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学习总结——中学生学习方法讲座(六)
怎样做好学习总结
总结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的任务,一是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再加工);二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调整。这两项任务完成得好,就能推动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下面重点讲一下复习的向题。
复习,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可以从时间上来划分,如课后复习、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等;也可以从知识内容上来划分,如力学的复习,光学的复习等。复习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下面主要以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强化记忆。
就是说,要把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对学习丧失信心。其实,这些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洛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界;经过两天,留下的只有28多;六天以后为25%。可见,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了原来,经过学习,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遗忘过程就是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消退了。要想使这种联系不消退(记住),不仅要靠学习材料理解得深刻,而且要通过反复、有效的刺激(复习和练习)来强化这种神经联系。实际上,记性好的同学,不仅学习时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是“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我国清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能背诵长达十几万字的《十三经》,他的诀窍就是每年用三个月的时间复习背过的书。他说:"每年用三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马克思对他的学生狄慈根说:"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可见,要想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复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有的属于理解问题;有的属于记忆问题。通过复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补上。凡是复习抓得紧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能及时得到补救和补偿,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但这时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仍然带有“半成品”的特点:从量上说,太多;从质上说,太乱。这里的"乱"是指所学的知识还比较孤立、片面,还只是建造知识大厦的原材料。例如,初中植物学中,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这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是分为六个部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种子、根、茎、叶、花和果实),经历了28节课,用了14个星期才学完。怎么把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起来呢?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复习,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起来,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系统化的知识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具体说,知识的信息量减少了,重点突出了,认识深刻了,关系清楚了,十分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初一植物学到藻类植物,分别学了绿藻、蓝藻、褐藻、红藻等,知识量大,记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这几种藻类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抓住了它们的异同点,记忆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还不容易发生混淆。总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复习表面看是重复,实际上是认识的深化,其效果与初次学习大不一样。通过复习,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牢固、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
既然复习那么重要,那么复习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比如高二学完了全部力学,计划对力学部分进行一次复习,那么复习就要围绕力学这个申心来进行。首先要熟悉初、高中教科书中有关力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开动脑筋,完成巩固力学知识、充实力学知识和将力学知识系统化的任务,有的学生复习时,没有明确的中心,就像看小说似的按章节阅读,这样做最省脑筋,但效果也最差。因为这样看一遍最多只起了个熟悉的作用,而复习的主要任务没有完成,他们的知识仍然是支离破碎的。
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不要超越教学大纲,也不要离开教材的范围,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说尽量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复习。从时间上说,一定要在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后才进行,不要离开老师的正常教学进度,另搞一套。
二、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复习时耍加工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找资料、要设计系统表和比较表等,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申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复习的效果。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平时想找个集中的时间有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例如为了复习力学,可以把每天完成了当天学习任务后所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力学。坚持一个月,就会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要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就要利用平时的零星时间,把与这中心内容有关的教科书、笔记、作业、试卷及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这样复习时就可以专心思考了。有的学生计划在星期日抽出半天复习“光学”,到了星期日光翻找有关光学的学习资料(过去的书、作业、试卷、笔记等),就花去了一半的时间,直接影响了复习的效果。
四、要认真做好复习笔记。
在复习中,学生通过艰苦的思考获得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了复习笔记,就可以使下次的复习建立在这次复习的基础上,不必再从头开始了;有了复习笔记,实现了知识由繁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有了复习笔记,时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总之,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而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千万不要变成课本的再版、上课笔记的再造,要尽量地简明,一目了然,可多采用各种图表的方式。此外,笔记要具有自己的特点,凡自己认为掌握得很好的可以从略,而自己认为掌握得不好的则要详细些。如为了将强、弱电解质区分清楚,可以从化学键类型、化合物类型、代表物、电离过程、电离程度、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列出表格,从而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同样,为了区分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可以从分散颗粒的大小和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制作表格。又如,为了搞清物质的简单分类及依据,可制定下图:(略)。
可以说,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备考时用起,来,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达到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内在联系,从而抓住知识的全局。优秀学生在考试前,往往只需翻阅一下平时整理的复习笔记就行了。考前很轻松,但这种轻松是平时的劳动换来的。
五、要抓紧平时的学习,才能搞好复习。
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不把它们逐个搞清,那么复习时就会陷入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名为复习,实为“补课”了。一天复习下来,只不过弄清一些局部问题,根本无法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上课、预习、作业等),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人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六、要在尝试回忆中进行复习。
复习中,遇到每个具体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自己想一想,看看能否独立回忆起来。实在想不起来,再看答案。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如果分成几次来复习一个完整的知识,那么在每次复习时,先把上次复习的内容冉尝试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很有好处。此外,利用早晚的时间来复习侧重记忆的内容,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七、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
先把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温习一下。具体方法是先看题,不看答案,先回忆解题思路,想不起来或想完了再看自己做过的解题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做点题,目的是检查复习效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呢?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题(综合题类型要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相一致)。通过做综合题来推动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结的第二个任务是对学习进行调整。中学这个"黄金时代",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极宝贵的。每个学生都应当使自己的学习沿着勤奋、科学和高效的道路前进。这样,才能为今后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方法、计划等大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呢?主要可以通过复习、考后分析,自我检测来发现,也可通过和优秀生的学习进行比较或通过学习报刊上介绍的学习经验来找自己的问题"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改进学习的目的。
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检查自己的问题,然后,不断地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方法改进了,计划落实了,从而使学习不断取得明显的进步。
以上六次讲座,侧重介绍了掌握新知识的一般方法。除此之外,学习方法还应当包括发展能力的各种科学方法,限于篇幅,这一部分就从略了。
扩展阅读:做作业应该注意什么——中学生学习方法讲座(五)
做作业应该注意什么
中学生几乎天天做作业。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作业。有的只是为了交差,应付老师和家长,有的做作业不动脑筋,死套公式;有的则干脆抄袭同学的现成答案;更多的是对“答数”。一个学生如果把做作业看成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而不得不干的苦事,那就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从做作业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了。
做作业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首先,它可以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如果做作业很顺利,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预习、听讲和课后复习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则说明对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其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把公式的变换搞熟;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第三,可以培养思维能力。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新学到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做作业可以为总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因此,做完作业后,不应当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复习时,翻阅一下这些记录着自己平时“劳动汗水”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下面主要以数理化的习题为例,说明做作业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一、习题的分类及意义习题可以有很多分类办法。根据习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学生做习题的时间,可以把习题分为:课后习题、单元习题和总复习题。课后习题是指每节课后所留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属于基础题,针对性强(新讲的知识)、难度小,是解答综合性习题的基础。例如初三化学(l962年版)172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节中有四道习题,这些习题没有超出这节课的知识范围。做完这些题后,可以加深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理解;熟悉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单元习题主要指每一章后面的习题。这些习题的知识范围涉及全章,有的还联系到前面的章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做这类习题有利于把分节学到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使之系统化。总复习题。往往在课本的最后部分,也有的是老师自己出的。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大,有的要用到整本书、甚至几本书的知识,有的还要跨学科。由于总复习题综合性强,范围广,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在头脑中逐步"编织"起一张知识之网。而这张网一旦形成,将成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做作业的过程(一)准备工作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学习活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实际上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作。有的学生作业迟迟完不成,原因之一就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欠了债",没有真正弄懂所学的内容,结果做作业就感到困难重重。我们知道,事物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习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前面的学习阶段偷工减料,后面做作业时就会受到"惩罚"。
(二)审题我想分三点说
1.看得准确。审题是做作业的第一步。审题不准,第一步弄错了,就很可能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结果。例如,老师出了个作文题"我和我的老师",要求学生一周完成,时间很充裕,学生也自认为做得不错,可发下作业本一看,很多人不及格。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学生没有看清题意,因此做出的作文都不切题。看不准题目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语文水平低,理解能力差,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也有的是粗心大意,如把上述题目看成了"我的老师",对这些学生来说,审题必须耐心细致。
2.分得清楚。就是要善于"解剖"一道题,善于把一道习题分解成几个部分,并逐一研究。对一些综合题尤其要"分",只有分解开来,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才能各个击破,把一道习题解决。否则就会因为无从下手,而一筹莫展。
3.联得起来。就是说在分析的基础上,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能找到题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联想起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有关思路和方法等等。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那么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等就会在头脑中回忆起来。通过推理,可以从已知条件推出许多题目中没有直接给的新条件、新根据,从而左右逢源,为解题打开通道。如果能找到题目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那么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部分,就可以使问题一个个地得到解决。如儿何中常用的把已知和未知一步一步联系起来的解题方法即是如此。如果能联想起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则可以把不熟悉的题目转化为熟悉的题目,做到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地答题。
有时因为题目比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这番加工,一条解题捷径就展现在面前了。
(三)做题
做题是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做题时要想做到保质保量,就要做到一遍对和速度快。
一遍对是指思维、表达和运算的准确性。这里着重说一下运算问题,不少学生通过审题找到了解题的正确途径,可是真的一动手,得出来的结果却常常不对。原因之一就是平时练习不够。因此,不经常自己动手练习,运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现在不少中学生图省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这对于打基础时期的中学生来讲,必将大大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靠计算器换来的暂时的"快",付出的代价是计算能力的下降。因此是不可取的。
速度快。这是讲做题的效率问题,即在准确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快速解题的本领。数学家杨乐在中学时代向来数学考试交头卷,他在小学时就获得了速算的冠军。他解题的速度,来源于惊人的毅力和艰苦的劳动。他从小喜欢数学,每天做完作业后就阅读数学书籍,演算数学习题。仅在高中三年里,他演算的题目就在一万道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到,要想使解题速度快,一要靠对知识钻得深;二要靠刻苦的练习。
(四)检查
这是保证作业质量不可缺少的一步,这一步的任务是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作业做得对不对,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检查的办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1.分步检查法。就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检查。这种办法一般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一些错误,但往往不能发现思路上的错误。
2.重做法。如果时间允许,干脆重做一遍,看前后的答数是否一样。
3.代入法。将计算的结果代人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例如代数解方程后,将"解"代入方程进行验算,就属于这种方法。
当然,检查的方法不止上面讲到的几种,学生应当结合具体的科目和具体的题目,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另外,为了便于检查,学生解题时,在草稿纸上的演算也应当写得整齐清楚,否则,会给检查带来困难。
(五)提高
作业检查完了,是不是就算完事了呢?没有,要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每做完一道题以后,要认真想一想:解这道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有没有别的思路和方法?这道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如果做题时能认真开动脑筋,把题目钻研透彻,做到对一道题采用两(多)种解法,一道题引申出几道类似的题(一题多想),无疑会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归类,以少胜多。习题千变万化,数量繁多,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要善于将它们比较归类,也就是说做完作业后,应当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又属于哪一种,要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横向比较,找一找它们共同的地方。题目做得越多,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比较归类就越重要。
总之,一个学生,如果在做作业时善于一题多解,并把这几种解法进行比较,找出“思路正确、方法对头、步骤简明"的最佳方案;并进一步通过比较把习题进行归类,归人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就可以抵得上十道题、百道题。以后见到同类题,就可以很快地做出来,就是遇到综合题,也可以通过分析而演变为熟悉的基础题,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另外,比较归纳分类的工作,要靠自己"亲自实践",花一番思考的功夫来完成。人家总结出来的类型题可以做参考,但不要去死背人家的结论,更不要在做题时死套。
3.错题要更正。
经过更正的错题,要比一道标准答案更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错处正暴露了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问题。如审题问题、计算问题、概念问题等。经过更正后,就可以补上自己的缺欠。更正错误时,最好用彩色笔把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在旁边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当复习时,看看经过自己更正的作业,就可以避免错误重犯。不少学生在作业或卷子发下来后,只看一下分数就一扔了事,并不认真地去更正错误。这样就无法在复习时"提醒"自己,从而失去了错题对自己的鉴戒作用。
4.书写工整、条理清楚、简明易看。
平时做作业时,就应当这样要求自己。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复习时,看起来方便;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也有利于检查时查找;老师批阅起来方便。要想做到作业书写工整,条理清楚,除了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外,解题时不轻易落笔也很重要,即先把解题的思路搞清楚、方法找准后再落笔。同时,做作业时一定要按照各科要求的规范去做,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5.围绕中心做课外习题。
课外习题主要指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学生做课外习题是为了捕捉未来的考题;有的是听人介绍某本习题集如何如何好,于是从头做将起来。但课外习题做了不少,学习的成效却不大。为什么呢?一是脱离了当时学习的中心内容;二是做题后缺乏总结。做点课外习题,可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阔眼界,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以课木为中心来进行,具体说就是在精读了课本和做完了课本上的作业题后,再去做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习题,这样做才会给学习带来直接的好处
在做课外习题时,还要做到泛和精相结合。凡是简单重复,一看就会的习题可以一扫而过;而自己没见过,又具有代表性的题,就要认真地去做,要把题目的类型、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全写出来。日积月累,这些习题就成了自己复习材料的一部分。有一个学生在总结中说:"我在做课外题时,边做边总结。不仅总结解题的方法,还总结题与题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就有了对付难题、综合题的办法了。"正是由于他善于边做边总结,所以他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6.习题资料要注意整理和保管。
作业题、考试题和课外题等,都是重要的习题资料,应当定期分类整理。要按照知识的体系进行分类,做出标记,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这样,到复习时随手拿来,非常方便,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做作业的意义和做作业的一般过程,就介绍到这儿。具体做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怎样做好学习总结——中学生学习方法讲座(六)》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怎样做好学习总结——中学生学习方法讲座(六):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怎样做好学习总结——中学生学习方法讲座(六)》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8592.html
- 上一篇:初三语文教师学期个人小结
- 下一篇:语文教学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