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8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技工
[摘要]:提高课堂质量的几个途径主要有:1、微笑进课堂,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2、注重感情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3、多一份爱心给差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质量、微笑、情境、感情、风气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技工技工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理论教学,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成才。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学的双方积极配合,才能教好学好,乃至学会,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特别是随着科学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对技术工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教学质量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根据技校生的特点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我们知道,微笑可以稳定人的情绪,在课堂上使用微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技校生在初中时大部分成绩较差,一贯受到冷落,微笑教学对他们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时,上课铃一响,我就带着微笑走上讲台,用亲切的目光面对全体学生,这样一微笑,稳定了学生的情绪,解除了紧张(或惧怕)的心理,消除了上节课留下的疑虑和课间活动的兴奋,丢掉了课间的不愉快,这一微笑,似火焰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以饱满的热情和动机愉快的投入学习。接着用微笑的面容,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同样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指导学生练习,掌握技能技巧,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后在微笑中总结本课内容,表彰学得好的学生,不失时机地鼓励学习差而有进步的学生,布置适当的课下作业。整个一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鼓励和表扬,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接受新知识,易开展联想、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易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他们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奠定理论基础。
二、注重感情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把满腔的热忱和慈母般的情感倾注给学生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作为技校教师更应继承并发扬这一美德。在教育学生方面,孔子的“循循善诱”孟子的“时雨喜风”陶行知的“知识是进行教育的基础,教出于爱,爱寓于教”。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除“忘我”工作外,还把个人情感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学生有病时,拿自己的备用药给学生服用,学生生活有困难时,自己掏钱给学生买饭票,垫学费,学生有困难,耐心细致的辅导,想法设法的树立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学生思想上有了毛病,找他个人谈话,反复进行教育和训导,对学生既尊重,又严格。特别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我把班里的学习状况认真地进行分析,对他们讲清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纠正认为来到技校就应只学操作,不用学习理论的错误想法,然后,对学生一个一个的谈话,进行表扬和鼓励,针对学习情况指出优点和缺点。在班上我曾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喜欢你们,我有信心教好你们,让你们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到高级学府继续深造。”这发自肺腑、充满激情的语言,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一个个明显转变,由原来的不思进取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气氛。对违反纪律的同学不是进行打骂和体罚,而是进行耐心细致的批评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心服口服。使学生一进这个班级就感到这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学好不行,不玩好不行,不做好不行,整个班级形成一个积极、上进、健康、愉快、和谐的学习集体。这样班内基本上消除了抄作业,不交作业,拖欠作业的现象,也杜绝了打人骂人,违反纪律的行为,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注重情感因素,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对学生动之以情,其情要深于父母,晓之以理,其理细于丝,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三、多一份爱心给差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鼓励是启迪上进的一种激素。差生若能得到爱的满足,这满足将成为一种激素,像阳光雨露对于植物一样。在长期的技校教学中,我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差生转化工作中,需要的是亲近、鼓励,而不是歧视和训斥,我平常采取的适合学生交朋友的方法,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学生的心灵,在亲切关怀的同时又严格要求,并且找差生经常谈心,耐心指导,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在班级内,不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从而自暴自弃,重新树立起学好技术,照样能撑起一片蓝天的信心和决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差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鼓起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我在班上常用的口头语是“好”、“很好”、“讲得好”、“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这些鼓励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体验到愉快和胜利的喜悦,从而极大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强烈的求知欲,一份爱心能使他们奋起,比训斥要灵验得多。一个教师对待学生只要出以公心,充满爱心,讲究耐心,做到贴心,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不怕他们没有进步,不怕他们学不好技术。
总之,这几个方面是促进师生交流,保证学生轻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技工的重要途径,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突出技工教育特色,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摘要】技工学校要突出技工教育特色,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坚持做好实习日志对于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习日志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实习日志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人施教。
【关键词】技工教育特色实习教学质量实习日志重要环节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反馈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因人施教
突出技工教育特色,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实习教学方法初探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量高水平技术工人,进入21世纪,各厂矿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技工学校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机。技工学校应该突出特色教育,实现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教学一体化,尤其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着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技术人才。要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坚持每天做好“实习日志”是实习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习日志”是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技能操作过程,分析加工工艺,总结实习心得。本人通过几年指导车工生产实习的实践,深刻体会出这种方法对于取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习日志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进入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我们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部分技校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差,自学能力差。目前技工学校的教学安排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周进行,实习期间不安排理论课,学生的练习件即是学生的实习作业,书面作业很少,部分学生在实习之余感到“无所事事”,常常闲谈、看闲书消磨时光。“实习日志”可以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回顾、总结实习的全过程,并加强相关课程的学习、理解和巩固。由于每个学生实习的情况,出现的问题,寻找的答案不尽相同,日志内容也就不相同,这一过程就必须由学生独自完成,有效的避免了抄袭现象。长期坚持,必定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2、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记录实习日志时,强调学生要结合个人当天的具体实习情况,总结成功之处,分析操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学生借助相关教材,理解实习的各个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坚决杜绝那种脱离个人实际情况、照搬教材、抄袭他人、应付了事的现象。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记录下来的内容,如练习件加工中出现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学生由不会记到会记,由少记到多记,由不知原因到找到问题关键,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实习日志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宝贵资料,而且促进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培养了创新能力。
3、长期坚持做好实习日志的同时,使学生养成了观察细致入微,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实习日志对于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各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车削外圆和端面的基本功后,我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学生练习件的检测,发现某生的练习速度明显比其他学生快,表面粗糙度也符合要求,但是一些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件,他的练习件总是超出公差范围。开始我认为是他在精加工时测量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一再提醒他要“多测量”“细心”,但效果不明显。一天在实习日志中,我发现该生写到“测量时用游标卡尺可节约时间”,我才明白精加工使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要求也许才是他尺寸超差的根本原因。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与他讨论了“加工过程中测量工具如何使用”的问题,帮他纠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尺寸超差问题得以解决。
实践证明,实习日志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但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实习指导教师的严格督促和正确指导,且重在内容,切忌应付了事,流于形式。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推动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课程模式打造名牌专业
【摘要】技工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已经
落后于这种形势的发展,要打造名牌专业,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打造名牌专业模式学分制技工教育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任务。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为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教育必须国际化,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受教育者本身也有今后进一步学习的迫切要求,技工学校要培养他们接受、搜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综合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技工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增强办学活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二、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与目标
在我校烹饪专业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以成才为目标,以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考取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我校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相适应。学校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清晰明确:贴近市场,培养人才;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全国普遍提高适龄青年的学历水平,大力培养21世纪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和劳动者形势下,我市也在加强基础教育工作,技工教育要继续发展,就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能力,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帮助指导下,使专业建设贴近市场,努力跟上各行各业技术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要疏通技工教育的两个出口:就业、升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近期目标,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一部分学生选择升学,另一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建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发挥。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要拓展学生的就业面。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外语具备了基本水平时可以到国外就业,进行劳务输出。结合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把证书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2-3个证书。三、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与方法1.一个模式
我校烹饪专业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适于学分制,适于弹性选课,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成绩考察的变通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质量评定的综合性。教学计划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两部分的比例大约为4:6,分别设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按照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以模块式集束限选,按照学生的个人发展愿望,学生在选修课教学时间将分成若干个灵活的教学班,按照不同的愿望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教学内容可以不同,教学深度也可以不同。我校的烹饪专业按照技术风格和菜系,一直分为中餐烹饪和西餐烹饪两个专业,除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相同外,专业技术课完全不同,可以作为从入学开始的不同专门化方向。在这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中,我校两个专业分别在选修课内容上进行融通。在中餐烹饪专业内部,把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烹饪技术作为必修课,面点技术、西餐烹调作为选修课;在西餐烹饪专业内部,把基础厨房、烹调厨房、西点厨房作为必修课,中餐烹调技术作为选修课。针对学生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进行摸底测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分层次教学进行准备。
文化课科目中,划分为基础模块、补习模块、提高模块和兴趣特长模块。基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北京市的水平测试,以学生程度分,中等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模块,程度较低的学生要学习基础模块和补习模块,较好的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例如:语文作为母语科目,保持原教学目标不变,增加提高模块;数学要对原教材进行重组,把难点分散;英语教学要加强口语教学,突出实用性。兴趣特长模块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加知识涵盖面。
专业课中,分为理论课模块、技术课模块,考证模块、就业模块、兴趣模块。考虑学生将来在相近职业群内的转岗需求,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理论课模块和技术课模块是必修课,按照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选学考证模块或就业模块,并且可以选择国内外的职业资格证书。
2.一个结合
烹饪专业进行教学时,要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符合行业要求。3.三个模拟仿真
(1)模拟仿真教学内容(菜单式教学):按照在餐厅中将会实际发生的中、西餐菜单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学会合理利用原料,按菜单制作热菜、冷菜、汤和甜点。
(2)模拟仿真教学环境(设备、用具、位置):按照星级厨房的样式,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室,选购的设备、用具都应按照饭店标准配备,甚至相关设备和用具的摆放位置都与饭店相仿,使学生进入实习室犹如进入饭店的后厨,利于学生养成符合工作程序的习惯动作。(3)模拟仿真教学考核:按照技术等级考核的方式进行每学期末的专业课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使学生适应技术等级证书的考核。
学校要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烹饪教学中加入现代化理念,克服环境的困难,设法解决油烟和蒸汽对设备损坏的难题,实现计算机进入实习室。努力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课件,逐步形成系列,并经常性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加强专业管理,汲取其它专业教学模式的优点,融汇并推广到烹饪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中去,对烹饪专业的设备、原料消耗、工艺流程等进行计算机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
四、预期成果形式
1.经过反复修改的教学大纲:这个新大纲要融合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培养人才,详细研究各科目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分析教学内容难点,对科目内容进行分解,以主干知识和旁支知识为区分原则,作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分类。
2.按照学分制方案制定的教学计划:把文化课、专业课分别划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3.学生能力分析材料:通过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技术动作分解,规范教学过程,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及培养途径、培养方式,进而确定教学科目内容。
4.研究报告:对我校二至三年的改革进行全程记录研究,总结经验,争取提交宏观和具体建议,得到阶段性成果。
五、几点思考
1.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动态组合,它受到时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状况的制约。我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高科技产业等都正在或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转变。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变革,技工课程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用对路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2.人才的培养规格必须由单纯培养技能,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材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劳动岗位逐渐由单一工种向复杂的复合工种转变,岗位职责将向综合职能发展。一个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将由一种向多种转变。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21世纪的劳动者必须转变单一的知识技能结构,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技工教育只有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将培养规格定位于使学生既掌握某一特定岗位需要的专项技能,同时又掌握多种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并具备毕业后在相关职业群内转岗和继续学习的基础,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3.教育观念要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生本位的方向转变。
在教学中,只着眼于学科或科目,是低级的教书匠,只为教书而教书;只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只见知识不见人,是目中无人;只重视个别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的成长,则是“疱丁解牛,目无全牛”。
以学生为本。学生,尤其学历教育中的学生,就是一个生活在青年时期的人。“‘人本’是什么意思?‘人本’就是重视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认人的力量和能动性,立足于人的本质。”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正确掌握教学的要诀。一位名人曾说过,把教师讲过的知识都淡忘了,剩下的就是能力。这就说明,能力是知识的提炼,是学习过程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学生本位是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由浅入深的渐进认识过程,也是技工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健康全面地发展,做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具有综合素质,能够去面对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使他们不仅会做,而且还会思考;不仅会承传,更会创新;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备相应的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使他们具有选择多样职业的能力和条件。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通过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提高,完善个人品格,使其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成功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在我们制订培养目标时,不能停顿在能力本位上,而要更前进一步,明确提出学生本位,才能符合国际目前的教育理念。
扩展阅读:201*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201*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课题
技校生课外阅读调查与指导实践研究
技校生课外阅读调查与指导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技工院校担负着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大任务。如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成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推动,也为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助于推动技校语文教改,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是技校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从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校生的特点出发,在广泛搜集、分析文献资料的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改进的相关策略,并结合本人所任教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本人承担的教材编写工作和竞赛组织工作,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
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需求层次偏低,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不足;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课外阅读方法有待于改进;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显得欠缺;受视听传媒等的影响,满足于大众快餐文化等。因此,技校生的课外阅读还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之中。
针对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先分析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理论依据,再明确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五大原则,即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据此,本文提出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六大策略:转变观念,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与选择;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积极发挥文学欣赏课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研究本课题的同时,本人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了课外阅读实践探索。期待通过这次探索,改善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状况,为教师更好地指导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本人还结合《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一书的编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阅读材料。并力求通过组织文学知识竞赛活动,营造全省技校学生学文学,爱文学的风气,并对所学情况作出相应的检测评价。
关键词:技校生,课外阅读,调查,指导实践研究
Ⅰ
Abstract
Asapartofth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thetechnicalschoolisresponsiblefortechnicaleducation,vocationaltrainingandvocationalskillidentification.Nowadays,therapidly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hasahugedemandforhighly-skilledtalents.Thisdemandhasnotonlypromotedeffectivelythepersonneltrainingsysteminthetechnicalschool,butalsoraisednewissueofhumanisticqualityeducation.AsanimportantcomponentofChineseteaching,extracurricularreadingishelpfultopurifythesoulofstudents;itcanimprovecognitiveleveltomeetthedemandofsocialdevelopment;itcandeveloptheknowledgeofstudents,increasetheirChineseliteracy;itcanpromotereformintheChineseeducationinthetechnicalschoolandacceleratethedevelopmentinstudents’major.Extracurricularreadingisanimportantmeanstoimpeltheself-improvement,self-development.
Thisarticlebasesonpersonneltrainingobjectivesofthetechnicalschoolandfeaturesofthetechnicalschoolstudentsandastudyonthecurrentsituationofextracurricularreadingofthesestudentsbywidelycollection,analysisofdataaswellasquestionnairesurveyandalotofinterviews.Thisarticleadvisesthathowtoimproverelatedstrategyandtrytoexploretheactivityofextracurricularreadingandintroducetheauthor’sclassinthisexperiment,hereditingatextbookandtheorganizationofacontest.
Thesurveyshowsthatitisnotoptimisticaboutextracurricularreading:Studentsdon’tshowenoughinterestsinclassicworks,theyremainlowlevelinreading;studentsarelackofgoodreadingenvironment;theirreadingmethodsneedimproving;Teachersshouldgivemoreinstruments;studentsareinfluencedbymediaandeasilysatisfiedwith“fastfood”cultureandetc.Therefore,thestudentsarestillinblindlydisorderstatusinextracurricularreading.
Inordertosolvetheproblems,thisarticlegivessometactics.Itanalyzestheoreticalbasisofdirectingextracurricularreadingfirst,andpointoutthefiveprincipleslaterwhicharetheprincipleofthecombinationofcurricularandextra-curricular,theprincipleofbeingtargeted,theprincipleofbeingorderly,theprincipleofeffectiveness,theprincipleofcreation.Italsothesixtacticsfordirection:tochangeconceptsoastoraisetheawarenessofextracurricularreading,toformanenvironmenttoarousetheinterest,tosuggestproperreadingmaterial,toconnectthedirectionandpersonalizedreading,tomakefulluseofliteratureappreciationclass,toorganizevariousactivitiesandetc.
Ialsopracticemyideainmyclass,expectingtoimprove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vidingbetterexperienceforotherteachers.Meanwhile,Icompileabooktocoordinatethepracticeandprovidereadingmaterialandorganizeliteraturequiz.Iamdevotedtocultivateloveofliteratureandstudyofliteratureinstudentsacrosstheprovinceandtrytoevaluatetheirstudy.
KeyWords:studentsofthetechnicalschool,extracurricularreading,survey,directthepracticeandstudy
Ⅱ目录
中文摘要ⅠAbstractⅡ1.引言41.1选题的缘起41.2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41.3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6
2.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82.1技工院校学生与文化基础课程82.1.1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模式92.1.2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特点102.1.3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112.2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122.2.1课外阅读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132.2.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42.2.3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42.2.4课外阅读有助于推动技校语文教改,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153.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分析173.1技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现状调查173.1.1调查目的173.1.2调查过程与方法173.1.3调查统计与结果173.2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93.2.1阅读需求层次低,对经典作品普遍感到有理解差距193.2.2受视听传媒等的影响,满足于大众快餐文化203.2.3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213.2.4课外阅读方法有待于改进223.2.5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显得欠缺224.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概述244.1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24
Ⅲ14.1.1人本主义心理学说244.1.2语文建构主义理论244.1.3大语文教育观244.1.4语文新课标的阅读理论254.2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与原则264.2.1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264.2.2课外阅读指导的原则264.3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284.3.1转变观念,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284.3.2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激发课外阅读兴趣294.3.3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与选择304.3.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314.3.5积极发挥文学欣赏课的独特作用324.3.6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335.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355.1杭州第一技师学院0531班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介绍355.1.1课外阅读指导的背景355.1.2指导的意义355.1.3指导的途径与方法355.1.4指导的具体方式355.1.5阅读指导的收获与注意点365.1.6学生有关的阅读心得(见附2)375.2课外阅读教材《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的编写和使用375.2.1《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课外阅读教材的编写385.2.2《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课外阅读教材的使用及活动检测41结语42参考文献43附录145附录246附录349
21.引言
1.1选题的缘起
在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与此相对的是,作为技术工人摇篮的技工教育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招生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学生的人文素养低下到令人堪忧的地步。迫于形势,大多数技工院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片面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而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去适应它、发展它。因而我们的技工教育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民主化倾向,强调对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但相比之下,我国技工教育的理念相对滞后,虽然已将健全学生人格作为基本教育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未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因此,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特点、专业特点出发,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课外阅读指导正是这样一种有效形式。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本的篇幅是十分有限的,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范本,更多的文章是在课外大量阅读。①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课外阅读可以拓展技校学生的文化视野,孕育人文素养,着眼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因此,面对学生的发展,面对人类文化的浩瀚海洋,语文教师应高屋建领,赋予语文课程以宽泛的内涵和外延,赋予语文课程以生命和活力。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广采博收。真正地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各种层次教育中,技工教育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份子。在浩如烟海的理论著作中,涉及到技工教育的著作非常少见,关于技校生课外阅读的理论更是难觅踪迹。而就浙江全省来说,现拥有72所技工院校,在校学生达到9.5万人,这不应该是一个被教学理论遗忘的角落。因此,为了更好地引起广大语文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对技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确立课外阅读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并试图结合技工教育的特色,努力探寻出一条适合技校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道路,以此推动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尝试对当前课外阅读的有关理论进行初步梳理,了解技校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尽可能提出一些改进对策,进行一些实践研究,以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尤其对经典文艺作品的阅读更为强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它还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警言,都强调熟读成诵、积累涵泳、①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
3情感熏陶、整体感悟等。当代学者钱理群教授认为:“让学生尽量多地阅读文学经典,这是涉及用什么‘养料’来滋养下一代的大问题。”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的授职仪式的演讲中指出:“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更为丰富多彩,心理结构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从政策的层面来说,五四运动开始,推行国语运动使阅读教育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的课程和目标等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923年6月颁布了新学制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对中学国语教科书的编写作了一些规定。高中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规定要用已经整理过的名著,由学生自己研究。阅读也分为精读和略读两部分,每一部分均暂定八种名著为最低数。纲要还附录了高中学生应读的名著举例,共列有28种之多。2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十条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数量要求,并在附录中以举例的方式对课外读物进行了建议。
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从老一辈的语文教育“三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张寿康、颜振遥、朱绍禹等人都非常重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他们对课外阅读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论述,对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式进行过有益的初步探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阅读教育理论研究中,梁启超先生“教人以研究的方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他主张,教学生读书,要紧的是使学生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练出善读书的脑力。教学生做学问,是要学生找着方法去自求。四十年代,叶圣陶、朱志清在阅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人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既可供中学国文教师教学参考,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用书。当代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提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辅助形式”,还提出“以丰富知识为主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小组,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名家名作;读各种历史著作,中国的、外国的;””指出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丰富知识的重要性。刘淼所著的《当代语文教育学》对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基本目标、设计原则和语文阅读心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主题,“两翼”是指语文课外学习、社会语文教育。并以此确定教学体系的四维目标:文化目标文化育人;科学目标科学立人;发展目标发展塑人;管理目标服务成人。一体: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充分展示了语文课程的价值,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还有袁卫兰的《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欧阳宇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蔡富荣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刘洪权的《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吴国先的《专题研①②
①②③④钱理群《教育文摘周报》[J]201*/12/3
朱绍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见张定远编.阅读教学论集[C].天津:新蕾出版社,1983.438.)③
朱绍禹先生《中学语文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④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M],《天津教育》1993年第6期
4究引导高中学生课外阅读》、钱海荣的《语文课外阅读三境界》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对课外阅读加以研究和探讨。
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上,很多老师曾经对阅读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过许多探索和尝试,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从魏书生的“自学辅导式”到近十几年来兴起的“研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等教学模式以及“网络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性阅读”都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经验的特点,都主张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无疑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语言教育也很重视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论述道:“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人终生都有入谜地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打交道。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他介绍说:“我把人类宝库中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还说:“这许许多多的作品,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美的世界,思维的世界和人的感情的世界。这世界本身在孩子面前展现着生活的欢乐。”。
1953年,赫威斯(Havighurst)着眼于青少年的发展,提出了与青少年发展相关联的10种阅读需求,这些阅读需求主要包括建立人际关系,饰演男性、女性社会角色,情绪表达独立,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发展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自身的价值与道德系统,选择或确立职业等。
美国也为高中学生规定了课外必读书目如《麦克白》、《哈姆雷特》、《理想国》、《政治国》、《共产党宣言》、《美国民主》、《战争与和平》、《美国独立宣言》、《草叶集》、《圣经》等各种人文学科的经典著作,其中以文学名著为主。在美国人看来,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经典作品来感知世界与人生的广大与深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丰富的滋养,人文素养得以根本发展。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由上所见,中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要求学生多读,尽量广泛地在课外阅读各种经典书籍,尤其是文学经典。但遗憾的是,在如此多的理论研究成果中,除了零星的一些技校老师的教学心得之外,专门针对技工院校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难觅踪迹。这不能不引起从事技工语文教育的教师的遗憾。
②①1.3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将从技工院校的教育特点出发,研究课外阅读对技校学生人文①②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美国学生必读书导读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4月
5素养提升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担任浙江省技工院校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一职),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访谈,深入了解技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推究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课外阅读理论及原则,寻找出一条适合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为全省技校学生编写出适用的课外阅读教材,并以活动的形式推动技校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3.2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及科研理论,深入研究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②行动研究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发现、分析、调整、反馈获取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开题报告,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③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技校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④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的论文所涉及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操作过程加以归纳整合,总结经验方法,撰写相关教学论文。
1.3.3研究的创新之处
从上文研究现状的论述可以看出,虽然已有专家学者和教师同仁对课外阅读进行了很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基本都注重对普通中学的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对普通中学的课外阅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对技校生的指导意义不强。作为一名技校教师,通过调查及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原因与专家著作中阐述的有差距。同时,我们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设置,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不需要相对深奥的语言理论等的教学。我们的图书馆经费相对充裕,苦于很多藏书一直无人问津。因此,许多著作中提出的途径与方法对我而言,只能欣赏而无法具体实施。而浙江现有9.5万的技校学生,特别需要有一种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今后经济的发展,对于新一代蓝领的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此,本课题试图把课外阅读置身于我国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寻求课外阅读的理论支持,从操作层面上努力探寻出一条适合技校学生学习的道路。
62.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外阅读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①他强调用课外阅读去建立学生的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这里所指的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教师、家长、同伴影响,自主选择,从文字媒体获取信息,藉以增进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阅读活动。它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曹保印老师说过“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②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推进,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阅读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影响着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
作为阅读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他们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③。同时,语文又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教室原本就不应该是它天然的家园,广阔的生活世界才是语文的真正课堂。否则语文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们平时阅读的报刊、杂志、畅销书、时尚读物等对他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课本、教辅,因此,课外阅读指导便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教学任务。
2.1技工院校学生与文化基础课程
技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担负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大任务。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的专业设置以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体现出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技术适应性;其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是以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独立设置,既自成体系,又有机结合;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有独特的课程开发体系与建设目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②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J]《班主任之友》201*年第七期③
王尚文、吴福辉、王晓明主编的《新语文读本》[M].(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1*年3月第1版)④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1*]31号
④7如今,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企业日益把目光集中在争取高素质劳动者为其服务上,这就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我省技工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进入90年代后,我省技工教育经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发展迅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随着浙江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社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201*年12月18日,《都市快报》第4版《浙江人才大会请来23家省外技校》的报道说,“在12月17日省、市劳动部门举办的人力资源交流大会上,浙江请来23家省外技校,紧急支援浙江企业技工需求缺口。”为什么要请外地技校?因为浙江自己培养的技工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要求。许多杭州本地的技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率高,博得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与赞誉。如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因为毕业生供不应求,已经六年没有参加大型招聘会了。杭州汽车驾驶技校的学生,专业汽车4S修理店抢着要,已实行订单培养。我们的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提高技校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显得更为紧迫。
2.1.1技工院校教育目标与教育模式
①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
201*年3月14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1*年201*年)》。文中特别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精湛技艺、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迫切需要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党中央、国务院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和宏观发展环境。”
由此规定技工院校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或高级技师。从理论上也就有了最理想的教育目标: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但据笔者了解,至少在浙江省范围内,还没有一所技校能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停留在“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要是最有利的调节杠杆,企业是劳动力市场最大的买主,是技工教育的需求主体。
所以,技工院校往往过度偏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人的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以及作为社会中的人更广泛的知识的理解。这种教育模式压迫了学生的个性,扭曲了技工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容易导致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职业责任感淡化,创新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201*年,衢州技师学院就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该校07届数控、机械专业50名毕业生被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录用,到厂里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实习后,全部被退回了学校。短期
8内,整所学校充满了就业难的恐惧感。①究其原因,学生的人文素质欠缺,缺乏宽容精神、工作责任感等是主要原因。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为技工院校的人文教育敲响了警钟。
②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
技工教育提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此,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生产、服务、管理等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养成,而不重视研究、开发、设计等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
第一,文化基础课课程模块: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在教学的第一年,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以便于今后专业理论的学习。
第二,专业课程模块:加强教材分析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把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淡化纯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知识的教学。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岗位技能要求组织教学。
第三,实训教学模块:强化“三个能力”。一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强化应用能力。三是实训教学要与生产接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如今,为了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采取了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院校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与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采取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企业利用院校师资,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院校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
同时还特别强化实训实习: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院校进行,鼓励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训设施设备。生产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通过在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训练。这样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人文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1.2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与学习特点
201*年以来,由于大学扩招,技校分配优势的减弱等原因,技工院校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都有很大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中考而直接升入技校,根本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许多学生的道德品质低下到令人堪忧的地步。
①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养较差。
如今,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的青年学生在技工院校绝不在少数。他们对基本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知之甚少。笔者上课时有时联系到一些知识,而学生们双眼朦胧,一片迷茫,使笔者的热情顿减。有时介绍某一件历史事①
《衢州技师学院院报》201*年5月
9件,以便引出所涉及的作品,但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够领会其意由于人文素质差,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公德意识较差;思想认识水平较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好多学生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因此,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②行为习惯养成较差。
从技校生的构成看,一类是高考落榜生,直接攻读技师证书;一类是中考落榜生,往往参加高级工的学习,还有一类是直升生,根本连中考的门槛都未跨进过。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原先学校处于中下等地位,有的在老师眼里是“恨铁不成钢”的对象,有的根本就是应试制度的牺牲品,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正眼看待。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指导,这些学生处在自由生长状态,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身心、尊严或人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遭受老师的白眼,心理已发生严重扭曲。因此,这个群体实际上是一个弱势群体。有时候接手一个新班,班主任还在为班委的组建而苦恼,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懂如何管理,如何开展工作呀。③学习积极性不高,
技校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缺乏自觉性、主动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只是当工人,难以实现自我价值,因而不思进取。一部分学生将读技校当做找工作的“跳板”。还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目标,只是因为年龄太小,将技校当做度过自己青春期的一个托管所。正是这些原因和学生本身的惰性,使很多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也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平时不努力,临近考试再靠突击。这种方法,根本无法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因此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也从而进一步使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造成恶性循环。①
因此,要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何等艰巨的工作,也为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也更体现出课外阅读在塑造人的工作中的重要性。
2.1.3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
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和特色,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在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同时便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很多学校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五年、六年的教学时间,用于文化课教学的时间只有一年。即使学生在取得中级证书之后要参加成人高考,由于要保证专业练习的时间,文化课的复习也只能放①
赵建军《技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流与探讨》201*.10
10于周末或晚上进行,因此就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而各级部门及学校举行的各种技能节的比赛,也往往围绕具体的专业操作为主,点缀一些书法、演讲比赛,算是给文化基础课一点地位。
同时,文化基础课教学还是“低起点、抓基础、重应用”。“低起点”即结合学生的文化基础实际,采取补习的办法与学生原有的基础相衔接。“抓基础”即降低教学的重心,降低教学的要求,着眼点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落脚点在于教会。“重应用”即突出学科应用能力的教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功能。如语文课侧重应用文的学习和训练;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加强钢笔字、粉笔字练习。数学课则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当然,文化基础课教学也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也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其实,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技工院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技工学校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当然,我们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现有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此,也更需要承担基础教学的语文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辟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渠道。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一种相对可行的方法。
①2.2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作为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增进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是学生了解社会、摄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技校学生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由之路。
201*年4月,笔者曾参加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技校生风采录》一书的编写。在采访优秀毕业生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那些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做出杰出成就的高技能人才,都不是我们原先想象中只会动手不爱动脑的普通蓝领。他们从里到外透露出的都是那份儒雅气质。我采访的一位国家级烹饪大师刘国铭,以在西博会上76秒制作一道①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1*1号文件。
11炒子鸡而闻名。但与他交流之中发现,他对历史的阐述,对美学的认识,对哲理的参悟,令笔者都自叹不如。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应该是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均具备的人才,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仅靠专业教育是不够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①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就必须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教育,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明确的社会责任、合作和宽容的精神”。这样才可能消除单纯的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学生精神世界贫乏和人格的孱弱。
杨叔子院士在谈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时指出。“人文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做人的问题,解决人品、人格和价值取向问题;”②所以对技工院校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如果没有把长长五六年的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的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
2.2.1课外阅读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除了具有培养我们语言文字根底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全都蕴含着浓郁的正义感、英雄志、爱民心、报国情。因此,读文学,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读哲学,可以引发我们的睿智;读历史,可以观照我们的现实;读天文,读地理,读科技,我们便会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应该向哪里走去。“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同样的,一本书也是一个世界。只要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别人的世界,眼睛也能体验生活,耳朵也能听到花香,美就会在心间荡涤,爱就会在心间萌芽。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青少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青少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发展。”③
而这些,对于思想品德相对薄弱的技校学生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们往往会以书籍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包括现实以及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作为自己的理想、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行为同“理想的化身”作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优劣。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榜样”,许多学生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中外文学作品以其绚丽的艺术技巧,表现出荡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仅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而且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观点,渗透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比如,《诗经蒹葭》中苍茫的意境,使后世多少读者惊叹;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诗情意趣,又是那么恬淡清新;林清玄散文中无处不在的禅味,又指引我们去体味人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日记》又流淌着浓①②
爱因斯坦文集(3)[A],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M].高等教育研究,201*,(2)③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论文集》[A]1963年出版。④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
12重的父爱阅读它们,热爱它们,我们就会始终沐浴在文明的温馨之中,涌起深挚的爱心、博大的情怀、深刻的智慧。就会使我们“走出原来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大写的人。因此,鲁迅就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坚实而丰富的精神底子和心灵家园,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人生发展的不竭源泉。
①2.2.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的智力的核心要素是思维能力,而许多思维活动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思维过程。当读者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思索、想象、判断、推理和评价。科学的阅读可以使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善于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清晰、严密和敏捷;善于联想和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就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②阅读即是一种学习,只是“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罢了。而课外读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每本书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推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自然进入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时代,从而使人的认识水平和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通过阅读《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南京大屠杀》等作品,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我们民族屈辱、悲壮而又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通过阅读余华的《活着》,学生们跟随福贵的一生,走过从建国到八十年代新中国坎坷的历程。巴金《随想录》以血淋淋的解剖刀似的文字反思“文革”,让学生了解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岁月。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让我们贴近知青生活,感受火热的青春;路遥《平凡的世界》将我们带入黄土地,看到改革开放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变化;而《苍天在上》等又让学生领略反腐倡廉的意义及其艰辛文学的独特魅力,于无声而形象的方式,发展着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真是“润物细无声”了。
③2.2.3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种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语文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仅靠每册课本里的30几篇文章,不到10万字的阅读量肯定是不够的,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
④课就觉得任务已以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而课外阅读范围很大,
①②
王尚文、吴福辉、王晓明主编的《新语文读本》[M].(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1*年3月第1版)顾黄初、李杏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③
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④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M]
13形式多样,内容不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呈现给学生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在书海中遨游;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拘泥于课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从而使二者(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无疑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上完《提醒幸福》一课后,再完整阅读《我的五样》,我们会对毕淑敏散文那朴质的笔法,细腻的文风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完《都江堰》,再自读《莫高窟》、《废墟》,学生又会增加不少文化历史知识,学习用文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读完《简爱》节选,再推荐学生读完整版的《简爱》,学生更会为简爱追求平等、独立的人格的精神而唏嘘。
而课外阅读的开放性特点,又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自由思考,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有的学生热爱鲁迅作品,有的喜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有的容易与韩寒、郭敬明的作品产生共鸣,而有的又对与专业有关的作品情有独钟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可以实现六个“获得”: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而这些素质的提高,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读《诗经》让学生学会铺陈、比兴;读《今世的五百次回眸》、《巴黎圣母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读《太阳照常升起》、《环旅》,教会学生观察、思考;而读于丹那《游园惊梦》,又可领略到学者用词的精到、巧妙长期的大量课外阅读,特别是成计划成习惯的阅读,也就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变化。
①2.2.4课外阅读有助于推动技校语文教改,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如今的技工院校,已成为培养未来高技能蓝领的摇篮。国家劳动部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技工院校中,语文课的职责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学生的人文及道德素养。特别是第一点,向技校语文老师提出了教学上的挑战,要求老师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要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除了说话、写作能力外,阅读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除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技校语文老师更应该拓展思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并尝试进入课堂进行指导。
从语文学科自身来看,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听和读是通过①
《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版
14语言文字达到理解和吸收,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述说,是信息的输出。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是对读和听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四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①。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大量课外阅读,没有知识的输入,很难使“说”和“写”的能力提高。笔者在与优秀毕业生面对面的交流中,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即他们的知识都很丰富,有些来源于工作实践,但更多的来源于他们孜孜地阅读,使自身的工作富有了文化的内涵,上升了一个层次。因此,要想在自身的专业能力上有飞跃的进步,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从大量的经典中去汲取需要的知识,做人的道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同时,为了让曾经行事迷茫、责任感相对缺失、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更加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在岗位上成才。我们应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作品,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与温情。并让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并最终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②因此,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决不应该是仅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多的课堂教学。而是应该积极改革,寻求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人文与专业能力的双重提高。
①②
(《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版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德育思考》[J]刘启姜晓秋《吉林教育科学》1999第2期
153.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3.1技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现状调查
3.1.1调查目的:
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在培养人的基本能力,塑造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外阅读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学生不懂得如何阅读等。因此,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往往处于无序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这些,又与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合,必须对此加以研究和改进。
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
1、技校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技校生最喜欢的读物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3、影响技校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是什么?4、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起了什么作用?语文教学是否重视课外阅读?
5、学校是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了良好环境?①
3.1.2调查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初中起点电气技师班)、杭州技师学院(汽车修理高级工班)、杭州汽车驾驶技校(汽车营销一年级新生班)、衢州技师学院(高中起点机械技师班)、台州吉利技师学院(数控三年级班)、桐乡技工学校(财会二年级班),六所共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各校语文教师帮助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6份。
在问卷调杳基础上,笔者还通过教研活动的机会,在省技工院校语文中心教研组内对相关技校语文教师开展了访谈调查,了解技校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看法与建议。也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及阅读现状。
3.1.3调查统计与结果
①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统计
从调查统计看,学生们基本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作用,65.4%的学生认为它重要,34.6%的学生认为它一般。也就是说,没有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对自己不重要的。并且也认识到课外阅读可以增加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宽松的课余时间,他们流连于上网(25.9%)或连自己都难以说清的其他上(50.6%),用在看课外书上的时间只有可怜的12.3%。他们没有稳定的阅读①
陈凤花《中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16计划,每周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还不到短短的三小时(57.6%),13.6%的学生对阅读根本不感兴趣,18.5%的学生认为阅读没有上网直接形象。(见表3.1)
课外阅读对人的成长重要65.4%
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经常读11.1%
②关于课外阅读的读物情况调查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虽然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对阅读作品的选择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在所阅读的作品中,武打小说占了35.8%,校园文学作品占了27.2%,科普读物占了15.8%,经典文学名著占了15.8%,还有连自己都很难说清的其他作品。其实,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前两类所占的比重还应该加大。并且通过访谈还发现,在女同学间流传最广的往往是校园言情作品,男同学中流传最广的是武打和玄幻作品。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涉足较少,能报上名的也往往限于四大古典名著和《格林童话》等,甚至将当今的一些流行文学也认为是经典作品(见表3.2)武打小说文学名著15.8%校园文学27.2%科普读物15.8%其他5.4%偶尔读59.3%基本不读29.6%一般34.6%不重要0最喜爱的课外作品35.8%
③关于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显得比较盲目,纯粹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的较多(56.8%)来源于老师或父母的推荐或指导的较少(12.3%)。他们的阅读处于一种无序管理的状态,受到同学间和视听传媒的影响较大。阅读的作品大部分来源同学(32.1%)和校外借阅(22.2%),有些作品借来以后,学生传阅的速度令人惊叹,但翻看内容之后,又使人产生强烈的担忧。同时,大部分同学对纸质的文本有抵触情绪,偏爱电子文书。(见表3.3)
对课外书的了解课外书来源
④关于老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老师和家长虽然对课外阅读非常支持(30.9%)和支持(43.2%),但在实践中却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经常指导的只占16%,偶尔指导的张43.2%,而有27.2%的老师根本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做任何指导。在布置学生阅读某些经典作品后,也很少组织
自己购买22.2%同学处借阅32.1%图书馆借阅6.2%校外借阅39.5%老师、父母推荐12.3%同学、媒体影响21%自己想读56.8%17
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交流,能有序组织读书交流活动的只占19.8%。学生只是为读而读,对作品的内涵很难理解,兴趣也就相对显得较低。(见表3.4)
老师指导课外阅读经常指导16%
班级读书交流活动
⑤关于课外阅读的环境等的调查统计
经常交流18.5%有时交流59.3%不交流22.2%偶尔指导43.2%不指导27.2%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技校的课外阅读环境并不理想,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条件充分的只占23.5%,而认为不不充分占到了27.2%。在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方面,经常开展的只有25.9%,没有开展的占到22.2%。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一类活动还往往与学校的技能运动比赛放在一起,完整的读书活动几乎没有。并且有25.9%的学生从来不去学校图书馆。笔者采访了不去图书馆的部分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校图书馆的图书陈旧,更新太慢,大部分书本与他们的审美有很大距离。(见表3.5)学校课外阅读条件充分23.5%基本充分48.1%不充分28.4%图书馆的频率从来不去25.9%一周一次16%两周一次32.1%一月以上26%
3.2技校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书面调查和访谈,我们看到了可喜的一面: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在自身成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的课外阅读能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很多学校也专门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课外阅读的有序开展。但是,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对阅读的需求不高,对作品的取舍没有良好的标准,我们的老师还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等。简单的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2.1阅读需求层次低,对经典作品普遍感到有理解差距
阅读需求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追求知识、增长才干、偷悦身心、发展自我的一种欲求状态。它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变为现实的阅读需要,注重阅读目的的可实现性。①从调查可以看出,技校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需求,能认识到阅读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①
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年
18但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于阅读的时间微乎其微,阅读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浅层心理需求,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偏爱时尚流行与轻松刺激的内容。疏离文学名著,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阅读对象的选择随意性大,缺少应有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他们读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读什么,同学读什么就读什么。漫画、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时尚杂志、幽默故事等轻松搞笑的主题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冒险故事、吸血鬼僵尸系列、科学探险、公安侦破等恐怖惊险的主题为技校生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刺激。此外,黄色(艳情、色情)阅读也为少数技校生所沾染。
一批80年代出生的“新青春派”作家的作品,也包括韩国校园文学作家如可爱淘等的作品。以描写青春期的故事,特别是感情故事为主,张扬自我与个性,笔调细腻,写作手法新鲜,在技校学生群体中引起强烈共鸣,作品常常在学生中传阅并获得认同。如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零下一度》,秦文君的《菊花香》最受欢迎。还有《鬼吹灯》、《仙剑奇侠》、《诛仙》、《网游之龙翔九州》、《铁血魔神》、《邪神传说》、一类的玄疑作品,也受到我们技校生的喜爱。①
反之,技校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就显得非常狭窄。即使有不少学生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和《格林童话》之类的经典童话作品,也往往是小学时候在父母与老师的要求之下阅读的,不是出于自身对经典作品的喜爱。“那些书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而且那么大部头,谁会花那么多时间去看啊!”提起读名著,不少学生抛出这样的话。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他们只是着眼于小说的情节故事,做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对作品的思想高度、艺术手法等不去深入理解。因此,很难理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对经典的理解也就感到有了差距,甚至认为经典不好看,看不懂。
而他们的课外阅读若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就可能缺乏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历练、情感的熏陶、人格的铸造、精神的提升,形成生命进程中的“踏步”反应,从而导致他们人文素养的缺失。经典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思维方式、智慧认知、道德情怀等,同他们的生活肯定有较大的距离,而这距离正是对现实生活的丰富、导引、提升和激励。这正是生命成长所必需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倡的“人生必须读几本垫底的书”,而经典作品正是这种垫底的书。这些又恰恰是我们的技校生所忽视的。
3.2.2受视听传媒等的影响,满足于大众快餐文化
虽然技校生认同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但是在网络盛行,大众传播媒介发达的当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本阅读正日益被视听享受所替代。
大众快餐文化如影视、音像、电子游戏、流行音乐、时尚报刊、网络等,由于具备新颖性、时代性、通俗性、休闲性等特点,对现代大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尤其是网络的超大信息化、直观性和交互式,使传统经典作品的文本阅读受到极大挑战。而技校生由于由于较少受到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熏陶,加上天生的喜好,相对浮躁的心理,因此对这种快餐文化①
谭明《技校学生课外阅读心理调查及对策》[J]《大家谈》
19具有特别的认同力和接受性,极易在其中迷失自我,成为快餐文化的最热烈追随者。因此,我们很惊奇地看到,许多学生对课内知识接受起来似乎很吃力,但对快餐文化的接受却非常迅敏。他们毫不设防地接受着这一切,并在这种狂潮中追逐时尚。而快餐文化的浅俗化,情感宣泄的感性化,审美体验的即时性,使视听阅读取代文本阅读在技校生的休闲方式中占据重要位置。而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意象化,抽象性的特点,需要想象、思维等心理品质的参与,其内容和形式深奥、复杂、不如流行文化浅白有趣。所以,大部分技校生都对它们望而却步了。①据笔者对很多学生的访谈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通过网络看书,有的学生更是每天面对着“手机书”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此,我们的学生成了大众快餐文化的消费群体,他们拒绝高雅、拒绝经典,只要时尚,他们书包里常常装有卡通漫画、时尚杂志、流行歌带、游戏软件。时间一长,使许多学生再也体会不出“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了,也再也把握不了文章的深层意蕴了。他们只能读形象的叙述性的文字,不会读抽象的思辨的文章,他们会被《还珠格格》的通俗表演弄得神魂颠倒,却不会被《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分的独白所打动。②
3.2.3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技校中特别强调技能的训练,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层次的技能比武。很多学生通过竞赛的名次就能获得技能等级的破格提升,如获得全省技能比武前三名的同学就可以获得别人必须花费十年才能得到的“技师”称号,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学校和老师往往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各种比武之中,对基础课程也就相对比较忽视。但很多技能的训练必须依靠多种设备、机器才能进行。这些在课余时间和无指导老师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而这些课程又没有书面的作业可以完成。因此,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技校生的课外负担相对比较轻松,有较为宽裕的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但由于技校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及学校、老师的忽视,很难形成一种相对安静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时间很多都陷入视听形态的情感渲泄之中:中午就在教室看电视(每个教室都装有多媒体设备);下午放学后就一头钻入网吧,去多彩的网络世界宣泄自己过剩的精力。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学生的阅读也缺乏一定的动力,更是不愿做他们认为无效的阅读劳动了。
在调查中发现,几个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都藏书很多,但很多是消遣娱乐类的书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的书籍所占较少。很多书籍是学校为上级评估而临时凑数的,品质良莠不齐。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收缴了学生的几本低俗课外书,上面赫然贴着学校图书馆的磁条,令笔者颇有些哭笑不得。由于不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质量高、品位高的书籍,学生看后觉得对自己的作用不大,所以时间久了,就不愿意去阅览室图书馆了。况且学校的阅览室对学生开放时间均为午休时间。按照下午一点上课的安排,学生很难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①②
《快餐文化PK掉经典名著?》来自“中华语文网”
陈凤花《中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大
20行阅览。因此,图书馆对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的方面,作用不大。
另外,课外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家庭阅读环境的缺乏,图书市场的混乱,社会在文化上的媚俗,也是导致目前技校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种种问题的。①
3.2.4课外阅读方法有待于改进
从本质上说,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没有明确的考试目的,是个人出自需要并能自主选择的阅读。它旨在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望和精神需要,具体的过程中要以理解材料的主旨为圭臬。同时,课外阅读也是一种不断变化、复杂的动态流程,它处在读者、读物、环境的不断变动之中,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成效,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决不可随心所欲,主观臆造。但调查中还反映出一种令人堪忧的情形,即技校生的课外阅读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之中,在阅读中“随便翻翻”的做法极为普遍。很多学生读书不讲究效益或质量,更不知如何去读。笔着曾经询问一些读过《红楼梦》的学生:“贾府中真正的当家人是谁?”结果大部分学生回答是“王熙凤”,甚至也有人回答是“贾母”的。从此看出,学生对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外在的社会环境根本没有认识,只是对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监控,学生们对作品粗读、泛读多,精读少,阅读中奉行不求甚解,不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涵泳。不少学生从未做过读书笔记,自然收效甚微。同时,他们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往往追求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性刺激。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一本书之后,只能讲个故事便概,体会不到内在的思想精华。阅读质量不高。这对于技校学生,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要不得的,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活动。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但真正读过原著并体会精神实质的有几人。这实质上是一种娱乐消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3.2.5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显得欠缺
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技校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比较盲目、随意、无序的状态,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正所谓是“花开花落两由之”。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实的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是不争的事实。
技工学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使基础课长期处于附庸的地位,五年的教学时间中,只有一年级学生有语文课程教学。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老师往往疲于奔命。在中断三个学期后,学校又重开语文课,但只是为了成人高考应试的复习指导。老师们于是拼命研究考试大纲,大量给学生进行应试指导,提前训练应试技巧。这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读太多的文学作品,教师也不需劳神费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摸准命题方向,教会学生解题技①
黄育君《青少年阅读行为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探讨》[J]
21巧,就能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哪需要什么观念更新?当然,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就显得过于空泛。
同时,因为技校相对封闭的教研环境,使很多语文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拘泥于“背景、段意、主题、特点”的肢解模式中。阅读教学内容往往局限在课本的文章分析中,阅读过程中也往往忽略语言的感受与品味,把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拆解得七零八落。使原本奥妙无穷的文学作品,反过来变成了“面目可憎”的东西。而这种阅读指导的做法根本无法激活学生阅读需要,反而成为造成学生课外阅读困境的主要症结之一。
虽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但对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有效等方面,还缺少实践的经验。很多老师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包括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以及如何评价等,都处于摸索阶段。即使有些指导,也仅停留在语文课外活动上,并且只限于极少数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不能照顾到全面。
224.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概述
4.1课外阅读的理论及经验
4.1.1人本主义心理学说
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为代表,认为教育的任务应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作为教育和教学的观点,倡导人们追求充满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动机的自我实现,强调教学要立足于人的知、情、意并重的生命个性,从而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潜能。这就要求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教师眼中要有学生。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还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体现为教育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自看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①
4.1.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现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更新经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情感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对文本进行情感建构,进行心灵的沟通,促进学生高效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文本的情感知识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技能,转化为新的智慧和知识,使个人终身受用。②
建构主义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只能由老师引导,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与文本的信息进行情感对话,从而理解文本的深刻哲理。因此,课外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我的一种知识建构,通过阅读将原先错误的、低俗的思想进行“革新”,建构出高尚的、正确的思想情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4.1.3大语文教育观的教育经验
大语文观,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①②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年10月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年10月
23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语文教学是读书悟“道”(人类一切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传统)的教学,语文教学是读书明“理”(世间万物之常理)的教学。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息息相通,而有关社会、人生、传统、伦理,理想、情操、志向、品位等正确的观念都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明晰与树立起来。因此,大语文观强调“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②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4.1.4语文新课标的阅读理论
201*年7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颁布。对于课外阅读真正做到了空前的重视。大至阅读对人的提升作用,阅读的涵养素养作用,小至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量,可以说做到了无比详尽的要求。具体又如下提法:
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课程目标感受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11.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O万字。”(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五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28〕高中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给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也使同等学力层次的技工院校语文老师找到了指导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
①②
龚国富《论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1*年02期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年第6期
244.2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与原则
4.2.1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
课外阅读指导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明确的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技校生的特点来看,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可培养技校生适应社会生存与推动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引导技校生读书做人,为技校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具体地说,课外阅读指导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和怎么读的问题。
①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如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2)帮助技校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文化读物。(3)培养技校生高尚健康审美观的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感受时代气息,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时文读物。
(4)增加技校生科普知识,启发技校生敢想、敢于发明创造的科普读物。②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即教给技校生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技校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2.2课外阅读指导的原则
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恰如刘国正所说:“打个比方,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才能如大鹏那样,‘其翼若垂大之云’‘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对于技校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不足,对作品的把握往往很难到位,更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因此,教师推荐书目应遵循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原则。比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洋脂球》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学习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等节选课文,我们就要向学生推荐原著。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希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音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习《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荷塘月色》等篇目,课外可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诗同选读》《志摩的诗》《朱自清散文集》等,进一步体味到散文、诗歌在语言运用、抒情性方面的特色。读完《都江堰》,再自读《莫高窟》、《废墟》,学生又会增加不少文化历史知识,学
①①引自黄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2月
25习用文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真正做到课内得其要领,课外获得发展,“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①
②针对性原则
技校学生的爱好各异,能力不一,容易导致课外阅读的凌乱与随意。因此,老师要从技校生的实际需要、认知水平和阅读现状出发,合理地分层次地搞好阅读指导教育。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和实际阅读能力实施“因材施教”的阅读指导教育。②要区别兴趣爱好有差异的读者,注意引导他们很好地发展对个人健康有益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逐步走向兴趣广泛、知识多元的较高层面的阅读境界,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的读物,采用恰当的方法。
因此,语文老师应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地推荐一部分书目。有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提高鉴赏水平。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外国的《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有些作品可以把学生引向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林清玄的随笔等。有的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人生、感悟人生,如史铁生的散文、毕淑敏、周国平的随笔等。还有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富有思辩精神、理性意识,如聂绀弩、王小波的杂文。还有的可以使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
③有序性原则
课外阅读本身即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扇窗口,拓宽他们的视野。因此,课外阅读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领域、流派或体裁之内,而是要广泛涉猎,要厚积、博览,才能稳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人生阅历、人生体验等还有所欠缺,未必能透彻地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内蕴。因此,我国古代儒家把读书过程分为搏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五个步骤;美国心理学家佛朗西斯鲁宾逊为读书活动设计了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程序。③这都要求读书活动应分步骤、按程序进行。
因此,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指导活动内容、指导评价内容都相应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制定,否则就违反了客观规律。教师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首先应该指导学生领会文章主旨,接着指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再教会学生进行接受性阅读、比较阅读、评价性阅读;最后教给学生赏读各类文学作品及进行文艺性评论、科学小论文等的研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④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当然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也应遵循。国家教育部职教司在《职业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语文是学生培养素质的重要人文学科,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技校语文课外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除了推荐一些必要文学名著外,还要①
赵庆旺《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②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年版③
王光龙:《语文学习方法学》[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6月
26推荐有利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书籍。其次,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阅读活动,使他们获得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思维。促使课外阅读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化。
4.3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4.3.1转变观念,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首先,从学校的层面: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我国必须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而这样的人才,已不仅仅是光有技能与专长,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因此,作为高技能人才储备阶段的技校学生,他们不能仅仅在专业类专著或文献的机械搜索和储存中实现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理想。需要学校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大教育”观,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的认知层面和积淀水准。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尤其是要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加强价值观的改造,意志品质的锤炼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
学校和教师应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转变课外阅读是“加负”的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独特作用。改变课外阅读可“随意”的认识,认识到教师的指导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直面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挑战,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明白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产生情感认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其次,从学生的层面上:
读书是人生的自我塑造,多读好书能够提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实现自我的超越。曾祥芹、韩雪屏合编的《阅读学原理》写道:“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能力上的练达。”我们不必讳言,通过读书来求知学艺,以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是最基本的阅读动机。但是如果①
国家劳动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27将这一点狭隘化,也就是将读书目的纯功利化,则会导致“阅读的伪化”和阅读人口的萎缩,使我们的人生了无意味,充满庸俗的气息。培根关于读书的那一番话是人所共知的,“即使再过亿万年,即使书籍的样式和阅读方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读书能够提升人生高度这一真理也不会过时。”开卷有益,主要是有益于人生,只有从人生高度来认清阅读的意义,我们要引导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读书可以敲开不少人生的大门,但读书绝不是敲门砖,门敲开了就可丢掉。阅读是高质量的人生行为,理应日日陪伴身边,直到永远。
①4.3.2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习的重要诱因,也可以说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指的就是兴趣。“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
②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阅读时就会有巨大的动力和旺盛的精力,就会自己去刻苦钻研书中的疑难问题,就会从书中得到无穷无尽的益处。基于此,课外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阅读兴趣,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重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轻松、清心和虔诚的心境中,在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对话,在人生感悟上与作者交流,并设法从作者那里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③
技校学生课业压力轻,课余时间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因素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的自觉性。“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应侧重向学生易于接受的文章进行延伸,辅之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①在课外读物上培养兴趣
例如技校生普遍比较喜欢情感类的作品,我们可以引领他们阅读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作品首先是爱情故事,其次还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汁。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加以点拨和联系阅读,能较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对经典读物的兴趣。也可以对经典读物进行一定限度内的现代化“包装”,挖掘经典的“今天”意义。技校生喜欢阅读校园文学,我们可以尝试给他们推荐郭敬明、韩寒的小说,引导他们将作品中的情境及作者的情感与自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技校生喜欢网络阅读,我们可以尝试组建文学网站,组建网上读书家园技校生喜欢影视,我们可以将经典作品跟影视作品“捆绑式”推荐给他们。如今浙江卫视有一档红火的节目“我爱记歌词“,结果有很多技校老师将这①②
④文档《课外阅读》来自“豆丁网”叶圣陶《前言》[M]③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④
严晓岚《课外阅读指导论》[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
28种形式搬到课堂,来一场”我爱记唐诗“、”我爱记宋词“、”我爱记歌词“,通过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效果非常喜人。
②在课内阅读中延伸热情
课文教学完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作业,也能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比如学习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可引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去体会两位世界著名女性性格的坚强与对理想的执著;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延伸到刘绍棠先生的《思,在百草园》,使学生了解了百草园的现况,更深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兴趣也随之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到“教材无非是例子”,要让学生在这些教材中举一反三,“由一斑而见全豹”,“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课文延伸阅读是使学生见“全豹”、见“森林”的有效途经。例如学《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名篇时,可让学生阅读《红楼梦》、《水浒传》全本。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欣赏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每一次阅读必能有新的发现,通过课外对整部著作的理解,课文中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③通过成果展示保持阅读兴趣
同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还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教师以不定时抽查的方式为学生的读书情况打上等级,给优秀的学生发喜报;有的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讲述有趣的收获,背诵名言警句、古诗文。每过一段时间,在班内开设读书交流会,针对目前同学们大多数的阅读意向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发表见解,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读了哪些书,知道了什么,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还有的教师让孩子们带着某个特定的感兴趣的问题,有探究性地去读书①这些灵活多样的方法,多彩的读书活动都能使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高涨。
4.3.3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与选择
兴趣的培养为课外阅读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因可供读物十分广泛,如果不加选择而任意阅读,就会“沉浸”书海而不能自拔。尤其技校生,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理解水平不强,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对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做好书籍推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①应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教育性、知识性强的文学读物
我们可以选择课文节选中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如语文课本节选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裔志异》、《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如曹禺的戏剧《雷雨》,老舍的小说《骆驼样子》,鲁迅、郭沫若等作家的现代优秀①
郑国红《中职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第5期
29作品;还有如《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世界名著。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的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节选课文内涵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和震撼,从而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②应该选择优秀的古典文化读物。
我国有无数优秀古典名著,如《论语》、《诗经》、《唐诗三百首》、《唐宋诗词选》等。这些古典读物,为学生提供了一份经典文化的大食,能让他们从中吮吸民族优秀文化的乳汁,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双份收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起到加深课文理解、接受思想教育、提高语文能力等“一石三鸟”的作用。笔者就向班内学生人手推荐一本《论语》,通过读《论语》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
③应该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报刊,同样是技校学生课外阅读的上好材料。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让学生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说选刊》、《读写月报》、《南方周木》、《报刊文摘》等,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踏准时代节奏,是“与时俱进”的好读物,非常值得向学生推荐。笔者班内就曾经订阅《读者》、《青年文摘》,供所有学生阅读。而且还可以由电视《人间四月天》向学生推荐徐志摩的诗集;由火爆的《易中天品三国》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由于丹的《于丹读《论语》》引导阅读《论语》、《游园惊梦》等。
④对于教育部推荐的高中生阅读书目,也可以根据技校生的实际有所选择。
如:高中部分(20种):《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①
⑤根据专业特点介绍课外读物
如外贸专业的学生,可以推荐《世界经济发展》、《商业用语》、《谈判技巧》等作品。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社会网络》、《生活的艺术》等作品。
当然,教师向学生推荐书刊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语文老师付出辛勤的努力。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阅读,经常泡图书馆,逛书店,及时向学生推荐好书新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时尚读物、通俗读物,“与学生一起去流行”。除此之外,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目,数量要大,范围要广,要为学生的自由选择留出广阔的空间。并且应该明了,经典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过去的经典,今日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平庸之作;今日的流行,明天则有可能成为新的经典。要逐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4.3.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30由于课外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围绕课外阅读,教师还应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促进课外阅读掀起高潮,为学生搭建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辩论比赛等。要学生就同一类型课外篇目以各种形式比较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开展。可以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精神收获;交流阅读方法,帮助同学学会阅读。另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对有争议的作品展开讨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还可以尝试进行一系列的专题阅读,在比较中鉴赏,如:倾心阅读(关于读书与人生)、音乐之声(关于音乐与人生)、学会倾听(关于感悟自然)、品读文化雕塑(关于文人与古迹)、最后的家园(关于环保)、感受奥运(关于奥运会与体育文化)、疯狂足球(关于足球、球星与人生)等,通过共同参与,都是很好的选题。只要持之以恒,定能事半功倍,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向赵谦祥老师学习,他利用《东方时空》栏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中结合更多的栏目,例如《百农讲坛》、《大家》、《艺术人生》吸引技校生。以此为突破口帮助他们了解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有的老师学习浙江电视台“我爱记歌词”的形式,展开“我爱记唐诗”比赛,效果非常喜人。
笔者采用的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机制。从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在班内要求学生写周记,写读书笔记。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写出对作品的评价和感悟。这项活动一直坚持到了三年。他们不断从文章中汲取营养,用审美的体验去品味生活,阅读水平提高了不少。笔记中有对读物的选材内容、写作手法的评价,有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感悟心得,有从文章生发的联想想象,多姿多样,异彩纷呈。
①4.3.5积极发挥文学欣赏课的独特作用
文学,是人学,既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们主观世界。人文素养的培养,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技校老师要积极发挥文学欣赏课的作用,将优秀文学素养及高尚品德的培养寓于生动优美的文学欣赏当中,起到比一般德育课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入人心的效果。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尤其具有巨大的作用。屈原遭放逐仍赋《离骚》,抒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尚情怀。那种永远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谁能不为之动容?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在屈原壮丽诗篇的激励下生活、学习,就会像屈原那样对真理执着追求,为实现自身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寄意寒星荃①
黄金龙《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抓“五落实”》[J]
31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高吟“四万万人齐蹈砺,同心同德一戎衣”的郭沫若。他们的爱国精神也将会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学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名言佳章将生动地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卑下;应该爱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应该坚持什么、珍视什么;应该崇尚什么、鄙视什么。这样,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想认识就可以在文学欣赏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得到提高。通过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学,构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教师要立足于文学欣赏课,把学生带入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境界,让学生体味什么是真正的善与美。如欣赏毕淑敏《提醒幸福》一文时,笔者适时引入了她的《翻浆》,让学生为崇高的人性美而赞叹,吸引他们主动去寻找毕淑敏的其他散文。学习《雷雨》片断时,组织学生观看了精彩的影片,鼓舞起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引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又通过图片展示,以及对托尔斯泰的深情介绍,引发学生阅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领悟什么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体会托尔斯泰回归平静的崇高品格。
4.3.6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质量地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就必须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吕淑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老师要在课内讲清不同文体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如小说的阅读往往从人物塑造入手,通过情节的展示、环境的渲染,展开特定时代下特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散文的阅读则从语言入手,体味或优美或哲理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阅读诗歌则从意境入手,通过意境的赏析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性,节奏的音乐性及作品的抒情性①同时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使学生在阅读时习惯应用圈、点、划、评、摘录、提问题、写读后感、心得等方法,做到读、思、讲、写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感悟和思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阅读教学更要提倡个性化阅读、创新性阅读,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阅读中的个性解读、创新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一篇具有多重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果只停留在某一层面上来解读,就会忽略它隐在的深层意味,影响它的丰富性。无论是长篇巨作,还是精美的短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存在一个终极的答案。所以,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局限于某一规定的主题思想或阅读模式,要学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去阐释。任何一种阅读结果都无优劣之分,①
严晓岚《课外阅读指导论》[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
32只是某种可能,没有统一答案。换一种立场、换一种角度,也许结果就完全不同。鉴于此,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应该珍视,要鼓励和保护。虽然有时学生的感受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我们应该尽量少作或不作评判,不去否定学生的看法,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和阅读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人生阅历的增长,学生的阅读面自然就不断拓开,阅读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必须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尽量采用分层指导,共同提高。即针对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阅读个体现实的差异有区别地给他们以指导,但目标却指向同一个地方。即不论如何,提高其人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一致方向。如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给喜爱文学的学生多推荐文学作品;给爱好科学的,多推荐科普类著作;爱好文化艺术的,多给他们一些文艺评论等等。
①胡玉华《职校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335.技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
5.1杭州第一技师学院0531班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介绍
5.1.1课外阅读指导的背景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己刻不容缓,而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笔者恰好受命担任0531的班主任一职,有条件可以实施相对系统的阅读指导。当时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②课外阅读的目的以娱乐消遣为主,阅读品位不高。
③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如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1.2指导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陶冶性情,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5.1.3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②安排合适的课外阅读时间③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读物④开展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⑤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
5.1.4指导的具体方式
①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Ⅰ每天晚自修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进教室,作为课外阅读时间。
Ⅱ.每两周中的一个周五,作为阅读时间,笔者带领学生到博库书城进行课外阅读。Ⅲ.“五一”、“十一”等长假期和寒暑假,规定学生必须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②加强了班级图书角建设
Ⅰ.因为技校学生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学校对班级的奖励往往采用现金形式。因此,利用了班级的这份经费,构建图书角。每两个月到博库书城采购一次,人手一本,轮换阅读。
Ⅱ.每学期订阅《青年文摘》、《读者》和《中外书摘》杂志,补充图书角。
34Ⅲ.每一本书的订阅与采购,笔者均进严格行把关,保证书籍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书籍类别的多样化。
Ⅳ.对班级图书角的实施学习委员专人管理,并且有较为健全的借阅制度。③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Ⅰ.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名著,笔者每学期都会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开展名著专题讲座,向他们介绍有益的作品,教会他们阅读赏析的手法。
Ⅱ.在正常语文教学课中,特别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Ⅲ.每两周博库书城的阅览,笔者全程陪同,与学生一同阅读,一同探讨,直接地进行阅读辅导。
Ⅳ.布置学生每周写周记,假期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刚开始要求学生写出300字左右的内容概要;渐渐变为就作品中的某个方面写出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社会现实,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引申,可谈认识,谈感想,谈社会,谈人生。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更进一层的升华。笔者对每篇作业均能认真阅读、批改、笔谈交流。
Ⅴ.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网站,鼓励学生去阅读原创文学,拉近与自身的距离。④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
Ⅰ.每学期,笔者会组织1一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班会活动。主题如:“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形式有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学生们对这类活动均很拥护,参与度很高。
Ⅱ.充分利用院报、《中学语文报》等媒介,利用各种竞赛平台,及时将学生的阅读心得推荐出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年中,有十多人次的阅读作品被报刊录用发表,还有的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Ⅲ.指导学生收听、观看影视作品
因为技校生本身阅读能力较差,很难与经典产生真正的共鸣。因此,笔者就指导学生收听电影录音剪辑,如《巴黎圣母院》、《孤儿游浪记》、《基度山伯爵》、《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等。还让学生欣赏名著改编的影视,如《罗马假日》、《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简爱》、《乱世佳人》、《三剑客》、《傲慢与偏见》、《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看完后进行讨论,气氛往往都比较热烈。
5.1.5阅读指导的收获与注意点
①收获
在0531班学生毕业前夕,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情况调查。在收到的表格“兴趣、爱好”
35一栏中,42位学生有37位填写了“阅读”、“看书”。体现出学生由原先不懂读书为何物转变为爱读书,并且爱读好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在学生毕业分配时,0531的学生全部由胡庆余堂、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民生药厂等实习单位直接留用,单位对学生的反映普遍是有修养、懂礼貌、工作负责、乐于助人。并且还有一项评语是:“不像一般的技校生”。这应该也是多读书,读好书的结果吧。还有十几人次在院报、《中学语文报》发表读书心得,引起了学校的轰动,领导的关注。
后来,还因学院领导安排,笔者就“指导课外阅读”这一主题向全院老师进行了介绍推广,还受邀在杭州市计委系统关工委年会上进行了汇报。
②注意点
Ⅰ.教师应该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来指导课外阅读,阅读形式也主要以个体阅读为主。既要防止完全不管的完全自由式阅读,也不能是“一刀切”的绝对命令式阅读。
Ⅱ.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文本阅读以其无限想象性,是超文本阅读永远不能比拟的,所以课外阅读必须以文本阅读为主。
Ⅲ.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作品作创造性思考,要善于质疑,释疑。Ⅳ.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应灵活多样,要针对技校生的特点,落到实处。
5.1.6学生有关的阅读心得(见附2)
这里选录学生的几则阅读心得,虽然很稚嫩。但作为技校学生,从不懂学习,不会学习到热爱阅读,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是令人欣喜。
5.2技工院校课外阅读教材《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的编写和使用
201*年底,作为浙江省技工院校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笔者受命担任主编,编写《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一书,作为普通劳动者与技工院校学生的培训教材。这项工作更为坚定了笔者开展课外阅读工作的决心,也使笔者由孤军奋战式的努力转为得到上级关注与支持,信心也就更强了。在一年的时间里,笔者与编写组老师们认真讨论体例设置,挑选篇目,撰写导引与赏析文字。四易其稿,终于将书稿付印。
如今,这本凝聚着我们心血的教材已发放到学生的手中,我们的工作也画上了一个并不很圆的句号。
365.2.1编写情况介绍
1、编写起源(文件)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浙江省201*-201*年度
教材题库开发计划的通知
各市及义乌市劳动(人事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41号)精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要求,现将201*201*年度20个职业的题库和教材开发目录(见附件1)以及10个培训综合教材开发目录(见附件2)予以公布。为了切实保障教材开发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厅成立提升劳动素质教材、题库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见附件3),负责组织和指导教材开发工作。希望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专家队伍,指定专人负责;开发人员要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开发方案,认真组织、具体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开发任务。我厅将对开发的技术资源进行验收并组织评优,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直接与我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教学研究所联系。
附件:2.10个培训综合教材开发目录
二○○七年九月十日
2、《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选文说明
接手主编任务之后,笔者会同编写组成员们拟定出教材的基本体例。并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进行筛选、比较,力求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学生感兴趣的,并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好人性有养成作用的作品。最后选定了如下作品,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对作品进行了浅近的赏析。具体如下:
(1)小说部分(6篇)中国文学部分:
①罗贯中《三国演义》节选“青梅煮酒论英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此体会中国演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学习人物塑造的手法。
②沈从文《边城》节选通过田园牧歌的小说情境欣赏,体会人性美、人情美和环境美。
③金庸《射雕英雄传》通俗小说的代表,蕴含正直、侠义的精神,并于狭义中蕴含柔美的爱情悲剧。
④余华《活着》节选独具时代感的热门小说,展示了一份活着的执著与精神重量,具有现实的深沉美。
⑤《命若琴弦》节选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揭示了人生过程的重要性,关注人生的信仰。
37⑥《简爱》节选一部宣扬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作品诗歌部分(12首)
①(《诗经野有蔓草》)“赋”与“兴”手法的典型运用,诗句语言美不胜收②屈原《湘夫人》“楚辞”浪漫主义的代表,展现色彩斑斓的想象世界。③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杜甫)近体诗代表,体现对仗、平仄等写作技巧。④柳永《望海潮》语言精美,词味浓厚,展现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
⑤钗头凤(陆游)沈园红墙的旷世绝章,于优美的语言中读出凄美的情感故事。⑥白朴《天净沙秋》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画面充满了诗意美。
⑦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新月诗的代表,以往被忽视,语言非常优美⑧顾城《远与近》朦胧诗的代表,意象深沉,语句精炼,值得品味⑨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展现乡愁诗人的另一面
⑩英国雪莱《致云雀》心灵的礼赞与哲理的冥思,感受年轻生命的歌唱。⑾印度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以爱为主线,串联出痛苦而无奈的情感,令人唏嘘。
⑿叶芝《当你老了》极具盛名,表达人生的心灵之爱,为后人广为模仿散文部分(10篇)
①孔子《论语》充满哲理与人生,语句精炼,含义隽永,可成为人生座右铭②张岱《湖心亭看雪》小品散文,简短但颇有情趣
③鲁迅《死火》一样的事物,不一样的眼光,发现不一样的内涵④朱自清《春晖的一月》情真词真地展现“美的一致,一致的美”⑤余秋雨《西湖梦》文化大散文系列,与杭州紧密相关
⑥毕淑敏《我很重要》体现“我”的价值,于清新委婉的语言中体味出生命的重要⑦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节选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唤起深厚的亲情。
⑧法国卢梭《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第五篇《忏悔录》续篇,通过对自己的心灵进行分析和解剖,最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爱人类。
⑨日本东山魁夷《一片树叶》深入自然,深入一木一叶,从一片微乎其微的绿叶的生长到凋落的整个过程,聆听到生死的真谛珍爱生命。
⑩法布尔《神秘的池塘》从昆虫雪家的角度展示池塘的另一种美,帮助读者打开另一扇欣赏之门。
戏剧部分(4篇)
①马致远《汉宫秋》节选元杂剧的代表之作,体会剧作与历史的不同②曹禺剧本《日出》节选活生生展现旧时代的人间地狱生活。
38③于丹《游园惊梦》选文“梦幻之美”昆曲艺术理论,观点精辟入理,语词优美。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3、《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中笔者所写的一段“编者的话”,对编写意义、编写原则、编写特色等进行介绍。
英国著名诗人兼文学批评家阿诺德曾经说过:是文学给人们提供“行为的意义和审美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了解时尚最美的思想和文字来认识自己和世界。”因此,广泛地阅读文学,有助于我们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并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接受大量的审美刺激,从而促进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净化我们的灵魂,并进一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于此,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组织编写了这本《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作为“提高普通劳动者素质”系列丛书之一。但愿通过对这本书,让我们的读者了解文学的发展概貌,掌握各种文学的赏析手法,得到文学的审美享受。并最终为我们的读者打开一扇通向浩瀚文学宝库的大门。
因此,在这本《开卷有益》中,我们的选文原则是:
1、强调“文化”的观念,多选择经典的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因为经典作品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具有内涵、精神等多方面的优势,对读者的思想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刻。因此,本书希望读者能通过与大师心灵的对话,获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建构。
2、突出时代感,多选择文、意俱佳的现、当代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或描写现实世界,或抒发现实感受,贴近读者的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因此,本书希望能通过对所选文本的解读、赏析,激发读者选择优秀当代作品的能力。
3、以人为本,多选择着重于美好人性开发与启蒙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或赞扬人性的纯洁美好,或充满对自然、人生的强烈热爱,或透露对希望未来的执着坚定。因此,本书希望读者通过美文的阅读,认识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培育对于生命的尊重、关爱,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具体的编排中,我们参考了许多权威的选本,部分汲取了他们的成果。但更多的是从中职学生和普通劳动者的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出发去选择。在征求专家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后选定作品。同时,为了帮助读者接近、接受作品,我们在每一种不同文体作品前编写了文体发展的简单历程,以及不同文体适用的赏析手法,引导读者走入文本。每一篇选文之后,我们附入“相关链接”,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期值得阅读的优秀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章及影视作品等,以期能真正开阔读者的视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拓展读者的阅读量,我们还设计了“推荐篇目”,向读者推荐相关的优秀作品,帮助读者进行选择,并扩大读者的阅读层面和知识层面,真正起到“导读“的作用。”
395.2.2《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的使用及活动评价
①使用状况
如今,《开卷有益》一书已作为教材在全省技工院校学生中发放。因为它的编写本身就立足于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与阅读习惯,所选的文本浅近易懂,赏析文字深入浅出。还在每种文体前设置“走近”系列,教给了学生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不同阅读赏析方法。同时,在本书编写时还参考了各校一线语文老师的意见,在文本末尾加入了相关知识的链接,让学生在完成文本阅读的同时,了解到相关的文学常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起到了以此书带动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全书150部(篇)作品的推荐,也帮助学生选择了合适的课外读物,规范了阅读文本。因此,书本推出以后,深受各技工院校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同时,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也在全省技工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并规范课外阅读课时每学期不少于10节。这对长期忽视文化基础课的技工院校来说,不能不说是转折性的改变。我们也期待着以此为契机,能在全省技工院校中掀起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潮。
②课外阅读活动评价课外知识竞赛活动
为了更好地在技校推广课外阅读,提高全省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支持下,笔者在全省技工院校范围发起了“文学知识竞赛”活动。现已在中心组老师的参与之下,完成题库的准备工作。具体的组织形式:
1、各中心教研组老师以《开卷有益古今文学导读》一书为依据,分专题出题,组成竞赛题库。题型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为主,问答题为辅,题量为1000题。2、省职业教育研究所综合题目,并发放到各地区和学校作为初赛赛复习所用。3、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另行出题200题左右,作为第二轮笔试和现场竞答加试题。活动检测形式:
1、5月30日前,各地区劳动局和教研组根据考试大纲和题库组织学生进行初赛,形式为闭卷笔试,从中选拔35名优胜者组队代表地区参赛。
2、9月18日左右,各地区代表队学生参加由省职教研究所组织的第二轮笔试,决出个人奖项。
3、9月25日,各代表队参加现场竞答比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
决出优胜代表队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以期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在各技工学校中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外在动力和压力,给一线语文老师施展才华的平台,更给各校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今后,这将成为一项常规的工作,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检测,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40结语
知识经济的时代,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技校生文化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文学,特别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从最初看到技工院校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萌发研究语文课外阅读的想法,到尝试探究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语文课外阅读,对技校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的认识逐步加深。通过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如何指导技校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也积累了指导语文课外阅读的一些经验。现在论文初步定稿,算是对这个过程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以期通过此拙作引起语文教育界,引起劳动保障部门对技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
但我深知,笔者虽有一些构想和初步尝试,但是在这一领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研究。由于理论水平粗浅,实践经验不足,此拙作必定多有纰漏。在此就教于语文界的专家、同仁,期盼能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41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版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年版3.王光龙:《语文学习概论》[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年版4.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2月5.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6.陈金明:《语文教学与创造力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7.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年版8.《陶行知文集》[A],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年
9.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年10月11.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2.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13.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1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15.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9月
16.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7月
17.苏立康、李颖:《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9月18.《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李镇西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
19.《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马笑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年12月20.《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M]郑逸农浙江教育出版社201*年12月21.《语文教学情趣论》[M]王柏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年2月2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3.爱因斯坦文集(3)[A],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2论文类
1.《构建课外阅读的健康方式》[J]封建华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年3月2.《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益的探讨》[J]严雪怡职教通讯201*年第9期3.《高职学生课外阅读与人文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孙淑燕教育与职业201*年3月4.《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的大厦》[J]宁冠群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第3期5.《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精神生活更美好》[J]王永斌江苏
6.《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魏竹琴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年第5期7.《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于源溟周庆元中国教育学刊201*年6月8.《论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J]钟志贤杨蕾江西师范大学教学论研究中心9.《试论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外阅读》[J]沈长勇语文原地201*年第3期10.《浅谈技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J]李永珍
11.《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J]周国欣江苏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
12.刘淼、肖颖,《实用有序基础上的多元化教学论当前德国语文教育的特点》[J]中学语文教学,201*,(04)
13.《中学生离经典有多远》[J]郑惠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年12月14.黄育君《青少年阅读行为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探讨》[J]15.黄金龙《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抓“五落实”》[J]
16.胡玉华《职校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南京师17.严晓岚《课外阅读指导论》[D]硕士论文江西师范大学
18.陈凤花《中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19.龚国富《论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1*年02期20.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年第6期
21.《技校学生课外阅读心理调查及对策》[J]谭明《大家谈》2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24.(劳社部发[201*]31号)《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25.
赵庆旺《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43附录
附1:调查表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感谢你填写这份问卷!本调查旨在了解你们目前的语文课外阅读状况,请按你的真实情况作答。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本调查不涉及关于你的任何评价。谢谢你的合作!
说明:注:本调查中的“课外阅读”不包括课外学习资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书籍的阅读。以下共有22题,其中120题请你在最适合你的选项前划“√”,每题只选一个选项。2122题为开放性题目,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1、.您认为课外阅读对您的成长重要吗?A、很重要B、一般C、不重要2、.您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吗?
A、经常读B、偶尔读C、基本不读3、.您所读的课外书籍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
A、父母或老师的推荐B、同学或媒体的影响C、自己确实想读4、您的课余时间大多用在
A、学习上B、看课外书C、上网,看电视D、其他方面5、您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A、增加知识B、提高修养C、消遣体闲6、您在下列书籍中最爱阅读哪一种?
A、武打小说B、文学名著C、科普读物D、校园文学作品7、您平均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
A.、3小时以下B、3-5小时C、5小时以上8、您阅读时间少的原因
A、不感兴趣B、作业多C、上网D.、其它9、对于你的课外阅读量,你打算在以后的生活中A、提高B、不变C、减少10、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11、您的老师是否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A、经常指导B、偶尔指导C、不做指导12、您对老师现在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13、您的学校为您的课外阅读所提供条件
44A、充分B、一般C、不充分14、您经常和同学交流看书心得吗?
A、经常交流B、不交流C、有时会交流15、您的班级是否有读书交流活动A.是B.否16、您的课外读物的来源
A、自己购买B、同学朋友处借阅C、学校图书馆借阅D、校外借阅17、去学校图书馆的频率
A、.从来不去B、一周一次C、二周一次D、一月以上18、您希望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吗?
A、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19.您的学校是否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A、经常开展B、偶尔开展C、没有开展20、你的家长是否支持你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A、非常支持B、支持C、一般D、不支持
21、整本的书,中学阶段你读过()本,推荐三本你最喜欢的书
22、对于技工院校的课外阅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谢谢合作,祝您学习进步,永远快乐!
附2:学生习作
(一)我的执着我的路读《高技能人才事迹》后感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0531班王月华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无比的创新”正是这句话的不断激励,成就了一位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持之永恒的勤奋,用平凡创造了奇迹。并且用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他就是青岛港桥吊专家许振超。
一粒被岁月遗忘在悬崖峭壁细缝里的种子,为什么能经受住无数次风雨的洗礼,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只遭遇袭击的河蚌,为什么能忘却痛苦与郁闷的折磨,而把眼泪酝酿成光彩夺目的美丽珍珠?答案是打磨自己。对工作,许振超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用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满足的精神,争创了无数第一,掌握了无数个“绝活”,创造了许
45多的奇迹,直至把自己打磨成一个“金牌工人”
是什么能让他如此顽强?是责任和信念。
他把职业当事业,把工作当生命,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不断进取。这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绝不能满足具备一般的本领,一定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有真本事。”他说到了,也做到了。20多年来,他从未在苦难面前低过头,服过谁,凭着苦学钻研的韧劲,他成为了一名专家型工人,实现着自己人生崇高的追求。
是什么能让他创造奇迹?是勤奋和努力。
勤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攀登事业之颠的阶梯;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勤学苦练是掌握岗位技能的唯一途径,也是提升自己职业“含金量”的有效途径。“绝活”代表的是一种高超技能,反映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也反映出背后的勤学苦练。而许振超就是靠勤奋追求及“绝活”的理念创造了许多“绝活”。
是什么能让他走向世界?是不断进取和创新。
创新是不死的艺术理念,创新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灵魂。我们要抓住时代给我们的机遇,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自主地去创造,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都会让我们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我们要让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代言人”。
而在21世纪,我们就需要这种精神,需要这样的一种追求。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首先就要有顽强的毅力,要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创新精神。事物的更新,历史的推进都离不开创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带来鲜活的动力,能扫除迂腐的陈见,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课本是基础,扎实的课堂学习是孕育创新的摇篮。有了一些知识和思维方法,我们才能去思考,去创造。每年,全国都有数千件发明出自中学生,这正是他们创造的结晶。且不论其自身价值有多大,光是其中的劳动,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继承这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以后工作中创造更高的价值。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时会被推上怒吼的浪尖,有时会跌进黑暗的低谷。要是人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他就能始终向上,直至到达胜利的巅峰。身受挫折的时候,尤其如此。《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他凭借的正是这种毅力。如果他在身体瘫痪而失去双眼的沉重打击下沉沦下去,他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何况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永恒的勤奋以及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那么你将会同“金牌工人”许振超一样,成为一个创造者。
今天决定明天,现在缔造未来。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拥有,去创造明天的辉煌。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需要我们,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未来与祖国的贡献联系在一起,祖国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把祖国赋予我们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祖国,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价值。
46(二)我的校园我的梦
0531蔡淑雯
梦里,我无数次地飞过,很真实的体验;梦醒,我已经在起飞的跑道上。题记
我并不是身披锦衣华裳的孔雀,我只是一只平凡的麻雀,不起眼的羽毛。不论鸟的羽毛如何的不起眼,只要一飞翔,它的生命与灵魂就能同时在天空灵动起来。
我要让人们都看到我那光彩流溢的灵魂。所以,我走进了能让我梦想成真的学校。学校开设了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医药、园林等数个不同层次的不同专业。学校历时五年将三校和为一校。占地270余亩,建筑面积6794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8人,还有专职教师和高级教师,投资近1.44个亿,设备齐全学子数千。办校期间人才辈出;技能比武,多次获奖。这就是为我所骄傲的学校。
谁都会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学校正是让我们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在专业学习、教学实习、社会实践中养成,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正如种子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破土而出那样,职业理想需要汗水才能结出硕果。学校为我们恰当定位,并为我们在三年或五年的学习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坚持,永不放弃。她让我时刻绷紧着一根弦,记住自己是个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她教会我挺起胸膛走路,眼睛朝前看,踏踏实实地学习。她告诉我:只有先正其身才能让别人看的起我。而我的父母更是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认真学,一样是最好的。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他们更是肯专肯研。上课前仔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下课后独立玩成作业。我们成立学习小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有时还和老师“较量较量”。在小鸟刚起床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洗漱完毕准备出发。不一样的系不一样的风采。
我们的校园还是美丽的“园林”。
一涧流水,落花飞溅,点点翠色浸润,透出清亮亮的甜蜜。涧里落花,十里桂香。细细柔柔的铺满小路。曲径通幽处,几声虫鸣,几声蝉鸣。瞧瞧那边,一群调皮的男生正围坐在海棠池欢声畅谈。去樱花池吧。在那里会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从心底漾开,只觉得气舒神定,心净神清,浮躁和喧嚣一点点抽走,恬静和安逸一缕缕流出。原来从这儿直走就是图书馆了,到底是百万书香沁心脾啊。
向后转朝上走,便是我们的生活区。宿舍楼一排排站着,楼里窗明几净整齐有序,虽然有时会有些小毛病。食堂就在不远处,可供201*人左右同时进餐。一路上可以看见操场、数个篮球场,还有体育馆。这里的运动之声会让你感到活力四射。
在这里我们要得是实实在在,不是喊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父母将我寄于这里就是要我学到可以立足于社会的资本。
知道吗,所有人的路都是一样,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体现它的价值。学校费尽心力为我
47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技工教育8》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技工教育8: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技工教育8》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2339.html
- 上一篇:201*年上半年财务部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1*年度财务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