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崇州校长培训总结简报
川渝携手谱新曲助推学校共发展
重庆市援助四川崇州地区校(园)长培训圆满结束
根据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崇州市教育局签订的《援助中小学教师培训协议书》精神及师资援助项目的总体安排,我市以重庆教育学院为依托,整合优质资源,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崇州市中小学16个学科、903名教师的对口援助培训任务,受到教育部、四川省及崇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重庆市教委和广大灾区教师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升华援助工作成效,201*年5月,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崇州市教育局达成了进一步加强援助崇州教师培训的后续计划。力求通过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及川渝两地学校牵手行动计划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崇州中小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成渝两地学校的共同发展。
201*年5月276月1日,重庆市援助四川省崇州市校(园)长培训班在重庆教育学院举行,来自四川省崇州市57名校(园)长参加了培训。重庆教育学院在对培训对象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一个培训主题、用好两个培训基地、实施三项保障机制、创新四种培训模式,实现校(园)长专业成长,确保了培训取得较大的成效。
一、围绕一个主题,科学设置课程。针对崇州校(园)长实际需求,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培训的主题“学校管理与特色发展”。同时采用小切口、深切入,精心设计了20课时的专题讲座,15课时影子培训,16课时交流研讨以及8课时活
动。从宏观上设置了《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解读、《现代学校制度与文化建设》及《学校目标与特色建设》等课程,从中观层面设置了《学校特色剖析》及校长论坛等课程,从微观层面安排学员到实践基地学校进行跟岗学习,三维度课程设置方式,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
二、用好两个基地,充分整合资源。重庆教育学院内设重庆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是我市主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有着丰富的校长培训资源和经验。各基地学校是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学员进行的特色示范引领。本次培训充分融合院校培训基地优势,实行方案制定、实施及监控等全过程的最优化。高校培训基地通过专题讲座、名校长引领等形式,进一步促进校(园)长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同时更好地把握教育管理的热点难点。基地学校通过特色剖析、跟岗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促进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反思成长。
三、实施三项机制,提倡以人为本。重庆教育学院秉承“以师为本、按需施培”的培训理念,创新培训管理保障机制,确保培训高效进行。一是在人力保障方面,组建了三个小组。即以两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培训工作进行整体协调;以我市名校长组成项目培训专家组,为培训进行专业支撑;以及以承办单位分管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对培训进行具体实施。同时培训设教学及行政班主任各一名,负责培训质量监控、教学反馈、学员考勤考核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摄
像人员对每节课进行全程摄像,保证了优质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二是资金保障方面,设立了专项经费为学员教学食宿等提供保障,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学员之间、学员和培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三,制度保障方面,设立了培训方案三审核制度、训前课程磨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制度、任课教师及学员考核评价制度、任课教师课后研讨反思等制度,为培训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创新四种模式,突出参与体验。在认真总结我市开展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结合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3313”的师资配置方式,即“3名专家+3位名校长+13名实践基地学校校长”结构,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义务教育研究室李继星主任,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李源田处长从宏观层面就学校建设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3位名校长采用案例方式对学校定位及特色发展进行深度剖析;13位实践基地学校校长结合岗位实际对学校管理建设进行具体示范,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实施“体验式”培训模式。强调学员在培训体验中反思内化建构成长。在培训过程中,精心设计了“重庆大学城体验”,“红岩精神传承”,“校长论坛”,“基地校长跟岗实践”“綦江新课改模式观摩”等主题考察活动,分层次开展了7次考察交流活动。通过考察体验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内动力、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进一步融合。三是实施“任务驱动”培
训模式。以任务驱动培训实施,以任务驱动培训效果,在培训中,我们设置了“校长论坛”及学校特色定位发展思考的任务,学员们在过程中通过听讲座、交流、研讨、反思、观摩、跟岗等方式,以任务为目标指向,实现了主体性的发挥。四是创新“影子”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设置了跟岗培训的“影子”模式,安排学员分小组进入基地实践学校,跟随校长进行跟岗培训。基地学校分版块为学员介绍了及展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发展定位、学校德育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活动,同时两地校(园)长就学校管理及特色定位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川渝一家,血脉相连。通过援助崇州校(园)长培训,我们为两地教育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了两地优质资源的共享。我们也坚信,在川渝两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在“以师为本、按需施培”的培训理念引领下,我们将继续科学谋划、不断创新,实现川渝两地教育的共同发展,取得后续援助培训的更大成效。
扩展阅读:预防保健工作总结
预防保健工作总结
201*年,在卫生局班子的领导下,我局预防保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现将这一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提高各医疗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我局委托县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各级医疗单位的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增强各级防疫医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报病意识,提高我县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在各级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无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2、根据上级疫情预报,结合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敏感性、及时性。传染病报告率达95%以上,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为了防止非典、人间禽流感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性地抓好疫情监测报告,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的检查、指导。所有医疗卫生单位都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强化疫情报告的时效性,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扑灭,防止蔓延。
3、加强了对各医疗单位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的监管工作,针对各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周报形式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到位。
4、做好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对“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疾病,及时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作好了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物质储备。确保疫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对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防疫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及高暴露人群等进行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及个人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约350多人次,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传染病的诊疗技术,提高了疫情报告及疫情处置技能,增强了个人防护意识,为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积极搞好我县免疫预防工作
1、二级运转模式运转顺利: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自201*年6月1日起,县疾控中心将预防接种任务下放到19个预防接种点,现已运行一年,根据疾控中心进行预防接种门诊现场督导的考评结果看,大多数接种点均能按《条例》和管理规范开展工作,我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二级运转模式运行顺利。
2、对计免接种、AFP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进行网上管理,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城镇达90%,农村达85%,AFP报告发病率达1/10万以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率达100%。
(三)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报告和防治工作1、漏报检查与质量控制:县疾控中心实行了每季度漏报检查制度,并利用简报形式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2、要求24个报病医疗单位的门诊、住院医生每日对确诊的病例填写卡片报医院防保科,防保科专人负责卡片的收集、整理、核对、汇总登记,并每月自查后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对上报的卡片进行整理与核对,再上报。
3、规范和加强我县疾病监测点的死因监测工作,加强慢病监测工作的规范管理,在病人死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卡片审核,每季度开展辖区医院漏报检查。加强死因入户调查,开展基层人员的ICD10培训,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卡片的审核,使死亡报告率达到60%以上,死亡符合率达到70%以上。
(四)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
1、按照《成都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继续贯彻执行《成都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制定结核病防治计划,开展“全球基金项目”、“日本无偿援助项目”,积极推动我县的结防工作。
2、3月29日,县疾控中心协同市疾控中心、市预防医学会利用农村赶集时间在兴义镇场镇街道进行了结核病日卫生义诊、宣传、健康教育等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报纸1500多份,画册500多册,宣传画200多张,接受咨询近800人次。提高了广大群众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3、病人发现情况:完成涂阳结核病人发现数90例,涂阳肺结核治愈率达85%以上。
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一)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我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全县1038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2家,餐饮单位501家,学校食堂64家,副食经营及其他441家,监督检查5190户次,监督频率为5次/户,监督覆盖率100%,监督抽检企业生产食品及市售食品400件,合格382件,合格率95.5%。
1、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情况(1)餐饮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情况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局继续推进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分期、分批对501家餐饮单位进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培训,并对所有餐饮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100%。
通过实施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餐饮单位按照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餐饮店硬件设施、流程布局、功能分区进行了改造。全年共对406家大、中、小型餐饮单位按照《成都市中小型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和《餐饮单位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平分表》进行量化评分,实施量化评级,评级率81.06%。其中B级30家,C级38家,乙级41家,丙级243家,丁级54家,未评级95家。
(2)、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情况对全县48家学校食堂、16家托幼机构食堂全部通过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11家标准化建设、2家新建学校食堂量化评分85分以上5家,51家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信誉度评级:A级2家、B级11家、C级38家。
2、“清无”整治工作情况按照“属地管理、规范为主、疏堵相济、有序发展”的原则,对我县无证无照餐饮食品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治。6月底,县卫生执法监督所按照实施方案已完成宣传、摸底,查处、取缔,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的“清无”整治工作任务。清理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189家,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具体指导无证中小型餐饮单位160多家按要求整改,验收合格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对拒不办理卫生许可证经营的中小型餐饮单位予以查处、取缔,共取缔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单位12家,销毁食品628公斤;在今年的“清无”行动中,我所共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出动卫生执法人员726人次,监督车辆106台次。
3、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情况
为提高我县餐饮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实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卫生监督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举办了两次餐饮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班和两次学校负责人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班,共系统培训1263人次。
4、严格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针对崇州市实验小学发生志贺氏菌食物中毒的事件,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9月10日-11日,卫生执法人员分成7个小组对全县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的拉网式检查,对20多个学校食堂实施停业整顿。随后,实施了“一校、一组、一周”的驻点指导。对全县学校食堂逐一进行指导整改,通过整改,全县学校食堂都达到了C级以上标准,准予继续营业。
(二)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
1、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依法对工厂、企业加强监督检查。全县涉及职业病危害因数的用人单位58家,134个有害作业点,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7283人。重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人员健康监护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等。4月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意识,普及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知识,今年未发生一例职业病、职业中毒及生产性农药中毒事件。
2、对全县23家放射诊疗单位的卫生防护、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监督率100%。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95.7%,按规定对各单位35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率为100%。预防性监督方面,凡在我县内新、扩、改项目,全部进行“三同时”审批。对放射作业场所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提高了我县放射卫生监护水平。(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1、加强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告监督监测状况,重点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设施、空气质量进行监督。全县共有公共场所354家,其中美容美发店228家,茶楼(茶铺)110家,旅店15家,游泳场所1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345家,持证率97.5%,监督覆盖率达100%,监督检查850户次,监督频率为2.4户次,从业人员体检617人,实际体检617人,体检率100%。
2、旅店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试点工作的通知》(卫监发[201*]340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辖区内的15家旅店业及旅店内涵盖的美容美发、茶楼开展了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实施,经营业主的卫生意识大大提高,卫生设施大大改善,基本上都建立起了规范化的消毒间和布草间,管理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于9月中旬完成了我县旅店业的量化分级管理考核和评估工作。量化分级后,A级单位1家,B级单位7家,C级单位7家,无D级单位。
3、全县共有集中式供水4家,监4家,监督覆盖率100%,要求供水单位定期按时提供合格的水质报告和自检报告。对辖区内170家自备水源进行了监督检查,合格138家,合格率81.1%。(四)医疗卫生监督工作
110月份,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全县205家医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打击并取缔游医、巫医、无证行医34起,收缴非法药品案值0.3万元。对4家违规行医的单位(个人)作出了罚款和警告行政处罚。
(五)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
截止10月底,我联合工商、质监、畜牧、贸粮、公安等部门开展3次食品打假专项整治和8次清理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单位整治行动;开展4次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单独开展餐饮业、农家乐、食品卫生许可、桶装水、保健食品等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查获假冒伪劣食品46种,4251公斤,价值7.15万元,将收缴产品在我县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销毁。共实施食品卫生行政处罚70起,其中警告18起,罚款11起,金额4.84万元,其他处罚42起,金额1.125万元,合计金额5.965万元。
(六)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加强卫生执法人员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定期学习、周会、例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到上一级培训78人次。组织卫生监督员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书书写格式,提高执法文书质量。做到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妇幼卫生工作
(一)各项目标完成基本情况
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11.36‰,(目标任务为婴儿死亡率控制在小于15.5‰)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出生缺陷报送率达100%,出生缺陷发生率8.84‰。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产科急救工作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按照省、市要求,我们成立了新津县产科急救办公室和新津县产科急救专家组,并将产科急救手册下发到各医疗单位,确保了我县产科急救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完善了产科急救网络。
2、按照市卫生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合理的区域规划,拟定了新津县产科缩减方案。通过产科资源整合,我局加强了对产科的系统管理,规范了产科执业范围。进一步提高了保留产科单位的诊治和抢救孕产妇能力。
3、在市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新进产科执业人员准入和执业人员产科岗位培训考试,校验退证工作,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准入标准,进一步优化了产科资源结构。
4、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成都市出生医学证明程序化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和公安系统联网管理,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严厉查处违法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协调计生等相关部门,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环节。
5、加强了与计生、公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共享信息资源。
四、血吸虫病、地方病防制工作
今年,我县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成都市201*年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意见,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预期任务。
(一)血吸虫防制相关业务工作
1、血吸虫病普查:今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查病45000人,实际完成46500人;查出血清学阳性540人;扩大化疗2500人,实际完成4934人。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2、查螺、灭螺工作:市政府下达给我县查螺任务为250万平方米,实际在全县12个乡镇103个村开展查螺,共计357万平方米,超出近1倍;查出有螺面积56万平方米;市政府下达灭螺任务157万平方米,春季开展灭螺81.135万平方米,秋季灭螺108.516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
3、血防监测:今年抽调永商、文井两乡镇血防医生、乡村医生和血防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监测小组,对文井玉龙村,永商镇商隆村进行疫情和螺情监测。对两个村历史螺面进行全面细查,各类环境69处,面积12万平方米,查出有螺面积4.5万平方米。捕获钉螺10150只,其中活螺10034只,死螺116只,活螺最高密度30只/框,平均密度5只/框,活螺全部压检未发现阳性钉螺。对两个村的所有村民小组565岁人群,采用随机抽查每村300人,全部用ELISA进行筛查,查出阳性15人,阳性者再用Kat法检查,未发现阳性。
(二)疟疾防制相关业务工作
1、情况分析:201*年本县(含流动人口)疟疾共发病1例,为输入性恶性疟。发病率0.03/万,比201*年上升0.03/万。
2、综合性防治措施落实情况:①治疗工作:3-4月份对上半年医院门诊疟史调查,随访3000多人次了解,未发现内外源性疟疾病例。②预防服药:5-9月份疟疾流行季节,对高疟区的往返人员及疫点内的健康人群采用乙胺嘧啶加服伯氨喹啉预防服药及高热病人特定性治疗共计10人次。③血检工作:全县16个乡镇开展了疟原虫镜检工作,共血检3240人份,血检阳性人数1人,血检阳性率0.03%。④培训工作:4-9月流病科专业人员对全县防疫医生、防保人员进行了疟防知识培训50人次。⑤灭蚊工作:对疫点进行了室内喷洒,保护人口35人。8月和11月份,流病科对永兴、黄渡、花桥、城关进行了疟疾漏报情况抽查,共抽查4个乡、5个村、10个村民小组1823人。其中:直接走访群众约700人,间接走访群众约1200人,均无疟疾病史(无漏报疟疾现象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杜绝二代病人的发生与传播。
(三)碘缺乏病防治相关业务工作1、碘缺乏病监测:(1)、基本情况
邓双、兴义、永商、安西、五津中心校分别位于我县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除邓双、永商有部分浅丘地形外,其余乡镇均属平坝地区,共有57个村,约有人口12万人。
(2)、监测内容①病情调查
采用甲状腺触诊法,以“0”“1”“2”度肿大为划分标准,对五所中心校810岁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应查400人,实查531人,查出“Ⅰ”度肿大20人,肿大率为3.77%。
②盐碘监测
今年在五乡镇中心校随机抽取学生家中居民食用盐288份,小于20mg/kg的5份,中位数为25.6,合格率为99.23%;5乡镇销售点抽查样品25份,小于20mg/kg的1份,中位数为33.5,合格率为96%;在盐库抽样25份,中位数为39.5,合格率共计100.00%。
③尿碘监测
同时在五所中心校采810岁学生尿样100份,男女各半,经测定,小于100ug/L的5份,100ug/L以上的95份,中位数154.65。
2、防治措施
为切实抓好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全民素质,建立碘缺乏病可持续的工作机制,作好碘缺乏病的长期监测工作,各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人群聚集地设立碘缺乏病咨询点,通过新闻媒体向群众讲解碘缺乏病的危害知识,向群众介绍如何识别真假碘盐及如何正确使用、保存碘盐。今年在宣传工作中,我县的受益人次达到5000余人次;盐业公司共销售碘盐1300余吨,覆盖全县100%的地区,受益人口约为285793人。
3、防治效果
从我县今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甲状腺肿大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尿碘总体水平有所上升,碘盐含量的总体均值在上升,但还需继续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各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碘缺乏病在我县的危害。
卫生局预防保健科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援助崇州校长培训总结简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援助崇州校长培训总结简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援助崇州校长培训总结简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5522.html
- 上一篇:爱婴医院复评(试验)评估实施方案
- 下一篇:关于爱婴医院检查的自 查 报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