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29 09:12: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3.4.5.

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

口和农业人口。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

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0.截止201*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

的一般水平。

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16.17.18.19.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

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29页21.31也

2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23.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4.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

2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6.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27.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8.“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29.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30.近20年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31.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2.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33.永续城市和和谐城市的关系: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

34.当个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

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

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

35.城市发展及其空间规划受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基本要素的共同影响。

3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其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缺生产者和分解者)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37.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第六章

38.规模经济、范围经济(103页)

39.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第七章

40.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本质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

活品质的提高。

41.城市人口的动态统计: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无时不在增减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者

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119页)

第八章

42.城市文化:广泛的文化指普遍的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经济活动)

-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的道德规范(思维活动)-趣味与倾向(大众化价值观)-个人修养(理想和素质)等,几乎囊括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狭义的文化值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时空特点:时代的产物,地区性表现,国家/民族文化,社会制度

43.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4.文化的类型: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

第十章

45.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

46.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47.城市规划的内容(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第十一章

48.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更变得特性)、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以

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的土地特性)。

49.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

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50.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

类。

第十三章

52.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包括战略目标、战略

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53.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3,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

作的要求。(259页)54.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外部作用于

内部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55.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56.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57.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和分散两类。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

布局的城市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第十四章

58.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59.容积率的计算:(单一性质的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混合用地的容积率的

计算)A=

60.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61.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

行控制。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腿界距离两种。

62.行为活动的控制作用:(1)在具体地块内进行交通活动控制,可以形成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减少对外界的干

扰。扩大到整个城市,通过对各个地块的交通活动控制,可以正确引导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影响城市的整体出行结构。(2)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控制,可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容量,为人们的优质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自然环境。(3)在控制中通过对行为活动的控制,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

城市整体运营成本,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第十五章

6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作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各种敷设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64.大部分城市道路的三级划分:(1)主干道(2)次干道(3)支路。

65.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66.路幅宽度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67.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好三块板。

68.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几部分组成。

69.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只要交通方式。

70.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物流的场所,是集货物存储、运输、商贸为一体的重要集散点,是为了加速物资流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产业。可分为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

第十六章

7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方案:可以从宏观战略。中观战略和围观战略控制三个层次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

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

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2,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布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3,围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

72.循环经济理论及思想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组成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转向“资源-产品-废

弃物-再生资源”组成的循环反馈型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环境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73.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74.201*年《城市绿地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

他绿地G5。75.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76.城市绿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77.城市绿地系统:根据生态学理论,城市各类绿地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的

空间系统

第十七章

78.城市基础设施是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9.城市交通工程系统承担着保障城市日常生活的内外客运交通、货物运输、居民出行等活动的职能;城市给水排水

系统承担共给城市各类供水、排涝除渍、治污环保的职能;城市能源工程系统承担共给城市高能、高效、卫生可靠、的电力、燃气、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的职能;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担负着处理污废物、洁净城市环境的职能;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自然灾害和人

为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80.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有:散点布局、线性布局、环状布局、放射性布局和网状布局等形式81.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两大类。

82.选择城市给水水源的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的发展需要。2,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3,

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的布局。5,选择水源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

83.净水工程设施选址要点: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

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周围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除方便。4,水厂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水厂选址应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6,当取水地点与用水地点较近时,水厂一般设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84.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

85.树枝状管网的管道总长度较短,一旦管道某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环状管网恰恰相反,配水管网一般

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用水的地方,可敷设树枝状管网。86.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

制和不完全分流制)87.排水体制的优缺点:447页88.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要点448页89.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要点449页

扩展阅读: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

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

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

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

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

田园城市Garden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

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发展方案:全面的改建。

技术手段: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特点: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4、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设想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三度空间科学。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休憩、运动条件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5、霍华德与柯布西埃思想的比较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6、雅典宪章的核心内容

1)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城市规划的区域观2)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以人为本

3)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功能分区。(这对解决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马丘比丘宪章的核心内容1)城市规划应该从人的需要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楚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优先考虑发展公共交通;不应着眼于孤立的建筑,要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

2)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发展存在不确定性;3)承认公众参与的极端重要性要使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1)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用地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开发强度等3)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地上、地下)4)建设步骤:近、远期目标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二)、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三)、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时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3、城市规划的两大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两大层面:

1、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大、中城市)

2、建设控制引导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本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适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分类中的一类用地、二类用地和三类用地分别指什么(见书79面)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4、目前的城市用地分类表要熟悉(见书84面)10大类、46中类、73小类。5、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至四类居住用地。6、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比重指标

两类指标:1、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及人均指标

2、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及标准

(居住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居住用地为人均18-28m2,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m2/人)7、居住用地多级构成模式要清楚(哪些级别?)多级序列:二级构成(居住小区-居住区)三级构成(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地区)四级构成(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地区)8、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1)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用地形状和规模、地形、水源、能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殊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等(3)环境保护的要求:废气、废水、废渣、噪声

(4)与居住区空间关系的要求: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工业区,以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量

9、工业用地规划指标

比重指标:一般以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5%为宜

人均指标:10-25m2/人,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m2/人。特大城市18m2/人以下。

10、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根据生产卫生类别、货运量、用地规模)1、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一般宜集中在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工业区)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11、仓储用地概念及分类

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附属运输道路、附属行政管理及生活等用地)。分类:(1)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划分:一般

性综合仓库、特种仓库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划分: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1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布置时,应按仓库的类型进行考虑。

13、储备仓库、转运仓库、收购仓库、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特种仓库如何布局要看看(见书140面)14、了解公共设施用地的两种分类按使用性质划分、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15、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三种确定方法(分别适宜什么情况?)

(1)按人口增减(只要是指与人口有关的中、小学、幼儿园等设施)

(2)按个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规定(适合于银行、邮局、医疗、商业、公安部门等)

(3)按地方特殊需要(自然条件特殊、少数民族地区等)

对一些非地方性的公共设施,如科研、高校管理等机构,或是地方特殊需要设置的,如纪念性展示馆、博览会场、区域性竞技场馆等,以项目确定其用地。16、公共设施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重点)(1)分级配套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服务范围大小和服务人数的多少,依次推算公共设施的规模)

(3)有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在布局上要有意识地避免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及其附近过于集中布置吸引人流的设施。

(4)考虑各种设施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5)城市景观组织

(6)合理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7)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留、并、迁、转、补)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1、城市性质确定的方法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如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等)(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如钢铁工业、电子工业等)

(3)城市的其它主要职能(如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等)相应地,一个城市其性质的表述往往也可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2、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概念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净差值。

3、如何用人口规模确定用地规模(重点),看懂规划人均用地指标选择表在城市发展用地无明显约束条件下,一般是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研究,再根据城市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就可推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指标级别Ⅰ用地指标60.1~75.0;Ⅱ75.1~90.0;Ⅲ90.1~105.0;Ⅳ105.1~120.0。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形态类型:集中式和分散式各自的优缺点

集中式: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有利于

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问题:处理城市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分散式:优点:易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易接近自然,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经营管理费用大。

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核心: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系;

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3、什么是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协调(概念理解)

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外部结构:是从广义上理解为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

城市总体布局的四大协调: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协调;城市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协调;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4、看懂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优化的程序图(见ppt)

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城市性质,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着手布置总体方案提出多种方案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方案在各功能区方案中优化(工业区布局方案、居住区布局方案、交通系统方案、公共中心布局方案、城市发展方案)--得出城市总体布局方案5、了解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见ppt)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资源与生态保护;城市功能组织;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安全与环境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6、了解城市绿地的分类见(书145面)6大类、11中类、10小类。7、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置的原则(1)合理分级,均衡布置

(2)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3)内外结合,形成系统,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

(4)各类绿地,全面规划:不同类型的绿地统一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系统组合

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城市道路系统涵义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2、城市道路分类(按等级、按功能)

道路等级:快速道、主干道(红线宽度3045M)、次干道(25--40)、支路(12--15)道路功能: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规划)的基本要求三个满足(三个满足中的详细内容要了解)

1、满足城市骨架要求

(1)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划分地块(2)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通道(3)组织城市景观景观2、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1)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符

(2)道路系统完整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3)适当的路网密度(4)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5)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

(6)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有别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以及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4、路网密度、道路宽度、道路红线的概念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

(道路中心线)长度。

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

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或者说是规划道路

的路幅边界线。

5、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方式三种情况: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2)过境交通,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通过。

3)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一般多采用环城主干道解决。第八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1、了解给水工程的规划内容

(1)分析现状给水系统和用水情况;(2)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用水量;

(3)分析水资源条件,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4)确定取水方式和取水构筑物位置;

(5)确定水厂等给水设施数量、规模、位置和用地面积;(6)布置输水管道和配水干管;

(7)提出近期给水设施建设项目安排;(8)水源地保护措施。

2、城市饮用水源选择的原则

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远距离调水;城市水源应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水。

3、输配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形式

(A)树枝状特点:总长度较短,一旦发生故障,容易断水。(B)环状总体用环状,局部用树枝状。

4、了解污水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规划内容(1)分析现状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情况;(2)确定排水体制;

(3)划分排水沟区域,预测分区污水量;

(4)确定污水处理厂等污水设施数量、规模、位置和用地面积;(5)布置污水干管;

(6)提出近期污水设施建设项目安排。5、排水制度概念、分类排水制度:分类:(A)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

(B)合流制:只埋设单一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此种系统目前不常用。

6、生命线系统的概念生命线系统:指在灾害发生时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包括四大网络:

(1)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2)水供应系统(3)能源供给系统(4)信息情报系统

7、总体规划阶段工程管线综合的内容(重点)

(1)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在道路路段上大致水平排列位置;

(2)分析各种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性,避免各种管道过于集中在某一城市干道上;

(3)确定必须而有条件的关键点的工程管线具体位置;(4)提出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改建议。

8、了解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避让原则(7条)共沟敷设原则(5条)]避让原则:1)压力管让自流管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6)新建的让现有的

7)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共沟敷设原则:1)热力管不用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2)排水管道应布设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

管道应位于其上面

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

4)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

体、毒性气体和液体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5)凡有困难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5)合理、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的平衡;(6)适当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的美观要求。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1、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狭义: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例如街道、广场、居民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等。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第十一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保护原则、保存方式

概念: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中的历史遗

迹、历史遗址、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

保护原则:尊重原物的原则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定保护范围,并根

据实际需要划出建设控制地带。

保存方式: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特别要尊重原始资料和确

凿的考古学证据,不应有丝毫的臆测。

2、历史地段概念,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历史地段概念:在我国通常也称为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

的历史建筑、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

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建筑、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

第十二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1、城市建成环境构成中公共领域、非公共领域的基本关系二者的基本关系:

公共领域的开发不能滞后于非公共领域的开发;

非公共领域的开发规模不能超过公共领域的负荷能力。2、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什么1、规划法规2、规划行政3、规划运作:(1)规划编制(发展规划)包括: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时性发展规划

(2)规划实施(开发控制)3、开发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判例式)

通则式:优点: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缺点: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判例式:优点: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缺点:缺少确定性和客观性4、了解区划实践中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方法

区划奖励、规划单元开发、特别区划、开发权转让5、一书两证指什么?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规划法中的城乡规划指哪些规划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

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镇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

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3、规划建设用地控制(空间管制)中的绿线控制区、蓝线控制区、紫线控制区、黄线控制区分别指什么?

(1)绿线控制区:主要是长江堤岸沿线的滨河绿地与滩涂用地、西门公园、

半路堤公园等绿地、过境公路、城区南北走向主干道沿线等生产防护林地。

(2)蓝线控制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除了长江外,对城市环境质量有重要

影响和作用的水体有后河、林长河、排涝河等水体。

(3)紫线控制区: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缮的范围控制区。

(4)黄线控制区:是重要基础设施及其廊道控制区,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用

地、微波通道及高压线走廊的控制区。

4、空间增长边界指什么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是根据集中紧凑建设、节约用地和合理用地的原则,有利于中心城市区建设远近结合、规划期和未来结合的原则下,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空间管制可用地分析基础上确定的。边界范围内用地面积为82平方公里。该空间增长边界范围是一个考虑到中心城区远景发展用地的控制范围,不是本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实际范围,本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实际范围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标准及规划年限确定的范围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递增,而在()逐渐减弱。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B.10%;7%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A.雅典B.罗马C.伦敦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A.唐长安B.西汉长安C.南朝建康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A.以教堂为城市中,b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来实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11.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12.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A.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B.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C.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以此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公共福利、舒适的生活以及其它的社会经济目标,D.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13.下列四项中,()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14.()代表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中央集权型制。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15.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1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内容。

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

1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18.以下四个城市中()城市,人们经常称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被称为“琴城”。

A.北京B.济南C.泉州D.常熟

19.以下()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20.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论述,()不妥。

A.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城市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B.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一定的生产、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

C.城市总体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般经验,对城市近期发展项目作出安排,并对远期发展作出初步预见

D.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纲要的基本明确、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21.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画出的各类用地()。A.以大类为主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22.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A.15%~20%]3.15%~25%C20%~32%D.25%~38%

23.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综合平衡的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的污染综合防治规划。A.山西省太原市B.山西省灵石县C.甘肃省兰州市D.吉林省吉林市

24.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正确。

A.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

B.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

C.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分为9个等级

D.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地区建筑层数必须控制在3层以下

25.规划期内抓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地域范围一般控制在()。A.1公顷B.3公顷C.5公顷D.10公顷

26.住宅进深在()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A.11米以下;1000m2B.12米以下;1200m2C.13米以下;1300m2D.14米以下;1300m2

27.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28.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但坡长不能超过()米。A.8.0%;50B.8.0%;20C.3.0%;20D.3.0%;50

29.城市道路应分为()。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30.城市机场的选址应()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3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符合规划要求的做法是()。

A.城市道路的走向应有利于通风,最好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

B.城市道路路线转折角大时,转折点宜放在交叉口上,不宜设在路段上,既可丰富道路景观,又有利于交通安全

C.当道路设计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D.应根据交通流量大小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及道路断面形式

32.万吨级船舶停靠的岸线水深为()m。A.10B.15C.18D.20

33.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国道主干线布局形式为()。A.七纵五横12条线路B.七纵八横15条线路C.五纵七横12条线路D.八横七纵15条线路

34.进行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地震发生后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公路的畅通,并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但以下()不妥。

A.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场地

B.路面不宜采用柔性路面;道路立体交叉口不宜采用下穿式C.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从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米

D.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

3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是一个较穷的农业大国,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是运用了()理论。A.城市增长极核理论B.经济部类理论C.城市“对流”作用和“辐射”作用D.城市全球化理论

36.()城市的城市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A.巴黎B.伦敦C.纽约D.芝加哥37.()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EHaassman)

38.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为()。A.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B.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主要图纸、总规阶段各项专业规划图纸c.总体规划文本和附件、总体规划主要图纸D.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文本、总体

39.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40.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处理原则有以下方面,但()为不妥。A.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

B.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小的道路纵坡一致

C.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改变,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

D.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竖向规划时至少应将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41.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

42.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

43.下面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

B.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用地组织规划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设计C.城市设计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D.城市设计自从城市形成就存在,但作为一个学科的确立,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44.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应符合规划规定,但以下()不正确。

A.建设用地分区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局的要求

B.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与建设层高成倍数关系C.居住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大台地形式

D.防护工程宜与具有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布置

45.城市停车库分为()两大类。

A.分散式停车库和集中式停车库B.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C.单层停车库和多层停车库D.公共停车库和专用停车库

46.区域变电站(所)通常是()电压的高压变电站(所)。A.1kVB.35kV

C.220kV以上D.110kV以上

47.城市配电网中低压配电压等级有(),高压配电压等级有()。A.200V~380V;380V~1kVB.220V~1000V;ikV~10kVC.220V~1000V;IkV~35kVB.220V~1000V;1kV~3kV

48.城市广播工程系统主要目的是传递广播信息给听众,主要有()两种形式。

A.地方广播、国家广播B.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C.中短波、调频广播D.广播电台、电视台

49.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是以()为规划依据的。

A.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B.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分区规划C.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

50.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与挖方的平衡,避免填方土无土源,挖方土无出路,或土方运距过大B.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C.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对一些需要加以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

D.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布局51.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先在所需规划的居住区平面图上根据需要的精度绘出方格网,在方格网的每一交点上注明原地面标高和设计地面标高。这种方法是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法中的()。A.竖向综合法B.高程箭头法C.纵横断面法D.设计等高线法52.以下()工作内容不属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A.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B.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C.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D.计算输配水管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53.工程管线干管综合管沟的敷设,应设置在(),敷设工程管线支管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

A.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机动车道下面B.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C.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面;非机动车道下面

D.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下面54.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是一个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上都十分成功的良好范例,其中心布局的构思寓意是()。A.突出权力中心结构

B.权力中心至上,但行政形象平民化C.生态城市

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55.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中的纪念性广场的高宽比一般宜控制在()。A.1:1~1:3B.1:3~1:6C.1:6~1:12D.2:1~1:1

56.我国工程建设中的设防,是从地震基本烈度()开始设防。A.5度B.6度C.7度D.8度

57.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米,一般不宜超过()米,超过时宜退后处理,退后宽度不能小于()米。A.1.3~2.8;5.5;1.5B.1.5~3.0:6.0;1.0C.1.4~3.0;6.0;1.5D.1.6~3.0;5.5;1.58.防洪堤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以上。A.0.4米B.0.5米C.1.0米D.1.5米

59.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正式启动,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创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

B.公布了北京等24座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c.《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D.《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会议纪要》的颁布

60.属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是下面()组。

A.重庆、北京、长春、天津B.西安、咸阳、宝鸡、延安C.扬州、苏州、广州、柳州D.天水、兰州、敦煌、张掖6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以保护()为重点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城市传统风貌B.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

C.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历史环境D.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62.1982年11月19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它标志着我国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历史保护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国家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B.《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C.《古物保存法细则》

D.《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63.下面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

B.保护规划可反馈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某种重要内容

C.保护规划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审批后,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D.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相当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

64.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历史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B.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C.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D.历史街区的建筑应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具有现实意义65.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指()的行为。A.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B.城市人民政府

C.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D.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66.城市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效益

B.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

序、持续地进行

C.使城市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D.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指导城市建设

67.中国《宪法》规定,地方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分为()级。A.省级、地级、市级、县级B.省级、地级、县级

C.省级、地级、县级、乡级D.省级、地级、市级、县级、乡级,

68.行政统一原则的内容包括()。

A.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B.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机构统一C.行政法统一、行政行为统一、行政形式统一D.行政权统一、行政形式统一、行政行为统一69.城市规划管理的对象是城市规划项目,是()管理行为,被管理者是()A.政府内部;政府部门B.政府内部;建设单位C.政府外部;建设单位D.政府外部;政府部门

70.任何管理都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就管理的方法而言,规划管理具有()的双重属性。

A.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B.专业性和综合性C.规律性和能动性D.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

1.D2.C3.A4.B5.B6.A7.B8.A

9.C10.B11.A12.B13.C14.A15.B16.C

17.C18.D19.A20.C21.B22.B23.A24.B

25.B26.A27.A28.B29.B30.C31.C32.A

33.C34.B35.A36.D37.C38.A39.B40.B

41.B42.C43.A44.C45.B46.D47.B48.B

49.A50.D51.C52.B53.B54.D55.C56.B

57.B58.B59.B60.C61.C62.A63.D64.D

65.C66.B67.C68.A69.A70.C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277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