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1*级语文月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
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速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走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待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
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寻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3.下列根据原文做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一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
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往援,斩获万计。迁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大破之。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
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
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4.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
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3分)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
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
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
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5分)
译文:(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5分)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经华阴
崔颢
①太华俯咸京②,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③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雄伟高峻。②咸京:古都咸阳,今陕西西安。③“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
8、前三联都是写景,既有眼前景,也有想象中的景。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诗人心目中的景象,并简要说明诗人写景的作用。(5分)
答: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依据尾联的意思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孤舟一系故园情。(2)画图省识春风面,。,分明怨恨曲中论。(3),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解释一下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
试。
②记者:蒋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我是主张培育宗教性道德的,但我不赞成笼统地提倡“读经”。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经”也有一大堆,“四书”、《诗经》以及《周易》、《礼记》可以选读一些,但《尚书》、《春秋》(这是蒋先生视为至宝的)也要人去读去背吗?《仪礼》、《周官》、《尔雅》呢?需要人人必读吗?我以为不需要。
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但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您依然相信并坚持您的“西体中用”吗?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如我提出的两种道德论。其实今天争论的关键并不在应否提倡传统、提倡道德,而在于如何阐释这些道德和应否以此来排斥、反对、贬低建立在现代生活基础之上的社会性道德(自由、平等、独立等等),这两种道德有一致处,也有冲突处。我的“两种道德论”就是为探求这个问题而提出。
蒋庆先生则根本否认现代社会性道德,似乎硬要回到“君、父、夫”具有绝对权威、绝对统治,“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的传统道德。三纲六纪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张之洞、陈寅恪等很多人都讲过。“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是严复的名言,看来,梁启超、严复,更不必论胡适、鲁迅,统统是“跟着西方走”,都应该是蒋先生所猛烈讨伐的对象。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他们这种希望的实现,也许在二十二世纪,不在“当今”。而且,如何解读“中华文化”颇值探究。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吗?
⑥记者:近年国内思想界反思五四,有人认为五四的“激烈反传统”为几十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伏笔。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李:完全不认同。五四是启蒙,“文革”是“蒙启”,两者在精神上是背道而驰的。五四激烈反传统确是其他文明中少见或没有的现象,我以为这倒恰恰与没有强大宗教背景的中国传统有关,是实用理性的中国传统精神的展现。
⑦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⑧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⑨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李:我从不敢下“判语”,那句话也只是现象描述。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高照,何处人文”?“四星”者: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也。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我说过,中国人多,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也多,一百个人文硕士、博士里有三五个愿意做点思想学术,也足够了。因为人文也不只是思想学术。
(摘自《李泽厚近年答问录》,有删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泽厚先生对倡导的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说是“不反对”,实际上是反对,认为这种做法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没有现实意义。
B.《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根本性的解毒作用。
C.第⑦⑧段这两问属于追问也即非预设性随机提问,目的是把谈话拉到“思想”上来,突出主题。这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手法,使访谈的中心更加突出,不出现游离主题的内容。
D.李泽厚关于鲁迅的谈话,意在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及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神,同时,又是用来支撑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有力论据。
E.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目前的文化领域的整体现状下了一个简短的判语“四星高照,何处人文”,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与迷茫。
(2)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6分)
答:
(3)李泽厚先生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是什么?(6分)
答:
(4)对李泽厚先生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看法(8分)答:
第Ⅱ卷语言综合运用(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
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
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
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15.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20
个字。(5分)
______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共6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
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充满意义。
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故事,甚至一棵高大的树木,一轮初升的太阳或许都会让我
们有独特的感悟。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8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扩展阅读:高一语文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安阳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命题人:高兴福
第Ⅰ卷(45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惴(zhuì)惴不安字斟(zhēn)句酌饿殍(pio)....C、百折不挠(náo)毛骨悚(sǒng)然豁(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傥初见端倪(ní)菲(fi)薄...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冠冕堂皇干练焦躁不安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
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考究杞人忧天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
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的历史潮流。③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一年级语文试卷,共12页第1页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
级领导的表彰。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
辛和不快。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1)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2)“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3)“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已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
7、对第一处划线句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青年的教导,有独特的方式和平等的态度。B、对青年,鲁迅言传身教,启发他们思考、觉悟。C、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性和实际效果。D、对青年,鲁迅提倡正面教育,反对妄自尊大。8、对第二处画线句,鲁迅讲话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A、尖锐地批判不懂当时政治腐败而一味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B、委婉地喻示在政治黑暗之时夸耀地大物博是不适宜的。C、嘲讽身受人宰割境地而不自知的官僚。D、讽刺自夸地大物博而甘心受奴役的青年。9、对第三处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勉青年不要沾上污泥,要清白做人。
B、劝勉青年不要自惭浅薄,要保持自己的“明澈”C、劝勉青年不要被夸夸其谈的学者吓倒。D、劝勉青年不要做夸夸其谈的学者。
共12页
第页2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青年人,并竭力帮助他们。B、鲁迅先生教育青年自尊自强,不畏“权威”,努力提高是非分辨能力。C、鲁迅先生对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有精辟的见解,能深入浅出加以阐释。D、鲁迅先生以作青年的导师为已任,提倡学术上的平等。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题3分,共15分)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故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郁离子》)11.“今诸臣谄谀以干利”中的“干”的意思是()
A.岸、河岸B.冲、犯C.追求D.盾牌12.下列句中“其”自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固辞其鱼不受B.君其犹有谄人言乎C.抚其御之手曰D.(尺蠖)食苍则其身苍13.“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的正确意思是()A.刚才那些唱得好的,全都是想要这些鱼。B.过去那些叫好的,全都像这些鱼一样。C.以前喜欢唱歌的人,全都想要像这些鱼一样。
D.刚才那些叫好的,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
14.景公“射出质”而群臣“唱善者若出一口”的根本原因是()
A.景公喜欢听奉承话,群臣因此讨好他。
共12页
第页3B.群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切顺从君主。C.群臣都想同弦章一样得到景公赏赐鲜鱼。D.群臣有意谄谀,掩盖景公的过失。
15.弦章坚决谢绝景公赏赐鲜鱼,其主要原因是()
A.因为接受赏赐将违反晏子的道义,顺从阿谀奉承的欲望。B.因为要劝谏景公提防谄媚,纠正景公的过失。
C.为了保持君子的廉洁,不与群臣同流合污,谄媚争宠。D.为了遵从晏子的道义,弘扬晏子遗留下来的美好品德。
第Ⅱ卷(10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清涧的石板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
共12页
第页4看。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游击队的政委,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低了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考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是的,清涧的人,民性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他们或许是个将军,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对原文有删改)
16、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请根据该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世界”的主要特点(3分)。
答:。
17、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
①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2分)
答:。
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3分)
答:。
18、综合全文,简要分析“石板”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既表现了清涧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这里的封闭落后。
B、文章较为详细的写了一位老石匠,他身上比较突出的体现了清涧人的性格,是清
共12页
第页5涧人的代表。
C、从文中老石匠的话里可以知道,清涧人之所以多用石板是“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
D、文章写旅人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比喻新颖贴切,又十分切合当时的环境。
E、本文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人文景观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一体,堪称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佳作。
答:。
五、(20分)
20、默写(10分)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2已矣乎,,,胡为遑遑欲何之?,○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
诗。,。《归去来兮辞》)
21、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10分)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2页
第页6(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而敢不拜!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7分)
2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3分)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答:。。
23、运用"列数字"和"作引用"的说明方法,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做到明确、具体、形象,字数在65左右。(4分)
黄河是大河,令人赞美。
答:
七、24、作文(60分)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地的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2、自拟标题;
共12页
第页73、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考试答案
1、BA项中“安土重迁”,“重”应为zhòng;C项中“倔强”,“倔”应为jué;D项中
“风流倜傥”,“倜”应为tì。
2、CA项中“禁固”应为“禁锢”;B项中“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D项中
“响誉中外”应为“享誉中外”,“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
3、AA项中“夜澜人静”应为“夜阑人静”,“娇正”应为“矫正”;B项中“装表考
究”应为“装裱考究”;C项全部正确;D项中“化为无有”应为“化为乌有”。
4、C“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此处应为“毅然”
意在突出刘和珍的追求进步。“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遏止”意为用力阻止。“瞻仰”意为恭敬地观看;“朝拜”意为君主时代官员上朝向君主跪拜也指宗教徒到庙宇或圣地向神、佛礼拜。
5、C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入木三分”形
容书法有力,也用于比喻议论深刻。D项中“如坐春风”用来表示学生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的老师的称颂。
6、DA项中多用了否定词“不”,把意思说反了,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
生”;B项中误用关联词语,两个分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C项“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是正确的,“挽救”失足青年也是正确的,“培养”失足青年之说是动宾搭配不当。
7、A(B项不全面,没有体现平等、和蔼可亲的一面;C项“实际效果”没有体现出来;D项“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属于很委婉的,而不是正面的,“反对妄自尊大”在这一处没有体现出来。)
8、B(A项鲁迅不是“尖锐的批判”青年,而是形象的教育青年;C项鲁迅的“用意”不是批判官僚,而是通过这一喻示教育青年认清形势;D项“讽刺”、“甘心受奴役”理解错误。)
9、B(这一处鲁迅的主要目的是鼓励青年在夸夸其谈的学者面前不要自惭浅薄,要有象小溪一样明澈的人格)10、D(“提倡学术上的平等”在这一节没有体现出来,更突出的是人格上的平等。)11.C
12.B(疑问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其余为代词)13.D
14.B(抓住“知不足以颜色”一句)
15.A(抓住“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一句)
16、这里从建筑到日常用品,从生活、学习到娱乐,无不与“石板”密切相关。17、①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人?(或:清涧人有着怎样的性格?)
共12页
第页8②清涧人的性格朴实无华、坚强不屈、生死不渝。18、①全文所写内容均与“石板”有关,“石板”构成行文的线索;
②“石板”象征着清涧人民;
③“石板”象征着朴实无华的性格,坚强不屈的精神。
19、B、D。A写封闭落后非本文立意。C纪念石板功劳的只是“油旋”。E无“自然风光”,也就谈不上“情景交融”。20、默写(10分)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铣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
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1、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10分)(1)、即使没有四方的忧患,但能谋善断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以(供)选择。(2)、我的儿子舒祺,最小,不成才,但我老了,私下里宠爱他。(3)、狗、猪吃掉人的食品却不知去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4)、何况生命的长短依从造化,终归要到尽头。
(5)您用辅佐天子的诗篇教育重耳,重耳怎敢不拜谢!
22、解析:明示要求:A、第一句直接表达;B、第二句连续类比;C、在“友谊”“勇敢”“信任”中选一个词。暗示要求:A、第一句的句式特点是“联合短语+动宾短语”,内容特点是前后有内在的因果联系;B、第二句内容特点是前两分句的叙述对象较具体,后一分句的叙述对象较抽象。参考答案:(1)友谊和真诚产生伴侣。快艇靠白帆,鸟靠翼,友谊靠诚实。(2)勇敢和机敏铸造成功。蛟龙生祥云,虎生风,勇敢生胆量。(3)信任和执著产生知己。滴水穿巨石,绳锯木,信任凭诚心。
23、解析:原句"黄河是大河,令人赞美",说黄河是"大河",不够"明确、具体",也没有形象的描述说明语。这道题的扩展点,应放在哪里?扩展点就落在把黄河的"大"说清楚,同时还要有形象性。确定了扩展点,就要思考表述要求。从题目要求看,表述要借助题目规定的"列数字、作引用"两种说明方法。这样考查扩展能力,实际包含了综合能力的考查。就这道题而言,"综合能力"主要指文学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没有地理知识,就没办法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明确、具体地说明黄河是"大河"。此外,考生要储存有名人赞美黄河的句子,不然,也不能"作引用"。我们用"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的数据具体说明黄河之"大",再引用李白的名句形象说明黄河的磅礴,
共12页
第页9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美之词。24、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共12页第10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9026.html
- 下一篇:九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