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针灸推拿学科

时间:2019-05-29 06:55: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针灸推拿学科

针灸推拿学科

针灸推拿学科是1984年在我院针灸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针灸学是1979年我国中医院校首批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99年开始与学院医院合并为一所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国外留学生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医疗、科研机构。现有针灸基础、针灸临床、气功推拿和综合4个教研室,教职工130余人。本学科点有专职教师1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省院级骨干教师4名,形成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办学方向和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近3年来共培养针灸、针灸推拿本科、专科人才201*余名,硕士研究生16名,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鉴定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尚承担的科研项目14项,部省级8项,厅局级6项;出版论著35部,发表论文103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

我学科目前共有4名学术带头人,其中2名教授,1名博士(副教授),分别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穴位贴敷学组主任、河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等职。学科带头人均有科研主攻方向,并培养、带领的中青年骨干已形成梯队。其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学科确立有3个科研主攻方向,各有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1、奇经八脉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项研究为针灸基础理论研究,从传统的中医理论出发,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生物物理学特征及其对气血运行的调节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奇经在治疑难杂病中的辨证选穴规律和治疗机理,进一步创立和完善奇经辨证的选穴体系,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完善和发展经络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经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对指导针灸临床有较大实用价值。经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及优势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领先水平。

2、针灸治疗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

围绕针灸对抗放化疗毒副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完成科研课题8项。该研究主要解决放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白细胞减少、胃肠反应等毒副作用,为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较好辅助治疗手段。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将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改为更为方便、有效的中药穴位贴敷,经查新该研究属创新性研究,专家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其学术论文已被外文杂志转载。随着该研究的深入和成功、治疗机理的揭示,必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人类攻克癌症做出贡献。

3、针刺手法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主要是对针刺补泻手法、巨刺法、阴阳互刺法等进行研究,参考古今针灸医家手法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创用了“努运热补手法”和“提运凉泻手法”,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既定性又定量地测试出热补、凉泻手法的温度变化,提示了该手法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手法有较强实用性、科学性,这是对古代传统针刺手法的发展,填补了针刺手法研究的空白。对学科的发展尤其对针刺方法研究领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围绕该研究的3项课题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学科带头人高希言,男,医学博士,河南中医学院针灸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理事,郑州市针灸学会会长,《中医外治杂志》编委、《河南中医药学刊》编委。在国内正式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应用性研究论文63篇,出版学术专著21本,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多项。现有在研项目4项(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各一项,国家中医管理局2项)。

学科共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次,牵头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穴位贴敷学组,教师中有6人、7人次,分别到赞比亚、几内亚、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进行医疗合作、进修等。三年来,针灸学科还承担了7个国家、8个地区的留学生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培养留学生30多名,并成为我院第1个接受留学硕士生的硕士学位点,目前培养外国留学硕士生3人,已毕业1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等院校的针推系建立了教材建设、教改研讨等协作关系,并相互进行参观学习。还特聘了上海、江西、黑龙江的3名国内针灸知名专家作为我学科名誉教授,以帮助指导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学术交流。

扩展阅读:针灸推拿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针灸推拿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二、学科介绍

针灸学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应用于临床,探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本学科注重研究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以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为特色。三、研究方向

1.针灸组方与针法灸法的临床研究。

2.中风病的针灸与中西医综合防治研究。

3.情感障碍疾病、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针灸治疗的研究。4.原发性头痛,睡眠障碍疾病的针灸临床与机理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4.0学分自然辨证法54学时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1.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1.5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54学时2.5学分神经生理学20学时1.0学分针灸治疗临床进展20学时1.0学分脑血管病学36学时2.0学分

3.选修课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

六、临床工作

1.目的: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项检查治疗技术(包括中医的四诊、西医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断与鉴别诊断、针灸治疗等基本功)。

2.临床能力训练:参加临床能力训练6个月,结合研究方向至少轮转2个相关专业,了解本专业的一般临床工作。七、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

1.石学敏.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

2.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工业出版社.201*年第四版.

针灸推拿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二、学科介绍同前,略。三、研究方向

1.针灸组方与针法灸法的临床研究。

2.中风病的针灸与中西医综合防治研究。

3.情感障碍疾病、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针灸治疗的研究。4.原发性头痛,睡眠障碍疾病的针灸临床与机理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6.5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自然辨证法54学时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1.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40学时1.5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2门,至少2.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54学时2.5学分神经生理学20学时1.0学分针灸治疗临床进展20学时1.0学分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18学时1.0学分临床医学影像学36学时2.0学分脑血管病学36学时2.0学分

3.选修课2.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六、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Ⅰ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要求

1.完成针灸学的基础培训,在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和临床治疗学方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掌握针灸基础知识及相关技术操作,学会运用针灸学的方法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种针法的治疗技术与操作规范,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水平。

3.了解现代针灸和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培养较强的临床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熟悉该领域1~2个专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最新研究课题。目的: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掌握各项治疗技术,学会指导下级医师的业务工作,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Ⅱ临床轮转要求:(18个月,至少3个科室)

心血管内科:3个月(其中心血管病房2个月,心电图、心脏超声共1个月)(一)理论知识:

1.掌握冠心病分类,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及预后判断。

2.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预后的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3.掌握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诊断方法,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熟悉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6.熟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溶栓药、强心药等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7.掌握胸痹、真心痛、心悸、水肿、喘症、血浊、眩晕等中医诊断、类证鉴别、辨证、治则。

(二)临床技能:

1.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操作,对常见疾病心电图的分析诊断及心电监护。

2.掌握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糖尿病酮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

3.掌握中医药参与心脏急症抢救的指征、辨证用药。

4.熟悉心脏超声检查和结果分析、心脏电复律、电除颤、静脉压测定、心包穿刺术。

5.了解临时起搏器安放、心导管检查、造影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心内电生理检查和起搏器故障处理、介入性治疗,如心脏永久性起搏术、PTCA术和其他介入治疗技术。

呼吸内科:3个月(其中呼吸病房2个月,放射科、CT室、肺功能共1个月)

(一)理论知识:

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2.掌握常见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

3.掌握抗生素、平喘、祛痰药物的基本药理知识和临床应用原则。

4.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气胸、肺心病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5.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规范治疗方法及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6.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抢救措施。7.掌握咳嗽、喘症、哮症、肺胀中医临床表现、辨证、治则。

8.熟悉咯血的处理、大咯血抢救。

9.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肺部表现及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目前的一些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胸腔穿刺术,动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术。2.掌握机械通气技术。

3.熟悉胸部X线片、胸部CT读片。肺功能检测。

消化内科:3个月(其中病房2个月,腹部B超、胃镜室共1个月)(一)理论知识:

1.掌握胃脘痛、呕血、便血、泄泻、腹痛等中医临床表现、辨证、治则。2.掌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4.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处理。5.熟悉急性胰腺炎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

6.熟悉黄疸的发生机制、鉴别诊断与处理。

7.熟悉腹水形成的原因、实验室检查特点、鉴别方法及处理。(二)临床技能

1.掌握腹腔穿刺术、十二指肠引流术及胃液分析。

2.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紧急处理、三腔管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常规操作方法。

3.能正确阅读消化系统常见病的X线检查及腹部CT分析。4.熟记常用方剂30首。5.熟悉:胃镜、结肠镜检查术。

肾病内科:3个月(其中病房2个月,血液透析室1个月)(一)理论知识:

1.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尿、蛋白尿,尿路感染、糖尿病肾病等常见肾脏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掌握风水、水肿、淋证、血尿、虚劳、腰痛等中医临床表现、辨证、治则。4.熟悉不同疾病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选择;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方法、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各种透析疗法的应用,适应症及主要并发症的处理;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

5.了解免疫系统调节异常与肾病关系。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如SLE等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临床技能:

1.掌握肾功能检查、尿液常规的正规检查及结果分析。2.熟悉肾脏疾病的X线影像诊断。

3.了解肾活检技术及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

急诊科:3个月(其中ICU1个月,急诊门诊2个月)

(一)理论知识:

1.掌握各种急、危重症:如急性心梗、心衰、心律紊乱、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重症胰腺炎、ARDS、急性中毒、各种休克、多发伤、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

2.掌握中医药在急诊抢救中的适应症及参与作用。

(二)临床技能:

1.掌握CPR技术、深部静脉置管术、动脉穿刺术、心电除颤、洗胃术、吸痰术、导尿术、心电图操作技术及常见病心电图诊断技术。

2.熟记中药急症常用方剂20首。

3.熟悉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机械通气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4.了解介入性诊断治疗、急诊胃镜在急救中应用及其适应症。针灸科:3个月(全部在病房)

(一)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的原则和基础知识。2.掌握脑梗塞、脑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3.熟悉昏迷的急诊诊治原则。(二)临床技能:

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2.掌握腰椎穿刺术。3.熟悉脑血管病的CT读片。临床专科训练:10个月(一)理论知识: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的原则和基础知识,急、慢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康复,颈、腰椎骨关节病的诊治原则,面神经炎、带状疱疹的诊治原则。

(二)临床技能:头颅的正、侧位X光片,脊椎的正、侧、斜位X光片,头颅、脊椎的CT、MRI的读片技能;神经系统及内科系统体格检查方法;腰椎穿刺术。PT/OT训练的基本治疗方法。Ⅲ考核见总则。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

1.石学敏.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

2.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工业出版社.201*年第四版.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针灸推拿学科》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针灸推拿学科: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针灸推拿学科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110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