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
扬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一五”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扬州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中心
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一、“十一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阶段。近五年来,我们以《扬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指导,不断加大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力度,从危险废物产生源专项调查和专项申报登记工作入手,逐步建立起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产生源台帐;建设了一批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得到提高;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的专门机构,对固体废物的监管能力得到加强。现将我市“十一五”期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逐步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监管力度。
为切实加强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201*年8月我市成立扬州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中心。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人,负责我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的监督管理。201*年6月正式组建并
开展工作,目前实际在岗工作人员5人。我市所属各县(市、区)环保局中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归属在污控部门,各县(市、区)均明确了专人负责,自上而下固体废物管理队伍己初步形成。
(二)加强固体废物产生源基础台帐建设,夯实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
201*年6月至201*年10月,根据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危险废物产生源单位专项申报登记工作。201*年11月至201*年2月,根据环保部和江苏省环保厅的统一布置,我市对全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危险废物产生源单位进行专项申报登记。随着我们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深入,发现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与我们掌握的情况存在差距,因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利用、处置而产生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加大。201*年7月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化工、制药、电镀和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的专项调查工作。201*年,我市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固体废物产生源的专项申报登记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市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
(三)狠抓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单位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能力。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我市不断加大固废处置基础设施投入,“十一五”期间,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1*年我市在仪征青山镇建成了年处理6000吨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厂。201*年扬州污泥热电有限公司
通过技术改造,形成140吨/日生活污泥焚烧处置能力,今年该公司投资700多万元,新建污泥干化系统,采用引烟道气对污泥进行干化后焚烧,污泥焚烧处置能力增加了一倍。201*年10月我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201*年实现了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201*年7月我市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建成年处理近2万吨的含铬废物回收生产线,201*该公司废旧家用电器拆解线获省环保厅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截止目前,我市共有24家单位领取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年危险废物回收处置能力达到15.8万吨,危废处理处置门类包括重金属回收、化工溶剂回收、混苯分离、PTA残渣回收、废油品回收、危废焚烧、医疗废物处置等行业。随着我市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的建成,我市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逐步得到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
(四)不断加大对固体废物的监管力度,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固体废物管理的各项制度,每年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的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和危险废物经营的各
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计划审批制度,组织全
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编制了应急预案;及时编报扬州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并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转移进行全过
程的管理。
为加强对城市水处理污泥的规范化处置,201*年6月完成了《扬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置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后由市政府批复组织实施,扬州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已全部进行规范化处置。为加强对我市电子废物的管理,201*年6月全面启动我市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管理工作,江都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被省环保厅列入全省家电以旧换新五家定点拆解企业之一。为加强我市医疗废物的管理,扩大我市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范围,我们指导并帮助处置企业在各县(市)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库,将医疗废物的收集范围扩大至各乡镇医院。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认为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企业领导对国家相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了解,对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固废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破环和影响缺乏认识;二是我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础配套设施不配套,处置能力偏小,门类不全,有相当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无法找到合法处置途径,给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三是我市危废产生企业多,工作负荷重,管理难度大,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固废管理机构没有得到落实,管理人员偏少,部分县(市、区)虽有专门管理人员,但往往身兼数职,不能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固废污
染现状,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四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和能力支撑较弱。
二、“十二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扬州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精心编制《扬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本着“着眼长远、立足一流、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批与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产出数量与处理能力动态平衡,处置有序、配置合理、技术可靠、环保达标、管理高效、技术领先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确保全市的固体废弃物得到科学处理,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三、“十二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思路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我市固体废物管理的能力
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中心应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人员编制并加大对执法能力的投入力度;各县(市)应成立相应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固体废物管理需要。
(二)逐步建立我市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和能力支撑体系环境监测部门应初步具备危险废物鉴别、监测能力,为危险
废物管理提高技术支持;依托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企业,建立我市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体系。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的建设通过建设一批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提高我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一是新建、扩建扬州市工业危险废物集中焚烧项目,将我市工业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能力扩大到每年2万吨。二是新建扬州市青山工业固废填埋处置工程,形成安全处置填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30万方、危险废物10万方的能力。三是推进我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废酸、废碱、废有机溶剂、废乳化液、电子废物的综合利用处置项目。
扩展阅读:十五时期卫生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工作设想
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努力奋斗
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201*年1月16日)
同志们:
201*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开幕了。大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总结“十五”期间卫生工作,分析研究卫生工作形势,明确“十一五”工作目标和思路,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团结和动员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广东贡献力量。
“十五”时期卫生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卫生部的指导下,全省卫生系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小康社会、和谐广东建设大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圆满
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岭南中医药特色得到传承和发扬。卫生科技教育迅速发展,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群众健康水平有新的提高。201*年,居民期望寿命74.79岁(全国为71.4岁),婴儿死亡率8.83‰(全国为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68‰(全国为25.0‰),孕产妇死亡率20.73/10万(全国为48.3/10万)。
一、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保持低水平。全省计划免疫“六苗”基础接种率保持90%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霍乱、乙脑、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稳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展开。建设了201*个计划免疫规范门诊,显著提高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201*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取得了96.2%的高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并在过去两年间成功阻断了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疫情。加大了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
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至201*年底,全省106个疾病控制机构改造建设项目动工90个,竣工21个。全省111个医疗救治机构改造建设项目动工97个,竣工69个。省政府投入400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欠发达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为71个县配备了监督车。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和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也基本实现网络直报。建立了粤港澳三地传染病防治交流合作机制。省及17个市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健全了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和预警系统,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在非典、人禽流感和猪链球菌防治、印度洋海啸救援和我省特大洪灾等重大事件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的高度肯定。
二、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一是加大了农村卫生建设专项投入。“十五”期间,省财政共安排农村卫生专项5.8亿元,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其中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及防保机构设备装备和改造建设经费分别达2.863亿元、5690万元和7900万元,农村中医建设、改水改厕、卫生人才培养分别达7500万元,3300万元和1800万元。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口帮扶力度。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山区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及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农村山区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此外,坚持卫生下乡活动,五年来,全省派出医疗队6659批次,医务人员14830人次,诊治农民429万人次,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总值5930万元。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卫生院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定并实施《广东省卫生厅乡村医生注册管理试行办法》。组织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长和业务骨干管理知识培训。农村初保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实施《广东省农村201*-201*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建立了分级督
导和评估制度,全省有16%的乡镇实现了新一轮初保规划目标。四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省财政共投入4.8亿元扶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全省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201*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2546万人,覆盖率为50.5%(201*年为20.5%)。201*年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支付资金超过10亿元,对缓解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政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有12个市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二是加强医院改革和管理,启动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督导和整改,有力地加强了医院管理,强化了依法办院、依法执业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取得阶段性效果。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安全用血工作,17个地级以上市无偿献血比例达到100%,全省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由201*年的86%上升到95%。三是民营医院有长足的发展。全省有民营医院138所,投资总额40.1亿元,病床10617张。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机构1309间。有6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候选示范区。社区卫生机构在城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不断体现。五是医药费用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累计金额280亿元,共减轻患者药品费用53亿元,其中,201*年招标采购总金额125亿元,减轻患者药品费用16亿元。实施了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全省医药费用年平均增长率比15%的增长
控制指标低1.8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比45%的控制指标低3.3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卫生法制不断健全,群众健康权益有效保障
制定颁布了《发展中医条例》、《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全省卫生系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观念显著增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省21个市、98个县(区)的卫生监督机构挂牌运作,部分地区还成立了镇级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了食品安全工程,完善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加大了节日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了食品卫生许可、食物中毒处理等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大幅下降,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强化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和监督抽检制度,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隐患行业专项整治,职业卫生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重拳出击,与公安厅等九个厅局联合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整肃了社会医疗市场。
五、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经过“十五”的发展,中医医疗保健体系不断健全。91%的县设有中医院,大部分综合医院和74.2%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58.96%的村卫生站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在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多方式、高起点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和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大力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一批国家级或省部级
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相继建成,建成全国或省级示范中医医院16所,大大提升了我省中医药服务和学术水平,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扩大,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顺利启动。
六、行风建设纵深推进,行业形象不断改善
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规范医疗服务、医疗收费行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一方面以典型引路,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非精神,广泛宣传钟南山等一大批抗非英模事迹和王玲、郭春园同志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向省中医院学习活动,推广肇庆市卫生系统医德考评归档制度,实施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开展“和谐医患关系与建设和谐广东大型户外巡回论坛”活动,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索要、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推动行风建设不断上新台阶,得到了国务院纠风办、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年,我省卫生系统被评为全省文明行业;201*年,我厅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
七、统筹全局,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推进。贯彻“一法两纲”,大力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省财政支持的省妇幼保健院和贫困山区66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展顺利。母婴保健工作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母婴安全工程和降消项目全面开展。孕产妇保健
覆盖率、儿童保健管理率、住院分娩率稳步提高。
爱国卫生深入开展。结合重大疾病防控,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害防病工作,倡导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创建卫生城市、卫生村镇活动扎实推进。“十五”期间,惠州、肇庆、江门、东莞4个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阳江等9个城市创建为省卫生城市。目前,全省有国家卫生城市10个,国家卫生镇56个,居全国首位;有省卫生城市28个,卫生镇54个,卫生村923个。积极推进改水改厕工作,全省农村饮用清洁水人口达99.12%,自来水普及率75.2%,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75.0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75.01%,分别比“九五”期末提高1.14、6.93、15.11和15.58个百分点。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和70%的县(区)设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控制吸烟工作、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卫生科技教育发展迅速。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全面启动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铺开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卫生人才13500人。启动了省名医工程、病原学检测技术骨干培训项目、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诊断技术培训项目,着力培养技术骨干,造就名医。建成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18个,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656项。改革卫生人才评价方式,调整高评委设,实行公示告知制度、答辩评审制度。“十五”期间,16254人获得高级职称资格,37773人获中级职称资格。科技能力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资
助金额成倍增长,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98项。
此外,卫生对外交流与合作,卫生援外、援藏,干部保健等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卫生防疫机制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1*年,全省卫生系统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一年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人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得到严密防控,农村卫生与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医院管理与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成效明显,中医药强省建设隆重启动。这些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划上圆满句号,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十五”历程,成绩令人振奋,深感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全省卫生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卫生厅,向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
求、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建议》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精髓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宏观构画国计民生发展蓝图的同时,《建议》指出: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这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卫生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对指导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结合我省卫生工作的实际,明确“十一五”发展目标,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才能实现卫生工作既快又好的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卫生部和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在全面总结“十五”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加大政府对卫生
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改革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宽裕型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管理体制和财政保障机制。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卫生公平性明显改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精神病得到有效防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业人口;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效满足;卫生法制和卫生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认清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省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必将对卫生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卫生工作既迎来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发展形势:
我们具备的有利条件:一是“十五”的经济成就和“十一五”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和支持卫生改革与发展。三是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有力地促进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四是我们拥有一支整体素质良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队伍和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及服务网络。
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广东经济强省的地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卫生事业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缺乏刚性。201*-201*年全省卫生事业费仅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77%,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三是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城乡、区域间卫生发展很不协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约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面临生存危机。四是公立医疗机构因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公益性淡化。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五是医疗机构隶属关系复杂,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监管难以落实。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不规范,缺乏科学有效的约束机制。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卫生工作的时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卫生工作的时期,也是矛盾集中暴露的时期,有些矛盾还可能更加突出,社会反响更强烈。卫生工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会承受相当的压力。面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研究,准确地认识判断,正面地回答应对。高强部长指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智慧和改革的勇气正确地对待。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更加坚定发展的信心。
三、理清发展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实质和深刻的形势分析,围绕“十一五”卫生工作目标,我们形成以下思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促进与经济社会相协调。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卫生公平。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端正发展方向,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具体来说就是:
必须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卫生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目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坚持速度和质量、总量和结构、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尽快扭转卫生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必须转变发展的模式。坚持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重医轻防状况,把重点放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医疗卫生事业,挖掘现有卫生资源的潜力,优先采用低成本、效果好的适宜医药卫生技术,防止片面追求高端技术和豪华设施,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从规模外延粗放型向质量内涵效益型转变。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全省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加大卫生资源统筹力度。增加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努力实现卫生公平。以农村卫生为重点,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扩大帮扶规模,完善帮扶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
必须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端正发展方向,认真解决卫生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强化安全,规范服务,提高质量,降低费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注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群众满意、拥护和支持作为检验医疗卫生工作的标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
必须推进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手段,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结构性障碍。以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发挥市场机制壮大医疗事业。推进管理和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发展人才瓶颈,强化发展科技支撑。改革完善补偿机制,力争建立稳定、科学的财政保障制度,保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促进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科学制定发展措施
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体现广泛的社会意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实现从部门决策上升到全局决策,最后统一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意志中去,最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加强重大、长远、战略性卫生问题的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索,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和措
施;要分清轻重缓急,从解决条件成熟的环节入手,逐步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要充实研究队伍,依靠专家,提高制定政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当务之急,我们要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以下几个重点领域的措施。
一是建立稳定的卫生投入机制。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公共财政原则,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十一五”期间,要落实中央关于对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增长部分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二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广东省“十一五”卫生人才规划》,大力培养基层卫生、公共卫生、中医药和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拓展农村基层和社区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研究制定鼓励卫生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职称制度。三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农村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适应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县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推动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四是加强监管,依法行政。加强卫生立法,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既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卫生执法监管,也要加强对卫生系统内部的执法监管。五是制定和落实深化改革措施。统筹优化资源配,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保持公立医疗机构主导地位的同时,改变公立医疗机构的绝对垄断局面,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增
强卫生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同志们,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靠发展求和谐,靠管理求和谐,靠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求和谐。我们有20多年来卫生改革与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发展环境。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201*年卫生工作安排
201*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根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卫生工作的全局,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医院管理;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整体推动各项工作,促进卫生工作既快又好地发展。
按照以上要求,今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
监督和卫生应急能力
一是加快进程,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过去两年多来,全省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高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但是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建设项目还未竣工,有的甚至尚未动工。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汇报,组织重点督导,推动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加快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有条件的地市,要研究开展乡镇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在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健全职能、转换机制、落实责任、提高水平、增强能力、改善服务上来。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规范化管理制度、转变服务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最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卫生执法监督司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执法监督局,省将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
三是进一步加强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做好人禽流感、非典等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进一步落实艾滋病防治措施,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坚决遏制艾滋病快速传播势头。继续加强流感、乙肝、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动物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加强动物疫情跟踪,阻断动物传染病向人传播。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规范门诊建设,完善乡镇防保网络。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强化流动人口
免疫接种。巩固已消灭和基本消灭的传染病防治成果。继续做好碘缺乏病、肝吸虫病等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精神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探索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体系。
四是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研究制定卫生应急规范性文件,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未成立应急机构的市要尽快成立。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应急处指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健全部门和地方应急预案。充实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继续做好重大职业中毒、放射和核事故等应急处理工作。
二、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对落后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党中央的《建议》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提出了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要求。去年底国务院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公共服务。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和卫生公平,关系构建小康社会、和谐广东的大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和支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顺应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201*年)》,在未来5年,加强1000所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建设基本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初保工
作,开展以乡镇、县为单位的初保审评认定工作。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我们将组织农村卫生工作大调研,提出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卫生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核定人员,严格人员执业准入,优化队伍,加快分流、清退技术岗位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转换内部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全员聘用制度。
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近年来,帮扶工作逐年加强,反响积极,效果很好。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使乡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力求实效。
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省财政从今年起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的扶持资金,由每人每年10元增至25元,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扶持资金要达到每人每年15元以上,总筹资标准达到50元以上。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高度关心,各地要积极响应,落实财政预算,把这项民心工程推向深入。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封顶线应达到6000元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部分门诊费用列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必须全部实行县级统筹,以县为单位实行专户存储,统一管理,封闭运行。今年上半年,各市要对各县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省也要组织抽查。县卫生局对基金管理负直接责任,地级市卫生局负监管责任。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套取、贪污合作医疗基金以及作假帐、造假凭证、
报假数等行为,要坚决查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拓宽筹资渠道。继续推行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实基金使用和补偿的公开公示制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三、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高度重视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能否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家一定要正确面对,目光向内,变压力为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要向改革求效益,通过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结合我省实际,今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牵涉改革全局。今年,国务院将专门召开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工作。我们要以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大力完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并根据需要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引导患者到社区就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针对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
地实施社区干预,建设健康社区。推广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经验,抓好省级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监管,争取政府加大投入。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根据卫生部有关改革思路和要求,当前,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探索设立慈善医院、平价病房、平价门诊,为城乡低保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特需服务项目和内容,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控制在总床位数的10%以内。3、建立大型医院内涵发展机制,防止追求超规模、大集团的倾向。“十一五”期间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大型公立医院。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将民营医院发展纳入医疗卫生事业总体发展规划,促进形成以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多种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鼓励举办有一定规模、起点高、层次高、质量好的综合医院。鼓励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举办民营医院。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部分公立医院的改制和重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民营医院给予公平待遇,在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标准、诊疗科目设、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和奖惩、继续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成果评审、纳入医疗急救网络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引导民营医院提高素质,改善对民营医院的服务和监管。
四是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去年,省卫生厅与省物价局
举行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有关方案正报省政府审批。今年,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实施新的方案,主要是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行为,降低大型检查项目和一次性医用材料价格,提高部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传统中医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为加强价格管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试点,实行单病种最低收费。合理调整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继续实施和完善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药费用公示等制度,遏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四、加强医院管理和监督,继续推进行业整顿
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医院管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去年的督查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卫生部将实施巡查制度,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医院的管理。
一是进一步端正办院方向。公立医院是代表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是人民的医院,必须体现公益性质,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办院方向,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是进一步明确院长的职责。衡量院长的政绩,不能只看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增加,关键是看执行国家卫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看医院的管理和医疗质量水平,看社会效益。医院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群众意见很大的,要追究院长的责任,情节严重者,要及时撤换。
三是进一步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纠正医疗机构违规经营、违规收费行为。坚决纠正医务人员违规执业行为。坚决纠正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做法,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行为、医院管理、经济运行等综合评价制度。要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引导群众选择善于管理,服务好的医院就医。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近来,媒体多有医疗机构安全事故发生的报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彻底清理各类违规合作的医疗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继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严格依法加强血站和临床用血管理,保证群众用血安全。
五、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贯彻实施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调控、监管、管理和服务职能。启动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核制度,开展全省职业卫生普查,探索建立职业病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认证。以医疗安全、食品安全、
职业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等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监督执法检查,完善监管机制。继续大力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医托”、“医贩”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净化医疗服务市场。会同工商、宣传等部门建立医疗广告长效监管机制。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精神卫生条例的立法起草工作。
六、持之以恒抓好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融洽医患关系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卫生文化艺术活动,繁荣卫生文化,打造精神家园,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悲悯情怀,自觉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自觉维护病人的权益,促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自觉维护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建立教育、制度、惩治相结合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按照中纪委、国务院纠风办和省纪委、省政府纠风办的统一部署,做好打击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对违纪违规的个人,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与奖金分配、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挂钩。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害群之马,要依法暂停其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其执业证书。对疏于管理教育,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责任,坚决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七、加快中医药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
省委、省政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推进
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广东的大背景下,构画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蓝图,特别是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明了我省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元月5日成功召开了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张德江书记发表了《加快中医药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讲话,黄华华省长做了工作部署,在广东乃至全国中医药界产生积极反响,社会各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抓住机遇,勇挑重担,不负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实施纲要》,切实抓好《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围绕构建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医疗保健体系,整体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和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等重点任务,加大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力度,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下面,我再强调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加强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提升妇幼卫生体系内涵,突出公共卫生职能。继续推动降消项目、母婴安全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落实免费婚前医学咨询,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试点。制定并实施医院、社区、学校、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方案和评价体系。继续深化“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做好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各项卫生创建活动,加强对现有卫生城市、卫生村镇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指导。抓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国家卫生城市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继续加大创建卫生村镇的力度。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
三是继续提升卫生科技和教育水平。首先,要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同时继续实施广东名医与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十一五”专科建设规划,培养一批作风优良、技术精湛、学术水平较高的优秀临床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我省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全面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四是高度重视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高强部长特别强调了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近年来,我省卫生新闻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形成与新闻界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对树立行业形象,争取舆论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卫生工作的新形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与媒体联系,完善工作网络,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卫生工作,为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在及时报道卫生战线的政策措施、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传播卫生知识的同时,注意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主动揭短,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要完善新闻宣传机构和工作制度,设立新闻发言
人。坚持“公开、透明、准确、及时”的原则,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此外,特别强调要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这次大会下发《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讨论稿)给大家讨论修改。这是指导我省卫生事业今后5年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希望大家结合中央、省两个建议和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各地也要加快规划的制定工作,真正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卫生事业突破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今年是开启新局,夯实基础的极为关键的一年。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积极工作,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努力奋斗!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扬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扬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扬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5538.html
- 上一篇:泽普县良种场危旧房改造情况汇报
- 下一篇:法院实习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