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29 08:05:5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1*年7月25日星期一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11-19热

★★★【字体:小大】

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1*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

本课题自201*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

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2.继续做好课题成员的培训工作。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组织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还学习了大量有关指导文献资料。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能做到: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指导制作的方法;四是跟踪活动全过程。课题组提倡教师在活动预设和生成中,能挖掘地方资源,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活动过程的实践性,制作方法的创造性。

到目前为止,我们按照议定的计划,每人均已完成各自的课题分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活动中能发扬团结精神,勇挑重担,相互协调,互帮互助。【研究工作主要活动形式】

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

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课题的开发和实施。我们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学习培训,完善方案。

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对课题的选取;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等。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科研实验的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要改变人的传统思想,就象要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一样,需要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教改趋势、科研内涵、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随着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力求给老师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我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首批参与课题开发、实验的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明确实施的要领和步骤,不断提高实施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课程的开发、实施、试验有了基础和保障,得以顺利开展。

二、循“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的工作思路,稳步有序地进行研究。201*年9月初,首先按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核心,教研主任负责,骨干教师参与的《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组。其次加强组内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以开展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校外教育、社会需要等校外环境和学生群体、师资队伍、教研氛围、教学设施等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研究的大致方向与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接下来,我们课题组结合自身的实际,首先认真制定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阶段方案,然后组织全校各班级围绕阶段目标,积极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方案,积极开展活动,课题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评议、指导和总结。一年来,我们总结实践,也发现了不少值得今后借鉴的东西。

三、实际出发,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

实验的第一阶段,学校根据课题的实际,以课程改革为动力,针对课题目标,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计划,提出了学校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安排建议,要求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充分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在活动的内容上,我们将活动资源主要概括为“两大四小”。“两大”是校内和校外两大资源,“四小”具体指的是校内的学科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的活动以及校外的社区活动和家庭活动。

在活动的方式上,我们要求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活动准备阶段,包括宣传动员与师资的培训,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等。活动实施阶段,这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性阶段。先要做好活动前的具体准备工作,这是使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到活动质量,比如要组织访问,首先要拟定访问的提纲;其次是指导学生扎实开展活动,就是按主题活动计划,扎实分步实施。主要活动大都是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

四、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课堂步入家庭、走进社会与大自然。

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全面育人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诞生,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的主题,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积极自愿的完成一项项特殊的“作业”。课程涉及范围之广、研究的领域之大是老师们始料不及的。

【课题的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一、在课题研究方案的框架内制订了学校年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以及各年级段的年度课题实验计划和实验活动指导方案,启动研究活动。课题组相关老师先后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或综合实践活动研讨,开拓了眼界、汲取了信息、借鉴了经验,推动了课题实验的发展。

二、大力营造课题实验教育环境、扎实开展实验活动。一年来,在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岳阳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成功开发了校本教材《科技小实验》,并设立了作品陈列室。召开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并将我校课题的校本研训材料在会上作了交流。

《科技小实验》校本教材在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三、积累了相关活动案例。

1.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手抄报汇编》

2.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汇编》3.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爱心义卖资料汇编》4.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废品回收资料汇编》5.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冬季运动会资料汇编》6.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春游、秋游资料汇编》7.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作品汇编》四、学生的多项作品在市各项比赛中获奖。

1.刘琪伟、蔡菡菡制作的《便携防风衣架》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白家瑞制作的《风向标》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3.严臻杰制作的《三角梯》获湖南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4.曾爽制作的《扇形洗衣盆》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5.刘习武制作的《电动沐浴擦》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6.张利军、刘建军、胡祥捷等老师辅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获获湖南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五、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活动案例。

张利军老师:《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送市参评。刘建军老师:《学生自主,教师引导,有效构建综合实践大课堂》送市参评。刘思老师:《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杨慧老师:《在实践中求发展》送市参评。孙燕老师:《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送市参评。胡祥捷老师:《搭建“生活”舞台,“实践”多姿多彩》送市参评。季梅老师:《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侯云莉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寻找之我见》送市参评。李艳芳老师:《刍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送市参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我校的条件限制,对小制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作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还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并不是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以对活动案例的研究、学生的研究很不利。再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对学生放手、放心,这对我们研究的初衷不太合拍,我认为,我们只有跳出思维的约束,大胆尝试,反复实践,才能有更适合更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和作品产生。同时,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平时在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不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及时收集一些过程性资料,所在在论文写作和活动设计方面还是我们弱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重要变更】

在上次课题开题研讨会上,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成员根据市县专家的建议,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作出了适当调整,原课题名称为《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变更为《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下阶段研究计划及主要措施】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制作研究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收集不能及时收集,教师投放精力不够,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都是今后许可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当然,我们的探索也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找到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下一阶段,我们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是:

1.反复学习、讨论、修改课题方案,把课题方案及时向教师解读,其目的是:一让老师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制作研究有哪些意义?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二让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认真思考在我们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怎样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做到工作即研究,研究即教学。

2.要围绕课题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研究活动。把从传授、灌输知识与方法转变为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一般学科课程难以得到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拓宽视野,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提高综合素质。

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抓住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研究开展和深入,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力求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分析研究和解决。真正的课题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课题健康进行!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谢志娟)

201*年10月19日20:08:34来源:宁夏惠农区尾闸中学【字体:大中小】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陈述人:谢志娟

报告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1.传统的课堂教学它的着眼点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这不利于发挥教学的功能。毋庸讳言的是,由于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庞大、繁复,社会等多方面对学校、人材评价取向的相对滞后,教师把学生局限在学校课堂的单一空间,习惯于灌输接受的“高效”学习方式等教学现象仍触目可见,这种重文化知识学习,重学生眼前考得好而忽视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知识掌握多,解题能力强,而态度、价值取向,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相对薄弱。在学校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他们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对经过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毫不在意,浪费饭菜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一些普通的农业知识了解较少,有大部分学生竟不知小麦也会开花,至于一些劳动的技能也就更是如此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劳动实践的经历所致。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角色定位常常出现偏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三)农村小学具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天独厚的条件:1.频繁的实践机会。由于社会现实环境、家庭生活条件、学校办学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课余时间、节假日在家要参加一定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在校期间,要安排一定的生活劳动等,这些劳动实践为提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符合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2.高速的信息传播。信息时代的农村信息的传播也是高速的,电视、电台传播的,家人、亲友传递的,渠道广泛、内容丰富。特别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以我校为例,现有计算机近80台,有较完备的计算机室。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运用,对课程效果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众多的教育人才。农村有许多在某一方面是行家里手的技术人才。比如和平村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好多致富的带头人,科技推广的二传手,这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4.优越的自然条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大自然。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身处农村这个大世界。活动内容选用他们生活中的问题,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对他们目前的学习,还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5.良好的经验积累。近年,学校开展了以遵循教学原则,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为总目标的多学科教学实践,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外活动为辅助途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同时,教师也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活动经验。这为本课题的实施与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与指导基础。

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这门刚诞生的新课程呢?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农村小学特色,紧密联系本校实际,并借鉴外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体验,拟开展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子。

二、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有机的整合,融各科实践于自然间,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发展自我,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教师指导的基本思路,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以此指导教师的行为,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角色,摆正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面对时代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learning)”;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综合这些名称名异、结构、内容不尽相同的实践活动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和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其活动领域涉及自然现象与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考察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社会实践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生活科技与创造的生活学习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积累了有效的课程实施经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模式。

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主要有:校本开发实施模式、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学校+基地”推进模式。

2.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

3.加强研究与合作,建设网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团队。

但是,目前从实践层面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教师培训部门的,有教育研究部门的,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总之,是个系统问题。

(三)预计的研究突破

改变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先解决教师层面的问题,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综合性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将会探索出一些适合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实践意义

1.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为教师服务学生提供凭借。

2.将“综合实践活动”由单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发开来,将全面的在行动中诠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针对广大农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无从下手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地促进新课程在农村学校的推进,对因地制宜地开发农村学校学习资源,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探索出一些适合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一)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为了使人类的认知理论得到验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沟通的手段或媒体。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进行自主创生,自主翱翔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学校、教师、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它取走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各种限制与约束),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跳得更远。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并呈现。

3.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是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这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是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里“一定的情境”“必要的学习资料”其中就包括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一切资源,利用本地资源,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研究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与教育功能要求活动设计要密切学生与生活、学校、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活动方案设计应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目标、总目标、学段总目标和分目标。

2.整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倡导“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割裂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四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整合方式既可以是四个领域的整合,也可以是三个或两个领域的整合,或者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或者与学科的整合。

3.实践性原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设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4.预成与生成相结合原则。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是理想的必然追求。生成包括活动内容的生成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预成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基于现实需要预成,案例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预设过程。方案设计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5.自主性、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要求综合活动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和形式需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的空间很大,可以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基于目前现实,综合实践活动大多只能立足于校内,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任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在进行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不局限于学校课堂,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知识,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原则。

6.兴趣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在方案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生理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7.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就无从谈起。综合实践活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活动,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那种“自我活动”、“自发活动”,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活动方案的创造者、设计者,同是还应该是活动时的组织者、领导者;不仅善于将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活动情景中的直接经验,将教材内容真正溶化在活动之中,还应该通过教师共同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内在活动需要和活动特点、水平,及时给予调整。

除此之处还需关注适应性、可行性、包容性、探究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等。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培训学习,任教十八年,曾负责过《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课题研究能力。先后参加惠农区级、市级教学竞赛活动并获奖。有两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一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获自治区、国家级奖励,负责学校教研工作。我校的曹校长也是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有相当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能起到有力的指导、支持作用。

该课题主要成员年轻,职称均为小教一级,都是本地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均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能保证研究时间。另外,学校软硬件设备及资料有保证:学校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设备可以及时接收语文教学资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书面性的学习材料;

学校交通便利,科研手段较先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部分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界定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领域。“农村”,即与城市学校相对而言。“小学”是指《语文课程标准》中1-3学段。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二、三学段。“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性”指的是能实现预期目的。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想达到有效,重在教师的指导。本课题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主题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一)理论假设

如果我们能从新课程的理念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有效地指导学生把学校和家庭的资源作为活动的课程资源,放飞学生于广阔的自然空间,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围绕各门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劳动实践,就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有机的整合,融各科实践于自然间,能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1.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将使学生从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将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单纯的学科界限,能初步使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将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教师指导的基本思路,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以此指导教师的行为,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角色,摆正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特色在于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地指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

(二)有效地指导学生设计、实施方案的策略研究。(三)有效地指导学生总结评价的策略研究。四、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在时间安排上,本课题从(201*.10201*.10)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0-201*.4)准备工作(一)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内容,并邀请惠农区教研室吴树强主任为教师讲解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再联系本校的实际进行了座谈,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有个整体把握。

(二)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对开展活动意识的认识

(三)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确定研究主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建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网络“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具体由学校教导处牵头,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我们将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具体协调、管理这项活动,下设立3个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班,若干个综合活动实验小组,班级以原班编排,实验组以自然村为单位编排,以自愿为原则,可以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实验组长由学生选举产生。为了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发动教师自愿申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填报教师专长、兴趣、指导项目。建立和惠农区教研室、尾闸镇农技站的密切联系,以学校的名义聘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顾问,课题组成员要密切联系一部分学生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

第二阶段(201*.4-201*.7)修正课题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一)指导学生选择课题的策略研究

理想中的学生选题应充分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应由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入手选择课题,教师在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将这些线索呈现给学生,并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随着活动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主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自动生成的问题来选题,如何调控好课题的价值取向,如何引导学生走出面对众多课题的迷惘,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设计方案的策略研究

活动方案的设计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尤其是中年级学生,所以,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要充分体现出“引导”二字,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1.指点方案设计的方法。

方案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却往往忽略这一点,教师如何提供方案设计的方法?提供哪些方法?这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优化活动方案。学生设计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会碰到一些情况,使方案不能继续实施,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方案作出修改或调整,以达到方案的优化。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优化方案,是这一环节中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实施方案的策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亲自实践、解决问题、增强体验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挖掘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探究的因素,指导学生关注过程和方法。我们打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充分挖掘活动中的探究因素。

随着活动的展开,随时会有值得探究的因素出现,我们将研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如何敏锐地发现并抓住这些因素,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研究更有价值。

2.指导学生关注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唯一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把关注知识的眼光转向关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往,学会解决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来自操作方法上的,有来自生活中的,也有来自交往中的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提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四)指导学生总结评价的策略研究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将采取档案袋评价法,并采取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评价自己和合作伙伴。

第三阶段(201*.7-201*.10)总结评价研究成果。五、研究方法设计

方法:本课题在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助以下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当时老师、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关创新学生的认识。具体包括到试点班、学校去调查、问卷、座谈、观察等,搜查相关材料。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文献研究法:主要认真翻阅学习资料,发现问题,并现状的文章,借鉴利用,获取理论指导。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六、研究范围和对象

选取尾闸中学四到六年级3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框架。

七、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一)研究的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结合学校实际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归纳、分析,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转变观念,为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研究工作的阶段性小结。课题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完善方案,同时总结阶段成果,邀请专家指导。

4.做到课内外结合,学生自我教学和专家辅导相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课题成员分工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是:

谢志娟:课题组长,主研人员,执笔、整理资料、主持理论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全面策划、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王跃兵:教务主任,组织、协调、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曹彦红:校长,承担课题理论指导工作,并邀请本地区教研室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刘玉珍、刘刚、景文刚、哈翠琴:主要是协助负责人全面搞好课题研究,参与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协助其他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制定学生实验计划,收集资料,撰写案例、论文等。

(三)常规管理实施研究过程中,各研究人员按方案分年段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和阶段成果,纳入学期工作考核。

(四)经费来源

本课题预算经费为1500元,由学校逐年划拨、管理。八、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集》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音像制品》九、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邢永富主编(中央广电出版社)2、《素质教育理论与研究》蔡国英(宁夏教育出版社)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李家栋(开明出版社)

4、《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上海教育科研》201*、1,2页)

5、《美国的孩子这样学习》(原载于《北京教育》)

6、《育人之道》卓立编著《史家胡同小学和谐教育丛书》7、《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李信编著(东北师大出版社)8、《培养“生存能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基本走向》尹艳秋(《外国教育研究》201*、2第27卷第一期)

9、《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编著

11、《成功教育解读》黄孟源主编(上海闸北区教育局)12、《孩子能不能搞研究》黄全愈编著

1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林宪生编著(开明出版社)

14、《探索和谐教育》卓立编著(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70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