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29 08:45:04 网站:公文素材库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王云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和对“三农”的补贴额度不断加大。扎兰屯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但是与城镇居民和其他地区农牧民收入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续六年增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扎兰屯市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党的惠农政策深入民心,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费,还不断增加各项政策性补贴;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本地务工等非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多,使得原本靠天吃饭、随年景波动的农民收入环境得以改善,收入状况有所改变,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实现六年连续增高。调查资料显示,201*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4元,同比增加814元,增长16.7%,增速居呼伦贝尔市首位。收入水平分别比全国、全区和全呼伦贝尔市平均水平高541元、756元和88元。增速高8.2、10.6和5.9个百分点。比201*年(最近一次波动的最低谷)人均纯收入增长2.7倍,年均递增24.3%。其中: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资综合补贴等在内的人均转移性纯收入994.73元,同比增加399.45元,增长67.1%,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9%;包括外出打工和本地务工在内的工资性纯收入人均达到894.1元,同比增加254.93元,增长39.9%。工资性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纯收入中所占份额已由10年前的7.1%,提高到201*年的15.7%。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构成农民收入的四大项指标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由十年前(1999年)的7.1:89.9:2.8:0.2,调整优化为201*年的15.7:62.7:17.5:4.1。可见,虽然家庭经营收入仍占较大份额,但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收入格局呈现多样性。

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据调查,201*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首次突破4000元,达到4288.42元,高于呼伦贝尔市和全区平均水平,比上年增加910.63元,增长27%,比世纪之初的201*年增加2590元,增长1.5倍,年均递增12.3%;恩格尔系数为38.8%,比201*年降低14.9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单从此项指标看,已步入富裕标准之列;农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4台、电冰箱75台、洗衣机63台、摩托车68辆、电话202部,比201*年分别增加51台、69台、42台、47辆、193部,分别增长1倍、11.5倍、2倍、2.2倍、21.4倍。拥有量高于呼伦贝尔市和全区平均水平。

差距仍然存在

近年来,虽然扎兰屯农民的收入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总量仍然不高。201*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已经达到了5694元,但总量仍然不高,在呼伦贝尔市排在倒数第三位。比排在第一位的海拉尔区低4440元,低43.8%。二、贫困人口较多。扎兰屯市目前仍为自治区级贫困市(县),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截至201*年底,全市农村处在贫困线下的仍有91800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9%。

三、城乡差距较大。据统计,201*年扎兰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2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7倍,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比十年前和二十年前提高0.26和0.43个百分点。可见,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管好、用好农业基础设施。扎兰屯市是农业大市,目前仍是以农为主,属于雨养旱作农业,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俗语“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洪涝、冰雹和霜冻。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建项目充分发挥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递增。

二、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实践证明,发展养殖业具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加快推进农牧结合、由农转牧、以牧为主的发展进程。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做大做强一批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搞好规模养殖的示范工程。全力推动规模养殖,加快奶牛养殖场(托牛所)、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肉牛和肉羊养殖场、禽类养殖场、特种养殖场等的建设步伐。努力推动笨鸡、野猪、狍子、鹿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和避灾型农牧业,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上,要制定合理的税费鼓励政策,对龙头企业贡献的衡量不能单纯从上交税费的多少来评价,主要是看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以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如何。二是加快基地建设,认真总结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找寻差距,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全面推开,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的基地群。三是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合约履约率,实现龙头和基地共促、双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做强做大绿色产业。201*年,扎兰屯市有机、绿色食品原料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77万亩,占总耕地的54%,规模居全区第一;35种产品获得“三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成为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全区最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最多的县级地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做强做大有机、绿色产业,使有限的耕地(人均12亩)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能收到“空手出门,抱财回家”、“外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二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通过发展中小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中心,使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解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加强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按照市场需求,主动、超前对接劳务市场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前瞻性。四是加快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地和劳务输出企业。用好用活“扎兰屯焊工”“扎兰屯建筑”“扎兰屯蔬菜”等已经在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树立起来的劳务输出品牌,树立扎兰屯市劳务输出工作良好形象,努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相对固定和稳定的输出联系,保障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六、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努力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兴起,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截至201*年底,扎兰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5个,占呼伦贝尔市的30%以上。我们要注重加强对各类合作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创出各自独具特色的品牌,充分发挥带动、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只关注组织数量,更要注重发挥组织效能。

扎兰屯市农调队

扩展阅读: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几点建议

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总体看,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集约化经营尚未形成气候,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少且带动作用不够强,有影响的亮点相对偏少;农民人均收入得到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对农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匮乏,高素质农民更加短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切实加以解决。特提出以下建议: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

1、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适度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种植面积。

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3、提高农村综合实力和整体效益,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

4、积极发展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示范区,增加新亮点。

5、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优质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民增收缓慢,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其中确保农民增收是关键。

1、要突出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合力做大做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健全管理体制。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3、积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搞好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服务业。二是搞好劳务输出,农民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基层政府应当为其提供信息、搞好服务,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5、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于承包土地者,可发展集约经营,增加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三、稳定粮食价格、控制生资价格、提高防灾能力1、保持粮价稳定。近几年我市粮食喜获丰收,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这与粮食价格的回升有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保持粮食及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是保证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2、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从生产环节入手,在政策上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支持,努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防止生产企业将生产资料的上涨转嫁到农民身上。3、提高我市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的信心。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效激活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1、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2、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利用村广播、电教片、短训班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素质。

3、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4、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创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民充分发挥种植农作物、饲养大牲口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

5、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民素质的竞争,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变“能民”,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农村,谁的观念转变得快,思想活跃,胆子大,谁就能早富、快富、再富。

五、切实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基层政府的职能不是不能转变,也不是不想转变。首先,上级政府应该为基层政府松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贴近和服务群众。其次,加强基层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基层干部大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受过较好的教育,有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加强学习和培训,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本领,这不仅是基层干的职责,也是农民的需要。基层干部只有具备了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去组织农民发展经济、稳定增收。当前,一些农村急切需要技术性人才,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就如一座桥梁,把大量的思想、知识输送到农村,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能够用互联网等媒介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政策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农民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够帮助农民根据掌握到的一些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等有积极的作用。

提案委员会审查意见:

类第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三届一次会议)

提案

题目: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几点建议第一提案者:王海光界别:青联

联系电话:13753067535

邮政编码:036100

通讯地址:神池县贺职乡孙家湾村联名提案者:

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处理意见: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04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