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概况

时间:2019-05-29 08:04: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概况

鹤城区芦坪乡蔬菜协会工作汇报

鹤城区芦坪乡蔬菜协会位于怀化市鹤城区芦坪乡镇政府驻地,成立于201*年,注册资金3万元,现有个体会员321人、企业会员6个。协会集科技种植、科普培训、立体开发、科学管理于一体,围绕群众增收致富,致力于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科学管理、科学种植,积极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推动了芦坪乡蔬菜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发展形成以坪星村、芦坪村、张家村、楼城坳村、江垄湾村等为中心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5326亩,年产优质蔬菜10万吨,发展蔬菜基地3个,蔬菜种植专业村6个,大型蔬菜企业2家,专业户300余户,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交易额0.8亿多元,成为怀化城市周边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201*年达3730元、201*年达4031元,201*年达4830元。省、市、区有关领导多次到该乡的蔬菜基地进行视察,周边县市地区的农业专家也前来进行考察。

一、构建科技致富和带动平台,打造芦坪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协会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科普示范、科技带动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协会所在地芦坪建立了集科技种植、科技普及、立体开发、科学管理、示范推广于一体的芦坪乡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协会审时度势,按照“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搞好科技示范服务,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使蔬菜规模迅速膨胀,短短几年已成为芦坪乡的主导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鹤城区蔬菜生产第一乡。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协会积极聚集优势资产和科技力量,实行强强联合,大力促进协会、企业、基地、农户间的联结,积极组建蔬菜产、供、加工一体的产业集团,努力打造蔬菜市场的“航空母舰”。由协会牵头,先后吸收了3个蔬菜园区。同时协会还组建了1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蔬菜产业的繁荣带动了全乡相关产业的发展,蔬菜保鲜加工、运输物流、小城乡建设等配套服务项目已初具规模。

二、积极推进科普培训、科技推广,提高蔬菜生产科学化水平。协会以蔬菜生产合作为龙头,以协会科普员、会员代表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带动,辐射成了蔬菜科技知识推广网络,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学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201*年至201*年,协会组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期,放映科教录像、科技电影180余场,发放科技资料3.6万份,培训种植户1万余人次。协会依托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积极与大专院校、蔬菜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聘请市、区专家教授担任蔬菜生产顾问。按照环境资源优良化、管理技术标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建设原则,对整个基地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以及运储等环节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蔬菜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产品达到无药残留、无公害。三、龙头带动,实施蔬菜生产产业化战略。协会组织专业户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大力推广科学技术的同时,协会以全力塑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目标,一是在运营模式上发挥了“闯市场”的龙头作用,联合闯市场,发挥了蔬菜协会的龙头作用。通过培育中介组织,不断强化与基地会员的联结,为种植户提供购销服务,分析市场,发布信息,引进技术。二是在技术含量上,积极依靠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把技术和产品开发作为带动农户蔬菜生产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湖南省农大、怀化市靖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全乡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三是积极发展蔬菜产业链条。几年来,协会共吸引了10多户投资者,建成五丰、佳惠、山川秀美等多家蔬菜保鲜库和加工厂,总投资达201*万元;全乡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四、抓服务,促销售,保证蔬菜生产健康发展。蔬菜要发展,销售十分关键。为此,协会在抓好科普培训、科技推广的同时,蔬菜协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帮助解决了种植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协会在通过在外地建基地、设立销售点及外派技术人员等方式抢占市场,先后在怀化城区建立蔬菜销售点10多处,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市的营销网络,科技水平和设施设备迅速提升,初步形成了集生产、销售、流通、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全乡蔬菜产业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蔬菜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拓宽了销路,提高了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规范运作。协会成立以后,得到了会员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建立了科普学校,添桌椅50套、电脑6台、投影仪1台,建设拥有5000多册图书的图书室一个。协会的有效运作,产生了极大的活力。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召开会议,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在提高会员科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壮大会员队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扩展阅读:南皮县农业协会现状及发展情况

南皮县农业协会现状及发展情况

一、蔬菜协会:

南皮县是蔬菜大县,全县67.8万亩耕地,为使农民增产增收,我们农业局建议县委、县政府发展棚室蔬菜,走蔬菜致富之路。随着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种植规模的扩大,依靠政府推动整体工作难度相当大,我们从201*年底就着手发展蔬菜协会,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南皮县蔬菜协会,建立组织,制定章程,切实搞好服务。201*年当年发展150户,到201*年底发展到750户,向会员提供价值80万元的农用物资,培养技术骨干80名,建立蔬菜协会领导下的服务小组22个。协会的成立对蔬菜的发展切实起到了推动作用。

1、叶三卜蔬菜协会:

始建于1996年,入会户数70户,截止到201*年入会户数达450户,协会主席叶炳军。协会章程:会员交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协会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物资服务及产品的销售信息。几年来共为会员提供种植信息87项,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提供优种700公斤,化肥400吨,农膜350吨,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生产的主要品种有网纹甜瓜、温室葡萄、“卡依罗”西红柿、樱桃西红柿、球茎茴香、无公害黄瓜。

2、西郭蔬菜协会:

始建于1996年,入会户数80户,截止到201*年入会户数达300户,协会主席李贵清。协会章程:会员交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协会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物资服务及产品的销售信息。几年来共为会员提供种植信息90余项,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提供优种500公斤,化肥300吨,农膜250吨,增加经济效益700万元。生产的主要品种有无公害韭菜、甜瓜、黄瓜。

二、西瓜协会

西瓜协会始建于1990年,是邢九卜村村民自发组织的农民协会,协会主席单厚发,建会初期只有10户入会,以后逐年发展,到201*年达到350户。协会主要服务内容:提供种植技术信息200余项,印发技术宣传资料3万份,提供优良西瓜品种600公斤,化肥30吨,

农膜100吨,增加经济效益100万元,其生产的主要西瓜品种为:郑杂五、郑杂九、西农八、美抗九、美抗八、新红宝、金钟寇龙。

影响协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规模偏小;二是资金经费不足;三是组织形式需进一步深化完善。

建议:政府加强扶持管理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三、食用菌协会

1、现状: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在我县有一定的规模。为了更好发展食用菌生产,把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于1998年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协会本着“民办、民荣、民受益”的原则,采用生产农户自愿入会,由协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并在生产关键期到户指导,统一供应菌种,统计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的办法,到201*年底协会已发展到成员有150我,由北李村李杉青和大安村的尹新生任会长、副会长,主要品种为平菇、鸡腿菇、草菇、姬菇、金针菇等。

存在问题:

由于规模小,协会由农民自发组成,资金缺乏,造成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不起来,食用菌销售不畅,价格不高,影响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建议:增加资金投入,建立食用菌加工企业,为食用菌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四、棉花协会

鲍官屯镇小张官村武志国棉花协会,集试验、示范、推广、物化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组织。该组织建于201*年,协会负责我由武志国担任(科技付村长)。近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现会员由原来的10户,发展到284户。服务指导全村棉田4000余亩。去年284户会员860亩棉花示范田,平均亩产籽棉520斤,比全村平均单产亩增110斤。

该协会的服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积极同科研单位联合,几年来,主要同河间国新棉花协会、市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县农业局棉技站等部门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棉花新品种GK12、丝光棉、中棉所41、冀棉668、冀棉25、93辐56等。同时大力推广了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棉花简化整枝技术、棉花高效管理技术等。2、搞好试验、示范田,以协会会员

为重点,每年安排棉花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遇时新品种、新技术由284户会员带头示范推广,示范田860亩。3、搞好物化服务,通过科研部门统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帅县农业局植保部门统一引进农药和肥料。4、统一搞好病虫测报,并做到及时统一除。5、在本村中心专门设有一间技术咨询室,把自己家中电话和手机公诸于众,在棉花播种、栽培管理时期全程义务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定期为棉农联系市、县棉花专家,现场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影响协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活动资金缺乏,使物化服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1、乡村行政组织积极搞好协调工作,以推动棉花增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本村大力推广,同时辐射带动全镇。2、县农业部门积极为该协会培养发展一批技术骨干。

彰武县哈尔套镇绿色蔬菜协会发展规划201*-6-10辽宁彰武

一、协会成立的必要性及作用意义

彰武县哈尔套镇绿色蔬菜协会是随着哈尔套镇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增加蔬菜产业产出,规范蔬菜市场秩序,发展绿色产品,促进规模经营,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提高菜农收入,根据菜农的迫切要求,经镇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菜农自愿组织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它管理机制灵活,服务内容丰富,在哈尔套镇蔬菜产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的菜农统一组织起来,依靠合作生产经营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共同应对农业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二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着蔬菜产业集中生产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形成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通过绿色蔬菜协会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有效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四是改善了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扶持发展绿色蔬菜协会,有组织地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蔬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减少了政府直接干预,增强了农民自我服务能力,促进了农业信息及技术服务体制改革,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依靠绿色蔬菜协会,农民不仅能共享农业科技成果,而且统一开辟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协会现状及动作服务情况

彰武县哈尔套镇绿色蔬菜协会在哈尔套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于二00二年一月由菜农自发组建,同时制定并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健全了内部运行机制,并于二00二年四月取得了社团登记。绿色蔬菜协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会员的热烈欢迎,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会员1100名,占全镇种菜农户的90%以上,会员共有冷棚5400栋,暖棚1100栋,总面积超过13000亩。二00四年预计销售收入达2200万元,会员户均收入201*0元,单棚效益近4000元。

绿色蔬菜协会在蔬菜生产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组织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为会员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的服务,是促使全镇棚菜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协会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确定主栽作物和主栽品种,搞好产前服务。是绿色蔬菜协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地价格行情,分析产业形势,预测市场趋势,掌握各地蔬菜销售时差,搜集和分析种类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蔬菜种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经过多方考察,慎密论证,最后确定春茬香瓜,秋茬茄子为主,选出“富尔1号”“富尔红城5号”香瓜,“黑又亮紫长茄”等品种,今年春季,协会又依托山东寿光圣园公司,以订单形式,引进、试验、示范了100多亩新品种西红柿,保证主栽作物和品种跟上市场形势,逐步更新换代,提升档次,二是协会以培训为重点,全力做好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搞好产中服务。建立健全以外聘技术员为总指导、各村技术员为骨干、示范户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网络,同时聘请山东寿光、富尔集团、沈阳农大等专家教授、农艺师等为会员作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召开示范现场会,定时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建立农技服务热线,定期编发生产作业历,建立会员蔬菜生产档案,使会员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提高产量、品质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三是以效益为根本,寻求销售渠道,稳定销售市场,搞好产后服务。协会建立了哈尔套镇绿色蔬菜网站,定期向外发布供货信息,并印制了宣传手册,提前分发到东北及相关地区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同时保证主栽品种集中采收,大规模上市,品质相同,满足客户心理,方便客户收购,目前产品已打入东北及相关地区各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俄罗斯,特别是哈尔套的香瓜、茄子等蔬菜产品在外销地区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协会组织会员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哈尔套镇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绿色蔬菜协会确定哈尔套镇蔬菜生产以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为发展目标,主要品种已取得国家绿色认证证书,同时统一注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优势,奠定了增收的基础。三、发展目标

1、争取到201*年,会员总数发展到24002500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1*0亩,亩平均收入达到8000元,总收入1.6亿元,全镇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增收6000元。

2、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档次。

3、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及有机蔬菜产品,争取创造较高的附加值,创造知名品牌。

4、拓宽销售渠道,健全销售网络,发展经纪人队伍,积极参与哈尔套镇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四、具体规划

1、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农民加入绿色蔬菜协会的积极性,扩大会员群体规模,完善协会服务职能,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以开辟新棚区和老棚区加密为主,扩大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计划新增冷暖棚数3500栋,面积7000亩。

3、在生产上以统一采用优良种苗、统一时间种植、统一时间上市,形成规模效应。4、在技术上继续聘请高级专家教授指导,加强会员培训,完善技术服务网络,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5、在销售上增加绿色无公害产品检测设备,加工设备,不符合标准产品不流入市场,保证信誉,以广告宣传或网上信息发布的形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保证畅通的销售渠道,完善销售网络,争取打进全国各大市场。出口创汇。

五、资金使用

协会实行民主理财管理决策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定期公布帐目,财务支出需经理事会同意签发,重大项目经费需经会员大会讨论。

资金主要使用用途如下:

1、雇请专家、技术人员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费用。2、无公害产品检测设备、加工设备支出。

3、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费用。4、开展市场营销、推介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所需的费用。5、对会员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支出费用。六、取得成果

1、协会于二00二年至二00四年取得青椒、茄子、番茄、香瓜等四个品种的绿色食品A级证书,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蔬菜基地。2、注册“哈尔套”商标。

3、面积超过13000亩,已成为辽西地区绿色蔬菜规模第一镇。

4、增加财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在蔬菜产业中人均增收1000元。5、蔬菜种植已成为哈尔套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七、存在问题

1、资金问题。在协会运作过程中缺少资金,仅靠收取会费等难以维持,同时对会员服务都是无偿服务,需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助,会员的扩大再生产也需要金融等部门的信贷支持。2、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如高投入高产出问题,统一品种问题,绿色蔬菜生产高标准严要求问题,科技素质参差不齐问题等,需要逐一解决。

3、高科技发展问题。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聘请高级专业人才,生产高附加值、适销对路的蔬菜产品。

4、协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合作制原则,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提高经营素质,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协会健康发展。

关于我区农业行业协会现状分析以及培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根据需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充分表明:中央已将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商品粮、烤烟、蔬菜、蚕桑、水果、水产为重点的六大产业,积极培育了花卉、药材等后续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力度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中介营销队伍尚未形成,商品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极低,农产品销售仍处于零星、分散,就近、小批量的卖难困境。从现状分析,一是市场导向还没有真正形成,正处于从生产导向向销售市场导向的转变时期,缺乏市场导向载体;二是整体产业规模较大,但单家独户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极低,既影响有实力的采贮大户介入生产,农户又缺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生产者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差,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乏力,优质农产品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差,根本原因是生产和市场脱节,缺乏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中介组织和力量,随着我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强这样的农业服务中介组织建设。

我区农业专业行业协会始建于九十年代,由最初的三宝蔬菜协会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花卉、

养殖、运输等六个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多由乡村基层组织发起牵头组建,以统一组织生产和技术配套服务为主要行业行为,全区行业协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尚未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职能作用。

一、我区农业行业协会的发展特点

(一)行政行为,协会主要负责人多是基层组织领导。

(二)服务范围狭窄,停留在组织生产和技术服务上。

(三)缺乏私营企业和营销大户的参与和牵头,连接和开发市场无力。

(四)受区域局限,对产业带动发展受限。

(五)内部章程不完善,活动及管理松散,缺乏活力,少数协会已名存实亡,多数协会期待充实完善。

二、培育发展我区农业行业协会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行业协会的认知度,培养协会意识。

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宣传行业协会有关法规政策,使人们认识到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之间,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维护共同利益,进行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自愿形式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服务。

(二)结合本区实际,合理确定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协会职能。

在培育发展行业协会方面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引导那些自上而下形成的行业协会继续发展,并积极探索其转型、完善的路径,逐步淡化官办色彩,加快向民办型、规范型、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发展那些由龙头企业牵头自下而上地自发、自愿形成的具有民间性、相对独立性特征的行业协会,并从一开始就引导他们按照规范模式运作。明确行业协会以下职能:一是搞好行业协调,维护会员利益;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规范市场秩序;三是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四是开拓市场,畅通流通渠道。明确职能是为了帮助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不断加大协会的吸引力。

(三)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搞好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上给予相应扶持,使行业协会有足够实力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二是加大指导和培育力度,促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围绕本区域的主导产业,集中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综合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特别是对我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业协会,以带动我区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对行业协会进行整合,合理设布局,使我区行业协会的数量、种类和规模符合本区经济发展需要。四是按照边发展、边登记,边规范、边完善的原则,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使现有的行业协会尽早取得合法地位,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对暂时达不到登记标准的,实行“备案制”,即先纳入管理,再帮其完善。对已登记的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制定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使其尽快完善、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状况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农民进入市场重要组织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运而生。这类协会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民作为会员,由协会提供产、供、销过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进行合作。它集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信息提供、农产品产供销服务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这种新型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和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一组织形式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

了重要作用。这类组织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农产品、农业技术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引导农民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经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产生和发展,是民间组织在基层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何及时对其进行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是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促进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民政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推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在充分认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的重要意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的条件和程序、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力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中共贵阳市委在《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发挥乡、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学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局于201*年2月13日转发了贵州省民政厅《关于推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管理工作。对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依法登记是国家确认其合法性的基本形式,也是依法管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基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只有经依法登记,才能取得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其合法的权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协会发展情况

贵阳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管理工作在去年开阳、修文两县试点,今年年初在全市全面推开,除云岩、南明两城区外(因已基本全面城镇化),截止6月底,按照登记与备案相结合的办法,对条件成熟的进行登记注册,对条件暂不成熟的实行备案制。全市登记注册和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共90家。其中:登记注册46家,备案44家。其分布的情况是:开阳县登记注册27家,备案19家;修文县登记注册9家,备案18家;花溪区批准2家,备案2家;小河区批准成立2家,备案1家;乌当区批准成立4家;白云区批准成立2家;清镇市备案5家;高新区备案1家;息烽县批准成立2家。预计年底全市可将已形成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完成登记注册或备案80%以上,逐步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贵阳市科协全市性学会管理办法》、《贵阳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和所在区(县、市)的有关规定进行的。各地的做法基本相同,首先,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实行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管理体制,协会的登记注册或备案在区(县、市)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为区(县、市)农业局、科协等专业对口的政府职能部门,乡、村一级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业务主管单位由同级政府负责。项目依托单位为区(县、市)农办、农业局等职能部门。其次,明确办会宗旨。以经济为纽带,联合广大农户,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化、产业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协会必须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开展活动。第三、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要求认真制定协会章程并上报登记部门批准,协会开展活动必须按登记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进行。

(二)、协会的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在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销关系,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修文县

的猕猴桃协会连接农户1718家,与三茗食品有限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既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公司获得了利润,果农也得到了利益的回报,协会已真正成为政府与会员(农户)、公司与会员(农户)、市场与会员(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类协会是由政府引导,项目带动而发展壮大的。市场带动型。“市场+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协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和发展生产,基本做到以销定产,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如开阳县白安营养猪协会,以市场带动仔猪产业的形成。

基地带动型。“基地+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本区域的产品基地为基础,通过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成立协会,带动农民致富。农民负责种植、管理,协会提供种苗、技术、生产资料,协调收购、销售。这类协会主要是靠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或一定的物质支持而发展起来的。如清镇市红枫湖镇中一村养鸡协会、修文县扎佐镇萝卜营销协会和萝卜种植协会等。这类协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扶持,如清镇市红枫湖镇中一村养鸡协会的龙头企业清镇市鸿兴养鸡场得到了市计委的项目资金支持,201*年市蔬菜办帮助修文县扎佐镇萝卜营销协会获得进入五里冲农贸批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骨干产品带动型。“骨干产品+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某一农产品或加工产品为主,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制订章程,明确会员的责、权、利。把分散农户连结在一起,既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花溪区盐菜协会、花溪区青岩镇思潜村蔬菜协会、修文县龙场镇弘驿果蔬种植协会等。

(三)、运作经费来源

目前我市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运作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或龙头企业的支持,有的协会也收取少量的会费,但都难以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转,有的甚至完全依赖政府。然而,开阳县白安云养猪协会的会费收支充分体现了民间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即协会在统一销售的同时,以销售每头猪提取3元,作为会费收入,以保证协会的正常运转,该协会的帐上资金基本保持在20万元左右。会费主要用于为贫困户修建猪舍;开支兽医、驾驶员工资和出差费、接待费;修建办公楼;购办公设备等。四、协会的作用

龙头企业带动型协会由于有龙头企业作后盾,运行情况较正常,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发挥的作用较大,效果也较好。这类协会在产前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为会员(农户)的种养品种、数量、价格等提供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协调龙头企业在产前给会员(农户)垫付资金和生产资料,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有时,协会出面协调信用社向缺乏资金的会员(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产中为会员(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疫情的防治等。产后为会员(农户)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尽可能消除其后顾之忧。

市场带动型采用联购联销、有偿服务等方式,在产前、产中、产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这类协会充满活力,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竞争力等方面正在做出积极的贡献。白安营养猪协会通过采用联购联销、有偿服务等方式,统一猪舍规划、统一猪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生猪销售,按照分户饲养、分户投入、分户管理、分户核算的思路组织农户生产,使协会成为本地商品仔猪购销服务的有效载体,产品远销广东、广西等省外市场,供不应求。其组织生产的三元杂交仔猪销售价每公斤9元,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每头仔猪多收入4050元,协会会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基地带动型协会的情况与龙头企业带动型相似,只是这类协会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大,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它们提供不了什么服务。

骨干产品带动型是最能体现会员(农户)民意的协会。但是目前这类协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较弱,协会运作的成败,取决于协会的核心成员素质的高低。由于协会是自发的民间组织,不是经济实体,它们在产前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解决购买诸如农药、地膜、种子、辅料等所需资金,因而农户的生产成本得不到降低。如果是能人办会则能有效地组织农户统一供应、统一定价和统一销售,有效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促进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协会的核心成员的素质底,加上缺乏经费,协会就会逐渐失去活力而走向自生自灭。这种自发组织型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中和产后,它们可协调有关部门为会员(农户)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辅料供应以及为农户找市场、签订定单、实现统一销售等。花溪区盐菜协会和花溪青岩镇思潜村蔬菜协会的现状是此类协会不同结局的缩影。三、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对策

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适应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宣传、鼓励、扶持和规范,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促进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扩大队伍规模,规范经营行为,完善运行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才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合作是发展方向。因此,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多形式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是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与专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将逐步形成,应抓住时机,引导组建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龙头企业带动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我市已有很好的开端,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是依托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由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牵头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势头较好,要鼓励和扶持这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四是依托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充分发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具备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土地、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实行专业联合。五是依托农业、林牧渔业、供销、粮食等部门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些部门具有雄厚的技术、经营力量,其触角一般都已伸延到农村基层和大市场。只要积极转变职能,改革服务方式,主动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就能较好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之,各有关部门应顺势而动,要通过生产、流通、技术、资金等多种方式合作,能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部门的力量相互渗透,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纵横交错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2、积极引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搞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因此,无论是已组建的还是待组建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都应重视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章程。制定章程一定要体现自愿原则,明确责、权、利的关系。二是要建立组织内部的利益互补机制。一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内部会有几种主要的服务职能,而这些职能之间有的是赚钱,有的是贴钱的。因此,内部要做到利益互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活力的机制。三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要有生命力,要有所发展,都必须重视与基地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关系,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农产品原料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部分利润,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农户的关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组织内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财务公开制度,保证协会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为一个具有凝

聚力的组织。

3、切实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领导。实践证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服务和引导,政府各部门应当重视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领导。首先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习惯于就生产抓生产,对开拓市场、经营销售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相当部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性质、作用以及发展方向还不太清楚,必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会议、讲座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是搞好服务。以信息为重点,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服务。市县农业部门应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在进入国际互联网,并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联网的基础上,组织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专业大户上网。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快捷准确的信息发布途径,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指导生产,从事流通提供服务。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经纪人提供各种快捷优质的服务,大力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第三是改善领导方式。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领导一定要坚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引导为主,鼓励为主,扶持为主,服务为主,防止行政干预和行政包办。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帮助农民流通组织做好他们想做又做不好的事情,解决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通过制定政策、培植典型、推广经验、组织培训等办法,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健康发展。

4、制定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扶持优惠政策。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是解决农产品卖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应当从给予政策扶持。民政部门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注册登记要简化手续,酌情减免登记的收费;税务部门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开展经营活动的税费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要尽量给予优惠;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为符合条件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经纪人提供信贷支持及结算等方面的方便;公安、交通、等部门要积极创办“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要切实减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担,坚决制止各种向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乱收费和各种摊派。为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开阳县在对本地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情况进行调研后,县委,县政府下发了《中共开阳县委.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和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与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有突出贡献的5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给予了表彰,每个协会各获奖金1000元。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年起,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奖为该县农村专业协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协会理事会成员和经纪人。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意义,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积极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有序发展,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赵县农村专业协会现状分析及前景瞻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农村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分散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难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加入WTO国际化大势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运而生。

顺应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日益壮大。它以市场为导向,把从事同一类生产的农户、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按市场规律组织起来,传递科技信息,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开拓市场,统一协调农产品价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状

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农民对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必要性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协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7个,按从业性质分,其中种植业类11个,畜禽养殖业12个,其他4个;按层级分,其中村级14个,乡(镇)级6个,县级7个。这些协会全部在民政局登记注册。

综观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支部参与型(支部+协会),即村党支部牵头,由专业大户、党员示范户和部分群众组成的协会,如大安绿色梨果协会、南寺庄冬瓜协会、城郎奶牛协会等;二是政府引导型(政府+协会+基地+农户),即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协会,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如赵县梨果产业协会、赵县养猪协会、赵县植保协会等;三是能人大户带动型(能人大户+协会+基地+农户),即乡村能人自发创建,以技术推广和传播为手段,组成经济联合体,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如赵县养蜂协会、赵县梨果优新品种发展协会等;四是中介组织型,即通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上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大企业、大市场,下联千家万户,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中介服务,目前赵县还很少,但这是一种趋势,如赵县范庄镇梨果购销协会。

二、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主要特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产生、发展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通过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产前、产中或产后服务,有效解决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所必需的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机制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难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该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农户自愿联合。农户按照自愿互利、自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据共同利益制定协会章程,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愿入会,自由退会,不受约束和限制。

二是专业性较强。协会多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某一类产品或特色产业为载体,将从事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某一环节中的农民组织起来,引进新技术,提供信息,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贡献。如养猪协会、养兔协会、果业协会、蔬菜协会等等。三是以服务为宗旨。协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供、销过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合作经营,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四是互惠互利。协会不但通过集体活动为农户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难题,而且还在会员中开展互助合作活动,使单个的生产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互帮互助,降低了生产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协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外来干预较少,会员按照章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收自支,自由发展。协会的权利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通过该机构共同管理协会。协会还设有理事会作为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主持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六是非营利性。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都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团法人,这就意味着该类组织是非营利性质的组织。从目前开展的活动来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进行对内无偿服务,没有对外进行营利性活动,因此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和政府的支持。三、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建设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市场、农民、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引导作用。现行的农民生产大多是一家一户,由于缺乏信息和技术,生产的盲目性往往比较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代表会员的集体利益,能够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的品种和数量,有计划地组织收购和上市,有效地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了市场风险,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年成立登记的南寺庄冬瓜协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协会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几年来,瓜农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示范作用。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而一些新兴产业和品种开始并不能为大家所认识。有时政府号召发展的产业,农民怕吃亏,往往是有人带头干出了样子,才愿意跟着干,这就需要有一个介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能够让农民信服的组织来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正好可以承担这一角色。如赵县永安小麦育种协会通过示范种植、开展技术服务等方式,及时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服务作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民自我服务的组织,它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它的服务范围更加宽广,服务方式更加有效,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把广大会员联合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内,形成农民利益的自我保护机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如赵县东部地区生产的雪梨清甜可口,闻名中外。为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1996年赵县梨果产业协会成立。协会通过搞技术培训、抓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宣传和产品销售服务等,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协会成立以来,共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60多个,并进行了栽培试验,为该县果农提供了最直观的典型示范,带动了全县梨果新品种嫁接改良面积达到1万亩。同时还利用电脑网络信息为果农提供销售信息服务,避免了盲目运输、压货、压价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赵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前景瞻望

赵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总人口5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粮、棉、梨果等。具有201*多年历史的“赵州雪梨”,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总产量3.5亿公斤,畅销全国各地和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然的地理位和资源优势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县民政局制定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立登记的优惠政策。一是降低“门槛”,简化登记程序,注册资金由3万元以上降低为201*元以上;二是加强统一协调和配合,从资金投入、科研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等方面争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政策扶持和培育发展力度,形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实行“批准备案制”,对有较好发展前景但暂时不够条件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实行“批准备案制”,先将其纳入培育范围,再帮助其完善,尽快登记;四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坚持监督管理和培育发展并重的原则,帮助其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

机制、民主决策机制。这些优惠政策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赵县民政局)

关于贺州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研报告

一、贺州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成立登记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01个,其中市本级1个、县区级6个,乡镇级13个,村级81个。协会主要分布的行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是茶叶、水果、蔬菜、蘑菇、香毛草、马蹄等农作作,养殖业以养猪、养牛等为主。这些农村专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把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虽然时间不长,大部分都是98年成立,201*年登记的,但已在我市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1、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组织农户进入市场。

我市的农村专业协会大部分是在98年成立起来的,在这以前,种植与养殖的农户们都是一家一户地分散生产与经营,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得不到更新,而且生产规模小,难以适应市场供求的需要。1998年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和一些养殖、种植大户、专业户的带动,纷纷成立了养猪协会、蔬菜协会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协会组织起来的农户就大不一样了,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传播效应,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并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接上了轨,协会充分地发挥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作用,一方面与加工企业、收购公司签订产销合同,另一方面组织会员按规定的品种、标准种植或养殖农产品,由协会统一收购,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无序的竞争和市场价格涨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让农户充分享受到了有组织的生产销售、管理所带来的利益。从我市昭平县的情况就可看出协会发挥的作用。昭平县是山区县,那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宜种植茶叶,而且昭平的农民善于种茶,茶叶加工企业精于制茶,茶园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企业遍布各新老茶区。而“外形美、香气高、颜色清、叶底绿”的昭平茶已深受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在过去由于没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作依托,茶农和加工企业都是各自分散生产、经营,各自为政,造成了无序的竞争,直接影响了茶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为此,大家都产生了成立茶叶协会的迫切愿望。在政府的指导下,由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向全县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的个人、企业等发出了倡议书,于201*年成立了昭平县茶叶协会。协会成立后制定了规则,统一了种植的品种、工艺及加

工的产品,把握好了发展方向,并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引导茶叶生产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转变,促进了茶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立的第一年,产茶量1000多吨,散装茶叶销往了安徽、武汉等中部地区,包装茶叶销往全区各地。协会的成立使该县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运作井然有序,改变了过去的无序竞争,群龙无首的状况。

2、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以我市八步区水果专业协会为例。该协会目前有会员239人,共种植水果28000多亩,平均每个会员120亩。为了提高果农的种植技术,协会通过上下联系,邀请专家、教授、技术员为农民举办技术培训班、科技讲座,定期组织会员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由有经验的会员介绍经验,或外出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并定期出版会刊,利用会刊向会员传授技术和市场信息,近几年来,协会开办培训班、技术讲座8次,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29次,组织会员到附近的湖南等地学习取经2次。果农种果技术才有了提高,而且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带动了周围群众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此外,协会还派技术骨干深入果农的果场现场指导,帮助会员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据统计,每位技术骨干每年下会员果场指导工作不低于10次,架起了科技流进入农户的桥梁,增强了农民的种果信心,去年仅沙田柚的产量就增产了五万公斤。

3、进一步发挥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职能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根据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我市的各级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各自集中组织力量,对那些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单个农户办不了、办不好的技术、管理、信息等事情,实行统一服务,无形中成为了我市农村社会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我市昭平县凤凰乡的瘦肉型猪养殖协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该协会本着为农户着想、替农户说话的宗旨开展工作。乡党委、政府以协会为纽带内联农户,外连市场,从外地聘请教授给会员授课,开展科技培训,收集市场信息,在全乡推广和普及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围绕瘦肉型猪养殖开展产前、产中的种苗、饲料供应服务和技术服务及产后的销售服务,实行统一防疫、统一种苗、饲料供应,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原则,树立品牌,使之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促进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对我市富川县葛坡镇白牛村水果协会的专题调研情况

富川县葛坡镇白牛村水果协会创办于1996年10月,201*年11月成立登记。是全区及我市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示范单位。会员以户为单位,目前共有会员147户,其中白牛村全村80户村民都是协会会员。注册资金为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万元,流动资金30

万元。该协会是在自愿互利原则上组建起来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水果生产经营,以“协会为桥梁、科技和信息为手段、服务会员为目的”为办会宗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会章程制度完善,机构健全,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在水果生产经营管理中,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开创了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协会共开发种植水果2600亩,其中优质脐橙1500亩,早柑500亩,优质蜜梨及水李600亩,201*年实现水果产值250多万元,利润180多万元,每个会员平均收入上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协会年收入5万元。预计201*年水果产值350多万元,利润220多万元。201*年、201*年白牛村被评为市、县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20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1、制度健全、运作规范。

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和通过了《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白牛村水果协会章程》及相关细则。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协会的管理机构和职权等,协会机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在章程的基础上,协会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会员大会制度、会员代表会议制度、理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制度、会员进出资格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一人一票决策制度、协会公共积累和分配制度以及按惠顾额(交易额)返还利润制度等,使协会运作和管理有章可循。

在决策管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实行一人一票制,凡是涉及到与会员有关的重大事项都必须通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才能执行。财务管理实行公开制,设有专门的会计和出纳,由会员代表会推选12名会员代表作财务清算小组,每年对财务进行一次清算,清算结果在会员代表会上进行通报,并在公开栏进行公开,接受会员的监督。协会在资金的积累上,按惠顾额(交易额)返还利润制度,从会员水果销售额中提取1%作协会收入,列入村级集体经济中。

协会的管理和运作体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使协会与会员逐步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保证协会的科学、规范的运作。

2、按照“四个统一”,开创新型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民增收。

为了改变水果生产经营中的分散、无序、无规模、竞争力弱的状况,扭转“高成本、低质量、低效益”运作的被动局面,白牛村水果协会按照“四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很好地帮

助农民解决了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实现对会员在水果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让农户从中获得利益,提高收入,协会也从中赢得了农户的信赖和欢迎。(1)统一规划。通过协会,紧紧围绕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集体统一开发,小组协调生产,分户承包管理”合作经营方式,不仅在水果生产项目上,而且对全村的经济发展都因地制宜地作了一个统一规划,走“水果-猪(鱼、鸭)-沼气”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路子。

种植上,在稳定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突破以户为单位的土地区域界限,把本村土地资源整合起来有规模地统一划片种植,形成产业带,发展名优水果生产和水稻制种,获取规模效应,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走上集约化、现代化之路。目前,白牛村已连片规划开发种植名优水果201*多亩,其中脐橙1500亩,早柑400亩,黄花梨300亩,连片开发水稻制种200亩。

养殖上,全村80户全部统一养殖瘦肉型猪,年出栏达1500头。我村还把低洼低产的水田和水库规划建成立体养殖场。目前,建成立体养殖场8个,水面达350亩。

家家户户还统一建起了沼气池,建有沼气池93座。通过协会对本村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为农民理清了发展的思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引航者。(2)统一品种。品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水果开发种植的成与败。为了选择好品种,白牛村水果协会结合本村土质和气候条件,通过外出考察和了解市场,经会员代表的集体讨论,决定把发展种植优质脐橙作为本村的水果品牌。为解决优质果苗,协会与主动县水果局联系,为会员提供优质低价果苗。如今协会注册了“白牛牌”优质脐橙商标,全村种植优质脐橙1500亩,201*年优质脐橙产量收入达260多万元,预计201*年达350多万元,使脐橙种植生产成为白牛村水果生产的支柱产业。

(3)统一管理。管理出效益,这是白牛村水果协会一直坚持不变的原则。为确保水果生产管理正常运转,协会严格要求每个具体管理环节。由协会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水果生产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通过协会与农资部门联系,统一组织购买化肥、农药等,统一提供给会员;在会员出现管理资金紧缺时,由协会与县信用社联系,使会员获得贷款,解决周转资金问题;为提高管理技术,协会还经常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和县外水果研究所技术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每年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5次以上,受培训人员达201*多人次。同时,还组织会员到水果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到区内外学习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使会员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术,懂得了管理,又增强了会员发展水果种植的信心。

(4)统一销售。会员最担心的是种植出来的水果产品进入市场能不能卖上好价钱。为消除会员的忧虑,解决卖果难的问题,协会清楚地认识找准需求市场,做好销售关尤为重要。由协会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牌子、统一采摘、统一组织外销,有效地抵制果农间压价抛售和小贩的降级压价,确保销售市场的有序化;协会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会员,协会常年与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等外地客商和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在产品收获旺季到来之时,还成立外销工作小组,负责在外宣传、展示、推销;在广州、珠海、东莞建立水果销售批发点,拓宽水果销售渠道;通过信息网络,查询各地水果行情,及时掌握水果市场价格行情,积极稳妥地进行水果销售。201*年,在协会驻外营销工作小组人员的努力下,全村近60多万公斤等优质果不出村,便以平均每公斤4元的价格销往各地,实现水果生产收入达250多万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1*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多元。3、发挥协会模范作用,做好服务工作,热心办好服务公益事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牛村水果生产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该协会根据协会宗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并热心牵头办好公益事业。一是创造良好的水果生产销售环境。在水果生产经营过程中,协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根据协会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要求,在水果生产、管理、销售环节上,针对会员提出的选什么品种、如何组织生产、如何管理、什么时间、什么价格销售等的疑虑,制定了“四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开发、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价格销售。为会员创造了水果生产销售的良好环境,确保了会员的利益。

二是加强对会员的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的生产投资环境。协会在注重会员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的同时,还特别重视会员的思想素质和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白牛村无偷盗、赌博等不良现象,村民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互助互爱,过着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社会风气好,为外地客商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协会的牵线搭桥,引进浙江投资商投资200多万元,利用本村水库和低洼水田改造成鱼塘,水面达350亩,进行立体养殖。

三是发挥成功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水果生产发展。协会按照“四个统一”管理方式,走上水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开创“水果-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白牛模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取得显著的成效,成为了很好的典范,引来了周边村群众到该村参观学习,为了进一步扩大水果生产,壮大协会。协会派人到周边村给予技术、管理上的帮助指导,在协会的帮助带动下,201*年,带动周边的上洞、楼村、合洞等村连片开发种植水果1200亩,吸收67户新加入白牛村水果协会,种植水果201*多亩。协会真正起到

了“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的,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四是热心公益事业,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经过几年努力,协会积累了一定资金,除了保证协会正常运转外,还拿出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近年,在协会的积极争取下,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采取几个一点的形式,修建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修建进村柏油路2500米,硬化环村水泥路1300米,并且在村内规划修建了“三区二亭一桥一楼”(即一个娱乐小区、一个休息小区、一个园林小区,一座六角亭、一座四角亭,一座九曲桥,一幢教学楼)、村篮球场、图书室和活动娱乐室。我村还组建了村文艺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现在的白牛村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四、我市今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设想和规划

1、加大宣传力度,以各种形式宣传民间组织的条例、有关政策和规定。向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宣传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性,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以便依法引导、扶持、规范,使我市的农业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

2、继续做好深入调查工作,了解和掌握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活动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市的农业结构和特点以及农民协作经营的需要,集中培育一批效果好、作用大的专业经济协会,并树立更多几个示范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以影响和带动我市更多的农业专业协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3、进一步规范现有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根据不同专业协会的特点、作用和存在问题,在实践中逐步研究和制定出符合我市农村专业协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以规范促进发展,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铺路搭桥。

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调研报告

201*年02月17日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广大农民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业缘和地域,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立发展、自负盈亏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农技协是各级科协指导和管理的农村群众性科普组织,也是新时期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技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组织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变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年7、8月份,湖北省科协组织由

党组成员和厅级领导带队、普及部和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的4个调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对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现状

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和创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级科协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我省农技协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增长,而且在层次上有较大提高,科技经济合作与服务的领域更加广泛,成效更加显著,已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多层次、多专业、多类型的农技协组织网络。根据省科协的调查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917个,会员总人数696272人。农技协会员中国家干部6062人,科技人员19185人,农村科技能人、专业户54765人,农民群众616260人。我省农技协已发展形成了以下基本格局:1、五级组织层次。其中省级农技协(区域联合和行业联合会)2个,跨区域、跨专业的市(州)、县(市、区)级农技协联合组织18个,市州级农技协25个,县(市、区)级农技协335个,乡镇和村级农技协4537个;2、四大组织功能形式。其中以开展技术和信息交流、科技培训、科普示范和科技咨询活动为主的技术交流型农技协1348个;在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帮助会员统一购种苗、生产资料和联系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技术经济服务型农技协2044个;兴办经济实体,为会员和农户提供技农贸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技术经济实体型农技协1105个;注册成立公司,开展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综合经营,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企业生产经营型农技协420个。3、四种合作类型。即“党政部门(镇村)+协会+基地+农户”的党政部门依托型农技协867个;“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依托型农技协639个;“农村能人(大户)+协会+基地+农户”的能人大户依托型农技协1975个;“专业农户+协会+基地”的农民自发型农技协1436个。4、三大结构体系。即以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各级各类农技协及其网络的科技人员、会员农户组成的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以农技协下属的技术服务组织、种苗基地、生产基地、培训示范基地为主的农技协综合服务体系;以农技协经销公司、专业市场、加工及运输服务组织构成的农技协市场营销体系。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自其兴起到不断发展、壮大,一直受到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视、培养并给予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我省各级科协把培育和发展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建设的基础和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省科协组建了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后于1996年、201*年召开了全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现场经验交流会并把建设与发展农技协工作纳入《湖北省“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部分市、县党委、政府转发了市、县科协《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意见》。多年以来,各级科协把农技协纳入到科协的组织网络体系和科普工作体系之中,为农技协的发展壮大,在协会的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技术培训、人才引进、信息传递、专业联合、协调融通、维权保护、经验交流、宣传表彰、示范引导等诸多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技协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在我省实施“科学素质工程”、开展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创建活动中,涌现出2个全国星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0个湖北省星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一大批各级各类农技协先进典型。

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调研报告

201*年02月17日

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纽带,把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将专业生产、科技服务、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技协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社会力量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原来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体制不顺、运转不良的问题,而长期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困难境况,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及其推广服务日益强烈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这些由农民按专业和地域自愿组织起来的农技协,上联国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使农业科技的需求者、应用者和推广者三者有机结合,架通了农户与科技、市场的金桥,疏通了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流向农村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渠道,正逐步取代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而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社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省农技协共承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任务1000多项,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2864项。枣阳市植物珍品开发协会与省内外20多所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共承担、引进200多项农作物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先后有150多种获得成功,平均增产增收30%以上。协会自办试验田50亩,并与地方、农户签定供种包收和示范推广协议,发展示范园200亩、推广种植面积10万亩,促进了当地农作物升级换代、增产增收。

2、农技协促进了农村科技、经济、市场一体化服务,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会员及农户的需要,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信息、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代购代销、储运加工等科技、经济、市场一体化的服务。农技协的服务可以做到产前统一购买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和借贷资金;产中统一技术培训、分户指导和形成商品生产规模;产后统一产品质量标准、销售价格和集中代销等,切实为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户从事商品生产、参与市场竞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州市曾都区油桃专业技术协会坚持为会员和果农提供6项服务,即:一是与果农签定技术承包合同,派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巡回到户技术服务;二是每年定期为果农上6次技术培训课,举办4次技术辅导现场会,每年培训果农1万人次以上;三是统一采购、配制、供应农药,协会下设的果树医院常年备有农药50多种;四是根据生产季节和技术要求,统一用药时间,防治病虫害;五是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随时为果农提供服务;六是每年定期召开油桃定货会,并外出联系销售,已与全国21个省市100多家客商建立了稳固的供销业务关系。

3、农技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组织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变革,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合作经营体制,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组织制度和经营服务体制的重大创新,它提高了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有利于发展专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农技协以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为骨干,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积极引进、应用和推广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而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择业情况看,农技协突破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和普通经济作物,而主要从事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特种种植、养殖业,并从生产技术领域向流通、加工、储运、营销等领域延伸。从经济发展看,许多农技协通过“协会+农户+基地+公司”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和农户提供科农工贸一体化、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批以农技协为龙头开发形成的专业村、特色产业乡镇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我省大量涌现。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蔬菜协会下设技术、信息、运销3个专业分会,协会内联5000多农户、5.2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13家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外接460个固定营销摊位和55个外销网点,在蔬菜生产、加工、运销之间架起了稳定的桥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完善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有效解决了政府统不了、包不了,农户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促进了双柳发展形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成为省、市重点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

4、农技协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普示范群体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普示范、技术推广和综合服务等方式,既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同时也开发了农村智力资源,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以及互助协作、共同致富的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省农技协共组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和开展各项科普活动22900多期(次),有300万农民接受了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50万人。在农技协发展得好的地方,农村普遍出现“四多四少一提高”的局面,即:热心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生产经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家庭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崇尚科学树新风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了。三、加快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体看,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仍处于发展提高阶段,其组织行为规范、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发展规模和水平等方面多数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对科技和服务的迫切需要。省科协调查表明,当前我省农技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技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引导、扶持农技协发展的政策环境

不优、措施不力,在工商、信贷、税收、物资供销和法制保护等方面,农技协不能合法享受与国家有关机构、部分农技协组织和事企业单位平等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农技协目前法律地位不明确,部分农技协组织结构松散且行为不规范,综合实力较弱。靠政府行政手段难以对农技协组织进行统一规范的社团登记、工商注册及行业业务管理;三是大多数农技协依托“农村能人”、党政干部或农民企业家管理和运作,协会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协会集体经济薄弱,资产产权关系不清,会员责权利不明,组织化程度较低;四是普遍反映制约农技协发展壮大和拓展其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瓶颈”是缺乏资金支持,农技协缺乏靠自身积累实现规模发展能力,但到银行系统贷不到款,寻求政府财政资助又难以立项,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运作困难,影响农技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规模化、外向型统购统销。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规范建设和发展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协等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农技协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明确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农民自主兴办、党政扶持引导、科协指导管理、社会参与服务、市场导向和制度规范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纽带,以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把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党政加强领导、科协等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促进发展相结合,力争到201*年,我省各级各类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主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都要普遍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全省90%以上的农村科技能人、20%左右的农户加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来,逐步形成市场连协会、协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增效益的发展新格局。近期,全省要集中抓好100个重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示范工作,各市、州、县(市、区)要对本地区的示范农技协加强指导、大力扶持,同时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试行股份合作或成立区域性、行业性联合体,着力构建服务领域宽、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网络体系,使我省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提高。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农民入会后,既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也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二是坚持自愿合作的原则,农民自主选择、自愿入会、互利合作,协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民办、民管、民受益;三是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会员之间一律平等,协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是坚持以科技服务为核心,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的原则;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和边探索边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农技协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力度,将发展农技协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规划,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要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办实事,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发展农技协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绝不能象过去组织合作社那样,用行政手段来组织农民并约束管理,不要干预更不能接管农技协,而应做到引导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管理不越位,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各级政府应把农技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和指导服务“三农”的“抓手”、“帮手”,逐步向农技协赋予和转移政府的一些相关职能,使农技协在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技协还应享受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部门、中小企业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技协兴办技术经济服务实体和企业,在其登记审批、市场准入、土地征用、产品物资流通、信贷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在国家专营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对农技协优惠扶持,允许农技协合法经营与品种推广、技术服务、科普示范相配套的农业生产资料,扩大协会经营服务领域。

(2)理顺隶属关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农村科技型群众组织,是同级科协的团体会员和基层科普组织,接受同级科协的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民政部门要根据农技协的组织形式、服务宗旨和发展程度,按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确立协会的合法地位,从我省实际出发,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应适当放宽或降低条件限制、简化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技协兴办的经济实体、民营企业,具备法人资格的,要按农村合作组织或民营企业类别注册登记,切实减轻农技协和协会兴办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负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名义向协会及其兴办的经济实体、企业进行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切实保护农技协及其会员的合法权益。按社团规范管理程序,农技协须报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科协业务主管部门确认后,再申请办理社团登记手续。(3)提供资金支持。农技协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要在担保、贷款和农业开发、科技推广专项经费使用上给予农技协一定的资金扶持,支持农技协发展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延伸加工和流通,实行产供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个体及社会资金与农民股份制合作兴办农技协,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社会化参与支撑农技协发展壮大的新机制。(4)加强科技支撑。农技协是以专业技术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因此,科学技术是它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学会及其科技工作者与农技协建立密切的科技扶持、服务关系,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市场经济信息,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农技协也应积极主动地同国家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挂勾,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优势和科普功能,承担并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农技协的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5)加强管理指导。各级科协要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和指导。把做好农技协工作、加快农技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服务“三农”指示精神的一件大事来抓,摆在突出位、纳入重要日程,市县科协尤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高度重视并扎实抓好农技协工作。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农技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如何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推进农技协的巩固、发展和提高。要加大对农技协指导和扶持的力度,从抓农技协组织、网络、队伍建设和农技协自身改革发展入手,建立和完善全省各级农技协组织网络,并引导、扶持农技协由以初、中级阶段为主向以中、高级阶段为主发展与进步,推动农技协发展组织、壮大队伍、提升层次、强化服务功能。要帮助和指导农技协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引入现代管理和营运机制,明晰协会内部产权关系,不断拓展协会活动的领域和空间,增强农技协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综合经济实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技协领导人和骨干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向他们传授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政策、法律、金融和市场营销、民主管理、合作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懂民主管理,高素质的农技协骨干队伍,以推动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

加快农技协的发展还必须突破其大多规模较小、专业单一、地域狭窄、封闭保守的状态,走专业间、区域间、行业间联合和股份制合作的发展之路。各地可从实际出发,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建立地区性、跨地区行业性农技协联合组织或试行股份合作制农技协,要在发展和规范中逐步确立农技协组织的产业信誉度和权威性,积极探索在争取政府、行业和社会认可的情况下,由农技协组织统一制定行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品种质量鉴定和注册“绿色农产品”商标资质认证,加快农技协与国际市接轨。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农技协示范典型,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给予综合指导和扶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我省农技协向大规模、高水平发展。要加大农技协的宣传引导、总结交流和表彰奖励工作力度,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推动、科协指导、社会支持,共同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原载于:湖北省农技协工作调研报告,作者:湖北省科协。

远安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段,版图面积1752平方公里,全县7个乡镇,112个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0.7万,其中农业人口157976人。由于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原长期驻在我县,我县是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也是全省38个山区贫困县之一,201*年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财政收入10588万。我县农村经济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主要由四大支柱产业组成:一是以沮中为主的鸣凤优质米产业,去年播种面积26.05万亩,产粮86751吨;二是食用菌产业,去年生产代料食用菌2200万袋,使用菌干品产量已达201*吨,产值达7000万元;三是桑、茶、药、果等为主的特产经济,桑园面积4万亩,产量1100吨,茶园面积1.72万亩,产量700吨,药材种植面积3.72万亩产量3.4万吨,水果面积1.71万亩,产量7700吨;四是畜牧经济,去年生猪出栏21.5万头,牛出栏3581头,羊出栏2.5万头,禽出笼35.2万只,肉类总产量18861吨,禽蛋产量1625吨。201*年农民人平纯收入2436.05元。

远安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现状及运行情况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现登记5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鸣凤镇花园果业协会、茅坪场镇八角村郭家河水库灌区用水者协

会、洋坪镇崔家冲水库灌区用水者协会、洋坪镇三板村屡丰堰灌区用水者协会,河口乡黄竹村八仙洞水库灌区用水者协会。这5个村计有农户2618户,8711人,入会会员1332户,计有耕地8934亩。现正在筹备和申请登记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个。

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直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受到农民欢迎和拥护,农民积极入会。5个村入会农户1332户,占农户总数2618户的51%,花园果业协会今年八月成立时入会农民60户,短短2个月又有27户农民申请后入会。目前,不仅本村农民积极申请入会,而且,毗邻的花林寺镇的农民也要求入会,预计到明年春季,入会农民可达120户。二是协会管理耕地面积大,计4832亩,占5个村全部耕地面积8934亩的54%。三是解决了村委会原难以解决的专业管理困难,通过专业协会的运作,逐步理顺了农户、协会与村委会的关系。

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它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4个用水者协会都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会员维修大坝和引水沟渠,砍除了水面及周围的树木和杂草,在不长的时间内,水泥工程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恢复。洋坪镇三板村屡丰堰灌区用水者协会筹资14.56万元,组织375个会员义务投工兴建了一个长150米,高3.6米、宽3.9米、面宽1米的大坝。崔家冲灌区用水者协会向市水利局争取资金3万元,自踌0.5万元,村扶持0.5万元,修建一条1200米的三面光水渠,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奠定了物质条件。二是开展多种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壮大。花园果业协会今年8月成立以来,理事会积极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边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果农统一施肥、剪枝、防治病虫害,现正在联系水果销售和统一购买无公害农药、肥料,帮助果农解决了许多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促进了社会治安好转。4个用水者协会未成立以前,因用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有的还发生能够了较为严重的伤人案件,镇、村干部处理较为棘手。洋坪镇三板村村民张传英和谭朝德因争水发生斗殴,张传英用铁锹把谭朝德头部打成重伤,谭朝德竹园治疗花费1000多元,至今未结案,自从用水者协会成立后,这三个村再没有发生农用水引发的案件和大的纠纷。四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洋坪镇三板村和双路村未成立用水者协会之前,因管理混乱,农民用水不够用,今年由于两个用水着协会严格按章程规定,科学调度,合理用水,在有效保障灌区灌溉的同时,三板村屡丰堰灌区用水者协会还支援灌溉河水田500多亩,双路村崔家冲水库灌区用水者协会还支援灌溉河水田200多亩。

二、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原因

一是重视支持不够。我县没有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和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具体工作中,没有专门进行安排和部署,没有注重培育这类组织,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况。

二是宣传引导不够,基层干部群众对现行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我县基层干部群众对国家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不了解,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不知道办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程序和手续;另一方面,服务产业化的流通型、技术服务型、龙头带头型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严重滞后。

三是服务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合力尚未有效形成,手续过于繁杂,协会成立和运行成本较高。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成立一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涉及众多部门,有关部门支持和服

务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合力。如现行政策规定成立法人社团有三万元活动资金,并规定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证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证明需收取数额不小的费用,基层负担不起;每成立一个社团都需要一个机构代码,技术监督局由过去出具一个代码收几拾元上涨到现在一百零捌元;有关技术部门现在都实行有偿服务等等,都影响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产生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较扑只认识到其伴随性,未认识其促进带动性,认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经济越发达,协会作用越重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越发展。而我县目前属于经济欠发达县份,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这类组织起不了很大作用,对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缺乏调查研究和培育发展和对策。

二是宣传培训不够。国家有关民间组织管理的法规政策颁布以来,县局领导和民间组织管理干部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并且能够较好运用,开展工作。但是,对其研究不够,尤其是对这些法规政策宣传不够,对基层干部也没有开展过这类法规政策培训。

三是少数部门强调部门利益,服务意识不强。

四是我县整体不对外开放。长期以来,我县是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又是全省38个山区贫困县,除经济发展缓慢外,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也比发达地区差,对发达地区的好典型和好经验不了解,导致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

三、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和实施项目强县、工业立县、科教兴县、绿色富县战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开展专业带头村建设,全县发展了93个专业带头村,群众桑蚕专业村38个,食用菌专业村23个,草食蓄专业村18个,水果专业村4个,茶叶专业村4个,水产专业村2个,药材专业村2个,蔬菜专业村2个。专业村的发展壮大为发展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供了广阔舞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大有作为。同时,农村干部群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呼唤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大发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我县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作出贡献。

一是以省即将出台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针对我县农村干部群众不了解政策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湖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宣传好省政府即将出台的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政策,要通过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的基本精神,基层干部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熟悉协会成立的程序和环节,能够按照法规政策办理协会成立的各项手续,指导协会工作。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适当降低标准,培育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壮大。登记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法规政策,在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基础上,取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筹备申请程序,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可直接申请登记;降低注册资金标准,县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注册资金降至5000元以上;

乡镇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注册资金降至1000元以上;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可免予公告。总之,要通过工作,把国家的各项优惠这政策在登记管理机关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结合贯彻省政府出台的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新政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将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县政府出台相关的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政策性文件,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学习政策法规,讨论制定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在平常工作中,要经常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密切配合,解决有关问题,督促部门履行职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形成党政领导,民政主抓,各部门配合和参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设的推进机制。

四是培育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为了推动农村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学好法规政策,而且要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选择在条件好的地区培育各种类型的典型,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推动我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大发展,以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作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概况》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概况: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概况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695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