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经验总结(最低60%扣题)
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权力高度集中)
雅典:城邦民主制(人民主权,轮番而至)
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英国确立政体的法律文件1689年《权利法案》政体及其特点君主立宪制(背景:“光荣革命”成功)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联邦共和制(背景:独立战争胜利)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效防止专制的出现)中央和地方分权制约(实行联邦制: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实质上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德国1875年宪法1871年宪法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渊源、罗马的基本法)原则:保护私有财产;(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使用的是法律(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要影响)1689年《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等中有据可查中国四部宪法文件1912年1949年1954年198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了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进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外交外交方针“求同存异”;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原因:中国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亚非拉国家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进程1912年1919年(黄金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入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原因: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
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贸组织。(2)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世10周年)
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挑战新航路开辟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一: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这一胜利为欧洲人打开了通向世界七大洋的大门和通道。从此,世界的整个海洋都为白人效劳。”材料二: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垄断贸易等,掠夺大量财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掠夺开始;大量财富流入欧洲加速资本积累
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推动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清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提供条件)
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背景: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现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国民收入急剧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措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特点:各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影响:在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名称主要内容影响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国两制”构想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会考经验总结(最低60%扣题)[1]
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权力高度集中)
雅典:城邦民主制(人民主权,轮番而至)
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英国确立政体的法律文件1689年《权利法案》政体及其特点君主立宪制(背景:“光荣革命”成功)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制(背景:独立战争胜利)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效防止专制的出现)中央和地方分权制约(实行联邦制: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法国德国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渊源、罗马的基本法)原则:保护私有财产;(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使用的是法律(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要影响)1689年《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等中有据可查中国四部宪法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49年1954年1982年《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1871年宪法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实质上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了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进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外交外交方针“求同存异”;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原因:中国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亚非拉国家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进程1912年1919年(黄金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入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原因: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
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贸组织。(2)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世10周年)
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新航路开辟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一: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这一胜利为欧洲人打开了通向世界七大洋的大门和通道。从此,世界的整个海洋都为白人效劳。”材料二: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垄断贸易等,掠夺大量财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掠夺开始;大量财富流入欧洲加速资本积累
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推动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清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提供条件)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背景: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现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国民收入急剧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措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特点:各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影响:在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名称主要内容影响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国两制”构想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历史会考经验总结(最低60%扣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历史会考经验总结(最低60%扣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历史会考经验总结(最低60%扣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4242.html
- 上一篇: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 下一篇:生物会考备考会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