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对“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一是专门成立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选派驻村干部负责具体实施,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抓出成效。二是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规划。我局通过对村的深入调研,根据村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发展环境、班子情况,以及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发展潜力和帮扶意愿等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局的自身特点和实际能力,制定了切实可行帮扶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每一户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的帮扶措施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了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时间,同时明确帮扶责任人并在村进行公布。明确了抓好
村班子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及发展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完成时间。三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市扶贫办的工作要求,我局对贫困户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公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档案资料并实行电脑管理,建立了市林业局帮扶台帐并确保帮扶的项目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并按帮扶工作情况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四是建立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督促检查制度,目前我局领导到挂扶村、户指导和检查督促帮扶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X次,我局派出的驻村干部长期住村落实帮扶措施。
二、贫困户被帮扶的成效
在对贫困户的帮扶上,我局在牛村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切实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一是实施“一村一策”,在全村推广种植。通过对村的实地调研,根据村的田地实际情况以及种植的经济价值,经多次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座谈研究,我局决定在村推广种植。首先,局驻村干部深入到农户与村民沟通交流,并免费赠送VCD,听取村民意见,了解贫困户种植意愿。为农户提供了技术保障,驻村干部对贫困户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做好协调解决,为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0亩,均长势良好,丰收喜人。二是按照“一户一法”,多措施引导村民致富。我局领导和驻村干部经常深入到贫困农户,与农户进行座谈,帮助贫困户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拓宽视野,为农户提供各类市场信息,为不同的农户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帮农户树立勤劳致富的意识。积极引导贫困户扩大适应本地各类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三是积极开展捐款救济活动。去年2月3日,局长带领局班子领导到村开展春节慰问,局领导来到贫困户家中,关心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并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确保贫困户过上一祥和的春节。
年,村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其中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20户;按计划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5户;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对贫困户实施种养技能免费培训,扶持的种养项目达商品率85%以上;通过进行技术培训,加快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入技(职)校培训。
三、贫困村被帮扶的成效
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通过加大扶贫投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共落实资金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万;单位筹集万,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我局积极协助村党支部抓
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年7月1日,我局领导带领局党员干部职工到村开展“党日”活动,与村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就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研究讨论,并走访慰问了村困难党员,并送上慰问金。局领导还多次到村与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扶贫工作,听取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解决存在问题。驻村干部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制订和完善各项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使村政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投入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完成了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保障村民安全卫生饮水。经多次调研论证,紧密结合村地势地貌和人口居住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我局和村“两委”共同研究后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好管道网络。工程建设于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今年2月份工程整体建设完工,3月份通过验收。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效,4月12日督查组到现场检查工作时,对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扶贫办在全扶贫工作中还给予了通报表扬。四是投入万元种植亩桉树,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渠道。五是投入1万元修建村垃圾堆放点,做到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理,定人负责。六是投入万元建设标准农田。七是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在今年3月村“两委”换
届工作中,我局工作组认真做好换届服务工作,协助调整、优化村党组织,拓宽农村基层干部人选和用人渠道,顺利选出了群众满意、镇党委信任的新一届村“两委”,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实现“五有”;全村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镇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亩;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教育、医疗等设施完善。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严格按照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委发展思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实施帮扶规划,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确保各项帮扶工作的落到实处,着力改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年月日
扩展阅读:梅州市双到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梅州市“双到”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是省的重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全市8个县(市、区)均属山区县,1985年前是广东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当时全市贫困人口33.9万户、173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人数的49%和50%。广东4个全国重点贫困县,我市就有大埔、丰顺、五华三个县。全市104个镇,2040个村,农村居民89万户、397万人,其中老区分布90个镇(场)1136个行政村,老区人口23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7%。
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梅州的重要举措来抓,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始终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单位挂村、干部结对帮户的扶贫责任制,真扶贫,扶真贫,促进了扶贫工作落实,加快了扶贫开发步伐,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户逐步减少。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由201*年的3539元增长至201*年的50元,增长42.3%;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201*年的1288元,增长30%。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由201*年的10.2万户、41.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5万户、29.8万人。二是山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年绿化广东大地”,我市于1993年实现绿化达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东学梅州”的典型;五华县红山村201*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产业扶贫有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各级扶贫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33家,这些企业辐射带动农户6.6万户,其中贫困户2.1万户,户均年增收1779元。
三是贫困村“五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镇到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水泥硬底化,实现行政村通邮、通电、通电话网络信息、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2万多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缓解了贫困农户住房难的问题。“绿满梅州、洁净家园”行动正在全市普开,农村脏乱差状况有明显改变。
四是扶贫技能培训有新的进展。近年来,全市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6万人以上,依托扶贫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300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每年累计培训7万多人次,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是农村教育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90.4%,农村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口达20.4万多人。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梅县、平远县开展试点。六是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基本实现和谐稳定。二、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有”:
1、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从政治的高度,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梅州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亲自调研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刘日知书记、李嘉市长和分管领导陈小山副书记、邓建华副市长经常下乡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汪洋书记提出的扶贫开发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及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指示精神,市委刘书记先后深入梅县老区贫困村梅县南口镇金声村、梅县镇九龙村;李嘉市长到兴宁市径南镇章峰村;分管领导陈小山副书记到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邓建华副市长到平远县八尺镇八尺村进行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调研,其他市领导也分别深入到贫困村、老区村进行调研。市委刘书记通过调研,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践行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承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李嘉市长要求,贫困村今后要重点抓好整体规划、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科学带动村民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净化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好文章。市政协、市扶贫办专题开展了新时期如何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调研,先后形成了《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责任制开创新阶段扶贫工作新局面的建议》和《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解困步伐》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通过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的调研,统一了思想认识,针对梅州贫困面仍较大,相对贫困问题较突出的现象,提出要把落实汪洋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把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放在首位,把加大贫困村、贫困户扶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经济工作和政治任务来抓,制定新的实施意见,明确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二是作出多项决定。把扶贫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事项。2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十五”扶贫开发纲要〉的决定》,201*年又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的决定》和《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把扶贫开发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和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先后作出了《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工作意见》的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三是召开会议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行工作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表彰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新阶段各项帮扶工作,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村贫困人口。力争通过5年的帮扶,贫困户实现“八个确保”,贫困村实现“六个有”。四是努力增加投入。市委、市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扶贫资金投入。201*年以来,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对获取国家、省、市级授牌的扶贫龙头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从201*年开始,对农业和扶贫龙头企业的农业建设项目给予贷款1亿元的贴息。五是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构。我市扶贫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不断得到加强和充实。1997年从内设科室升格为副处级的办公室,在201*年的机构改革中,市扶贫办由副处级单位再次升格为正处级的市委、市政府议事协调单位,各县(市)也相应单列独立设为正科级单位。为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扶贫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2、有明确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为促进扶贫工作的落实,我市根据中央和省的扶贫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实施“四个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抓重点,攻难点,抓好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一是始终把扶贫工作着力点放在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省属水库移民区、边远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二是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和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三是坚持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抓好扶贫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为确保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市委、市政府根据不同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关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的决定》中,提出了整体推进的8项具体帮扶工作目标。在《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实施“五到户”帮扶措施,使贫困户达到“8个确保”,贫困村实现“6有”的目标。在《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工作意见》中,提出老区建设要实现“五通”、“三改”、“三提高”、“一保护”的发展目标。3、有到位的工作措施
一是注重领导带头抓。市委、市政府历届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带头抓扶贫工作。现任市委刘日知书记到任后亲自在全市扶贫工作大会上作动员,并与秘书、司机带头到边远的梅县隆文镇檀江村挂点扶贫,李嘉市长亲自到兴宁市径南村章峰村挂点,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领导挂点、机关挂村、干部帮户的扶贫责任制不断完善落实。据统计,全市共落实市、县领导238人,挂钩贫困村231个,结对帮扶贫困户238户;市、县825个机关单位,挂钩贫困村780个,其中市级机关145个单位,挂钩107个村;市、县两级机关干部职工1896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8960户。自201*年以来,市机关及干部职工筹资投入挂扶村的资金每年达1000万元以上,为挂扶村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改善了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
二是注重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有关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做好相关的帮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如市县组织、农业、扶贫部门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和扶持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最低社会生活保障及村址建设工作,交通、公路、供电、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行政村、自然村“五通”建设以及行政村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食用水达标建设;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危房改造和义务教育免费入学落实工作;卫生部门负责解决农民就医看病问题,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贫困村的“一保五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信心不断增强。
三是注重增加资金投入。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但是也千方百计拿出部分资金搞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市级地方财政预算投入的扶贫资金从201*年的138.8万增至目前的920.2万元,增长6倍多;县级资金也从201*年11.5万增至150.86万元,增长13倍多。为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工作,市领导和我办及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和努力争取,在省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争取的扶贫资金达3亿多元,为落实各项帮扶工作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四是注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扶贫开发的责任主体是贫困户,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树立和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意识,从过去等人来帮,包办代替,到积极争取帮扶,积极参与。在农村安居工程中,坚持以群众自筹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引导贫困户改造危房。201*年以来,全市农村贫困户自筹危房改造资金达2.4亿多元,完成2万多户的危房改造。在实施“大禹杯”竞赛活动中,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累计投工投劳87.5万个劳动日五是注重抓住关键,固本强基。实践证明,扶贫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为此,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发展水平。二是选配好带头人,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其他村级班子成员。近年来,选配一批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当支部书记或村委干部。六是注重创新探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新时期扶贫新思路、新举措,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山区农业和扶贫开发被省委、省政府称誉为“东学梅州”模式,安居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村推进的“红山”做法、智力扶贫免费培训的做法、贫困村村级互助金的做法、小额贷款担保金的“拾荷”做法、兴宁市实施农村特困危房户安居解困工程的做法等,都得到上级和有关领导表扬和肯定。三、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困难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受自然、历史、社会、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平原与山区之前的发展差距在继续拉大,特别是高寒边远老区、贫困山区,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的状况还未很好得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仍然相当困难,扶贫开发任重道远。(一)存在主要问题
1、贫困面仍较大。据市扶贫办核实调查,一是贫困村多。按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标准统计,全市2040个行政村中,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有1438个,占70.5%;按贫困人口占40%以上比例统计,全市贫困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有551个,占27%。二是贫困人口多。全市统计,目前全市农村贫困户有8.5万户、29.8万人,分别占农村居民户数、人数的9.7%和7.5%,其中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比例较高,大埔县4.6万人,占10.6%,丰顺县5.4万人,占9%,五华县10.5万人,占10.3%。此外,根据省民政厅、省委农办、省统计局、省扶贫办四部门要求,对全省城乡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以下的困难户进行调查,全市农村年人均收入1501元至2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有7.47万户、26.3万人,分别占农村居民户数的8.5%和人口的6.7%。
2、居住条件差。据调查全市农村仍居住泥砖房的有45万户229万人,占农村总户数、人数的51.4%和57.8%,其中属于危房的有23.2万户,占泥砖房45万户的51.5%。在危房分类中,居住危破泥砖房的贫困户、低保户等有11万户。如五华县转水镇枫林村全村385户,贫困户68户,仍居住危破泥砖房的有117户,其中贫困户54户。该村第四、五村民小组有37户农户,除12户建有新房外,其余25户仍居住在破危的泥砖房里,人畜共居等“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在离县城仅5公里离镇政府3公里,离省道仅500米,交通较方便、信息较灵的一个村,难以想像还有贫困户、低保户仍居住在这么破烂危房里。
3、发展环境差。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制约,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欠账较多。全市统计仍有1393个300人以上老区自然村未通机耕路,有1600个老区自然村77.3万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全市革命老区中仍有302个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边远分散自然村的5320农户仍需搬迁。老区、山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久失修,功能老化,保障能力下降,已成为制约贫困(老区)村、贫困户生产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这些小型水利在有些部门看来是小不点的事,但对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来说是影响一年生产生活大事,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多和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突出问题。4、农村保障水平较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列入低保,低保差额补助仍相对较低,在遇到病和灾害时难以解决家庭中困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达90.4%,仍有近10%农户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这些农户往往因病又使家庭返贫或造成更加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面临的困难
1、对贫困问题和扶贫工作认识上有误区。主要是个别同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同程度存在淡化和松懈、厌战和畏难情绪,讲成绩的多,讲贫困的少,有的怕讲贫困面和贫困问题影响政绩和升迁,有的认为扶贫工作搞了20多年,还这么多贫困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有的对扶贫工作急功近利,期望靠一两个攻坚战消除所有贫困问题。2、争取上级支持有一定难度。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条件好、配套资金充足,建设条件成熟,示范作用强的地方,在争取国家支持上明显占优势,而贫困山区、老区却恰恰相反,在争取支持上往往处于劣势,即使争取到扶持,建设难度也相对较大,如老区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虽然每公里省给的补助增至15万元,但目前仍未实现水泥硬底化的村,普遍存在线长、路窄、弯多、涵洞多、坡度大等建设困难,按每公里造价25万元预算,每公里仍需配套10万元,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的贫困村,根本无法筹集配套资金。3、贫困户增收难度大。农民增收难、贫困户增收更难。当前我市山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家庭种养收入,二是非农外出务工收入。首先,在边远贫困山村,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经常出现卖难现象,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其次,山区贫困户劳力,大多数没有通过技能培训,外出打工往往是干最脏、最重且报酬最低的活,很难达到外出务工增收的目的。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户务工收入明显减少,如丰顺县汤西镇和安村、石光村50~60%农户有劳动力在村内电声厂、木器厂打工,由于受产品出口下降影响,工厂停产,农民停工,农户大大减少打工收入。
4、贫困户劳力素质较低。当前,贫困边远山区、老区贫困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80%以上劳动力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加上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难以找到合适的生产门路和务工岗位,脱贫致富可以说是一个梦想。
5、投入少,不到位。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起点低、起步晚、底子薄,县级财政还相当困难,基本上是属于“吃饭财政”,镇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负债较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筹措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无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增收、住房难等突出问题。由于爱莫能助,形成有些基层干部怕接触贫困户,少过问贫困问题。仅依靠省、市数额很少扶贫资金投入,影响扶贫开发项目的落实。四、意见和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进一步树立长期扶贫思想
从我市20多年扶贫工作实践说明,扶贫工作只有周期,没有终期。我市农村贫困问题伴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而实现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以温饱为主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当前存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贫困是长期存在的,但各个时期的贫困标准不一样,贫困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省贫困标准从1985年的人均收入200元以下提高到目前的1500元以下,按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我们建议,要适时提高我省农村的扶贫标准,扩大扶持面,抓好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入努力促进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阶段扶贫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需要党和政府给予超常规的扶持
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为主导、政府投入为主。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贫困山区问题,在交通、饮水、教育、医疗、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给予很大扶持,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当前贫困村的现状和贫困群众诉求,我们认为,在国家财力不断增长雄厚的今天,应采取超常规的办法,继续加大对贫困山区特别是老区村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改善交通、农村危房改造、饮用水卫生及农田水利等方面建设,全面解决农村的“一保五难”问题,改善贫困山村和老区村的生存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3、着力解决贫困户增收的问题
当前,我市贫困山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一是搞好种养,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为促进农民获得稳定有效增收,建议加大力度继续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要采取贴息和奖励等形式,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种养增收;同时,增加投入,不断扩大扶贫技能培训面,确保贫困户子女都能得到免费技能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4、积极推进农村泥砖房的改造
最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安居工程,扶持一批贫困农户改造了破旧危房,让他们住上新居,深受他们的欢迎和拥护。积极推进山区农村危破泥砖房改造,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最基本要求,也是防止群众遭受洪涝灾害,房屋全倒造成返贫的一条重要措施。我们建议,对农村贫困户、低收入的困难户危破泥砖房改造继续给予大力扶持,通过推进农村危破泥砖房改造,带动农民改水、改厕、改路,实现人畜分居,建设安全卫生的新农村。5、发动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
一是继续实施珠三角城市对口帮扶贫困山区的政策,帮扶的财政资金要用于到村、到户的扶贫项目;二是继续实行领导办点,党政机关挂村、干部结对帮户等有效的扶贫措施。三是引导扶贫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家,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等热心人士等与贫困村结对,开展产业扶贫和修路、修桥、修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挂钩帮扶成效明显的,给予大力宣扬和表彰。6、创新新阶段的帮扶形式
一是处理好低保与扶贫的关系。就是对现有贫困户要进行分类,对家中缺乏劳动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以保障他们的温饱生活;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低保户,要通过开发式的扶贫帮助其摆脱贫困问题,优先安排干部结对帮扶,优先安排发展种养项目扶持,优先安排参加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危房改造。二是建立种子种苗基地。以县为单位,扶持建立2~3个直接为贫困农户发展种养无偿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支撑的基地,凡贫困户规划发展种养项目,都给予无偿种子种苗资助。三是建立村级小额贷款担保金制度。总结推广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的“拾荷村种养贷款担保金”形式。拾荷村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持的20万元资金,作为村级担保农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向农信社贷款的担保金,20万元担保金可以担保贷款60万元,放大了扶贫资金效应,在“缺钱”的农村和“有钱”的金融部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解决了农民发展种养贷不了钱,农信社担心贷款发放后收不回来的问题。“拾荷村担保贷款金”取得了农户、村集体和农信社三赢局面,促进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建议今后省、市、县挂钩扶贫单位筹集的帮扶资金主要作为挂扶村贷款担保金,保本循环使用,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资金困难,以取得更有效的帮扶效果。7、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一是要明确三方面责任,领导责任。按分级负责要求,明确市、县、镇和村干部各自负责本辖区内扶贫、老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部门责任。按职能分工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落实部门扶贫、老区建设工作责任,哪个单位主管,就由哪个单位主办,并考核哪个单位;挂扶责任。按结对帮扶的要求,单位和干部职工为挂村结对帮户的直接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二是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的办事机构,乡镇要根据规模大小情况配备2-3名专职或兼职的扶贫专干,同时要落实相应工作经费,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培训,努力提高扶贫干部素质和服务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0622.html
- 上一篇:教学开放周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