源)调查的内容:工业类,其他类。
26.水质调查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资料,在资料不足时需进行必要水质采样监测。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1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27.水质参数(因子)分类:⑴、常规水质因子;⑵、特殊水质因子,根据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⑶、其他方面的因子,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28.水质监测布点原则:
⑴、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一般布置三类断面:对照,控制,消减断面,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⑵、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根据河宽):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中河:河宽小于50m,各距岸边1/3处,设2条。
河宽大雨50m,主流线上和各距岸边0.5m处,设3条。
⑶、取样垂线取样点的布设(水深):
水深大于5m,水面下0.5m、距河底0.5m,设2点。水深15m,水面下0.5m设1点。
水深不足1m,距水面不小于0.3m,距河底不小于0.3m。对于三级项目,不论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
⑷、水质取样方式:⑴一级评价,单点样分析⑵二级评价,垂线混合样⑶三级评价,断面混合样。
29.水现状评价工作原则:文字分析描述,辅以数学模式计算方法表达。30.水现状评价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
31.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a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b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c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32.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
33.水质监测数据处理:⑴、极值法:某水质因子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
⑵、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较小;⑶、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监测有一定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34.水预测的基本原理:水体的自净特性。
35.水体自净的概念及机理: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称为水体的自净特征。三类机制: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2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物自净,它们在水体中同时发生,又相互影响。
⑴、物理自净:①混合稀释:污染物的扩散作用,扩散能力的大小用“扩散系数”描述,稀释扩散只能造成浓度的降低,总量不会改变,由紊动扩散作用、移流作用、离散作用所致。②、自然沉淀:污染物自身重力作用,沉淀能力的大小用“沉降系数”描述,沉淀作用只能造成污染物的转移,由水中转移到底泥中。
⑵、化学自净:①氧化还原作用:水中的氧将某些金属离子氧化成金属氧化物。②吸附沉淀作用:天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胶体,如硅、铝、铁等的氢氧化物、黏土胶粒和腐殖质等,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⑶、生物自净:天然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好氧菌、厌氧菌、硝化菌等等,以含碳或含氮的有机物当作食饵,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或把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如甲烷等)。
3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⑴数学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类比调查法⑶专业判断法。37.预测条件的确定:
⑴、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因子ISE=CE*QE/(CS-CP)*QP,ISE为负值或越大,说明工程废水排放的该种污染物对纳污水体的污染影响就越大。
⑵、预测阶段的划分:所有工程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的对地面水的影响,并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预测。预测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型建设项目,地面水水质要求较高,在Ⅲ类以上;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建设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核电站、矿山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⑶、预测范围和确定预测点位: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现状调查范围。⑷、确定预测时段:自净能力最大、一般、最小。38.地面水环境和污染源的简化
河流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⑴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⑵河流断面的宽深比≥20时,可简化为矩形河流;⑶大中河流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
污染源简化分为排放形式:点、面源;排放规律: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39.河流水质的混合过程:上游河段排污口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
40.均匀完全混合断面定义:某污染物在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认为该污染物在断面上均匀分布。
41.零维水质模型应用条件:⑴河流充分混合段;⑵持久性污染物;⑶河流为恒定流动;⑷废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3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水连续稳定排放。
42.点源一维水质模型应用条件:⑴评价河段受纳水体的水质与水量较稳定;⑵工程外排废水的水质与水量较稳定;⑶易降解污染物在小河流评价河段或大,中河流均匀混合断面以下河段的水质预测;⑷S-P模式仅限于BOD,DO水质影响预测。
43.S-P模型的定义:反映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44.混合区:是指工程排污口至下游均匀混合断面之间的水域。它的影响预测主要是污染带分布的问题,常用混合过程段长度和超标水域范围两项指标反映。45.大中河流水质预测的重点是超标水域的界定问题。
46.超标水域:在排放口下游指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这个区域称为超标水域。位置、大小、形状。47.模型参数的率定:K1、K2及温度校正,My。
48.建设项目的面源主要有水土流失面源、堆积物面源和降尘面源。49.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基本资料:水域功能。
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自净利用指数法(何时用),标准指数法(现状超标时)。小结:地面水环境现状概要,工程分析与地面水环境有关的部分,预测和评价,水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和建议。如何写结论:
⑴、满足地面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①建设项目在实施的不同阶段,除排污口附近很小范围外,水域的功能均能达到预定要
求。
②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某个阶段,个别水质参数在很大范围内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可以满足要求。⑵、不能满足
①地面水现状水质已经超标。
②污染削减量大以至于削减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⑶、不宜作出明确的结论,如建设项目恶化了水环境的某些方面,又改善了其它某些方面,说明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正、负影响及其范围、程度和评价者的意见。
50.确定建设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应进行的工作:⑴确定总量控制因子;⑵计算建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4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设项目不同排污方案的允许排污量;⑶分配建设项目总量控制目标。51.水污染控制管理措施:削减污染负荷,进行污水处理,选择替代方案。
52.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53.水环境容量估算方法:⑴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估算其环境容量;⑵污染因子应包括重点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⑶明确受纳水体不同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分析其现状和达标程度;⑷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⑸确定合理混合区,估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54.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⑴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氨氮、总氰化物、石油类等因子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⑵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⑶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⑷确定开发区水污染排放总量;⑸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大于其中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5.水环境保护措施:环保措施包括污染消减措施建议和环境管理措施建议。⑴消减措施建议应尽量做到具体、可行,以便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工程设计起指导作用。⑵环境管理措施建议包括环境监测的建议、水土保持措施建议、防止泄漏等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等。
在对项目进行排污控制方案计算比较之后,可以选择以下管理措施实现环境目标:⑴削减污染负荷。改革工艺,减少排污;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⑵进行污水处理;
⑶选择替代方案。耗水量大的产品或生产工艺,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兴建,应有替代方案;靠近特殊保护水域的项目,通过其他措施难以克服其影响时,需替代方案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5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1.噪声:物理学上指不规则、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环保角度就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环境噪声:指包括干扰人群正常活动的连同自然噪声在内的一切声音,有: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3.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4.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⑴是感觉公害;⑵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⑶具有暂时性。5.声音的三要素:声源、介质、接受器。6.声源:辐射声能的振动体称为声源。
声源的分类:⑴按产生机理分:机械声源、空气动力性声源、电磁噪声源;⑵按时间变化分: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瞬时、周期、脉冲和无规则);⑶按来源分: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⑷按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点、线、面声源。
7.噪声的影响:听力损伤、睡眠干扰、对交谈工作思考的干扰、引起的心理影响(引起人烦恼激动失智)。
8.噪声的限制标准:噪声允许范围,基础标准。
适用条件体力劳动(听力保护)脑力劳动(语言清晰度)睡眠9.城市5类区环境噪声标准:
类别01234昼间(LAeq[dB(A)])5055606570夜间(LAeq[dB(A)])4045505555最高值(db(A))906050理想值(db(A))704030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区域按严于0类标准5dB(A)执行。
1类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1类标准。2类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6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3类适用于工业区。
4类适用于城市中交通干线两侧的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
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10.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夜间频发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的10dB(A);夜间偶发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的15dB(A)。(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3)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均为70LAeq[dB(A)],铁路边界指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处。
11.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采用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LWECPN。
适用区域一类区域(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二类区域(除一类区以外的生活区)标准值(dB)≤70≤7512.声波:物体振动引起周围媒质的质点位移,媒质密度产生疏密变化,这种变化的传播就是声波。
13.声速:声波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速度。用C表示。取决于媒质的弹性和密度,与声源无关。14.波长:一声波相临的两个压缩层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15.周期:波形经过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频率:f=1/T。单位为赫兹(Hz)。C=λ/T。
16.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20201*0Hz,小于20Hz叫次声,高于201*0Hz的叫超声。17.声压:声波通过媒质时引起媒质压强的变化,变化的压强称为声压。声压分类:
瞬时声压:指瞬时媒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作用后的改变量,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变化,单位Pa。
有效声压:瞬时声压的均方根。
18.听阈: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压,声压值为:2×10Pa。19.痛阈: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
20.声压级:人耳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绝对值非常大,用声压绝对值表示不方便,人对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对数成比例。单位:分贝(dB)。L=20lg(P/P0)21.噪声级的相加:按能量相加。噪声级相加公式:L1+2=10lg[1022.噪声级的平均: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7201*.01.16
L1/10
-5
+10
L2/10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23.环境噪声的评价量:A声级(LA);等效连续A声级(Leq);昼夜等效声级(Ldn);统计噪声级(Ln);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L)。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和声压级大小和频率的高低有关,声压级相同,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响。24.A声级: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噪声值。记作dB(A)。
25.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记作Leq(A)
26.昼夜等效声级(Ldn):考虑到噪声在夜间对人影响更为严重,考虑夜间时间并将夜间噪声增加10dB加权处理后,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得出24hA声级的平均值,单位dB(A)。27.统计噪声级(Ln):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28.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L)特点:考虑了24h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9.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点源,评价范围外200m,线源:两侧个200m,若建设项目周围教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评价范围应放大到敏感区域。机场:跑道两端15km,侧向2km范围。30.噪声的衰减:
点声源遵循球面分布规律。点声源L=10lg(1/4лr);L=20lg(r1/r2)当r2=2r1时L=-6dB线声源:L=10lg(1/2лrl)
L=10lg(r1/r2)当r2=2r1时L=-3dB
3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⑴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⑵提出各种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⑶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2.声环境影响评价总原则:⑴以人为本;⑵排放标准服从环境质量标准;⑶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按环境敏感点评价;⑷规定防治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
3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划分依据:⑴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⑵噪声源种类及数量⑶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⑷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分为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2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8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34.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一级区内的;二级新、改、扩大、中型大、中型三级中型小型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1类、2类区3类标准及以上区域1、2类区较明显增高3-5dB(A)增加很小3dB(A)以内增加较多变化不大项目规模大、中型,属于规划区域有0类及以上的区域及对显著增高5-10dB(A)显著增多噪声级变化人口对小型建设项目,在非环境敏感区,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部分内容。
35.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⑴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⑵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⑶给出项目建成后受影响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⑷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⑸对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给予分析⑹对不同建设方案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⑺提出防治措施,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3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内容:⑴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噪声级⑵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⑶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超标情况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3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38.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设原则:⑴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点上;⑵接近声源处测点密度应该较高;⑶对于线状声源,应布置若干噪声测量断面;⑷无明显噪声源且声级较低的新建项目,可大幅减少或不设检测点;⑸对于改扩建工程,可采用网格法绘制声级图。
39.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⑴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⑵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⑶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及噪声特性、主要声源分析;⑷环境噪声现状;⑸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40.声环境影响预测点布置原则:⑴所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⑵可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绘制等声级图;⑶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
4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⑴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⑵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情况;⑶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⑷分析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⑸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⑹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⑺提出针对该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39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42.噪声防治对策:⑴声源上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⑵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采用合理布局、动静分开的设计原则;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⑶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安装隔声门窗、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
43.工况企业声环境预测点的布置:厂界预测点应能预测到厂界噪声最大值。在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和现状测量点。
44.厂界噪声:现有工程和拟建工程声源噪声对厂界的贡献值。45.工况企业声环境预测内容:厂界噪声和环境敏感点噪声。
46.工业噪声防治对策:可从工程选址,总图布置,设备选型,造作工艺变更,主要声源采用消声、吸声、隔声、隔振和阻挡措施,声屏障、敏感建筑物采取噪声防护等措施降低和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47.公路、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对策:通过线路比选、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距离的调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改变、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车辆的行驶规定,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变更、声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防护或拆迁安置降低减轻公路、道路交通噪声。
48.机场噪声防治对策:可通过机场位置选择、跑道方位和位置的调整、飞行程序的变更、机型选择;昼间、晚上、夜间飞行架次比例的变化,起降程序的优化;噪声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规划或土地使用功能的变更等措施减少和降低飞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9.吸声的机制是:粘滞性、热传到和分子驰豫吸收而把入射声能最终转变为热能。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0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与其环境关系的学科。
2.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种群:某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的集合群体。
4.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体,可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5.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6.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7.生态系统的类型:按形成和性质分为自然,人工,半自然。
8.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性。9.生态系统运行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10.生态环境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11.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1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⑴应包括全球的、国家的、地区的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⑵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⑶采用迁地保护措施;⑷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⑹生物多样性监测;⑺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
13.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⑴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⑵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⑶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多样性;⑷保护自然保护区;⑸管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行为。14.生态环境影响:是指外力作用于生态系统,导致其发生机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15.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累计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1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符合或环境容量。
17.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⑴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⑵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⑶遵循生态科学原理;⑷强调针对性。
18.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⑴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⑵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c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⑶进行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⑷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⑸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⑹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⑺研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⑻得出结论。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1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19.生态环评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⑴工程组成完善:主体、辅助、配套、公用、环保工程。
⑵重点工程明确: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营运方式等。⑶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营运期、营运后期。⑷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纳污环境等。
⑸其他分析:施工方式、营运方式不同,对环境影响不同;风险分析等。
20.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分一、二、三级。
2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技术导责和评价规范的硬性规定、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和工作需求与资料获取可能确定评价范围、动态地确定评价范围。
2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的原则和依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以及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确定。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级:830;二级:28;三级:12km。23.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⑴影响因素的识别作用主体开发建设活动其要点如下:内容全面,全过程识别,识别全部作用方式。
⑵影响对象识别影响受体生态环境其要点如下:区域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系统及其主导因子,主要自然资源。
⑶影响效应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性。
2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要点:⑴明确生态系统类型;⑵分辨生态层次;⑶所选因子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⑷内容全面(敏感保护目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25.生态状况调查内容:
自然环境:(1)自然环境基本特征;(2)生态系统调查;(3)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4)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5)区域生态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社会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情况调查;(2)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3)移民问题的调查;(4)自然资源量的调查。
26.敏感保护目标:⑴自然保护区;⑵重要物种及其生境;⑶重要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⑷重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2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要生态功能区;⑸风景名胜区;⑹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⑺规划的生态保护地及生态示范区;⑻生态脆弱区;⑼自然灾害易发区;⑽重要资源。
27.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
28.生态现状调查要求:(1)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分析与判断;(2)按不同评价等级进行图件编制和生态现状描述;(3)根据目的和重点选取评价因子和方法。
29.生态现状调查方法:⑴收集现有资料;⑵收集各级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⑶现场调查;⑷收集遥感资料;⑸访问专家。
30.植被样方调查:首先需确定样地大小,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一般草本样地在1m以上,灌木样地在10m以上,乔木样地在100m以上;其次需确定样地树木,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地数目。样地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即排列两种。
计算公式: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密度×100%优势度=底面积/样地面积
相对优势度=一个种优势度/所有种优势度×100%频度=包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100%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3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内容:⑴生态系统因子层次上的状况评价,对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的评价;⑵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环境功能的评价;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资源的评价。3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要求:
⑴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评价区内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⑵区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⑶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关关系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⑷区域内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以及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⑸敏感或主要的保护目标;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3201*.01.16
22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⑹生态系统目前所受的压力、威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3.生态现状评价方法: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也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等。
3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含义:科学地推算生态环境演变的特点与结果。
3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分析工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生态环境受体分析;生态影响效应分析。⑴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⑵敏感保护目标影响;⑶主要自然资源影响;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带来新的生态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36.生态预测方法: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数学模拟。
3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的:⑴评价影响的性质、程度、显著性;⑵评价生态影响的程度、重要性;⑶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
3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⑴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⑵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⑶政策与战略评估指标与基准;⑷以环境、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⑸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评估指标;⑹社会文化。
39.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⑴体现法规的严肃性;⑵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⑶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⑷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⑸全过程评价与管理;⑹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⑺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
40.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⑴方案优化:选点选线避让环境敏感目标、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采用环境友好方案、环保建设工程;⑵施工方案合理化:规范化操作、改变传统落后施工组织;⑶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队伍管理,运营期环境监测与导标管理。
41.绿化方案编制的技术要点:
原则:乡土树种、生态绿化、因土种植、因地制宜。目标指标:面积、覆盖率、预计生物量。
实施方法:立地条件、植物类型、绿化结构、实施时间。保障措施:投资估算、投资效益、技术培训。管理措施(质控、制度、机构)。42.生态监测概念: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4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43.生态监测方案的内容:⑴明确监测目的;⑵确定监测对象;⑶确定监测点位,频次,明确方案的具体内容;⑷规定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规范;⑸确立保障措施。
44.生态监理内容: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发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受业主委托,由第三方承担,依据合同和有关法律对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监察的工作。45.水土保持方案基本要求:水土保持方案:
⑴三类地区做水保方案(山区、丘陵区、风沙区);⑵水保方案要纳入报告书;
⑶纳入报告书之后要进行环境合理性分析。
46.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调查和环境概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47.水土流失预防方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48.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绿化工程)。
49.水土保持4个认识: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流失属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实质是讲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是环评的内容之一。
50.景观:指视觉意义上的景物、景色、景象和印象。景观阈值:指景观体对外界干扰的耐受能力、同化能力和恢复能力。
51.景观美学:是人对环境的审美感知和审美需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两类。52.自然景观美学评价包括:自然景观实体的客观美学评价和评价者的主管观感。53.做景观影响评价的项目:⑴城市建设项目;⑵公路、铁路;⑶矿业开发、旅游业。54.景观评价主要内容:⑴确定视点;⑵景观敏感度评价;⑶进行景观阈值评价、美学评价、资源性评价;⑷景观美学影响评价;⑸景观保护措施研究和相应的美学效果与技术经济评价。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5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54.水电项目工程分析:工程组成:主体工程:库坝、发电厂房。配套工程:引水涵洞、输水渠道等。
辅助工程:对外交通道路、施工道路网络、各种作业场地(取土场、采石场、弃土弃渣场等)。公用工程:生活区、水电供应、通讯设施等。环保工程:污水和工业废水控制设施,绿化工程等。工程分析重点:施工期、营运期。㈠施工期直接影响
影响范围:水库上游汇水区下游河口、近海的广大地区。
直接影响: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弃土弃渣可能发生泥石流,施工现场噪声、扬尘及废物的污染,对原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破坏,野生生物物种减少或丧失(人类干扰和栖息地丧失),施工队伍进驻。㈡、营运期环境影响:
⑴淹没土地、丧失农、林、牧和湿地资源。⑵某些有历史、文化、美学价值的文物资源被破坏。⑶野生动植物物种迁移或丧失。⑷阻隔使回游生物灭绝。
⑸淹没土地上的残存有机物会逐渐分解而丰富了水库营养。有利:水库养鱼和其他生物生长。不利:过于茂盛的水生植物可能堵塞水坝出口及排水线路,妨碍河道航行;过多有机物分解耗竭水中DO,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⑹造成河道淤积、冲刷,塌岸塌堤。⑺回水和上游地区的洪水泛滥。
⑻由于河流流量、水质、水温变化,使鱼类失去产卵环境和回游通道,导致物种减少和渔业产量下降,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使在河口繁殖的水生种群改变原来的结构和繁殖模式,甚至不能生群。
⑶、防洪构筑物破坏了洪水的天然模式和洪水长期泛滥形成的肥沃而湿润的泛滥平原,截流会使下游地区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原来的农业和天然植被失去其原有的生产力,野生动物数量下降(失去适合的生存环境)。⑷、社会问题:移民。
⑸、功能协调问题:供水与养殖、旅游、水上娱乐。供水必须有效控制上游污染源。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6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⑹、间接影响:淹没的道路、输电、通讯设施复建,道路上山;建设过程中大量人群拥入,形成新的城镇,改变区域生态结构。55.公路建设项目环评内容分析工程分析施工期营运期主:路基工程占地:自然农业
(挖填段)敏感目标桥梁地貌、景观
隧道植被清除、生物与栖息地路面工程碾压、埋压配:服务区生物干扰景观影响栖息地破坏
边坡工程水土流失环境安全
辅:施工辅道(挖、填、弃)(洪水灾害)生态整体影响
作业场地(生物阻隔)沙石料场诱导:城市化取土场敏感目标居民迁移
采石场、污染:尾气、扬尘保护区:盗伐弃杂场
公:生活区沥青烟气狩猎、开采废水、垃圾
环:绿色通道偷伐盗猎建筑迁建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7201*.01.16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评分析工程分析主体工程:库、坝电站配套工程:输水洞涵引水渠辅助工程:进站道路施工道路施工期占地植被破坏生物影响地形地貌破坏废弃土石堆弃水土流失景观资源破坏施工噪声营运期淹没土地生物多样性损失资源损失景观变换与不良景观断流(供水)土地盐渍化蒸发损失与生态小气候水温分层(生态影响)库岸地质灾害偷伐盗猎水生生态变换、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河道冲刷多功能矛盾风险沙、石、土料场水生态阻断作业场公用工程:生活区水、电通讯环保工程:污染控制绿化方案
道路扬尘“三废”污染传染病扩散弃渣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疏松固体、水动力、坡度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评其它影响:⑴流域的可持续发展;⑵移民区系列问题;⑶改建工程引发问题;
⑷流域资源损失与生态系统改变问题;⑸库区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8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要点
点段结合,以点为主(工程重点,环境敏感区)。做好工程分析,包括全部工程。评价全过程影响。注重敏感目标。与规划的协调。关注间接影响。景观影响评价。措施按点段落实。
工程分析施工期营运期敏感目标景观影响生物阻隔主体工程:路基工程(挖填段)地貌、景观桥梁隧道路面工程配套工程:服务区边坡工程辅助工程:施工辅道作业场地沙石料场取土场采石场弃渣场公用工程:生活区环保工程:绿色通道
植被清除碾压、埋压生物干扰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挖、填、弃)敏感目标污染:尾气、扬尘沥青烟气废水垃圾偷伐盗猎建筑迁建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49201*.01.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第九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废来源:居民生活,商业机关,医疗保健机构,矿业等。
3.固体废物分类:按来源: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按特性: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城建渣土,商业固体废物,粪便。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冶金、能源、石化、矿业、轻工业、其它。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医疗废物也属于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年04月01日,实施。
5.固体废物特点:资源与环境的相对性,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6.固体废物环境问题特点:⑴、产生量与日俱增,资源浪费严重,⑵、占用大量土地资源,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多种危害,⑷、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7.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堆放产生细微颗粒、粉尘飞扬;堆存、填埋、堆肥、焚烧中释放污染物;(2)对水环境的污染:直接倾倒于水体,将缩减江河湖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堆放在地表的或简单填埋的固废,以固态或液态(渗滤液)对地表水污染;(3)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有害工业固废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结构,土壤的污染可导致有害物质在种植物中的富集,并进入食物链。
8.固体废物环评要点:⑴、做好废物源调查分析,了解废物的组成、危害性、以及物理化学和环境污染特性。⑵、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做好工程分析。⑶、确定污染途径。⑷、确定污染因子和污染物释放速率。
商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陈小平编50201*.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6325.html
- 上一篇:资产评估学课内实验报告模板
- 下一篇:教学评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