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永远的记忆-钟燕红
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学201*年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永远的记忆
高一(10)班钟燕红
刚刚露出笑容的天空,突然间又阴下了脸,但这也阻碍不了我们的前行,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转眼间就到了龙佳,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三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
走梅花桩时我们分成了两队,刚开始为了不受罚,我们谁也不让谁。后来我们队让另外一队先过,后来换他们让我们先过,我们就这样相互礼让,期间我们掉下来很多次,掉下来又重头开始,但我们没有放弃。等我们队过去后,最后一个人留在上面,其余队友手拉手站在旁边,指导帮助他们,等彼此都只剩下一个人时,我们大喊一声“过”!两个人同时落地,最终我们实现了双赢。
通过这次走梅花桩,我懂得了凡事不必争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有时候双赢也很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也知道了我们班是多么团结的一个集体,我发现了我们班的人是那么可爱,那么棒!
在风雨人生路,大家都尽量不让自己的“盲人”受伤,尽全力地保护着“盲人”。“盲人”根本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么样的,但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了“引路人”,这该是怎样的信任啊!
第一天晚上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刚开始很浪漫,到最后却很嗨,很疯狂。各班的人拿着旗子在操场跑,在那边宣示主权。
第二天晚上我们举行了感恩教育。总教一直讲,讲着讲着我竟然哭了,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实在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黑色的头发中已经夹杂着些许白发,但直到现在我还不曾给他们洗过脚,洗过手,连一句最基本的“我爱你们”都没说过。因为我不好意思,觉得很别扭。但正是因为许多人像我一样觉得别扭,不好意思,使得有些父母到临死也留下遗憾。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为什么偏要等到“亲不待”而“欲养”呢?为什么就不从现在开始好好孝顺他们呢?难道这真的有那么难吗?要知道父母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好久了!通过这次教育,我突然发觉我走的路竟然是弯曲的。我就像总教口中的那个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不,我还不如那个商人,虽然耳边常回响着一样的声音,但它能及时觉察并找回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而我呢?我却从来未发觉,仍继续浑浑噩噩地过下去,难道我真的要继续迷失下去?不,我不要,我相信我一定能找回自己,走出弯路。随着闭幕营式的结束,我们的社会实践也划上了句号。我们一个个地拥抱教官,但我却低着头默默走开。因为我哭了,我害怕教官看到。客车就这样从杆哥面前开走了。他说希望看到像我们过梅花桩时那种笑,但最后我们留给他的竟是眼泪。
凡事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尽力帮助别人,永不抛弃;保持身体健康,品德高尚。这句话会永远埋藏在我们心里。教官,我会永远记得你。龙佳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扩展阅读:初探新课程——遭遇三维目标实践的尴尬
历史风云网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初探新课程遭遇三维目标实践的尴尬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341400钟燕红
[摘要]201*年9月江西省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对三维目标的实践与思考使教师迈出了课改的艰难的第一步。[关键词]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
201*年9月江西省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尽管几年前就一直大谈特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但是没有推行新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就仍然因缺乏实践而局限于老观念、老思想、老思维、老方法,可以说新课程的推行才真正推动新教学理念的更新,真正迈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反思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也日渐深入,其中对三维目标的界定与实践的感悟与反差最为深刻。具体到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对“三维目标”的贯彻是将新课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为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还是都得兼顾?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重点突破的方向又该如何界定?往往易顾此失彼,难以将三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由此遭遇的尴尬也时时萦绕在心头难于散去。
尴尬一、对三维目标的认识肤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以为然,对新课程的理念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
在传统课的备课中,我们考虑的是“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与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似乎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无外乎就是多增加了一个“过程与方法”,而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课的所谓“优质课”评比中常常被当作“秀”而为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嗤之以鼻,以自己所谓的“经验”认为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第一位的,过程与方法就是让学生去体验“1+1”等于几?而不是由教师告知学生答案,但是这样的体验过程是否会浪费时间,让学生不能从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中汲取精华。所以虽然在暑假期间接受过新课程培训,但是还是固执己见,想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来闯闯新课程这道“鬼门关”。在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设计中,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这一主线,将其矛盾、内容、发展阶段与趋势、形成原因等知识完美地呈现给学生,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留出学习时间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挖掘也只限于传统观念。可是因时间跨度与内容的难度太大,一个专题三个课时的内容上得无休止,到头来以学生的反问“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让教师独自去“品尝”教学效果如此的尴尬。我们将高一的新授课上成了传统教学中高三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学生没有知识与能力的储备,整个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对于一些长期把历史课当做“术课”的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这样下去,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反思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知识体系内的线索,贪大贪全地总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切规律,却往往忽视了历史发展中“血肉丰富”的细节,并且充满着无数的偶然性;过多地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却忽视了注意历史学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历史风云网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历史风云网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各种规律,却往往忽视运用各种素材与细节的,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所以常常被学生质问“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此时才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历史教学的教学观与学习观,“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学习是学习历史的过程与体验,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而认真认识与实践三维目标应该具体到每一堂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才能更加有效地体现这一过程。
尴尬二、片面地认为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是对学生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简单地讲就是在思想上充分解放学生,给学生应有的自由,展现学生个人的特长和智慧;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注意“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人意见与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却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空谈”。比如《中国军民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内容故事性强,据“经验”的角度来看显得并不“重要”,教学设计中就主观地认为学生对课本内容能读懂,在没有建构知识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讨论“列强不能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应包括哪些内容?从斗争规模与水平、群众基础、领导、革命纲领、斗争结果、斗争影响等方面谈谈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有哪些特点?你对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中感想最深的是什么?”意图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认识,谈感想,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不曾想到这些问题的设计显得有些“突兀”,学生们不知从何谈起,不知如何运用史实去谈感想,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活跃却相反地陷入沉寂,没有知识的体验又何来“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就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了,在学习方法上则易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无须阅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更谈不上应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问题,做到史论结合。所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不要死记硬背,却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新课标并不关注知识的系统性,但关注知识的典型性与专题性,是在掌握一定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灵活性。新课程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强调同一模块内各专题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历史知识仍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体现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知识与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能否在课前的预习提纲中让学生尝试着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有了以上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学中似乎有了前车之鉴,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即照顾到知识结构,设计由学生自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事年表,并由学生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历史风云网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历史风云网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问题探究则设计为引用毛泽东诗词中有关内容进一步认识新民主主义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映的哪个历史时期?其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的含义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等等。所引用的诗词大多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只不过是从历史学习的角度设问,课堂气氛活跃了,基础知识结构也有了,过程与方法也有了,然而在老教材中十二个课时的内容,在大学仍是必修课的革命史“压缩”在一节课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界定仅仅是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样一个在初中历史学习就已经掌握的“简单”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道路又该向哪里迈进呢?建构主义课程理念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构建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与感悟的不同,是否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删,对三维目标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重点确定三维目标的一到两个方面作为突破的方向,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确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能否有着更为有效的方式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与统一呢?问题不断呈现,尴尬与疑惑也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仍在继续,学习与探讨与在继续。在《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的“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突破”的教学设计中,预习提纲设计为如下几点:1、根据课本与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这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体现。2、阅读两个中美《联合公报》和《中日联合声明》,你认为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中国政府做了哪些努力?中美与中日关系的突破对双方以及国际交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上海联合公报》中的“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认识中美关系的关键是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而中日关系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态度等。在缺乏多媒体的有限条件下将课本资料变成材料分析题,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探究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曲折与艰难,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所做的努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形成开放意识,增强经受挫折的坚强意志。这样的设计显得有层次性,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复杂的国际交系深入浅出,也能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实践“三位一体”,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我想,这就是课改,逼着教师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革新与创新。让学生站在学习的前方,教师怎样扮演好“搭台者”的角色,于是每一节课堂都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生成性知识的亮点,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解释会上,有学生能够从雅典国家形成之前的4个血缘部落到梭伦改革中由4个血缘部落选举产生的“四百人会议”的局限性谈论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五百人会议”的优越性,“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学生问道“我是某某州州长,中央政府权力加大了,我怎么办?”在弱国是否有
历史风云网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历史风云网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外交的辩论比赛中,正方的阐述中引用了“欧佩克”“东盟”等事例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拓宽教材内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的体验每每让教师自己“惊奇”,这也是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抱怨学生是如何如何“笨”的心态中所不能收获的。
这就是课改,不再把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形同虚设,而是认真地去思考课程标准,认真地去界定与实践三维目标,去思考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面对长期不重视历史学习的高一学生,他们要学习的是语文、数学等共八、九门的学科,说要花多少时间在历史学科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运用,看一段影片,不是新课程的真谛,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课堂教学中表演的“剧本”、讨论、辩论等等所谓的“秀”在新课程教学评价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不断地反思教学实践,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的教学观、学生观,不捧着自己所谓的“经验宝”不放,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不拘泥于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地界定每一模块、专题以及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面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围绕课改的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整合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面对新课程改革,遭遇尴尬不是终结,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新课程再难,其实也已经艰难地开始了,这只是个开始而已。【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3、《岳麓版教材编写体例和使用建议》
历史风云网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永远的记忆-钟燕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永远的记忆-钟燕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永远的记忆-钟燕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1704.html
- 上一篇:六篇600字精华随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