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及思考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思考
马磊
我校本期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如寒冬里的暖阳点燃了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激发了我们潜在的教学能力和智慧,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又一次质的飞跃。活动虽已圆满画上了句号,但留给我们的反思和持续深入的有效教学却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在这次竞赛活动中,语文组全体同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有招与无招之中“亮剑”,亮点频出,异彩纷成,展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表露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在研讨活动中,时而静心沉思,容纳建言,时而唇枪舌剑,升华理念,又一次引领了专业成长质的飞跃。
纵观各位老师的教学,均能紧扣主题,学生第一,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课前对年级阶段目标的把握,教材的专研,文本的解读,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做得相当有效。课中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体性,真实性、目标性、调控性生成有效,自然而娴熟,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彰显完美。课后的当堂检测效果良好,学生学得趣,学得活,学得牢。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场教育革新的过程中,新课程给我们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思想,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到达了空前的高涨。课堂教学正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不断前进。但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仍然遇到最大挑战就是无效或低效问题。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课堂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当前,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话题已铺天盖地出现在教育报刊中,专家和名们已在百家争鸣。从专业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
-1-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的教学工作,就此我谈几点关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要有明确的课时观和强烈的目标意识
有人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是: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一相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两个无度: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象第二课时);低中高教学手段一样。
我觉得,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所致。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和重点的,每一课时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对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撇开竞教课看家常课,识字学词,通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该照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应该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教学的板块通常有四步: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朗读课文,整体整感知;学习词句、交流感悟;切入重点、设置悬念。这些固有的板块与目标因年级不同而各有则重。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办事,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可讲可学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通常情况下有知识目标字、词、句、段、篇,能力目标听、说、读、写,德育目标。教学之中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能面面俱到,要善于放弃,短暂的放弃,是长远的取得,否则就会产生“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故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一指。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也就会更高。
-2-二、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词语理解了,课文读熟了,再去抓重点。句段、直奔中心,谈感悟、体会、想象,就容易多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
首先我将语文科与数理学科作一区别:数理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教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语文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教学这中,有时我们不自觉地走上了“得意而忘言”的误区。
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学生关注了课文写了什么?而没有去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有时一味注重了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忽视了词句的表这效果,忽视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了读文学写,了解文章的写法。本期我们语文教研重点就是习作教学,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尺度。我们的目的也是促进阅读与习作的相互联系,不能将两者割离开。事实上我们思想意识上有时已将作文看作是单独的教学内容,忽略了读写能力相结合。现在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将习作与阅读联系更紧密,这样我们处理作文教学相对来说也更易了。当然,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始终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我个人认为工具性应是主旋律中的重音。
学习一篇课文,我认为应该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从“内容
-3-形式内容”也可以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在操作中既要注意言语内容,又要注重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表达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课是怎样表达的?不仅要有“读”的训练,也要有“写”的思维。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写”应该是最高层次。
四、要有效的指导朗读
首先要分清朗读的层次,低段有三个层次:读准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是三个层次:读通读懂诵读,诵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正如清代学者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我认为有效朗读指导方法有如下:
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入境入情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想、去读,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好方法。如,读《再见了、亲人》我就是志愿军,读《示儿》我就是陆游。教师的示范朗读,引读、伴读也必不可少。另外读与悟相结合更为重要,静思默想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创设情境,用图文或音乐衬托,渲染把学生引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有效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而道远。我坚信,我们只要按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办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4-
扩展阅读: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及思考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思考
我校本期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如寒冬里的暖阳点燃了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激发了我们潜在的教学能力和智慧,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又一次质的飞跃。活动虽已圆满画上了句号,但留给我们的反思和持续深入的有效教学却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在这次竞赛活动中,语文组全体同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有招与无招之中“亮剑”,亮点频出,异彩纷成,展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表露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在研讨活动中,时而静心沉思,容纳建言,时而唇枪舌剑,升华理念,又一次引领了专业成长质的飞跃。
纵观各位老师的教学,均能紧扣主题,学生第一,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课前对年级阶段目标的把握,教材的专研,文本的解读,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做得相当有效。课中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体性,真实性、目标性、调控性生成有效,自然而娴熟,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彰显完美。课后的当堂检测效果良好,学生学得趣,学得活,学得牢。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场教育革新的过程中,新课程给我们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思想,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到达了空前的高涨。课堂教学正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不断前进。但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仍然遇到最大挑战就是无效或低效问题。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课堂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当前,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话题已铺天盖地出现在教育报刊中,专家和名们已在百家争鸣。从专业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1-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的教学工作,就此我谈几点关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要有明确的课时观和强烈的目标意识
有人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是: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一相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两个无度: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象第二课时);低中高教学手段一样。
我觉得,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所致。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和重点的,每一课时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对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撇开竞教课看家常课,识字学词,通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该照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应该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教学的板块通常有四步: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朗读课文,整体整感知;学习词句、交流感悟;切入重点、设置悬念。这些固有的板块与目标因年级不同而各有则重。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办事,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可讲可学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通常情况下有知识目标字、词、句、段、篇,能力目标听、说、读、写,德育目标。教学之中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能面面俱到,要善于放弃,短暂的放弃,是长远的取得,否则就会产生“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故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一指。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也就会更高。
二、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2-课标说,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词语理解了,课文读熟了,再去抓重点。句段、直奔中心,谈感悟、体会、想象,就容易多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
首先我将语文科与数理学科作一区别:数理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教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语文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教学这中,有时我们不自觉地走上了“得意而忘言”的误区。
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学生关注了课文写了什么?而没有去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有时一味注重了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忽视了词句的表这效果,忽视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了读文学写,了解文章的写法。本期我们语文教研重点就是习作教学,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尺度。我们的目的也是促进阅读与习作的相互联系,不能将两者割离开。事实上我们思想意识上有时已将作文看作是单独的教学内容,忽略了读写能力相结合。现在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将习作与阅读联系更紧密,这样我们处理作文教学相对来说也更易了。当然,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始终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我个人认为工具性应是主旋律中的重音。
学习一篇课文,我认为应该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从“内容形式内容”也可以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在操作中
-3-既要注意言语内容,又要注重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表达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课是怎样表达的?不仅要有“读”的训练,也要有“写”的思维。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写”应该是最高层次。
四、要有效的指导朗读
首先要分清朗读的层次,低段有三个层次:读准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是三个层次:读通读懂诵读,诵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正如清代学者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我认为有效朗读指导方法有如下:
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入境入情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想、去读,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好方法。如,读《再见了、亲人》我就是志愿军,读《示儿》我就是陆游。教师的示范朗读,引读、伴读也必不可少。另外读与悟相结合更为重要,静思默想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创设情境,用图文或音乐衬托,渲染把学生引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有效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而道远。我坚信,我们只要按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办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4-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及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及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及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1448.html
- 上一篇:初中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 下一篇:高效课堂语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