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他们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有的音乐游戏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
1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1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13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4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5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16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17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
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9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1.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观点。
2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23.学前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早期教育。
24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5.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由社会(包括政府、企事业、团体、社区、私人等)设施或投资,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式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图、杂志等)进行的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26.学前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如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幼儿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涵盖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大众传媒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的发展趋势。
2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
28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9.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0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1.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32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33.幼儿园教学使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活的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4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6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37.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38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39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40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3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4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45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6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47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48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9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0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51.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主要论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如儿童经常表现出运动的无方向性、冲动性、好动等。这个观点和能力练习说完全相反。认为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依靠这潜在的内部力量进行的,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不需要游戏作准备,就像花朵不需要游戏也能生长一样。认为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5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53.松弛说(松弛消谴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其主要观点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5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55.复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复演论的意:它以一种近于玄乎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倒也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此观点的局限性:理论缺少证据支持;在演化的问题上也没有限定范围,它未解释那些需要高度技术的诸如骑自行车、开汽车类的游戏活动。
56.教育生态学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7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阐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58.发展性教学原则发展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使幼儿的体力、智力、道德、意志、情感和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发展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为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需要幼儿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学会的,并且要求幼儿不断地努力,从而促进幼儿地不断发展。
59.巩固性原则幼儿积累经验、储存信息,掌握简单技能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基础,时发展智力、进行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进入小学后学习系统只是所需具备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作用于客体,使其及时理解,及时巩固。其次要创设条件,给与幼儿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的机会,还要引导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技能是联系旧有经验,使幼儿不断巩固和复习原有知识技能。
60.活动性原则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而同时主动地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人类有一种自发的探索与人是环境的需要和潜能;另一方面,儿童在心理上是主动的,它依照自己的活动方式来建构知识与认识环境。为了贯彻活动性原则,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
61.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师教学的情形与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以获取反馈资料,找出教学单元结构上的缺陷,以作为实施辅助教学或改进教学的依据,所采用的评价工具是为教学需要而特别设计的。
62.总结性评价实在教学活动末或结束后进行,以评定整个教学计划与活动的成效,通常以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为工具评价重点除了以认知、行为为主外,还可包括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结果。
63.学科课程是一科目为单位的一种课程模式,各个科目分化独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习活动,幼儿的角色是对教师所提供的东西作出反应。这类课程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按照一系列计划好的方案促进幼儿一步步达到这些目标,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
64.活动课程又成为经验课程或设计课程,为杜威及其弟子克伯屈等人所提倡。活动课程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起点,以幼儿自身的活动为学习的方法,使幼儿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及辅导者。活动课程通常忽视学习内容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而且无法有系统的练习各种基本技能。
65.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7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68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9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70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71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7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73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74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75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76艺友制是指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77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78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79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80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81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82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83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84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8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86.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87.生活制度是指科学地安排人的生活中主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
88.基本活动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喝、睡、拉、撒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对人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如学生的学习活动,成年人的工作等。89.分离焦虑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90.美感是由具有审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上产生一种喜悦和快乐,便是美感。91.徒手操是由身体各部的各种不同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92.模仿操是幼儿按老师说出的形象语言或按儿歌中的词意作出各种形象动作。
93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反映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效果水平,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94.智力是指保证人们顺利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95.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分清是非、别好坏,懂得道理的教育方法。
96.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97保育主要为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高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地发展。
98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9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101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10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03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04.顺应个体遇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主动调整自己的经验架构以适应环境要求的心理历程。
105.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106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10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108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09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110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
扩展阅读:201*幼儿教师编制考试简答,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平衡。
社会性惩罚:主要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达到其“自省”和明辨是非
社区:一定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砂、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创造性地表现现实生活游戏。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反映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效果水平,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活预备说: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本能的动作,高等动物生活条件复杂,幼小时必须要有训练,才能适合生活的需要。游戏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美感:是由具有审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上产生一种喜悦和快乐,便是美感。
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是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立的。他以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
体态律动::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于细腻敏锐,使学生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在音乐教育中,他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再印象,以身体动作再现音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直接产生对音乐的经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广义、指一切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教育活动。狭义、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和其他教育领域,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共同构成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全语言教育:过去的传意教育,把语言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范畴。根据全语言的理念,教导语言时,不该将语言分割成不同的技能,然後分别教授,而应该将语言视为是一个整体的沟通系统,让学习者够过亲身的经验来学习。
游戏疗法:该疗法把心理治疗的研究推向了非语言的王国。孩子通过一次次沙盘游戏,激发出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动力,潜移默化地克服那些家长认为难以克服的坏习惯。该治疗主要适用于4-13岁儿童的攻击行为、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违纪行为、社会适应障碍、思维障碍、应激综合征等。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集体教学活动;就是以集体为单位组织接受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常见方法,其特点是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感,重在集体参与,重在经常组织,重在活动目的明确。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应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元素性”音乐教育:元素性"一词,含意十分丰富意为"原始的"、"原本的"、"初步的"、"基础的"等等.所谓"元素性音乐",也不妨称之为"原始性音乐"。对此,奥尔夫本人曾作过解释,他认为那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也就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词语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原始的音乐是和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它并非是期望人们学了之后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在于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基础教育。
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他根据幼儿的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教育活动,有顺序、有步骤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或提供语言知识作为学习的对象,从而保证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
肥胖症: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
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综合音乐感:综合音乐感ComprehensiveMusicianship,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音乐教学原则和思想,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过综合各种音乐材料资源,以及通过演奏、演唱、分析和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渗透的语言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幼儿各种生活及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语言的机会
绘画: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晕厥:晕厥(又称错腋)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在实质上,它是活动课程的发展。
采光系数: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单元性音乐活动:是一种综合形式的音乐活动,但他指的不是内容的综合,而是音乐本身的综合,即在某一单元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围绕某一音乐要素综合听唱说动奏等音乐实践,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儿童活动的物质支柱,学前儿童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主题活动::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
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原则:了解并尊重儿童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空间与时间
语言学习的随机渗透:就是充分利用幼儿各种生活及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语言的机会身体指数评价法: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是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发展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通过一定的公式联系起来构成某种指数,用以评价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状况。采用这种评价体质水平的方法称为指数法。
社会性情感;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完美的艺术享受都给人以诸如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等肯定的情感,而凶暴行为、侵略战争等则使人产生恐怖、不快的否定情感
涂鸦现象:涂鸦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对孩子身心发展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涂鸦是幼儿脑、眼、手动作密切结合的一种活动,它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项目活动:确认和描述项目的特定活动,它把项目的组成要素加以细分为可管理的更小部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徒手操:指手中不拿器械所做的操的总称。体育课时,作为准备部分可进行徒手操,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描述性游戏:科学游戏:
尝试探究:
性别社会化: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一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幼儿园文学活动: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其主旨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滴学习文学作品,感知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与温煦艺术思维向关联的观点、技术和理解力
正规性科学活动: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
选择和设计科学教育的课题和内容,提供探索和材料,并指导全体幼儿参与的一种科学活动。
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又叫产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明确总体和样本)的各种作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智商测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人的知识、技能、技巧、对事物的态度、智力、能力的水平等。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另一种是非生物体中(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谈话欣赏法:
常规教育:所谓“常规”就是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样做,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因此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协调,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幼儿园教学(狭义):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多见于儿童。
情节画: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发展顺序的绘画作品
科学小制作: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学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打击乐活动: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理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够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了解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组织纪律和责任感
美术环境:
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综合等级评定法:又称“分项记分法”,是目标考评的最基本方法。综合评定就是根据各目标项目的分值,并结合目标进度的均衡性,对策的有效性及协作情况等对单位或个人的目标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其计算公式是:目标成果总分值=各目标项目得分之和±进度均衡性分±对策有效性分±协作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蛋白质的互补: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发展适宜性:
综合性原则:
启蒙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保育员:
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简答
1、布鲁纳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
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
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8288.html
- 下一篇:都市电影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