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育才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培训工作掀开了新的一
页。为了做好进一步实施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工作,特作总结如下:一、更新观念,明确培训方向。
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我们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经过学习、调研和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培训原则和进度安排。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使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研究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和创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资培训模式,采取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跟进式推进的操作方式,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2、工作思路:
突出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重点,提高广大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的通识性培训;在广大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手段方法的学科培训基础上,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实际问题,引导学校和教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3、培训原则: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培训、边实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
二、努力探索,抓好培训工作。
1、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调整和确定培训内容。在通识培训进行前和培训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培训需求,再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及时调整和确定培训内容。(1)新课改教师全员通识性专题培训:《走进新课程》。(2)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跟进性专题培训:《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的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
(3)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性培训:《校本教研通识培训》。(4)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新课程实践性专题培训:《备课新思维》、《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2、多方协作配合,创新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师资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培训部门必须明确本部门相关职能范围,注意实验教师之间层次、类别、需求的差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科学有序、灵活开放、优势互补的大培训格局。(1)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交织式。我们组织的通识培训重点解决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学科培训重点解决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完成行为转变。
(2)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结合式。大力倡导并推进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提出的问题在校本培训中得到解决,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快捷地运用到校本教研之中,二者成为统一的整体。
(3)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互补式。按照我市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安排,及时对校本培训进行宏观指导;并注意使集中培训向教师自主研修和合作探究延伸,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活动。
(4)在新课程师资培训管理上,坚持以专题学习完善培训内容体系,集中辅导与教师自学相结合,以考促训;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建立严格的学分登记制度。
三、扎实工作,培训成果显著。
1、通识培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
通识培训使广大教师从对新课程改革的畏惧和不理解到主动接纳和理解,《纲要》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改理念已经被实验教师所普遍接受,并被他们由尝试到自主地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学会了用新理念去观察和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识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转变也促使他们产生了新的培训需求和渴望,进而使培训机制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2、跟进培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变革。
在通识培训基础上所进行的跟进性培训促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场面,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追问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一定的价值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师生共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仁兆镇育才小学
201*、11
扩展阅读:固玛镇克西拉克小学新课程培训工作阶段总结
固玛镇克西拉克小学新课程培训工作阶段总结
固玛镇克西拉克三年多来,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区局的直接部署和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和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遵循“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培训提升、研究推动、典型引路、评价导向”的二十四字课改策略,扎实有序地推进课改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边学习边实践,积极倡导行为跟进的教学反思。三年多课改经历和体验,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变化回顾课改历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制定方案、为课改实验提供强力支持
1、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规划、负责学校的课改实验工作。
2、制定了学校的课改目标和具体的实验方案。
3、成立了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组,各学科教研大组组长任组长,各科课任老师为成员,具体负责各学科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
4、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了人人参与、支持课改的有效支持系统,遵循并落实了区局对课改工作校长负总责、业务校长负主责的要求,落实课改责任制,建立了校长联系校(完小)、班子成员联系年级段、联系学科的管理制度。制定并出台了路北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和《“课改”处室组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少先队、教研组、学科中心组、实验教师、家长学校等在“课改”中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5、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大力营造课改氛围。本次课改涉面广,必须取得社会、家长和全体教师的支持,形成合力。因此校长、班子成员逢会必讲、逢会必学,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参与课改。为了营造氛围,学校利用一切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在校园文化长廊中开辟课改专栏,在实验班中创设情境此:例如为配合语文的识字教学,各班专门张贴了识字卡片,布置了识字林、识字长廊、识字园地、识字剪报。同时,为了更好地取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学校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常规培训,如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学习常规等教育。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四次以上开实验班家长培训会,家长到会率高,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来理解、重视、支持课改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培训,转变理念,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年来,我们在追求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上下功夫,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渠道促老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教研训三位一位的模式。1、加强联系,积极创设有利课改的客观环境
从学校内部来说,我们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组织机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和校本教研的四级工作制度,出台了教研组量化评比方案等二十多项规定,建立了一体化的教研系统,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形成了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
从学校外部来说,我们加强了与教研室、教科所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同本地区实验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甚至邀请了课程专家和特级教师进行了面对面接触。这是新课程实施十分必要的专业引领和经验的支持。
2、持之以恒,积极组织有效的培训
组织以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实验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我发展。上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校通过参与、组织和评价,帮助教师完成培训。如区新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师上岗培训、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计算机三级培训、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知识培训、中层干部业务培训、市骨干教师业务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和考核工作。
3、改变策略,精心重建以校为本的教学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废除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中“以分为本”的弊端,推行“以人为本”,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新课程的推进是一项全新开放的过程,同一教材,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可能面临的是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况且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教研的机会由于资金、时间等因素限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开展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从自己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所说的“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1)、在部门管理中,建章立制,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校教研的中坚力量与基本组织,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是个“关键人物”。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津贴补助制度,教研组长享有外出学习听课、学术交流的优先权,使他们进入角色,适应岗位。在理念上,下移管理重心,业务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业务骨干做好专业引领,教务处的工作就是确定教研组,各年级段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并抓好落实。;在制度上,制订了《教研组评比细则》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评比考核,保证公平性。在管理上;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语、数教研大组负责和指导年级段教研组、组织并实施相关的教研活动。
(2)、在活动组织上,强调及时捕捉教学问题,定期开展活动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扁平化的组织设计,这意味着教研的决定权要下移至教研组。根据这一理念,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把第5、8、15、18周定为集体教研周。以各个年级或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自行确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中心议题(专题)和活动记录人,及时把讨论情况上传至校园网。教研的中心问题哪里来?它不是由学校指定的,而是由教师发现并提出一些感性的教育现象(或事件)。这就是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如一年级数学组林小红、孙雪玲两位老师提出: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和探索性的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个人自控能力弱、文化知识有限等,自主学习的困难较大,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拿上学具就变成玩具,怎么有效地进行“玩中学”呢?老师就可以围绕这一个在低段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例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遭遇和处理方法,形成低段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教研是教师自身介入、参与进行的,讨论者已经把自己置身于事件过程之中,并成为“当事人”,有自己亲身的感受、体验,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因而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也深刻。这种参与教学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改进”程度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在教研内容上,以新课标为依据,有的而研,重点突破
在三年的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全体教师充分感受到: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课本,新课标是我们教学和研究的依据和努力方向。它让我们更加明确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知识系统的形成是螺旋上升的,每个年级之间互有联系而各有重点,由此我们想到,全校一个主题式的教研或漫无目标一上课老师教而研都容易使教研停留在泛泛的浅层次上,既无系统的收获也不容易引导大家作深层次的审视和思考。故而,我们便把内容化整为零,重点分散到年级段,让各年级段凝聚力量,重点挖掘本段、本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点,研出解法。让这教研真正为大家平时的教学服务,以研促用,用中提高。然后在期末总结时,概括成经验或理论存档,供下一级段的同事借鉴参考。例如201*第一学期我校语文组各年级段申报的教研重点分别是:一年级:识字;二年级:口语交际;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四年级:习作指导;五、六年级:对课文的品读和拓展能力的培养。
(4).在教研的操作方式上,试行“金字塔型”模式,做到人人参与,重点突出
作为校本教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和“特色”,以往,我校一直采用“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方法,教师教研参与率较高,效果也好。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教研思路。我们敏锐的认识到:新课程给了我们新依据和新思路,也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老、中还是青,不管以前你获得多少荣誉,积累了多少经验,现在都应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重新成为学习者。所以教研时更应扩大参与面,而且应该加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既使一批优秀教师借此脱颖而出,又能让大家共享所得,少走弯路。所以我们在教研模式向大家提出了金字塔型”这一思路即在每一年级段确定一个教研重点后,要求各年级组围绕这个重点,集体探讨,选定典型教材共同备课,人人轮流上课,作到课课有评有改,梯度进行,然后年级段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教师开汇报课,以使大家在年级段教师研有所得的基础上领略到16年级的整体风貌。然后再在全校选定23位骨干教师为全街道教师上示范课。如我校是浙江省作文教学的协作学校,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和校本教研中的一大亮点。我校开展了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作文教学的“六个一”的系列活动:即确定一个中心议题,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交1篇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交流1篇作文教学的体会文章,写1份评课意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学校六个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此项活动,组内的所有语文教师有集体的分工,也有个体的职责,即有同事的交流,也有个人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推荐3节成功的作文课向全区的语文教师开放,在教师中引起的强烈的反响,真正做到了学校教研系列化,街道教研制度化,区级教研示范化,为全区校本教研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认为这种教研形式,从塔尖到塔底,既做到人人参与,基础扎实,又能体现塔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在教研的组织形式上,全员参与,集体探究,促进教师个人、团队及学校同发展、共成长校本教研有三个层面的活动形式:第一层面:有行为跟进的教学反思,着重解决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分析等;第二层面:有深度研讨的同事交流,着重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群体素养的问题,如教学沙龙、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等;第三层面,有学校个性的校际联动,着重解决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的问题:如城乡联动、送教下乡、教学论坛等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比较课、同事比较教交流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行为跟进的主题式研讨等。
我们曾开展了反思型的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采用同题教研、一课多试的方式,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设计试课反思再研讨再反思。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按各自不同的设计进行教学对比。一课多试即先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自行备课后实施教学,教研组成员听课后进行评课交流,再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同一位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语文组洪丽敏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数学组尤足龙老师的《多位数的认识》采用一课多试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对比教学式开展教研活动,较为直观形象,操作性强,利于教师对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的接受与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易于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因此,也深受教师们的喜爱。
三、尝试评价,不断创新,为师生发展提供政策导向(1)、试行学生成长记录册制度
针对现行学生学业评价中的诸多问题,联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通过充分地讨论,我们觉得小学阶段不同于初中、高中,他们有中考、高考的压力,考试和教学评价放不开,因此实施评价改革小学段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我校进行了4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对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坚持“三多”、“五结合”的评价方法:“三多”即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内容多维。“五结合”即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观,评价做到五个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个性评价和共性评价相结合,以个性评价为主;鼓励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尽量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做法是:1、各年级学科制订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表,汇编《与新课程同行学生学业评价专辑》。2、一~四年级实行学生成长记录册评价,以更全面直观、更具个性化地反映学生的成长经历。如以“花开的声音为主的学生成长记录册”:其内容包括:我的自画像、学科展示、学科评价、我最得意的作品、才艺园地、优点大本营、综合评价、荣誉台、家长的话、星语心愿等。既有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还有过程方法的评价。
(2)、探索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制度
学校要求实验教师(现已扩展到全体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每篇课文授后要写教学反思,每月向学校上交一则总结,(或优秀教学设计、个案、案例、教学反思等):每学期开一节教学研讨课,每一科教研组都备有一本“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记录表”,及时记录活动情况。。教务处专门为一年级教师(现已扩展到全校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把教师个人相关的书面材料,如教师个人档案;各类培训、竞赛获奖材料;论文、案例、反思、随感等分类装入记录袋中,定期整理,集中展示。学校定期编印了教师优秀教科论文集《教海求索》、课改通讯《与新课程同行》(共7辑)、《教学游戏儿歌集锦》,推荐了一组文章在《路桥课改通讯》上发表。《路北小学课改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在区第三次课改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主要成绩
1、构建了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文化氛围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的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展示交流的平台,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上研讨课等一系列的锻炼,初步学会了自我反思、行为跟进、同伴协作。注重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2、促进了课程改革全面协调地推进
教师的快速成长,全面推进了课程改革,使我校的新课程推进工作遵循“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培训提升、研究推动、典型引路、评价导向”的二十四字课改策略,扎实有序协开展:课堂教学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从初期的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到扎扎实实的理发思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已经启动实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已步入轨道正常开展,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变革已逐渐深入,新课程的花朵正在各个领域悄然绽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育才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育才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育才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6764.html
- 上一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