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经济薄弱村帮扶情况调查
陈集镇经济薄弱村帮扶情况调查
我镇位于仪征市北部丘陵区,座落在江淮分水岭上,是个传统的稻麦轮植的农业乡镇,经济基础历来十分薄弱。全镇总面积81.65平方公里,总人口31297人,现有14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9826户农户,农业人口31297人,农村劳动力14229个,耕地面积41225亩。截止201*年底,全镇村级三业总产值32962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62万元,其中最高的村42万元,最低的村19万元,村均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63元。村集体负债账面数达1036万元,负债面100%,村均负债74万元以上。14个村中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5个,5-10万元的村8个,10万元以上的村1个。
一、经济薄弱村基本情况
201*年底,我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分别为杨庄、立新、丁桥、刘云、大房,经营性收入分别为2.2万元、1.35万元、1.24万元、3.25万元、3.57万元,5个村总人口10407人,劳力4439个,计税面积15148亩,201*年底村级负债总额402万元,其中借款85万元,应付款项317万元。
二、村级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债务化解能力,债务包袱日益加重。
债务包袱目前已成为我镇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和村级运转第一大难题。截止201*年底全镇5个经济薄弱村总债务账面数达402万元,村均达80万元,如果再加上未入账的一些隐性债
务,村均债务达90万元以上。就账面而言,负债最高的村分别达152万元,负债最少的村也达40万元之多,这些债务中长期及短期借款(计息的)达250万元,占总债务的62%.据统计5个村每年支付利息一项账面数达25万元,占村总缺口资金和总支出数的50%和16%以上,其中年收支缺口最大的大房村,利息支出10万元,占村总支出费用的52%。村级债务化解,前几年各村通过变卖集体资产和资源,使债务有短暂下降,近年来开始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达12%以上。从账面上来看,201*年5个村就增加债务50万元,剔除“应支未支”的过渡性债务外,年均净增加债务40万元,此外,每年村垫缴的资金,由于征收手段缺乏,余额只增不减。据统计全镇5个村沉陷的代垫资金达150万元,最高的村已达40万元。债务在村级经济发展中已显“老鼠背秤砣”的效应,不仅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信心。
2、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后劲匮乏
经济薄弱村基本上是无工业支撑的纯农业村,这些村每年虽有政府强调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但都没有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高效现代化农业只停留在汇报材料上。在集体资源方面,除了2座小型的小水库外,没有一座有规模的水库、荒山属村有资源,基础建设更是无力投入,经济发展后劲匮乏。
3、缺乏收入增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截止201*年底5个村集体支配收入96万元,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就达51万元,占53%以上,集体创收等收入11.5万元,占
12%不到。集体创收收入中,经营收入2.53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8.97万元,正常性收入偏小,或有(不确定)收入居重,基本上都靠外出争取无偿资金收入。经统计,201*年5个村共争取各类无偿资金33.5万元,占村收入的35%,村级收入不仅没有合理结构,且没有正常的增长机制。
4、缺乏支出的调控能力,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支出呈刚性发展态势
村级主要大宗支出主要表现在五保户供养费用、农村公益事业投入(配套)、村干部报酬和债务利息支出,这四块支出不仅所占村级支出的比重大,而且具有村级不可调控性。
三、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必须强化认识,立足当前,切合实际,合力推进。
1、要领导重视,摆上位置。
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财力,说到底关键在于人,在于各级政府对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把工作所摆的位置。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变“干部问干部”的调研风气,摸民情,了实情,必须面向基层,面对百姓,切实掌握实际问题;二是要正确认识扶贫攻坚的作用,要承认“富人窝里有穷人窖”的现实,不能被百强县、相关的创建活动的表相所牵制,要拿出实着,积极推动经济薄弱村扶贫攻坚工程,三是认真做好扶贫攻坚战略规划,不能把扶贫攻坚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要立足现实,从“保运转、保吃饭”扶起,不唱高调,不搭花架,
在强调远期的“造血”功能的同时,不忽视近期的“输血”作用;四是在涉农工作上,要围绕经济薄弱村的实情定措施、配干部,打破不切实际的人事框框条条,培养优秀、拔尖的“双带”型村干部。
2、要政策倾斜,资金投入。
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是加快经济薄弱村尽快转化的良药,各级政府要根据村级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各级、各类项目帮扶的政策倾斜,使经济薄弱村参与村庄整治、土地开发利用等项目,直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对所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从而使帮扶工作逐步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倡导市、县、乡配套到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规定上要放权予村,对五保户资金,应由村级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在资金的安排上,不能搞平均摊派,要突出“既要救急,更要救穷”的理念,给予薄弱村多支付3-5万元资金;建议在转移支付资金中象规定五保户供养经费一样,拿出一块村级债务偿还资金,专款专用,村级债务化解是村级经济发展中不可绕过的“坎”,应调动各方面力量,合力化解。有权部门应制定具体政策,区分债务性质,能免的则免,能停息的则停息,能缓的则缓。市、县、乡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年度预算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村级债务化解专项基金,要允许村在“一事一议”资金中拿出一块专用于清偿债务,要制定政策,明确上级帮扶单位对口帮助村化解债务。
3、要部门帮扶,形成合力。部门帮扶是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要以扬州市新一轮帮扶为契机,大力倡导“一对一”、“二对一”、“三对一”的帮扶方式,各帮扶部门要树立“先扶其走,再扶其跑”的帮扶理念,增强“扶志帮本”的责任意识,明确帮扶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例如对重点经济薄弱村实行“三对一”帮扶方式,即明确一个单位帮助其保运转,一个单位帮助其化解债务,一个单位帮助其发展经济。倡导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的“村村结对”帮扶,企业与村之间“村企结对”帮扶等帮扶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4、要因地制宜,拓宽思路。发展集体经济要立足现有基础,透析本村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求发展。一方面立足自身谋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有工业基础和有闲量资源的村进行资产、资源整合,兴办一些工业项目,同时利用土地整改机遇,切实做好土地规范流转,招引一些农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此外做好集体资产的管理,不断增加发包及租金收入,形成村级稳定的产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借势外力求发展。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促进观念转变,抓住上级扶贫攻坚的机遇,主动策应,乘势而上,做到“贫而不困”,克服“等、靠、要”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依赖思想,采取内外联动,村企联手,合作共建形式,借助外力,调整布局,提升产业,整合要素,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薄弱村的落后面貌。
扩展阅读:陈集镇经济薄弱村级经济运行状况汇报
陈集镇经济薄弱村级经济运行状况汇报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强镇强村、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突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镇村级经济还十分薄弱,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仪征市北部丘陵区,座落在江淮分水岭上,是个传统的稻麦轮植的农业乡镇,经济基础历来十分薄弱。全镇总面积81.65平方公里,总人口38728人,现有14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10043户农户,农业人口30994人,农村劳动力13905个,耕地面积41225亩。截止201*年底,全镇村级三业总产值?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62万元,其中最高的村42万元,最低的村19万元,村均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理论数9580元,其中占70%以上人口的纯农户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村集体负债账面数达924万元,负债面100%,村均负债66万元以上。14个村中只有50%的村年底能保运转,另一半的村基本上靠举债运转,保运转难度日益加大,债务也逐年上升。
二、村级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债务包袱重,自我造血功能差,经济增长机制缺乏,财权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与实际情况不匹配,举债运转恶性循环是目前我镇村级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债务化解能力,债务包袱日益加重。
债务包袱目前已成为我镇村级经济发展和村级运转第一大难题。截止09年底全镇14个行政村总债务账面数达924万元,村均达66多万元,如果再加上未入账的一些隐性债务,村均债务达80万元以上。就账面而言,负债最高的三个村分别达211万元、182万元、156万元,负债最少的两个村也达17.2万元和32.2万元之多,这些债务中长期及短期借款(计息的)达376.52万元,占总债务的41%.据统计,14个行政村每年支付利息一项账面数达42.25万元,占村总缺口资金和总支出数的50%和16%以上,其中年收支缺口最大的大房村,利息支出5.6万元,占村总支出费用的30%。村级债务化解,前几年
各村通过变卖集体资产和资源,使债务有短暂下降,近年来开始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达12%以上。从账面上来看,09年14个村就有8个村增加债务118.26万元,剔除“应支未支”的过渡性债务外,7个村年均净增加债务5万元,此外,每年村垫缴的资金,由于征收手段缺乏,余额只增不减。据统计全镇14个村沉陷的代垫资金达403.25万元,最高的村已达36.4万元。债务在村级经济发展中已显“老鼠背秤砣”的效应,不仅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信心。
2、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后劲匮乏
全镇14个行政村中,无工业支撑的纯农业村达5个,这些村每年虽有政府强调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但都没有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高效现代化农业只停留在汇报材料上。在有工业产业支撑的9个村中,除友好村稍有点规模工业收入外,(工业收入10.2万元),其他都微乎其微对村贡献不大。此外,基础条件十分差,目前14个行政村中除红星村1家有座2层楼的办公用房外(总造价92.41万元,其中负债67.5万元),有10个村都是新旧不一,大小不等“人”字头民房3-7间。在集体资源方面,除了2座小型的小水库外,没有一座有规模的水库、荒山属村有资源,基础建设更是无力投入,经济发展后劲匮乏。
3、缺乏收入增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截止09年底,14个村集体支配收入175.81万元,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就达150万元,占66%以上,集体创收等收入59.32万元,占34%不到。集体创收收入中,经营收入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23.5万元,补助性及其他收入30.3万元,正常性收入偏小,或有(不确定)收入居重,201*年能保运转平衡的7个村,基本上都靠外出争取无偿资金收入及小康村建设等包装项目所占用资金。经统计,09年14个村共争取各类无偿资金48.9万元,占村收入的27.8%,村级收入不仅没有合理结构,且没有正常的增长机制。
市级相关部门在安排村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4、缺乏支出的调控能力,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支出呈刚性发展态势
村级主要大宗支出主要表现在五保户供养费用、农村公益事业投入(配套)、村干部报酬和债务利息支出,这四块支出不仅所占村级支出的比重大,而且具有村级不可调控性。第一,五保户供养支出。据统计全镇目前五保户供养人数达308人,仅供养支出费用就达71.08万元,其中生活费由财政在转移支付中打卡到人,共56.58万元,占村财政转移支付49.2%,一方面村无调节权利,另一方面出现五保老人生病、死亡的费用又是村的“硬”支出,经测算,如果五保老人生病到死亡医药费、丧葬费平均数在人均8000到10000元之间;第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超过村实际承受能力,一是通达工程,201*年以来我镇已完成村水泥路通达工程65公里,除上级补助每公里14万元外,路基、路肩及绿化还需村配套每公里6万元,仅201*年通达工程验收等,村均投入3万元左右,经统计全镇除高集村外13个村共投入425万元,各村在一事一议资金安排75万元,在集体收入中安排180万元,尚有170万元已作为新增债务挂账处理。二是村级河道清淤垃圾集中处理,以及各类创建等投入,据统计201*年我镇14个行政村就各类创建软件材料的打印、复印费用就达12.7万元,村均8000多元。第三村干部管理存在弊端,造成村干部人数不减渐增形成“单个报酬偏低、整体负担加重”的现象,农村税费改革明确规定减少村干部的职位,加上村组合并产生大批富余村干部,使干部产生了“在职在编”“在职不在编”和“退职退编”三种类型,报酬由村负担。08年底,我镇14个村干部人数达230人,报酬支出计97.07万元,其中在职在编的51人,支出达51.15万元,在职不在编的31人,支出23.42万元,退职退编148人,支出22.5万元,除在职在编人员中三职工资是在转移支付安排48.28万元外,其他所有人员工资由村负责,主要原因是村干部管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直接结果是稳定了“在职在编”,人数却增加了。村干部中“在职不在编”和“退职退编”的人数,如果遇人事摆不平,再次增加退职待遇,村级支出可见一斑。
以上所列举的村三宗主要支出项目,再加上“刚”性的债务清还及利息支出,都是村级组织无法所调控的,收支不同步,减收增支,直接结果就是再加大负债,形成恶性循环,消长村级经济。
三、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必须强化认识,立足当前,切合实际,合力推进。
1、要领导重视,摆上位置。
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财力,说到底关键在于人,在于各级政府对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把工作所摆的位置。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变“干部问干部”的调研风气,摸民情,了实情,必须面向基层,面对百姓,切实掌握实际问题;二是要正确认识扶贫攻坚的作用,要承认“富人窝里有穷人窖”的现实,不能被百强县、相关的创建活动的表相所牵制,要拿出实着,积极推动经济薄弱村扶贫攻坚工程,三是认真做好扶贫攻坚战略规划,不能把扶贫攻坚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要立足现实,从“保运转、保吃饭”扶起,不唱高调,不搭花架,在强调远期的“造血”功能的同时,不忽视近期的“输血”作用;四是在涉农工作上,要围绕经济薄弱村的实情定措施、配干部,打破不切实际的人事框框条条,培养优秀、拔尖的“双带”型村干部。
2、要政策倾斜,资金投入。
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是加快经济薄弱村尽快转化的良药,各级政府要根据村级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各级、各类项目帮扶的政策倾斜,使经济薄弱村参与村庄整治、土地开发利用等项目,直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对所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从而使帮扶工作逐步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倡导市、县、乡配套到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规定上要放权予村,对五保户资金,应由村级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在资金的安排上,不能搞平均摊派,要突出“既要救急,更要救穷”的理念,给予薄弱村多支付3-5万元资金;建议在转移支付资金中象规定五保户供养经费一样,拿出一块村级债务偿还资金,专款专用,村级债务化解是村级经济发展中不可绕过的“坎”,应调动各方面力量,合力化解。有权部门应制定具体政策,区分债务性质,能免的则免,能停息的则停息,能缓的则缓。市、县、乡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年度预算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村级债务化解专项基金,要允许村在“一事一议”资金中拿出一块专用于清偿债务,要制定政策,明确上级帮扶单位对口帮助村化解债务。
3、要部门帮扶,形成合力。部门帮扶是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要以扬州市新一轮帮扶为契机,大力倡导“一对一”、“二对一”、“三对一”的帮扶方式,各帮扶部门要树立“先扶其走,再扶其跑”的帮扶理念,增强“扶志帮本”的责任意识,明确帮扶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例如对重点经济薄弱村实行“三对一”帮扶方式,即明确一个单位帮助其保运转,一个单位帮助其化解债务,一个单位帮助其发展经济。倡导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的“村村结对”帮扶,企业与村之间“村企结对”帮扶等帮扶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4、要因地制宜,拓宽思路。发展集体经济要立足现有基础,透析本村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求发展。一方面立足自身谋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有工业基础和有闲量资源的村进行资产、资源整合,兴办一些工业项目,同时利用土地整改机遇,切实做好土地规范流转,招引一些农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此外做好集体资产的管理,不断增加发包及租金收入,形成村级稳定的产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借势外力求发展。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促进观念转变,抓住上级扶贫攻坚的机遇,主动策应,乘势而上,做到“贫而不困”,克服“等、靠、要”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依赖思想,采取内外联动,村企联手,合作共建形式,借助外力,调整布局,提升产业,整合要素,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薄弱村的落后面貌。
仪征市陈集镇农村经济发展中心201*年6月1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陈集镇经济薄弱村帮扶情况调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陈集镇经济薄弱村帮扶情况调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集镇经济薄弱村帮扶情况调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